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茄科作物青枯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钟贵 郑常格 +2 位作者 汤历 陆小军 李小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55-57,共3页
综述了利用无致病力产细菌素青枯菌、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链霉菌、转基因植物等生物防治因子防治茄科作物青枯病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茄科作物 劳拉氏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毒死蜱颗粒剂防治草坪蛴螬药效试验 被引量:7
2
作者 陆小军 黄献培 +3 位作者 郑常格 陈永 徐树兰 汤历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8期98-99,共2页
5%毒死蜱颗粒剂对草坪主要地下害虫蛴螬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其对蛴螬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667m2撒施2.0 kg后3~10 d,试虫死亡率可达80%~95%,显著优于对照药剂3%克百威颗粒剂2.5 kg的处理效果,说明5%毒死蜱颗粒剂在草坪生产上具有... 5%毒死蜱颗粒剂对草坪主要地下害虫蛴螬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其对蛴螬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667m2撒施2.0 kg后3~10 d,试虫死亡率可达80%~95%,显著优于对照药剂3%克百威颗粒剂2.5 kg的处理效果,说明5%毒死蜱颗粒剂在草坪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毒死蜱颗粒剂 蛴螬 草坪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SeNPV杀虫剂防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常格 李广宏 +2 位作者 陆小军 汤历 陈其津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66-70,共5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日照时间和不同的雨淋时间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ubner核多角体病毒(SeNPV)杀虫剂的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22℃时的LC50值为20.4242μg/ml,防治效果最好,低于或高于22℃的LC50值都增大...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日照时间和不同的雨淋时间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ubner核多角体病毒(SeNPV)杀虫剂的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22℃时的LC50值为20.4242μg/ml,防治效果最好,低于或高于22℃的LC50值都增大;秋季日照对防治效果的影响不大,日照在4小时之内,防治效果在97.42%以上,而夏季日照对防治效果的影响则较较为明显;在降雨强度为5mm/hr的条件下,雨淋1小时后其防治效果仍为100%,雨淋4小时内防治效果为89.80%,但当雨淋6小时和雨淋8小时后,防治效果降低为83.67%和81.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SeNPV杀虫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高渗炔螨特水乳剂防治柑桔红蜘蛛药效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利广规 张万里 胡美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1-52,共2页
两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高渗炔螨特水乳剂250 g/hm2喷施后10 d内,防治效果均超过85%,在柑桔红蜘蛛危害期施用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20%高渗炔螨特水乳剂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20%高渗炔螨特水乳剂柑桔红蜘蛛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苦参碱·阿维菌素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药效试验 被引量:12
5
作者 梁卿 徐树兰 +1 位作者 李辉 汤历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8-60,共3页
1.8%苦参碱·阿维菌素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其对甘蓝上小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每667 m2喷施该药剂30 g后7 d,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0%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20g和0.36%苦参碱水剂6... 1.8%苦参碱·阿维菌素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其对甘蓝上小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每667 m2喷施该药剂30 g后7 d,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0%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20g和0.36%苦参碱水剂60 g的防治效果,说明1.8%苦参碱·阿维菌素乳油在蔬菜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苦参碱·阿维菌素乳油 甘蓝 小菜蛾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亿PIB/g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5%甲维盐悬浮剂防治小白菜斜纹夜蛾药效试验 被引量:7
6
作者 易敏 徐树兰 +1 位作者 汤历 利广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0-142,共3页
30亿PIB/g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5%甲维盐悬浮剂防治小白菜上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小白菜斜纹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用量每667m2为4~7g时,药后3d对小白菜上斜纹夜蛾幼虫的防效可达80%以上,且持效期长达1... 30亿PIB/g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5%甲维盐悬浮剂防治小白菜上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小白菜斜纹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用量每667m2为4~7g时,药后3d对小白菜上斜纹夜蛾幼虫的防效可达80%以上,且持效期长达14d,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亿PIB/g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5%甲维盐悬浮剂 小白菜 斜纹夜蛾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香芋主产区斜纹夜蛾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 被引量:6
7
作者 汤历 徐树兰 +2 位作者 易敏 利广规 郑常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6-118,共3页
概述了广东省各香芋主产区斜纹夜蛾的发生情况、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斜纹夜蛾的综合防治技术和措施,以期为香芋生产中斜纹夜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芋 斜纹夜蛾 发生危害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9PIB/g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10%溴虫腈悬浮剂防治甘蓝斜纹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汤历 徐树兰 +1 位作者 李辉 梁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0-142,共3页
