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三角洲两条主要河流沉积物中的典型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状况 被引量:18
1
作者 龚剑 冉勇 +1 位作者 陈迪云 杨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1-1116,共6页
为了调查珠江三角洲河流沉积物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状况,采用超声提取-衍生化-GC/MS法研究了双酚A(BPA)、雌酮(E1)、雌二醇(E2)、己烯雌酚(DES)、17α-乙炔雌二醇(EE2)、雌三醇(E3)等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在珠江广州河段和东江东莞河... 为了调查珠江三角洲河流沉积物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状况,采用超声提取-衍生化-GC/MS法研究了双酚A(BPA)、雌酮(E1)、雌二醇(E2)、己烯雌酚(DES)、17α-乙炔雌二醇(EE2)、雌三醇(E3)等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在珠江广州河段和东江东莞河段表层沉积物中的质量分数水平、分布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PA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E1和E2的检出率分别为72%和61%,其质量分数(以干质量计)分别在14.3~429.5 ng.g-1之间(中值为79.5 ng.g-1)、<1.3~10.9ng.g-1之间(中值为3.4 ng.g-1)和<0.9~2.6 ng.g-1之间(中值为1.6 ng.g-1);其余几种雌激素均未被检出。东江东莞河段沉积物中BPA的污染水平整体高于珠江广州河段,而天然雌激素的污染状况则是珠江广州河段更为严重。3种化合物的质量分数总体呈现出沿河口方向降低的分布特征,这可能与沿岸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规则排放以及水动力条件有关。BPA、E1、E2的质量分数均与沉积物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呈正相关,表明有机质是控制沉积物中内分泌干扰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沉积物 珠江三角洲 河流 双酚A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双酚A的污染及其生态毒理效应 被引量:31
2
作者 邓红梅 梁春营 陈永亨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0-76,共7页
双酚A(BPA)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是一种雌激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造成潜在威胁。BPA在各种水体中都有检出,且检出浓度有逐年增大的趋势;BPA在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及其污泥和沉积物中都能检出,且其浓度一般较地表水中的... 双酚A(BPA)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是一种雌激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造成潜在威胁。BPA在各种水体中都有检出,且检出浓度有逐年增大的趋势;BPA在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及其污泥和沉积物中都能检出,且其浓度一般较地表水中的浓度大。在综述了BPA在环境中的污染现状、迁移转化行为和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进展基础上,指出了进一步研究BPA的重要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吸附 降解 生态毒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在土壤元素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吴颖娟 陈永亨 +1 位作者 杨春霞 常向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970-2974,共5页
以云浮黄铁矿矿石作原料的某硫酸厂堆渣场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应用ICP-MS同时测定了污染元素和部分参考元素的含量,快速找出各元素的相关性,用富集因子评价了土壤的污染状态,并指出了污染元素的背景选择问题。结果表明:V已呈显著及高... 以云浮黄铁矿矿石作原料的某硫酸厂堆渣场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应用ICP-MS同时测定了污染元素和部分参考元素的含量,快速找出各元素的相关性,用富集因子评价了土壤的污染状态,并指出了污染元素的背景选择问题。结果表明:V已呈显著及高度污染,Co呈中度污染,并有显著污染的倾向,Cr,Mo和Cd在轻度和中度污染之间,Zn和Sb呈轻度污染,并有中度污染的潜在危险,Cu呈轻度污染。富集的高位点V和Cr在土壤剖面的上部(4.0-10.5 cm)和深部(44.0-75.5 cm),Co和Mo集中在土壤剖面表面(0-5.0 cm)、中上部(9.5-10.5 cm)和中部(29.5-46.0 cm),Cd和Cu集中在土壤剖面中部(29.5-46.0cm)。高富集点的污染来自于以花岗岩为母质的亚热带强风化红壤的残余金属离子的淋溶淀积和堆渣场废渣中释放的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累积相互叠加的结果。其中V污染主要为土壤母质贡献,其次是硫酸生产过程失活催化剂挥发引入废渣的V淋溶淀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堆渣场 土壤元素 污染评价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对铊污染土壤中铊形态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邓红梅 陈永亨 常向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91-894,共4页
