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广州市常见行道树种叶片表面形态与滞尘能力
被引量:121
- 1
-
-
作者
刘璐
管东生
陈永勤
-
机构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604-2614,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971054)
-
文摘
以广州市常见的18种行道树为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行道树的叶表面形态结构、应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了绿化树种叶片的接触角对滞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滞尘量差异显著,18种植物叶片雨后第26天的最大滞尘量在0.066—1.831g/m2,物种间相差达27倍以上。叶表面具有网状结构,气孔密度较大(20<气孔密度<60个)且气孔开口较大(如芒果)容易滞留粉尘;叶表面平滑具有蜡质层,气孔排列整齐,无明显起伏(如红花羊蹄甲、桃花心木、大叶紫薇、鹅掌藤),滞尘能力较弱。植物叶片接触角与滞尘量呈负相关(r=-0.614),接触角<90°的表现为亲水性。易润湿的植物叶片雨后第26天最大滞尘量在1.0—1.831g/m2,叶片表面的形态结构凹凸不平,具有钩状或脊状褶皱、突起等且20<气孔密度<60范围内,测得的接触角较小(芒果、重阳木、高山榕),使得粉尘与植物叶片接触面积较大,粉尘不易从叶面脱落,滞尘能力较强。而接触角较大的盆架树、麻楝、大叶紫薇、鹅掌藤和红花羊蹄甲的滞尘量均<1.0g/m2,其特殊的表面结构和疏水的蜡质使颗粒物不易吸附在植物叶片上,因此滞尘能力较弱。由此可见,植物叶表面蜡质含量和气孔密度及其叶片接触角的大小是影响植物叶片滞尘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城市绿化时,适当考虑选择叶表面形态有利于滞尘的绿化树种,将可提高城市植被的环境效应。
-
关键词
行道树
叶表面结构
滞尘能力
接触角
广州城市
-
Keywords
street trees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leaves
dust-retaining capability
contact angle
Guangzhou Municipality
-
分类号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程序中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被引量:3
- 2
-
-
作者
申云
王朝品
-
机构
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科诺电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2-64,共3页
-
文摘
在介绍污水处理厂的基础建设程序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以京溪污水处理厂为例,指出城市规划部门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应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深度,以使污水厂的建设程序得以顺利开展。同时指出城市的卫生、地质、规划、国土、环保等职能部门在制定本部门的法规政策过程中,应发挥协调机制,在工程建设的相关方面达成共识,以确保污水处理厂等市政项目的建设顺利开展,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
-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建设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
-
Keywords
sewage treatment plant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
分类号
X5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82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城市河道生物修复、生态修复理念及其治理技术
被引量:3
- 3
-
-
作者
罗刚
刘军
胡和平
-
机构
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广州市恒兆环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出处
《广东园林》
2007年第B09期87-89,共3页
-
文摘
河道生物修复和生态修复是二个不同概念,生物修复是城市河道水污染控制的手段,是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延续,而生态修复则是通过创造适合于各类生物生存的生境条件,形成各种生物群落配比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强大、系统稳定的城市河道良性水生态系统,重建受损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关键词
城市河道
生物修复
生态修复
治理技术
广州
-
Keywords
Urban River
Bioremediar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Government Technology
Guangzhou City
-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剩余活性污泥超声波破解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冯新
邓金川
雷恒毅
-
机构
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中山大学
-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55,共5页
-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2006A36702001)
-
文摘
通过7个0~26 000 kJ/kg TS超声能量水平进行活性污泥的破解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能量低于1 000 kJ/kg TS时,超声波轻微破坏了污泥絮体结构,破解效应较弱,而超声能量高于5 000 kJ/kg TS,污泥的破解效应显著增强,污泥中的SCOD、蛋白质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无机氮含量随着超声能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并与超声能量呈显著相关性,污泥的可生化性能得到改善。26 000 kJ/kg TS的超声能量破解污泥,使污泥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92%、97%、173%和55%,但SCOD的破解程度仅为25.3%,仍不能完全破解污泥,因而不是破解污泥的最佳能量。
-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超声波破解
化学特性
-
Keywords
activated sludge
ultrasonication disintegration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 5
-
-
作者
胡和平
刘军
罗刚
张文辉
刘斌
-
机构
广州市恒兆环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35,39,共5页
-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5Z2-I6041)
-
文摘
污泥减量化技术是在剩余污泥资源化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剩余污泥处置新概念;根据生物处理工艺中影响剩余污泥产生的可能途径,将污泥减量技术归纳为降低细菌合成量的解偶联技术、增强微生物进行内源呼吸代谢的溶胞技术、利用食物链作用强化微型动物对细菌捕食的技术;并对当前污泥减量化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应用上的概述。
-
关键词
污泥减量
解偶联代谢
内源呼吸代谢
捕食作用
-
Keywords
sludge reduction
uncoupling metabolism
endogenous metabolism
predation
-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底泥生物氧化对黑臭河道上覆水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 6
-
-
作者
罗刚
胡和平
刘军
杨伟东
段艳芳
-
机构
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广州市恒兆环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出处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74,共4页
-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石井河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技术研究》(编号:2005Z2-I6041)
-
文摘
利用人工构建的模拟河道,研究了静态底泥氧化技术以及动态条件下不同底泥状态对上覆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底泥和上覆水体互相影响,底泥会向上覆水体释放污染物,上覆水体也会向底泥沉积污染物,底泥能在其表层形成一个氧化层,抑制底泥污染物向上覆水体释放。底泥氧化对上覆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有较大影响,能促进上覆水体污染物的去除,上覆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底泥未氧化的模拟河道。
-
关键词
黑臭河道
底泥氧化
上覆水体
-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