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森林资源现状与精准提升策略
1
作者 李炜桢 阮沐宁 +3 位作者 温鹏花 张港隆 孟诗原 赵志刚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1期31-35,共5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林业发展进入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新阶段,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是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举措。根据广州市最新森林资源数据,分析森林质量现状与存在问题,在衔接区域国土...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林业发展进入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新阶段,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是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举措。根据广州市最新森林资源数据,分析森林质量现状与存在问题,在衔接区域国土空间和生态保护发展规划等基础上,对广州市森林质量提升目标、策略和方法等进行探讨,并对实施过程中技术措施的应用进行总结,为保障森林质量优化提升成效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质量 精准提升 改造策略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主要行道树根系对道路破坏状况调查 被引量:2
2
作者 黄英梅 崔诚 +3 位作者 吴家龙 梁春梅 许昌超 张俊涛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6期155-163,共9页
城市建设更新过程中行道树与建筑物,尤其是根系与道路结构之间的冲突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行道树健康、城市道路结构、行人(车)的安全。基于广州市主要行道树(高山榕、大叶榕、细叶榕、杧果)根系破坏道路情况的实地调研,探究广州不同种植方式... 城市建设更新过程中行道树与建筑物,尤其是根系与道路结构之间的冲突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行道树健康、城市道路结构、行人(车)的安全。基于广州市主要行道树(高山榕、大叶榕、细叶榕、杧果)根系破坏道路情况的实地调研,探究广州不同种植方式(绿带种植、广场种植和树穴种植)的常见行道树种根系对道路破坏的影响,以及行道树的胸径、冠幅与根系生长之间的关系,为城市科学绿化和城市行道树的精细化管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下的行道树根系对道路破坏程度表现为树穴种植>绿带种植>广场种植。2)行道树根系集中分布在>41 cm土层,根系密度表现为绿带种植>广场种植>树穴种植;距离主干1.0和1.5 m处,绿带种植的行道树根系密度显著高于广场种植和树穴种植。3)在树穴种植方式下,不同行道树的根系发达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高山榕>大叶榕>细叶榕>杧果;在>41 cm土层,高山榕的根系密度显著高于大叶榕、细叶榕和杧果;距离树干不同水平距离下,高山榕的根系密度均显著高于大叶榕、细叶榕和杧果(P<0.05)。4)行道树的根系发达程度与其冠幅、胸径存在正相关关系,树木的胸径与其根系在地表水平延伸长度、根系在地表凸起的高度以及根系在地表凸起的数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综上可知,树穴种植下的行道树根系对道路破坏最为严重,且树穴种植下高山榕的根系密度最高。因此,建议优先选择胸径较小、根系以竖向生长为主的树种;尽量避免在空间狭小的区域种植根系粗壮的树种;采用绿带种植方式代替树穴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道树 种植方式 根系密度 道路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彩叶林树种组成及季相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勇 李嘉杰 +5 位作者 赵志刚 孟诗原 陈婉颖 代色平 莫志安 李俊杰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6期85-91,共7页
对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内5块彩叶林进行样方调查,应用无人机对彩叶林进行跟踪拍摄,量化图像色彩,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彩叶林树种组成、色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的彩叶林乔木树种比较丰富,共25科34属48种,以... 对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内5块彩叶林进行样方调查,应用无人机对彩叶林进行跟踪拍摄,量化图像色彩,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彩叶林树种组成、色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的彩叶林乔木树种比较丰富,共25科34属48种,以樟科、大戟科、漆树科、蔷薇科乔木为主。按色系分类,有红叶乔木、黄叶乔木、叶背白色乔木;按叶色呈现时期分类,有春色叶乔木、秋色叶乔木、常色叶乔木。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彩叶林的色彩季相变化较明显,夏季为绿叶期,秋冬及初春为彩叶期,彩叶期从11月上旬开始至第二年的3月中旬结束;彩叶林的最佳观赏期在12月下旬,前后持续30 d,游客在此期间出行可以观赏到色彩丰富、层次明显的多彩森林景观。因此,未来在多彩森林营建时,可考虑种植樟、浙江润楠、红楠等新叶有色叶乔木,形成色彩斑斓的森林景观;在一些景观节点、林缘可考虑种植木棉、宫粉紫荆等观花树种,形成繁花似锦的森林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叶林 彩叶乔木 色彩量化 最佳观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的生态保护修复研究--以广州北部生态涵养区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勾啸 林泽生 +3 位作者 李乔妹 何仲坚 赵志刚 夏征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1期65-70,共6页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文章以广州北部生态涵养区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区域的森林资源质量需提升、资源保护力度应加强、森林健康管理待提高3种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以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本底为基础、以增强森林...