1×109 PIB/g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10%溴虫腈悬浮剂防治甘蓝上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田块喷施25 mL后3 d,斜纹夜蛾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5%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0%溴虫腈悬浮剂50 mL和1×109PIB/g斜纹夜蛾核多... 1×109 PIB/g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10%溴虫腈悬浮剂防治甘蓝上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田块喷施25 mL后3 d,斜纹夜蛾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5%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0%溴虫腈悬浮剂50 mL和1×109PIB/g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60 g的处理效果,说明1×109 PIB/g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10%溴虫腈悬浮剂在防治斜纹夜蛾上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9PIB/g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10%溴虫腈悬浮剂 甘蓝 斜纹夜蛾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2011有机硅助剂在防治稻纵卷叶螟中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汤历 徐树兰 +3 位作者 利广规 易敏 郑常格 李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2-114,共3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TC-2011有机硅助剂具有显著提高农药利用率、增加药效、减少药液喷雾量、对作物安全等特点,可有效减轻农药对环境的选择压力。与常规防治相比,在防治药剂用量减少50%及喷雾量节省4/9的情况下,添加0.05%~0.1%有机硅助...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TC-2011有机硅助剂具有显著提高农药利用率、增加药效、减少药液喷雾量、对作物安全等特点,可有效减轻农药对环境的选择压力。与常规防治相比,在防治药剂用量减少50%及喷雾量节省4/9的情况下,添加0.05%~0.1%有机硅助剂后,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对水稻的保叶率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助剂 稻纵卷叶螟 增效作用 田间药效 保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方地区欧亚种葡萄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敏 王旭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5年第2期36-37,共2页
在我国南方地区,进行欧亚葡萄种栽培,通过高标准建园,选择优良的苗木,加强农业管理,并结合化学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南方地区 综合防治技术 葡萄病害 欧亚种 高标准建园 农业管理 化学防治 预防为主 经济效益 苗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菌素在广州小白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美玲 王玲 徐树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132,141,共3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1.8%阿维菌素乳油在广州小白菜中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剂量、2倍推荐使用剂量和4倍推荐使用剂量使用后,阿维菌素在小白菜中的半衰期为1~2d。在推荐使用剂量和2倍使用剂量施药3次的情况下,阿维...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1.8%阿维菌素乳油在广州小白菜中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剂量、2倍推荐使用剂量和4倍推荐使用剂量使用后,阿维菌素在小白菜中的半衰期为1~2d。在推荐使用剂量和2倍使用剂量施药3次的情况下,阿维菌素在推荐使用剂量处理的小白菜中均未检出,而在2倍推荐使用剂量处理的小白菜中的残留量分别是5.38μg/kg,属于易分解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小白菜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亿PIB/m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甘蓝甜菜夜蛾的效果及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树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7-88,共2页
10亿PIB/m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甘蓝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甘蓝甜菜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每667 m2用量75~100 g时,药后5 d对甜菜夜蛾幼虫的防效可达80%以上,药后10 d防效仍高达70%以上,具有极... 10亿PIB/m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甘蓝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甘蓝甜菜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每667 m2用量75~100 g时,药后5 d对甜菜夜蛾幼虫的防效可达80%以上,药后10 d防效仍高达70%以上,具有极好的持效性。而该药剂对菜田蜘蛛等天敌影响的统计表明,其对蜘蛛种群影响较小,当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用量为75 g时,药后5 d和10 d,百株甘蓝上蜘蛛的减退率分别为1.2%和0.5%,显著低于对照药剂3%高效氯氰菊酯.107PIB/m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处理区的减退率。说明该药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亿PIB/m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 甜菜夜蛾 药效试验 天敌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草坪化学除草初探
13
作者 柯宣东 利广规 +1 位作者 陆小军 梁卿 《广东园林》 2000年第3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草坪 化学除草 广州市 养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不同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14
作者 梁子胜 汤历 +2 位作者 吕华强 凌世高 袁进坚 《湖北植保》 2006年第4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 药剂防治 药效试验 药剂筛选试验 种植面积 光合作用 防治问题 经济损失 高州市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雷多米尔防治荔枝霜疫霉病试验小结
15
作者 梁子胜 凌世高 +2 位作者 汤历 袁进坚 吕华强 《湖北植保》 2006年第3期23-23,29,共2页
68%金雷多米尔可溶性粒剂是防治卵菌纲真菌病害的新型杀菌剂,通过本次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金雷多米尔700倍对花期和采收期霜疫霉病的防效分别为62.96%、74.85%,效果显著优于百菌清和甲霜灵锰锌。
