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岭南头皮针对气虚血瘀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BDNF、IL-6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苏利梅 李德瑜 +5 位作者 陈小芳 蔡伟彬 秦敏 刘洋 蔡科达 陈琼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9-223,共5页
目的观察岭南头皮针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观察岭南头皮针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予卒中二级预防及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组另予岭南头皮针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头皮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测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测评运动功能、气虚血瘀证量表评估证候改善情况,检测血清BDNF及IL-6浓度变化,并通过MMSE积分评估临床方面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81.67%)较治疗组(95.00%)更低,疗效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MoCA、MBI评分及血清BDNF均有提高(P<0.05),中医症候评分、IL-6水平均有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差异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有提高(P<0.05),组间比较P=0.06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岭南头皮针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调节患者血清BDNF、IL-6水平,适宜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头皮针 气虚血瘀型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BDNF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化湿通痹方治疗气虚湿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雷琳丽 陈训梅 +3 位作者 彭婵 梁惠贤 康奕飞 马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1,共5页
目的分析益气化湿通痹方治疗气虚湿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本次进行对照试验,纳入气虚湿瘀互结型DPN患者90例,全部配合完成治疗。按照等比例随机数字表分3组,分别为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结合组,每组有30例。西药... 目的分析益气化湿通痹方治疗气虚湿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本次进行对照试验,纳入气虚湿瘀互结型DPN患者90例,全部配合完成治疗。按照等比例随机数字表分3组,分别为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结合组,每组有30例。西药组采用甲钴胺片;中药组采用益气化湿通痹方;中西结合组采用益气化湿通痹方联合甲钴胺片。所有患者用药期为2个月,评估临床疗效,测定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与治疗前比,3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反射评分和感觉检测评分下降(P<0.05);并且治疗后症状评分、反射评分和感觉检测评分,中西结合组和中药组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3组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中医证候积分下降(P<0.05);并且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中医证候积分,中西结合组和中药组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3组治疗后尺神经和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SCV升高(P<0.05);并且治疗后尺神经和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SCV,中西结合组和中药组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结合组总有效率(86.7%)和中药组总有效率(80.00%),高于西药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湿通痹方对于气虚湿瘀互结型DPN的疗效显著,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化湿通痹方 气虚湿瘀互结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证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手术时机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赖伟华 罗思婵 +1 位作者 汤穆浛 王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8-742,共5页
目的分析减压手术时机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紧急减压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晚期(伤后24 h及以上)减压手术,观... 目的分析减压手术时机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紧急减压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晚期(伤后24 h及以上)减压手术,观察组行早期(伤后24 h内)减压手术,对比两组患者预后差异。结果术前两组上肢运动评分、下肢运动评分、运动总分、轻触评分、针刺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数值相当,术后1年均较本组术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晚期减压手术相比,早期减压手术更有助于改善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预后,提示伤后24 h或可能为关键的时间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 减压手术时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治疗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赖伟华 罗思婵 +2 位作者 陈广树 韩敦正 汤穆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9-723,共5页
背景高血糖危象是糖尿病的急危重症,治疗上体现个体化,降糖使用的胰岛素为小剂量静脉滴注,但相关研究指出全程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泵同样能起到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的效果,且使用更加简易方便。目的探讨治疗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时使... 背景高血糖危象是糖尿病的急危重症,治疗上体现个体化,降糖使用的胰岛素为小剂量静脉滴注,但相关研究指出全程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泵同样能起到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的效果,且使用更加简易方便。目的探讨治疗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时使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泵的血糖缓解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血糖危象患者115例,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72例,高渗高血糖综合征(HHS)4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组(n=58)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泵组(n=57)。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组使用重组人胰岛素,胰岛素皮下注射泵组使用门冬胰岛素,患者血糖达标前,两组胰岛素用量均为0.10~0.15 U·kg^(-1)·h^(-1)。观察两组患者血糖下降速度、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血糖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组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泵组血糖下降速度、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血糖、低血糖发生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组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泵组中的DKA患者血糖下降速度、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血糖、低血糖发生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组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泵组中的HHS患者血糖下降速度、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血糖、低血糖发生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使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泵均可有效缓解血糖,胰岛素皮下注射泵可作为高血糖危象患者降糖的注射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危象 非昏迷 胰岛素注射方式 血糖 静脉注射 注射 皮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患者步态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7
5
作者 麦王向 张朝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3-437,共5页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产生的对真实世界的模拟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3个特点,是目前研究应用于脑卒中后步态康复的新方法。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及其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并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国外有关虚拟现...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产生的对真实世界的模拟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3个特点,是目前研究应用于脑卒中后步态康复的新方法。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及其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并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国外有关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步态康复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应用于步态康复虚拟现实设备,以及其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脑卒中 步态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比率、高尔基体蛋白7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晓坤 司徒瑞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3比率(AFP-L3%)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检测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中AFP、AFP-L3%和GP73水平和阳性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3比率(AFP-L3%)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检测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中AFP、AFP-L3%和GP73水平和阳性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三组AFP水平分别为(97.1±88.2)、(208.2±204.1)、(284.5±275.2)ng/mL,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原发性肝癌组AFP阳性率达53.3%,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发性肝癌组AFP-L3%水平和阳性率分别为(32.8±21.3)%和75.0%,均较其他三组明显增高;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三组GP73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GP73水平分别为(234.3±91.8)ng/mL和(224.3±83.7)ng/mL,两组区别不大。GP73的阳性率以肝硬化组最高为71.9%。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的特异性分别为91.10%和97.2%,AUC为0.942,高于单项检测指标。结论甲胎蛋白(AFP)在作为原发性肝癌辅助诊断指标时更应同时监测AFP-L3%和GP73。GP73在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较高。如三者同时检测,可提高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敏感率和准确率,对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预测早期原发性肝癌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异质体 高尔基体蛋白73 原发性肝癌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广东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
7
作者 张文莉 吴南清 +1 位作者 郑琦 刘阳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24期34-37,共4页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三农”问题发生了一定转变,特别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础,从广东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广东省农村人力资...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三农”问题发生了一定转变,特别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础,从广东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广东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机制、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加强技能培训四个方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有效利用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快速稳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人力资源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