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内循环水和池塘养殖四指马鲅的生长性能及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俊伟 区又君 +5 位作者 温久福 胡瑞萍 朱长波 蓝军南 李加儿 周慧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5,共9页
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室内循环水和池塘养殖四指马鲅(Elen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体质量和12个形态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个养殖群体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并且两个养殖群体各主要性状间... 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室内循环水和池塘养殖四指马鲅(Elen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体质量和12个形态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个养殖群体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并且两个养殖群体各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室内循环水养殖群体体质量相关程度较大的形态性状依次为叉长、体长、头长、尾柄高和全长;与池塘养殖群体体质量相关程度较大的形态性状依次为全长、尾柄高、叉长、体长和体高。通径分析表明,体长、体高、头长、体宽和眼径对室内循环水养殖四指马鲅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以上形态性状的直接和间接决定系数总和为1.418;全长、尾柄高、体高、躯干长、头长对池塘养殖群体的体质量直接作用均达显著水平(P<0.05),以上形态性状的直接和间接决定系数总和为0.968。结果表明,池塘养殖环境鱼体的变异系数较大有利于良种选育,而室内循环水养殖规格较均匀利于生产。不同养殖模式下,四指马鲅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可为其规模化养殖和选育技术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室内循环水养殖 池塘养殖 通径分析 形态性状 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方式方格星虫的营养组成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李俊伟 郭永坚 +4 位作者 胡瑞萍 陈素文 颉晓勇 朱长波 李婷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87,共8页
为研究相同海域滩涂和池塘养殖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营养组成的异同,比较了2种养殖方式下的方格星虫体壁脂肪酸、氨基酸、矿物元素和基本营养物质组成。结果显示,滩涂和池塘养殖方格星虫体壁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脂... 为研究相同海域滩涂和池塘养殖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营养组成的异同,比较了2种养殖方式下的方格星虫体壁脂肪酸、氨基酸、矿物元素和基本营养物质组成。结果显示,滩涂和池塘养殖方格星虫体壁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脂肪酸总量相近(P>0.05)。滩涂和池塘养殖星虫的C22:0、C20:3(n-3)、C16:1、C18:2(n-6)、C23:0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作为硅藻脂肪酸特征的C16:1(n-7)/C16:0比值和C20:5(n-3)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池塘养殖的方格星虫谷氨酸(Glu)、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滩涂养殖(P<0.05),而必需氨基酸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池塘养殖方格星虫体壁和沉积物中的钾(K)、钠(Na)、镁(Mg)、钙(Ca)、硒(Se)含量均高于滩涂养殖方格星虫相应体壁和沉积物中的含量(P<0.05),而且2种养殖方式下的方格星虫体壁K、Se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沉积物中的含量(P<0.05)。综合分析表明,相同海域不同养殖方式并不会显著影响方格星虫的基本营养组成(粗蛋白、粗脂肪、灰分),但是对于Glu、总氨基酸以及C22:0、C20:3(n-3)、C16:1、C16:1(n-7)/C16:0比值和C20:5(n-3)等具有影响。方格星虫对K、Na、Mg、Ca、Se具有一定程度的富集作用,而对于铁(Fe)、锌(Zn)、锰(Mn)、铜(Cu)、铅(Pb)、铬(Cr)、镉(Cd)、钴(Co)等元素无明显富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格星虫 养殖方式 脂肪酸 氨基酸 矿物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分区养殖系统对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俊伟 朱长波 +6 位作者 颉晓勇 郭永坚 陈素文 常华 张宁 曾林 胡瑞萍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6期114-124,共11页
通过对虾池塘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生态学特征指标进行连续采样监测,研究分区养殖系统对于虾塘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采用进排水管和水泵将虾塘和鱼塘相连,通过泵出虾塘底层水和回流鱼塘上层水实现水体流动。分区组(R)由对虾... 通过对虾池塘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生态学特征指标进行连续采样监测,研究分区养殖系统对于虾塘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采用进排水管和水泵将虾塘和鱼塘相连,通过泵出虾塘底层水和回流鱼塘上层水实现水体流动。分区组(R)由对虾单养塘和鱼类混养塘组成,对照组(C)为对虾单养塘,监测时间为30天。结果显示:通过定期循环处理可使对虾养殖池塘内总悬浮颗粒物(TPM)、颗粒有机物(POM)含量分别降低36%—45%和15%—20%。R组虾塘水质改善,溶解态活性磷含量(PO_4–P)增加,显著高于C组(P<0.05);实验结束时R组虾塘NH4^+–N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实验期间,R组浮游植物种类多于C组,均表现为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裸藻门;R组蓝藻生物量低于C组,尤其C组具有较高比例的颤藻。实验结束时,R组绿藻门的优势度明显高于C组(P<0.05);R组浮游植物的香农多样性指数(2.91)略高于C组(2.62)(P>0.05)。实验期间,2个处理组浮游植物群落的Margale丰富度指数均逐渐升高,并且R组在第20、30 d高于C组(P<0.05)。结果表明:分区养殖可以通过减少颗粒物而改善水质,水体流动可以加速含磷物质释放。水体流动和较低的N/P可能有助于提高虾塘内绿藻种类优势度而减少蓝藻发生,并且在提高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以及丰富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混养 分区养殖系统 浮游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裸方格星虫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氮磷物质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俊伟 胡瑞萍 +5 位作者 郭永坚 陈素文 朱长波 颉晓勇 张文文 陈振国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5期8-14,共7页