选用云浮含铊硫铁矿周围冲积土壤为供试样品,在土样中投加不同比例腐殖酸,采用连续浸提法对比研究了外源腐殖酸对受铊污染土中的铊不同形态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腐殖酸投入比的加大,酸可交换态含量明显下降,Fe/Mn氧化物结合态反之... 选用云浮含铊硫铁矿周围冲积土壤为供试样品,在土样中投加不同比例腐殖酸,采用连续浸提法对比研究了外源腐殖酸对受铊污染土中的铊不同形态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腐殖酸投入比的加大,酸可交换态含量明显下降,Fe/Mn氧化物结合态反之,有机质结合态与Fe/Mn氧化物结合态雷同,残余态几乎无变化;腐殖酸对酸可交换态铊分配比率最高为13.6%~30.5%,分别是有机态铊和Fe/Mn氧化态铊的2.8~15.1倍和2.8~3.7倍。结果说明腐殖酸有降低冲积土壤上有害活动态铊的功能,其作用机制在于腐殖酸具备的络合(螯合)能力和胶体特性。研究确认,腐殖酸可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优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重金属 形态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对污染土壤中铊赋存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邓红梅 陈永亨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8,共4页
通过实验室土壤培养实验,研究腐殖酸对土壤中铊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腐殖酸后,铊的酸可交换比重由30.51%下降到13.57%;铊的Fe/Mn氧化物结合比重由3.7%增加到10.96%;铊的有机质结合态比重由0.67%增加到11.08%;铊的残余态比重几... 通过实验室土壤培养实验,研究腐殖酸对土壤中铊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腐殖酸后,铊的酸可交换比重由30.51%下降到13.57%;铊的Fe/Mn氧化物结合比重由3.7%增加到10.96%;铊的有机质结合态比重由0.67%增加到11.08%;铊的残余态比重几乎无变化.随着腐殖酸用量增多,可促进土壤铊酸可交换态向Fe/Mn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转化,降低重金属的可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说明腐殖酸可以固定土壤中的铊,其作用机制在于腐殖酸具备的络合(螯合)能力和胶体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形态 生物可利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提取ICP-MS法考察黄铁矿中重金属的相态分布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平 齐剑英 +1 位作者 杨春霞 陈永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07-1209,共3页
ICP-MS同时测定黄铁矿中的V,Cr,Mn,Co,Ni,Cu,Zn,Sr,Mo,Cd,Sb,Ba和Pb等13种重金属元素,给出了这些元素的测量线性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7,检出限为0·005~0·01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进... ICP-MS同时测定黄铁矿中的V,Cr,Mn,Co,Ni,Cu,Zn,Sr,Mo,Cd,Sb,Ba和Pb等13种重金属元素,给出了这些元素的测量线性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7,检出限为0·005~0·01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进一步的分级提取实验考察了黄铁矿中重金属的相态分布。结果表明,黄铁矿中的重金属以Pb为主,总量达830mg·kg-1,并且Pb主要存在于碳酸盐相中或直接以PbS形式存在,这部分的Pb达56·9%,铁氧化物相中的Pb次之,为29·7%,Pb在硫化物相和硅酸盐相中较少,分别为3·5%和9·9%。黄铁矿在自然条件下以Pb释放为主,Cr和Cd的释放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分级提取 黄铁矿 重金属 相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电极法测定地表水中生化需氧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5
7
作者 龚剑 傅惠红 陈迪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0-162,共3页
依据国家标准方法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理论,评定了微生物电极法测定地表水中生化需氧量(BOD)的测量不确定度。测得水样中BOD含量为6.7 mg/L,扩展不确定度U95=1.7 mg/L(k=2)。该法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仪器分析的重复性。
关键词 生化需氧量 微生物电极 地表水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江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12
8
作者 邓红梅 陈永亨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5-440,共6页
为确定西江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分别在洪水期(2003年8月)和枯水期(2003年11月)对西江水体进行了两次水柱采样,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样品中15种优控的PAHs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分子比值法探寻多环芳烃的来源。结... 为确定西江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分别在洪水期(2003年8月)和枯水期(2003年11月)对西江水体进行了两次水柱采样,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样品中15种优控的PAHs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分子比值法探寻多环芳烃的来源。结果表明,西江水体溶解相和颗粒相中PAH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1.7~138ng·L-1,和40.9~238μg·kg-1。水体中PAHs的总质量浓度(溶解相及颗粒相),洪水季(43.9~116.9ng·L-1)大于枯水季(25.2~34.1ng·L-1)。溶解相和颗粒相中PAHs质量浓度都表现相同的垂直变化即中层>下层>上层。从PAHs组成特点来看,溶解相以3环的PAHs为主,占总组分的80%;而颗粒相以3环、4环的PAHs为主,分别占总组分的48%和41%。西江水体PAHs的质量浓度,与欧洲其他一些低污染水域相比相对较高;而低于国内一些主要受污染河流。分子比值法表明,西江水体PAHs主要来源于高温燃烧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溶解相 颗粒相 来源 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溶液稀释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8
9
作者 龚剑 占永革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53,67,共3页
