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体间融合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合并Modic Ⅱ型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1
作者 贺宪 黄东生 +2 位作者 梁安靖 彭焰 孔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07-1012,共6页
目的 :比较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因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需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椎体间融合术组(... 目的 :比较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因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需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椎体间融合术组(A组)和单纯髓核摘除术组(B组)。A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6-58岁,平均40.77±10.27岁,病变节段L4/5 17例,L5/S1 14例,采用后路单侧开窗、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植入融合内固定术(简称椎体间融合术)。B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25-56岁,平均38.48±9.77岁,病变节段L4/5 15例,L5/S1 16例,采用传统的后路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简称单纯髓核摘除术)。两组病例数、男女构成比、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及病变节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6、12个月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并完成术后6、12个月的Macnab疗效评估。结果:术后共54例患者(A组28例,B组26例)获得随访,腰腿痛均明显减轻。每组术后6、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前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A组的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B组(P〈0.05),但腿痛VAS评分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Macnab标准评价,术后6个月,A组优20例、良6例、可2例,B组优10例、良12例、可4例;术后12个月,A组优22例、良5例、可1例,B组优13例、良10例、可3例;A组优良率大于B组(P〈0.05)。结论: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ModicⅡ型改变 椎体间融合术 髓核摘除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c Ⅱ型改变软骨终板中核因子-κB、白介素18和P物质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贺宪 黄东生 +3 位作者 彭焰 梁安靖 孔畅 曾巧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 :观察核因子-κB(NF-κB)、白介素-18(IL-18)和P物质(SP)在ModicⅡ型改变软骨终板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因单节段腰间盘退变性疾病行椎体间融合术的患者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20-70... 目的 :观察核因子-κB(NF-κB)、白介素-18(IL-18)和P物质(SP)在ModicⅡ型改变软骨终板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因单节段腰间盘退变性疾病行椎体间融合术的患者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20-70岁,平均47.1±13.7岁。根据手术节段终板有无ModicⅡ型改变,将其分为ModicⅡ型改变组(A组)和无Modic改变组(B组)。同时收集因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前路手术治疗的5例年轻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男3例,女2例,年龄20-29岁,平均24.2±3.7岁。对术中取出的软骨终板标本行HE染色观察软骨终板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IL-18和SP表达阳性率及阳性细胞指数。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C组软骨终板无明显退变,A组退变程度重于B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B、C组NF-κB阳性细胞指数分别为55.39±17.74、36.01±14.80、4.42±2.84,IL-18阳性细胞指数分别为45.23±12.95、30.22±12.01、5.22±3.46,SP阳性细胞指数分别为38.29±19.26、25.83±16.52、0.97±1.32。A、B组NF-κB、IL-18和SP阳性细胞指数均明显高于C组(P〈0.05),A组明显高于B组(P〈0.05),NF-κB与IL-18的表达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ModicⅡ型改变软骨终板中NF-κB、IL-18和SP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显著性升高,可能是ModicⅡ型改变引起腰痛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cⅡ型改变 腰痛 核因子-κB 白介素-18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