通过测定养殖箱内(24 cm×17 cm×16 cm))的沉积物管道数量和水体氮磷指标,研究方格星虫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氮磷物质释放和表层物质迁移的影响。养殖箱底部铺设粗沙(3200 g,有机质含量27.6 mg·g^-1),上层为细沙(2200 g,有机... 通过测定养殖箱内(24 cm×17 cm×16 cm))的沉积物管道数量和水体氮磷指标,研究方格星虫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氮磷物质释放和表层物质迁移的影响。养殖箱底部铺设粗沙(3200 g,有机质含量27.6 mg·g^-1),上层为细沙(2200 g,有机质含量11.0 mg·g^-1),星虫密度分别为0条·箱^-1(T0))、1条·箱^-1(T1))、2条·箱^-1(T2))和4条·箱^-1(T4)),各组均设4个重复,实验时间为11 d。数据显示:1)方格星虫组沉积物侧面和底部的管道数量增加,并且表层细沙向下迁移,方格星虫密度越大,管道数量越多。实验期间水体悬浮颗粒物无明显变化(P>0.05)),且处理组之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方格星虫扰动对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无明显影响。2)实验前3天水体中的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总无机氮均无明显增加,而在第4天亚硝态氮、硝态氮、总无机氮表现增加趋势,并且星虫密度越大含量越高(P<0.05))。实验期间,各组活性磷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并且T0组平均含量低于其他三组。结果表明,底层有机质含量高于表层时,方格星虫生物扰动可以促进底层含氮物质的释放,并且密度越大促氮释放作用越明显;方格星虫对沉积物含磷物质的释放影响较小,可能与其含量较低和转化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裸方格星虫 生物扰动 沉积物 营养盐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胁迫对光裸方格星虫相关组织结构和非特异性免疫酶的影响
5
作者 李俊伟 胡瑞萍 +5 位作者 陈素文 郭永坚 朱长波 李婷 颉晓勇 苏家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8,共8页
为了解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在低盐环境下的生物和生理响应,文章在盐度分别骤降0 (S30)、5(S25)、10 (S20)、15 (S15)、20 (S10)、25 (S5)的水体中养殖方格星虫96 h,比较研究盐度骤降对光裸方格星虫相关组织结构和非特异性免... 为了解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在低盐环境下的生物和生理响应,文章在盐度分别骤降0 (S30)、5(S25)、10 (S20)、15 (S15)、20 (S10)、25 (S5)的水体中养殖方格星虫96 h,比较研究盐度骤降对光裸方格星虫相关组织结构和非特异性免疫酶的影响。结果显示:1)方格星虫可以耐受盐度骤降10,骤降超过15时则会明显死亡。2)低盐胁迫造成方格星虫体腔液显著增加(P<0.05),体腔液体积与方格星虫体质量相关性较高(R^(2)>0.96)。3)体腔液渗透压和肌肉蛋白质含量均随着盐度的下降而显著降低(P<0.05)。4)低盐胁迫造成纵肌纤维和环肌纤维变细、柱状上皮细胞染色变浅,引起触手上皮细胞体积增大,黏附能力降低。5) S25、S30处理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稳定,S10、S15组体腔液SOD活性和体壁肌肉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而S10、S15组体腔液CAT活性先升高再降低。方格星虫体腔液SOD和CAT活性变化规律较体壁肌肉明显。综上,在盐度骤降超过15时,将严重影响方格星虫的成活率和渗透压,造成体壁和触手结构变化,导致体内免疫酶活变化甚至失活,影响正常代谢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裸方格星虫 低盐胁迫 组织结构 非特异性免疫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综合加权分析法优化固态发酵豆粕工艺 被引量:9
6
作者 胡瑞萍 丁贤 +4 位作者 李俊伟 段亚飞 李育仁 伍文超 徐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04-312,共9页
运用正交设计L9(34)与多指标综合加权分析方法优化3种益生复合菌发酵豆粕的工艺,采用接种量(A)、环境温度(B)、料水比(C)、发酵菌种(D)为处理因素,以还原糖、乳酸、氨基酸含量等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利用Minitab 17软件以及多指标试验公式... 运用正交设计L9(34)与多指标综合加权分析方法优化3种益生复合菌发酵豆粕的工艺,采用接种量(A)、环境温度(B)、料水比(C)、发酵菌种(D)为处理因素,以还原糖、乳酸、氨基酸含量等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利用Minitab 17软件以及多指标试验公式法进行加权数据处理,优化豆粕的固体发酵工艺参数。结果显示,1)经过加权分析,中性蛋白酶权重系数最高,其次为还原糖(1.719)和乳酸(1.590),粗脂肪权重系数最低。说明本试验中性蛋白酶、还原糖以及乳酸对发酵豆粕的品质影响较大。2)通过综合评分公式对9个处理组数据分析得到:T9组综合评分最高(0.986 3),T1组(0.965 4)和T8组(0.962 6)次之,表明在T9组合(A3B3C2D1)条件下发酵豆粕,所选8项考察指标综合水平达到最高。因此拟选T9组合为最佳发酵工艺组合;3)均值回应表显示影响豆粕发酵工艺的因素依次为:发酵菌种>料水比>环境温度>接种量,其中发酵菌种和料水比为显著影响因素(P<0.05),而接种量和环境温度对试验结果影响不显著。从资源节约以及生产实际角度考虑,将T9组发酵工艺A3B3C2D1优化为A1B2C2D1,即接种质量分数1%,环境温度30℃,料水比质量为2∶1,发酵菌种配比为1∶1∶1。4)Minitab17软件对优选工艺A1B2C2D1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优选工艺综合评分高于拟选工艺A3B3C2D1综合评分(0.986 3)。验证试验得出各指标产出与预期结果相符,表明该优化工艺合理、可行,各指标产出率较高,为豆粕发酵工艺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农产品加工 发酵 综合加权分析法 正交试验 发酵豆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