关键词 金雷多米尔 荔枝 霜疫霉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雷多米尔防治荔枝霜疫霉病试验
16
作者 梁子胜 凌世高 +2 位作者 汤历 袁进坚 吕华强 《热带农业科技》 2006年第2期43-44,共2页
小型田间试验结果:68%金雷多米尔WG700倍液对荔枝花穗和果实霜疫霉病的相对防效(62.95%、74.85%)均优于75%百菌清WP600倍液(54.71%和61.79%)和72%甲霜灵锰锌WP700倍液(51.05%和55.82%)。
关键词 荔枝 霜疫霉病 防治 金雷多米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性诱剂诱捕器诱捕效果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陈炳旭 陆恒 +3 位作者 董易之 郑锦荣 汤历 郑常格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9-422,426,共5页
研究了不同类型诱捕器、诱捕器悬挂高度及诱捕器颜色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水盆式和三角式两种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较好,日均诱蛾量分别为0.7和0.6头,周诱蛾量分别为12.7和10.3头,总诱蛾量分别... 研究了不同类型诱捕器、诱捕器悬挂高度及诱捕器颜色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水盆式和三角式两种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较好,日均诱蛾量分别为0.7和0.6头,周诱蛾量分别为12.7和10.3头,总诱蛾量分别为46.3和41.3头,均与瓶水式、飞翼式诱捕器的日均诱蛾量、周诱蛾量和总诱蛾量显著差异;三角式诱捕器悬挂在2.5m和2.0m处的诱捕效果较好,日均诱蛾量分别为0.7和0.6头,周诱蛾量分别为11.0和10.3头,总诱蛾量分别为43.7头和41.3头。颜色对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影响不大,红、白、黄、绿四种不同颜色的三角式诱捕器的日均诱蛾量、周诱蛾量和总诱蛾量均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诱捕器类型 诱捕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产物具杀虫活性的红树林真菌1893菌株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程中山 徐树兰 +4 位作者 陈其津 王方海 林永成 汤历 梁卿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20-126,共7页
本课题组从香港海域红树林中筛选获得的一株真菌菌株,代号1893,初步研究发现其粗提物对许多重要害虫具有很高的毒杀活性,具有开发成新型杀虫剂的良好前景。为得到该菌株产生较高杀虫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法对影响其生长和... 本课题组从香港海域红树林中筛选获得的一株真菌菌株,代号1893,初步研究发现其粗提物对许多重要害虫具有很高的毒杀活性,具有开发成新型杀虫剂的良好前景。为得到该菌株产生较高杀虫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法对影响其生长和所产代谢产物活性的温度、起始pH、发酵时间、装液量等因素进行了测定,利用SAS软件进行模拟优化,得出该真菌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26.8℃,起始pH6.5,培养时间17天,当在500mL三角瓶中接种生长一致的直径5mm菌饼一块时,其装液量以200mL为最佳。同时发现发酵液pH值和杀虫活性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二者的相关性系数R2达到0.93972,由于pH值的检测要比杀虫活性的检测简单快捷得多,建议在实际培养该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发酵液的pH值来预估发酵液的杀虫活性大小。该研究为进一步将红树林真菌1893研发成高效、广谱、无公害、低成本的新型海洋生物杀虫剂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真菌 杀虫活性 SAS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广地区家蚕白僵菌的SSRs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吕思行 刘吉平 +5 位作者 汤历 李香霖 米红霞 杨吉龙 晏育伟 徐树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42-1148,共7页
为查明广东和广西地区家蚕Bombyx mori病原白僵菌的来源及其菌株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利用了微卫星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技术,分别对采自广东、广西蚕区的白僵菌菌株居群之间和居群之内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为查明广东和广西地区家蚕Bombyx mori病原白僵菌的来源及其菌株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利用了微卫星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技术,分别对采自广东、广西蚕区的白僵菌菌株居群之间和居群之内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两广白僵菌居群之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是0.0590,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7.73%,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896,Shannon氏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3165,表明两广家蚕来源的白僵菌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两个居群内部的遗传多态性研究结果分别是广东白僵菌居群的PPL=68.18%,H=0.1910,I=0.3044,而广西白僵菌居群的PPL=65.91%,H=0.1713,I=0.1791,表明广东白僵菌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广西白僵菌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最后,利用Nei氏遗传距离进行了两广地区白僵菌菌株间地理来源关系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室保存菌株单独聚为类群Ⅰ,而不同采集地的菌株聚为类群Ⅱ。结果反映了生产来源的白僵菌菌株存在遗传多态性和基因分化现象,暗示了家蚕白僵病病原来源的复杂性,还说明应用SSRs技术进行家蚕白僵病病原的溯源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白僵病 白僵菌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对玉米螟的联合毒力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炳旭 董易之 +3 位作者 陆恒 郑锦荣 汤力 郑常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102,112,共3页
测定了阿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对玉米螟的联合毒力及其混配剂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对亚洲玉米螟幼虫有增效作用,两者以重量比为1:5混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最高,为210.68,该混配比例对玉米螟幼虫的L... 测定了阿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对玉米螟的联合毒力及其混配剂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对亚洲玉米螟幼虫有增效作用,两者以重量比为1:5混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最高,为210.68,该混配比例对玉米螟幼虫的LC50为5.48μg/mL,田间防治效果有效成分48g/hm2为86.18%,30g/hm2为76.49%,而高效氯氰菊酯有效成分30g/hm2的防治效果仅为6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阿维菌素 高效氯氰菊酯 联合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