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芬太尼可诱导大鼠痛觉过敏与背根神经节促炎因子过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常路 叶芳 +2 位作者 舒海华 杨琳 黄文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12-1915,共4页
目的:探索大剂量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模型中,大鼠背根神经节促炎因子的表达。方法:64只雄性SD大鼠分为2组(n =32),皮下注射芬太尼60μg/kg或生理盐水共4次,每次注射间隔15 min。注射前1 d和注射后1、2、3、4 h及1~7 d对大鼠... 目的:探索大剂量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模型中,大鼠背根神经节促炎因子的表达。方法:64只雄性SD大鼠分为2组(n =32),皮下注射芬太尼60μg/kg或生理盐水共4次,每次注射间隔15 min。注射前1 d和注射后1、2、3、4 h及1~7 d对大鼠进行压尾机械伤害阈值(TFT)和足底热伤害潜时(PWL)测试。注射前1 d和注射后4 h及1、3、5、7 d每组选取4只大鼠处死,取腰段背根神经节(DRG),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前列腺素E2、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的行为学及DRG中促炎因子水平在各个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大鼠注射后1~4 h TFT及PWL值升高,1~3 d降低;DRG促炎因子在注射后1、3、5、7 d表达升高。结论:大剂量芬太尼可引起大鼠痛觉过敏及DRG促炎因子升高。促炎因子表达峰值延迟于痛觉过敏的表现,且持续更长时间,和痛觉过敏无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痛觉过敏 背根神经节 促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每搏量变异度联合心指数在非重症肠道肿瘤患者术中容量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琳 舒海华 +3 位作者 常路 叶芳 江伟航 程平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941-3945,共5页
目的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SVV)联合心指数(CI)作为首要判断指标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案在非重症肠道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肠道肿瘤切除手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年龄26~55岁,随机分为以CI为首要判断指标组(C组)和... 目的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SVV)联合心指数(CI)作为首要判断指标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案在非重症肠道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肠道肿瘤切除手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年龄26~55岁,随机分为以CI为首要判断指标组(C组)和SVV联合CI为首要判断指标组(S组),C组以CI≥2.5 L/(min·m)为目标指导容量管理,S组根据SVV <12%及CI≥2.5 L/(min·m)联合判断。记录麻醉诱导后15 min(T_1)、切皮时(T_2)、肠吻合时(T_3)、关腹后(T4),MAP、HR、CVP、CI、SVV的变化。监测T1、T4时血乳酸(Lac)、氧供(DO_2)、氧耗(VO_2)及氧摄取率(ERO_2)。记录液体量、心血管不良事件、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输注胶体液量增多,晶体液量减少,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 <0.05),T4时DO_2、VO_2均增高、Lac降低(P <0.05),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P <0.05)。结论 SVV联合CI共同作为首要判断指标的方案可维持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及更好的组织灌注,有助于改善预后,更适用于非重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量变异度 心指数 非重症 容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肺叶切除术后镇痛的半数有效容量 被引量:16
3
作者 何仲贤 刘克玄 刘卫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采用序贯法测定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镇痛的半数有效容量(EV_(50))。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18~64岁,BMI 18~35 kg/m^(2),ASAⅠ... 目的采用序贯法测定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镇痛的半数有效容量(EV_(50))。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18~64岁,BMI 18~35 kg/m^(2),ASAⅠ或Ⅱ级。在超声引导下以0.5%罗哌卡因行竖脊肌平面阻滞。选择20 ml作为起始容量,相邻两个容量梯度为2 ml。若阻滞效果完全,则下一例减少2 ml(10 mg);若阻滞效果不完全,则下一例增加2 ml(10 mg),获得7个拐点研究结束。记录阻滞后5、10、15、20、30 min的阻滞平面,术后2、6、12、48 h静息和活动(深呼吸)时VAS疼痛评分,术后0~12 h和13~48 h PCA按压总次数。采用Probit概率回归法计算0.5%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镇痛的半数有效容量(EV_(50))及其95%可信区间(CI)。记录穿刺部位出血、术后感染和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4例(100%)患者成功完成研究,0.5%罗哌卡因EV_(50)为24.5 ml(95%CI 23.3~25.7 ml)。患者均未出现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术后感染和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竖脊肌阻滞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镇痛的半数有效容量为24.5 ml(95%CI 23.3~25.7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罗哌卡因 肺叶切除术 半数有效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预注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樊友凌 徐世元 +2 位作者 彭惠华 黄芳 江伟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1-1083,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预注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5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静脉予以右美托咪定1μg/kg,10min输注完毕,随后以0.5μg·kg-1·h-1持续... 目的观察静脉预注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5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静脉予以右美托咪定1μg/kg,10min输注完毕,随后以0.5μg·kg-1·h-1持续静注。观察10min,然后选择L2~3间隙穿刺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成功后以0.25ml/s恒定速度注入药物,药物为1%罗哌卡因12.5mg+10%葡萄糖的混合液3ml;对照组(C组),给以等量的生理盐水静脉输注10 min,余方法同D组。记录药物预注前(T0)、开始预注后(包括麻醉穿刺期间)10min(T1)、20min(T2)、30min(T3)、60min(T4)及术后即刻(T5)、10min(T6)、20min(T7)、30min(T8)、60min(T9)的HR和BP,记录Ramsay镇静评分、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消退至S1神经水平的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恢复至Bromage 0分的时间。结果 C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为(2.00±0.41)分,明显低于D组的(3.96±0.53)分(P〈0.05)。D组感觉阻滞时间(178.5±32.6)min,明显长于C组的(135.1±20.3)min(P〈0.05),运动阻滞时间(148.2±41.8)min,明显长于C组的(110.6±28.4)min(P〈0.05)。结论静脉预注右美托咪定1μg/kg能延长0.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感觉及运动阻滞时间,同时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能较好维持循环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脊髓 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介导的细胞自噬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谢凡 樊友凌 +2 位作者 杨明明 聂颖 周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评价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GFβ-activated kinase-1,TAK1)介导的细胞自噬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昆明小鼠72只,8周龄,体重(25.0±3.5)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空白对照... 目的评价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GFβ-activated kinase-1,TAK1)介导的细胞自噬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昆明小鼠72只,8周龄,体重(25.0±3.5)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IR组、TAK1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组(T组)、阴性对照慢病毒组(Y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12只。