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文章以广州北部生态涵养区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区域的森林资源质量需提升、资源保护力度应加强、森林健康管理待提高3种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以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本底为基础、以增强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导向的生态保护修复思路,注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自然资源科学管理4类13项生态保护修复内容,并通过生态保护修复区划,分析诊断5个功能分区现存问题,提出生态保护修复策略,开展相应的实施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生态保护修复 系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常见花灌木对天敌昆虫成虫补充营养引诱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树兰 孙龙华 +2 位作者 郑锡荣 邓嘉茹 毕可可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3-1305,共13页
蜜粉源植物是保育型生物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筛选广州地区对天敌昆虫成虫具有补充营养作用的花灌木,本研究采用花枝下悬挂黄板诱集的方法,对广州地区常见的24种花灌木花期诱集到的天敌种类和数... 蜜粉源植物是保育型生物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筛选广州地区对天敌昆虫成虫具有补充营养作用的花灌木,本研究采用花枝下悬挂黄板诱集的方法,对广州地区常见的24种花灌木花期诱集到的天敌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并对诱集到的天敌数量与对照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24种花灌木诱集到的天敌昆虫主要有寄生蜂、瓢虫、食蚜蝇、褐蛉。t-检验分析发现,白花假连翘Duranta erecta'Alba'为寄生蜂嗜食补充营养的花灌木,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为寄生蜂喜食补充营养的花灌木,鸭嘴花Justicia adhatoda可以为寄生蜂补充营养;红粉扑花Calliandra tergemina var.emarginata、鸭嘴花、穗花牡荆Vitex agnus-castus为瓢虫嗜食补充营养的花灌木,桃金娘可以为瓢虫补充营养;黄钟花Tecoma stans、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为食蚜蝇嗜食补充营养的花灌木;白花假连翘、金英Galphimia gracilis为食蚜蝇喜食补充营养的花灌木。白花假连翘为褐蛉嗜食补充营养的花灌木,桃金娘可以为褐蛉补充营养。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春开花的鸭嘴花,夏季开花的桃金娘、穗花牡荆以及几乎全年都有花的白花假连翘对天敌昆虫成虫具有较强的补充营养引诱作用,可作为蜜粉源植物应用于广州园林害虫的保育型生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灌木 寄生蜂 瓢虫 食蚜蝇 褐蛉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和潮位无瓣海桑生态系统碳储量差异
6
作者 胡娜胥 冯建祥 +2 位作者 赵志刚 李小媚 魏龙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为探究林龄和潮位对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文章以广东省珠海市淇澳岛自然保护区的无瓣海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滩涂、高潮位无瓣海桑林(2002年种植,18 a)、低潮位无瓣海桑林(2002年种植,18 a)、低潮位无瓣... 为探究林龄和潮位对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文章以广东省珠海市淇澳岛自然保护区的无瓣海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滩涂、高潮位无瓣海桑林(2002年种植,18 a)、低潮位无瓣海桑林(2002年种植,18 a)、低潮位无瓣海桑林(2008年种植,12 a),分别测定生物量和0~100 cm土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氮磷硫含量、微生物碳含量,以及理化因子如pH、盐度、容重。结果表明,18 a低潮位无瓣海桑植物生物量((297.06±18.92)Mg·hm^(-2))、土壤碳储量((184.97±2.45)Mg·hm^(-2))和生态系统碳储量((312.77±10.59)Mg·hm^(-2))均显著高于12 a低潮位无瓣海桑(分别为(210.68±4.80)、(137.86±10.31)和(228.49±12.37)Mg·hm^(-2),P<0.05),林龄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植物生物量以及土壤碳氮比,表明红树林源碳对土壤碳的贡献比例明显增大。18 a高潮位无瓣海桑的生态系统碳储量(347.66±39.46 Mg·hm^(-2))显著高于18 a低潮位无瓣海桑(P<0.05),可能是因为高潮位无瓣海桑林经受低强度的潮汐作用以及较弱的微生物分解作用。因此,林龄和潮位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均有显著性影响,而无瓣海桑因其较低的碳氮比,可能会不利于土壤碳的累积,同时因无瓣海桑具有潜在的入侵风险,不适宜作为本土红树林退化区生态修复的工具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红树林 碳储量 潮位 林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增城区县域尺度的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算及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宋玉林 杨泽凡 +1 位作者 余敖 李浩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4期10-19,共10页
