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扫描电镜技术识别广州市大气颗粒物主要种类 被引量:35
1
作者 董树屏 刘涛 +5 位作者 孙大勇 祁辉 段凤魁 吴清柱 刘咸德 F.Adams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207,共6页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进行识别 ,采取手动分析与自动分析两种方法 ,得出的结果在总趋势上相互一致。手动方法和自动方法各有特点。自动分析在细颗粒 ,特别是含硫颗粒分析方面有优势 ,而手动分析在形貌观测和确定有机粗颗...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进行识别 ,采取手动分析与自动分析两种方法 ,得出的结果在总趋势上相互一致。手动方法和自动方法各有特点。自动分析在细颗粒 ,特别是含硫颗粒分析方面有优势 ,而手动分析在形貌观测和确定有机粗颗粒污染状况方面有独到之处。实验结果表明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是多样的 ,治理措施也应是综合性的。既要注意工业点源的污染治理和排放控制 ,如燃煤飞灰、钙质颗粒、富铁颗粒等 ;也要注意面源排放 ,如土壤扬尘和碳质颗粒。碳质颗粒的来源复杂 ,可以是工业过程 ,燃烧过程 ,机动车尾气 ,生物质燃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大气颗粒物 来源识别 聚类分析 广州市 燃煤灰 土壤扬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城市河涌沉积物浸出液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翔 聂湘平 +2 位作者 黄卓尔 朱大明 李凯彬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研究了广州市石井河、澳口涌、沙河涌、东朗涌、车陂涌、花地涌6条河涌沉积物浸出液对小球藻、大型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6条河涌沉积物浸出液对水生生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毒性,其中石井河和澳口涌毒性较大.对于河涌沉积物污... 研究了广州市石井河、澳口涌、沙河涌、东朗涌、车陂涌、花地涌6条河涌沉积物浸出液对小球藻、大型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6条河涌沉积物浸出液对水生生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毒性,其中石井河和澳口涌毒性较大.对于河涌沉积物污染的生物检测,小球藻生长抑制率指标比大型和斑马鱼存活率指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指示性,其顺序表现为小球藻>斑马鱼>大型.沉积物会构成河流的一个持久性污染源而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在治理河涌的过程中,河涌沉积物的二次污染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涌 沉积物浸出液 急性毒性 水生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固体废物中挥发酚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泽炫 胡丹心 +3 位作者 石燕丽 甄梓豪 徐展辉 陆春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0-481,共2页
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且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1]。酚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存在于石化、印染、农药等行业,对一切生命体均能产生毒害作... 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且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1]。酚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存在于石化、印染、农药等行业,对一切生命体均能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对水、土壤、沉积物、固体废物中此类化合物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分析仪 固体废物 化工原料 酚类化合物 挥发酚 固体废弃物 污染环境 毒害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藤黄科植物分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梁永禧 吴志敏 +2 位作者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吴志敏 李秉滔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52-58,共7页
对华南藤黄科植物种类的初步整理和研究,共记载了4属16种,隶属于3个族,包括华南产3属12种和外来引种1属4种,其中有1个新种.文章总结了藤黄科器官形态演化趋势,分析了华南藤黄科植物区系的特征及其与邻近地区藤黄科植物... 对华南藤黄科植物种类的初步整理和研究,共记载了4属16种,隶属于3个族,包括华南产3属12种和外来引种1属4种,其中有1个新种.文章总结了藤黄科器官形态演化趋势,分析了华南藤黄科植物区系的特征及其与邻近地区藤黄科植物区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藤黄科 分类 钦州藤黄 新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道夫鱼危害分析及处理对策探讨
5
作者 陈俊 杨金兰 《海洋与渔业》 2020年第10期78-79,共2页
清道夫鱼,俗称“吸盘鱼、垃圾鱼、琵琶鱼”,原产于南美洲,在我国属于外来物种。起初,该物种作为景观鱼或幼鱼用于景观鱼缸清除藻类而被引进,国人对其认识不足,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生物特性,没有天敌,繁殖快,加之现有管理制度不完善,人... 清道夫鱼,俗称“吸盘鱼、垃圾鱼、琵琶鱼”,原产于南美洲,在我国属于外来物种。起初,该物种作为景观鱼或幼鱼用于景观鱼缸清除藻类而被引进,国人对其认识不足,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生物特性,没有天敌,繁殖快,加之现有管理制度不完善,人们盲目放生,极少被食用等因素,致其在南方河流水库中的数量快速增长。长此下去,不但会极大地破坏当地渔业水域的生态平衡,还会造成经济损失。本文针对清道夫鱼在南方河流泛滥成灾的现状及对生态造成的危害,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水域 外来物种 生态平衡 生物特性 管理制度 对策探讨 琵琶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