T组、Y组和NS组分别以1μl/min侧脑室注射TAK1shRNA慢病毒、阴性对照慢病毒和等量生理盐水10μl。2周后IR组、T组、Y组和NS组制备脑IR损伤模型,缺血2h后恢复灌注;S组分离颈总动脉但不夹闭,其余手术步骤同IR组。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NSS评分完成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测定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TAK1、LC3Ⅱ/LC3Ⅰ、Beclin1和p62蛋白含量。结果 IR组、T组、Y组和NS组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高于C组(P<0.05);T组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低于IR组(P<0.05)。IR组、Y组和NS组脑组织TAK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5);T组脑组织TAK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IR组、T组、Y组和NS组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5),p62蛋白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T组脑组织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p62蛋白含量明显高于IR组(P<0.05)。结论 TAK1介导的细胞自噬参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 自噬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樊友凌 徐世元 +2 位作者 彭惠华 黄芳 江伟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诱发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SD大鼠30只,6周龄,体重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仅分离股动脉和股静脉;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诱发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SD大鼠30只,6周龄,体重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仅分离股动脉和股静脉;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组(D组)。采用无创微动脉夹夹闭股动脉4h后恢复双后肢血流灌注4h的方法制备动物模型。D组肢体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μg/kg,S组和IR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结束前15min经颈动脉行左心室插管,测量再灌注4h时各组动物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dp/dtmax)。实验结束时自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浆SOD活性和MDA含量。开胸取心肌组织,测定心肌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组比较,IR组、D组血浆和心肌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D组血浆和心肌组织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IR组、D组LVSP、+dp/dtmax、-dp/dtmax明显降低,LVEDP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D组LVSP、+dp/dtmax、-dp/dtmax明显升高,LVEDP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D组心肌病理学结果显示损伤减轻。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可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心肌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再灌注损伤 四肢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纤支镜检查最佳剂量的探讨 被引量:25
7
作者 彭惠华 樊友凌 +2 位作者 江伟航 程平瑞 黄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5-477,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纤支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最佳剂量。方法选择150例65~78岁、ASAⅡ或Ⅲ级拟行无痛纤支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1、D2、D3、D4组):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后分别以0.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纤支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最佳剂量。方法选择150例65~78岁、ASAⅡ或Ⅲ级拟行无痛纤支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1、D2、D3、D4组):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后分别以0.2、0.4、0.6、0.8μg·kg-1·h-1维持至检查结束;对照组(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入室后(基础值,T0),诱导后即刻(T1),纤支镜进入声门即刻(T2),纤支镜抵达隆突即刻(T3),检查完成即刻(T4),检查完成后10min(T5)时MAP、HR、SpO2和OAA/S评分,并记录丙泊酚的总用量、纤支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比较,T1~T4时五组OAA/S评分、MAP明显降低;T2时C组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5时D4组OAA/S评分明显降低;T1时D1、D2、D3、D4组MAP明显升高、T2时D1、D2、D3组和T2~T5时D4组MAP明显降低;T1时D4组SpO2明显降低(P<0.05);D2、D3、D4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纤支镜检查时,予以首次剂量0.5μg/kg后,再以0.4~0.6μg·kg-1·h-1剂量持续输注对老年患者呼吸循环影响小,同时可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老年 纤支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用于困难气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阮绪广 江伟航 +1 位作者 程平瑞 全小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86,共2页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sophageal tracheal combitube,ETC)是一种双腔、双囊导管,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和困难气管插管时能迅速有效地开放气道。ETC用于临床麻醉处理困难气道的安全性及并发症国内罕有报道。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9...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sophageal tracheal combitube,ETC)是一种双腔、双囊导管,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和困难气管插管时能迅速有效地开放气道。ETC用于临床麻醉处理困难气道的安全性及并发症国内罕有报道。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将ETC用于临床麻醉困难气道的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 困难气道 临床观察 困难气管插管 2009年 院前急救 开放气道 心肺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镇痛和轻度镇静技术应用于口腔门诊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全小会 肖莉 阮绪广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研究预防性镇痛和轻度镇静技术应用于口腔门诊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龋病、智齿拔除患者40例,随机分2组,每组20例:Ⅰ组使用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后传统治疗方法;Ⅱ组采用预防性镇痛和轻度镇静技术,静脉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右美托咪... 目的:研究预防性镇痛和轻度镇静技术应用于口腔门诊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龋病、智齿拔除患者40例,随机分2组,每组20例:Ⅰ组使用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后传统治疗方法;Ⅱ组采用预防性镇痛和轻度镇静技术,静脉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右美托咪定后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下手术治疗。记录患者口腔治疗期间镇痛效果及Ramsay镇静评分,电话回访记录患者离院后1、4、8、12、24 h数字疼痛评分。结果:治疗期间及治疗后12 hⅡ组患者镇静、镇痛均明显优于Ⅰ组(P<0.01)且Ⅱ组患者无一例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和右美托咪定的预防性镇痛镇静技术可以安全应用于口腔科门诊患者,患者舒适基本无痛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镇痛 酮咯酸氨丁三醇 右美托咪定 镇静 口腔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