【目的】基于广州市增城区县域尺度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构建基于空间网格化和贝叶斯优化的随机森林(Bayesian optimization-random forest,BO-RF)算法的森林碳储量估算模型,分析主要优势树种(组)的森林生物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目的】基于广州市增城区县域尺度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构建基于空间网格化和贝叶斯优化的随机森林(Bayesian optimization-random forest,BO-RF)算法的森林碳储量估算模型,分析主要优势树种(组)的森林生物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增城区绿美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借助ArcGIS Pro 3.0建立网格,通过蓄积量-生物量转换模型和生物量-碳储量转换模型,计算网格的森林生物量碳储量,应用反距离权重插值完成估算碳储量的空间统计,结合BO-RF算法完成建模与估算评价,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聚集热点分析,探明森林生物量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利用BO-RF算法估计的划分为一亩网格(边长25.8198 m的1亩正方形网格)的森林生物量碳储量的精度很好,决定系数(R2=0.984),碳储量整体性估算精度达96.52%。森林碳储量最高的为桉树林,其次为其他软阔、阔叶混交林、其他硬阔、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最低的树种(组)为杉木和针叶混交林。增城区森林生物量碳储量存在极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高值聚集现象,碳储量高值区分布较少,以大封门林场、派潭镇中部和西南部、正果镇东南部等区域为主;碳储量低值区分布广泛,以小楼镇、中新镇等中南部区域为主。【结论】针对广州市增城区的县域尺度进行网格化,基于BO-RF算法的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算,具有良好的精度和效率,可为县域碳储量空间分布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广州市增城区森林生物量碳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聚集特征,呈现北部和东部少部分区域高、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区域都比较低的特征,未来需要调整优化北部、中部和南部等不同区域的经营措施,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 BO-RF 空间特征 空间自相关 聚类 增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科技馆“课题+”的设计研究
8
作者 阮桑 《花卉》 2022年第24期196-198,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腾飞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进一步落实“两翼理论”,本文对园林科技馆的高端科技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将“课题+”融入展馆设计,提炼出“双碳”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腾飞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进一步落实“两翼理论”,本文对园林科技馆的高端科技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将“课题+”融入展馆设计,提炼出“双碳”主题,并以“碳中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逻辑主线设置八个主题展区,对相应的科技成果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很好地诠释了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内涵与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题+” 园林科技馆 设计思路 科技资源科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园林苗木的促生效应
9
作者 吴家龙 吴灿林 张俊涛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5期106-112,共7页
为优化园林绿地植物管养技术模式,筛选适用于园林植物的环境友好型肥料,通过盆栽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肥料(复合肥、有机肥、缓释肥、AMF真菌菌剂、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蚯蚓养殖渗沥液)对园林植物白兰Michelia×alba、粉花... 为优化园林绿地植物管养技术模式,筛选适用于园林植物的环境友好型肥料,通过盆栽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肥料(复合肥、有机肥、缓释肥、AMF真菌菌剂、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蚯蚓养殖渗沥液)对园林植物白兰Michelia×alba、粉花蒂牡花Tibouchina urvilleana、矮牵牛Petunia hybrid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肥、复合肥+有机肥、缓释肥可分别明显促进白兰、矮牵牛、粉花蒂牡花的生长。与对照相比,施加蚯蚓养殖渗沥液后,白兰根鲜质量增加了0.66倍,粉花蒂牡花的根、茎和叶的鲜质量分别增加了1.32倍、0.65倍和0.96倍,土壤生物结皮的厚度和覆盖率分别增加了1.63倍和0.44倍。根据蚯蚓养殖渗沥液的综合施用效果,结合其环境友好、资源化利用、呈液态等特点,发现蚯蚓养殖渗沥液在促进园林植物生长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肥料 促生效果 蚯蚓养殖渗沥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配比与根瘤菌处理对花榈木苗期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曹广华 陈婉颖 +4 位作者 戴敏玲 王丛丛 王洪峰 袁丛军 何春梅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2期86-95,共10页