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理论,以砷标准溶液为例,对标准溶液稀释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通过识别稀释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分析了各个分量的产生,计算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结果表明,移液器的不确定度是影响标准溶液稀释最主要的... 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理论,以砷标准溶液为例,对标准溶液稀释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通过识别稀释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分析了各个分量的产生,计算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结果表明,移液器的不确定度是影响标准溶液稀释最主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标准溶液 稀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下水中铅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龚剑 占永革 张诠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3-405,共3页
以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理论为指导,对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下水中铅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分析测量过程中不确定的来源,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并报告结果。测得地下水样中铅的浓度为11.8μg/L,扩展不确定度U95=1.9μg/L(k=2)... 以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理论为指导,对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下水中铅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分析测量过程中不确定的来源,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并报告结果。测得地下水样中铅的浓度为11.8μg/L,扩展不确定度U95=1.9μg/L(k=2)。结果表明,该法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仪器测定的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荧光法测定地表水中硒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龚剑 占永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38-2540,共3页
[目的]解析原子荧光法在检测中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理论,运用国家标准方法,评定原子荧光法测定地表水中硒的不确定度。[结果]测得地表水样中硒的浓度为1.10μg/L,该法的扩展不确定度U95=0.09μg/L(k=2)。[结论... [目的]解析原子荧光法在检测中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理论,运用国家标准方法,评定原子荧光法测定地表水中硒的不确定度。[结果]测得地表水样中硒的浓度为1.10μg/L,该法的扩展不确定度U95=0.09μg/L(k=2)。[结论]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主要贡献来自仪器分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原子荧光法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荧光法测定地表水中砷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龚剑 占永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21,34,共4页
识别测量过程中不确定的来源,分析各个分量的产生,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测得地表水样中砷的浓度为0.43 mg/L,扩展不确定度U95=0.01 mg/L(k=2)。结果表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仪器分析过程,但样品前处理引入的不确定度的影响也不... 识别测量过程中不确定的来源,分析各个分量的产生,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测得地表水样中砷的浓度为0.43 mg/L,扩展不确定度U95=0.01 mg/L(k=2)。结果表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仪器分析过程,但样品前处理引入的不确定度的影响也不能低估。因此,在评定类似的化学分析的测量不确定度时,应充分考虑前处理过程的影响,优化实验步骤,减少该过程输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原子荧光法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表水中镉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龚剑 张诠 占永革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963-2965,2973,共4页
为保证农作物生长环境中重金属的检测质量,科学地评定检测结果的分散性,依据国家标准方法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理论,以农业灌溉区地表水为例,评定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表水中镉的不确定度。测得地表水样中镉的浓度为2.15μg/L... 为保证农作物生长环境中重金属的检测质量,科学地评定检测结果的分散性,依据国家标准方法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理论,以农业灌溉区地表水为例,评定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表水中镉的不确定度。测得地表水样中镉的浓度为2.15μg/L,扩展不确定度U95=0.19μg/L(k=2)。结果表明,利用该法测定地表水中的重金属时,对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主要贡献来自仪器分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