为筛选适宜花榈木Ormosia henryi幼苗生长的育苗基质及优化根瘤菌应用技术,研究以不同基质配比(进口泥炭土、国产泥炭土、蛭石、珍珠岩、黄泥)结合根瘤菌处理为变量,测定其苗期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长叶宽、可溶性糖、硝态氮等生长及... 为筛选适宜花榈木Ormosia henryi幼苗生长的育苗基质及优化根瘤菌应用技术,研究以不同基质配比(进口泥炭土、国产泥炭土、蛭石、珍珠岩、黄泥)结合根瘤菌处理为变量,测定其苗期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长叶宽、可溶性糖、硝态氮等生长及生理指标,并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育苗效果。结果表明:未接种根瘤菌时,基质B(进口泥炭土∶蛭石∶珍珠岩=2∶1∶1)综合隶属函数值最高(0.61),14个月生株高净生长量最大(3.81 cm),叶长最长(3.64 cm);接种根瘤菌后,基质A(进口泥炭土∶黄泥=1∶1)综合隶属函数值最高(0.76),叶片数最多,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2.93 mg·g^(-1)),同时降低CAT与POD活性,增强抗逆性。综上,基质A(接种根瘤菌)与基质B(未接种根瘤菌)分别为花榈木高效育苗的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榈木 基质配比 根瘤菌 苗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壳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英梅 梁春梅 +1 位作者 许昌超 张俊涛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探究椰壳生物炭在提升土壤肥力及促进作物生长方面的潜力,进一步为林业废弃物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水稻为试验对象,在土壤中按4%质量分数施加椰壳生物炭,并以不添加生物炭的土壤作为CK,通过盆栽试验分析椰壳生物炭对水稻抽... 为探究椰壳生物炭在提升土壤肥力及促进作物生长方面的潜力,进一步为林业废弃物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水稻为试验对象,在土壤中按4%质量分数施加椰壳生物炭,并以不添加生物炭的土壤作为CK,通过盆栽试验分析椰壳生物炭对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生长指标(株高、生物量、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pH值、氧化还原电位、总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无机氮、硫酸根、二价铁、总铁、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椰壳生物炭显著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并提高了水稻的光合作用能力;(2)添加椰壳生物炭显著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土壤pH值分别由7.05、7.16提升至7.27、7.20,氧化还原电位分别提升了30.56%、190.88%,总有机碳含量分别由2.83%、2.66%显著提高至6.70%、6.32%,有机质含量分别由36.37、33.58 g/kg增加至71.49、70.70 g/kg;(3)添加椰壳生物炭显著提升了土壤肥力,增加了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均与土壤pH值、氧化还原电位、亚硝酸根、二价铁、有机质、硫酸根、总铁、总有机碳及溶解性有机碳等理化指标呈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壳 生物炭 水稻 理化性质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树种格木古树群保护与利用
12
作者 赵志刚 苏省 +4 位作者 王德凯 罗树凯 张港隆 林星谷 李兆佳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2期151-157,共7页
【目的】研究格木古树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珍稀濒危树种古树资源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策略,为优化古树公园建设及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古树群资源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方法】以广东省23处格木古树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古树及林... 【目的】研究格木古树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珍稀濒危树种古树资源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策略,为优化古树公园建设及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古树群资源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方法】以广东省23处格木古树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古树及林冠层大树的数量和生长性状、格木林下更新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种群结构特征以及古树公园建设对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在区域尺度上,格木古树群主要分布于东江流域与西江流域;局部尺度上主要保存在村落风水林等传统生态空间。林木生长指标与林分密度、胸径与树高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由于古树公园建设时间尚短,建设类型和强度对大树的影响尚未显现,但适度的古树公园建设和管理强度在短期内可促进群落更新,过度建设则严重抑制下层更新,其综合影响需要长期监测。【结论】广东省格木古树群空间分布特征和保护现状反映岭南地区的自然和历史文化特色。格木种群存在明显的自我更新抑制现象。古树公园建设是当前广东省格木古树群天然更新的重要影响因素。鉴于人为干扰的长期作用机制尚未明晰,建议实施保护优先原则下的适度利用模式,加强重点古树群的保护,降低干扰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古树群 古树公园 保护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爪哇虫草菌可湿性粉剂研制及其对介壳虫的田间防效
13
作者 邓嘉茹 孙龙华 +1 位作者 徐树兰 张劲蔼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9-380,共12页
介壳虫是重要的农林害虫,对农作物、果树、观赏植物和林木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爪哇虫草菌(Cordyceps javanica)IJID003对介壳虫具有强致病性,在微生物农药开发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对其可湿性粉剂的研发以及生产工艺优化,是推进其产业化... 介壳虫是重要的农林害虫,对农作物、果树、观赏植物和林木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爪哇虫草菌(Cordyceps javanica)IJID003对介壳虫具有强致病性,在微生物农药开发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对其可湿性粉剂的研发以及生产工艺优化,是推进其产业化、商业化的措施之一,且对推进农林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筛选爪哇虫草菌IJID003最优固体发酵基质和外源添加物;通过测定助剂与爪哇虫草菌IJID003的相容性及其有效性能,筛选适宜菌株的最佳载体、润湿剂、分散剂和紫外保护剂,初步研制爪哇虫草菌的可湿性粉剂配方;在室外对白兰捷氏吹绵蚧(Icerya jacobsoni)雌成虫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爪哇虫草菌最优发酵基础基质为大麦,最适基质配方组合为大麦与麦麸7∶1(w/w);最优外源添加物组合为1%葡萄糖的碳源、1%酸水解酪蛋白的氮源、2%氯化钾的无机盐、1%甘氨酸的氨基酸和0.1%蜂蛹壳粉的几丁质成分。爪哇虫草菌IJID003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为20%爪哇虫草菌纯孢子粉、1%润湿剂Morwet EFW、5%分散剂Morwet D-450、1%紫外保护剂荧光素钠CBS-X和73%载体硅藻土。田间防效结果表明,用孢子浓度为6×10^(8) CFU/mL爪哇虫草菌制剂能有效防治捷氏吹绵蚧雌成虫,第21天防效达92.50%,与对照药剂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防效(95.50%)相比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研制爪哇虫草菌IJID003可湿性粉剂对捷氏吹绵蚧具有较好的防效,在替代部分化学农药进行绿色防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哇虫草菌IJID003 固体发酵条件 可湿性粉剂 捷氏吹绵蚧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桑绵粉蚧优良病原真菌的筛选及其初步应用
14
作者 邓嘉茹 孙龙华 +2 位作者 徐树兰 张劲蔼 毕可可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71,共11页
为获得防控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病原真菌优良菌株,本研究测定比较了3种昆虫病原真菌4个菌株的致病力、环境耐受力和胞外酶活性,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和温室防控效果,进一步评价供试菌株的应用潜力。致病力、胞外酶活性和... 为获得防控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病原真菌优良菌株,本研究测定比较了3种昆虫病原真菌4个菌株的致病力、环境耐受力和胞外酶活性,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和温室防控效果,进一步评价供试菌株的应用潜力。致病力、胞外酶活性和农药耐受力测定结果表明,爪哇虫草Cordyceps javanica IJID003和13ID-1的致病力、农药耐受力和胞外酶活性显著大于淡紫紫孢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12ID-1和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 FE-1;紫外辐射耐受力比较显示,经UV暴露处理60 min和120 min后,菌株IJID003孢子萌发率分别为98.50%、80.75%,显著高于其余3个菌株。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菌株IJID003侵染扶桑绵粉蚧的方式是在接触表皮处形成膨大的附着胞,进而进入昆虫体腔;温室盆栽扶桑上使用浓度为5×10^(8) cfu/mL IJID003菌株孢子悬浮液接种后8 d,对扶桑绵粉蚧防效达到91.17%。爪哇虫草IJID003为防控扶桑绵粉蚧的优势病原真菌,具有开发为生防制剂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昆虫病原真菌 毒力测定 环境耐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生物炭对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绣球花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黄英梅 梁春梅 +2 位作者 梁永鑫 许昌超 张俊涛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23-35,共13页
以酸碱指示植物绣球花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桉树热解炭、桉树水热炭、樟树热解炭和樟树水热炭等4种生物炭处理,并设置了0%、0.2%和1.0%等3个添加水平,分析了生物炭对绿地土壤理化性质、绣球花生长指标及根系形态性状的影响。... 以酸碱指示植物绣球花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桉树热解炭、桉树水热炭、樟树热解炭和樟树水热炭等4种生物炭处理,并设置了0%、0.2%和1.0%等3个添加水平,分析了生物炭对绿地土壤理化性质、绣球花生长指标及根系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处理使土壤电导率降低了2.2%~25.7%,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1.0%~58.0%和52.8%~116.9%,脲酶活性提高了5.8%~57.3%,但对中性磷酸酶、淀粉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0%添加量生物炭显著提升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增幅为49.1%~134.8%)。不同类型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其中水热炭呈酸性,施加后可降低土壤pH值。0.2%添加量的桉树热解炭、水热炭及1.0%樟树水热炭处理的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1.2%、30.6%和50.0%,而桉树水热炭在2种添加水平及0.2%樟树热解炭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了18.3%~57.6%。此外,添加生物炭还显著促进了绣球花的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根系形态的改善和养分累积。主成分分析显示,绣球花生长与土壤环境因子密切相关,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有机碳、无机氮和速效养分含量,并优化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结构,从而提升了绣球花的光合作用效能及其对养分的吸收与累积,此促进作用受生物炭的原料、制备方式及添加量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废弃物 生物炭 绿地土壤 绣球花 植物生长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个奇楠沉香无性系生长与光合生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启雷 刘小金 +5 位作者 李小飞 方小英 徐大平 朱士铭 钟锦祥 熊咏梅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3期295-301,共7页
为筛选适合广东惠州地区推广和种植的奇楠沉香(Aquilaria sinensis'Qi Nan')优良无性系,以25个奇楠沉香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分析不同无性系间生长性状和光合生理差异及其相关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奇楠沉香无性系的保... 为筛选适合广东惠州地区推广和种植的奇楠沉香(Aquilaria sinensis'Qi Nan')优良无性系,以25个奇楠沉香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分析不同无性系间生长性状和光合生理差异及其相关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奇楠沉香无性系的保存率、苗高、地径、冠幅和光合生理参数均差异显著;其中,保存率为22.7%~95.0%,苗高为117~210 cm,地径为16.8~34.3 mm。苗高与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保存率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25个无性系分为6类;第1类长势较好,保存率、苗高和地径分别为91.7%~95.0%、192~194 cm和28.1~30.9 mm,包括无性系Diao YW、Ao S和Lan BS;第2类苗高较高(199~210 cm),包括无性系Jin SZ、Qi NYH、Jin SY和Zhi TJ;第3类保存率较高(80.1%~93.7%),包括无性系Jin ShaY、Pu TT、Tu YW、Xiang SYH、Da YP和Hei ZZ;其他类群的保存率、苗高和地径均较低。无性系Diao YW、Ao S和Lan BS在惠州地区生长速度快且保存率高,适宜作为优良无性系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系 生长 光合生理 聚类分析 奇楠沉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典型林型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浩 宋玉林 +1 位作者 杨泽凡 李跃林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9,共11页
通过对广州市增城区按照起源和林分类型划分的4种典型林型(天然阔叶混交林、人工阔叶混交林、人工阔叶纯林、人工针阔混交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探究,分析其物种多样性差异,以及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精... 通过对广州市增城区按照起源和林分类型划分的4种典型林型(天然阔叶混交林、人工阔叶混交林、人工阔叶纯林、人工针阔混交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探究,分析其物种多样性差异,以及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精准提升天然林质量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典型样方调查法,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计算Ma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对增城区典型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度和乔木、灌草层的物种多样性的差异进行分析,并结合土壤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区域共调查到植物193种82科153属。4种林型优势种(及其重要值)分别为天然阔叶混交林中的浙江润楠(6.36%)、人工阔叶混交林中的浙江润楠(5.52%)、人工阔叶纯林中的桉树(29.54%)、人工针阔混交林中的鸭脚木(4.73%)。天然和人工阔叶混交林优势种径级呈倒J形分布,人工针阔混交林和阔叶纯林为正态分布。4种林型群落在物种多样性、土壤氮、磷含量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其中,人工阔叶纯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低,灌草层物种多样性最高。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型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相关性,区域内不同起源、不同林分类型的森林需要不同的经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特征 土壤理化性质 生物多样性 森林质量提升 森林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有机质对高山榕根系形态性状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英梅 梁春梅 +3 位作者 许昌超 黄运珍 张俊涛 苏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46-57,共12页
以华南地区典型的榕属植物高山榕(Ficus altissima Blume)的幼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3种有机质(腐殖酸、发酵鸡粪有机肥、发酵稻壳有机肥)和3种添加浓度(0、0.2%和1.0%)的盆栽试验,分析了高山榕的根系形态性状与土壤理化性状对有机质添加... 以华南地区典型的榕属植物高山榕(Ficus altissima Blume)的幼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3种有机质(腐殖酸、发酵鸡粪有机肥、发酵稻壳有机肥)和3种添加浓度(0、0.2%和1.0%)的盆栽试验,分析了高山榕的根系形态性状与土壤理化性状对有机质添加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有机质添加明显促进了高山榕植株的生长,包括株高、地径、叶片数、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冠幅、叶片和根系生长等性状,且促进作用与有机质的种类和添加浓度有关,腐殖酸和发酵鸡粪有机肥处理明显增加了高山榕叶片的总表面积、总投影面积、根系总体积、总表面积和总投影面积;(2)有机质添加可促进高山榕根系养分的累积,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提高了0.36~0.85、0.08~0.19、0.03~0.35个百分点;(3)有机质添加显著改善了土壤环境,如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以及中性磷酸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同时增加了土壤养分和铵态氮的累积量;(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高山榕叶片和根系形态性状、土壤有效磷、铵态氮、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pH值、电导率、速效钾及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高山榕 根系形态性状 养分 土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A预处理对三角梅水培和基质培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学林 张丽华 +2 位作者 陆毅妍 袁志民 温志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43-47,共5页
为探究更加高效、环保的三角梅繁殖方法,以樱花三角梅(Bougainvillea peruviana ‘Imperial Delight’)半木质化枝条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生长调节剂NAA预处理对三角梅水培和基质培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g/L NAA预处理能促进三... 为探究更加高效、环保的三角梅繁殖方法,以樱花三角梅(Bougainvillea peruviana ‘Imperial Delight’)半木质化枝条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生长调节剂NAA预处理对三角梅水培和基质培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g/L NAA预处理能促进三角梅水培和基质培扦插生根;但在相同NAA浓度下,基质培各组生根率均高于水培组,且生根数及根长情况也优于水培组;根粗细及颜色与扦插方式无关。说明200 mg/L的NAA适合‘樱花’三角梅扦插繁殖;同时,水培扦插方式还需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梅 NAA 水培 基质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丘陵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生长表现
20
作者 许伟兵 李炜桢 +4 位作者 李兆佳 王伟璇 孟诗原 宋玉林 赵志刚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掌握树种生长发育特性是贯彻适地适树原则的基础,对森林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东江林场15个阔叶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16 a生和7 a生林分生长变化,以期为丘陵地区造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5个树种间16 a... 掌握树种生长发育特性是贯彻适地适树原则的基础,对森林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东江林场15个阔叶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16 a生和7 a生林分生长变化,以期为丘陵地区造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5个树种间16 a生胸径、树高和冠幅差异显著(P<0.05)。相对于造林后7年内的生长表现,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等在8~16 a生长速度下降明显;木荷Schima superba、黧蒴Castanopsis fiss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等则生长较快。通过聚类分析将15个树种分为三类,南酸枣、荷木、黧蒴、火力楠、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山桂花Paramichelia baillonii、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属于速生树种,樟树Camphora officinarum、青冈Quercus glauca、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翻白叶树、红锥属于中等速生树种,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属于慢生树种。研究通过对比各地树种的生长表现,提出丘陵地区树种选择和应用建议,对森林质量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区 适地适树 树种选择 森林质量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