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肉制品研究与应用进展
1
作者 程可玉 曾宪军 +4 位作者 于立梅 刘巧瑜 黄桂颖 曾晓房 魏先领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4-70,共7页
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副产物。重组肉就是合理利用这些副产物,通过机械作用或添加剂黏结以生产有食用价值或更高附加值的肉制品。本文介绍重组肉的定义、作用机理及黏结方法,归纳并列举重组肉加工的主要方法;另外,重... 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副产物。重组肉就是合理利用这些副产物,通过机械作用或添加剂黏结以生产有食用价值或更高附加值的肉制品。本文介绍重组肉的定义、作用机理及黏结方法,归纳并列举重组肉加工的主要方法;另外,重点阐述重组肉黏结剂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ase)的来源及作用机理,并总结TGase在重组肉制品中的作用。最后,对重组肉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进行展望,以期指导未来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肉 谷氨酰胺转氨酶 黏结剂 应用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鲜鸡胴体优势腐败菌的致腐能力及对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2
作者 刘泽祺 郑华 +4 位作者 孙瑞 黎梓杭 孔晓慧 江伟烽 林捷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91,共13页
为探究腐败菌对冷鲜鸡鸡皮和胴体内腔的致腐能力和致腐机制,试验将从鸡皮及胴体内腔分离出的优势腐败菌接种至对应部位,分别评价两个部位在有氧贮藏条件下的菌落总数、pH值、色差、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挥发性盐基氮和挥发性风味物质... 为探究腐败菌对冷鲜鸡鸡皮和胴体内腔的致腐能力和致腐机制,试验将从鸡皮及胴体内腔分离出的优势腐败菌接种至对应部位,分别评价两个部位在有氧贮藏条件下的菌落总数、pH值、色差、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挥发性盐基氮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结果显示:施氏假单胞菌和浅黄假单胞菌分别为鸡皮和胴体内腔的优势腐败菌。接种优势腐败菌后,鸡皮和胴体内腔菌落总数分别在贮藏5 d和1 d时达到6.02 lg CFU/cm^(2)和6.11 lg CFU/cm^(2)。鸡皮p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胴体内腔pH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鸡皮L*值随贮藏时间显著下降(P<0.05),在贮藏3~5 d时,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值随贮藏时间显著上升,且总体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胴体内腔L*值和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b*值在贮藏期间显著下降(P<0.05)。接种优势腐败菌后,在贮藏3 d及以后,鸡皮和胴体内腔脂肪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鸡皮和胴体内腔分别在贮藏3 d和5 d时超过限量标准(0.15 mg/kg)。鸡皮挥发性盐基氮均在0.5~2.5 mg/100 g范围内,未超出冷鲜肉的限量标准(≤15 mg/100 g),与对照组相比,总体上无显著差异(P>0.05);而胴体内腔挥发性盐基氮随贮藏时间延长显著增加(P<0.05),且贮藏3 d及以后接种优势腐败菌的胴体内腔挥发性盐基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贮藏5 d时超过冷鲜肉的限量标准,引起冷鲜鸡腐败变质。鸡皮和胴体内腔在贮藏3 d后,醛类物质含量均降低,而烷烯烃类和醇类的含量均增加。结合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值在贮藏期间的变化,说明施氏假单胞菌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引起鸡皮腐败变质,而浅黄假单胞菌主要通过蛋白质降解和脂肪氧化引起冷鲜鸡胴体腐败。研究表明,施氏假单胞菌和浅黄假单胞菌分别对鸡皮和胴体内腔的致腐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鲜鸡皮 胴体内腔 优势腐败菌 腐败变质 挥发性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鲜肉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雷瑞 曾宪军 +5 位作者 于立梅 刘巧瑜 黄桂颖 曾晓房 陈海光 魏先领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5期95-105,共11页
冷鲜肉在加工、冷链运输、销售过程中对温度要求较高,但实际过程中很难做到精准控温。因此,冷鲜肉极易出现腐败变质、货架期短等问题,限制了冷鲜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肉类的消费水平始终处于世界前列,对冷鲜肉进行保... 冷鲜肉在加工、冷链运输、销售过程中对温度要求较高,但实际过程中很难做到精准控温。因此,冷鲜肉极易出现腐败变质、货架期短等问题,限制了冷鲜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肉类的消费水平始终处于世界前列,对冷鲜肉进行保鲜、延长其货架期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冷鲜肉的保鲜方式主要有物理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技术、天然保鲜技术、复合保鲜技术和新型物理保鲜技术,对这些保鲜技术的保鲜机理进行阐述,列举了其在冷鲜肉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保鲜技术的优势与局限,讨论了保鲜剂现有的挑战与前瞻性发展趋势,旨在为冷鲜肉保鲜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鲜肉 保鲜技术 保鲜剂 保鲜机理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分析夏季鸡舍前后端不同温度对小型白羽肉鸡胸肌生长发育的影响
4
作者 林倚涵 方成 +7 位作者 莫治新 江伟烽 马雪蓉 陈杰 刘欢 曾宪军 张细权 罗庆斌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0,共10页
试验旨在探究夏季鸡舍前后端不同温度对小型白羽肉鸡胸肌生长发育影响的分子调控机制。试验选取初始体重相近的8只19日龄小型白羽肉鸡母鸡,随机挑选4只放于鸡舍前端(湿帘端),另外4只放置在鸡舍后端(风机端),期间对两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试验旨在探究夏季鸡舍前后端不同温度对小型白羽肉鸡胸肌生长发育影响的分子调控机制。试验选取初始体重相近的8只19日龄小型白羽肉鸡母鸡,随机挑选4只放于鸡舍前端(湿帘端),另外4只放置在鸡舍后端(风机端),期间对两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在40日龄时进行屠宰测定和采集胸肌作为试验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可能影响鸡舍前后端鸡胸肌发育差异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在GO和KEGG数据库中进行功能注释、富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实时荧光定量qPCR验证。结果显示:试验期间在9∶00~18∶00时,位于鸡舍后端(风机端)的平均温度显著高于鸡舍前端(湿帘端)的平均温度(P<0.05),其他时间平均温度基本相同。40日龄屠宰时,鸡舍后端组宰前活重、屠体重、全净膛重、全净膛率、半净膛重、半净膛率、胸肌重和胸肌率均显著低于鸡舍前端组(P<0.05),但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鸡舍前、后端小型白羽肉鸡胸肌转录组测序数据得到的73个差异表达基因中,与鸡舍前端组相比,鸡舍后端组表达量上调的有46个,表达量下调的有27个。差异表达基因LPIN1、SESN2、FOS和MICAL2与肌肉生长发育有关且在鸡舍后端组均显著下调(P<0.05)。研究表明:位于鸡舍前、后端的小型白羽肉鸡在生长过程中体重发育和肌肉发育存在较大差异,而筛选到的差异基因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影响小型白羽肉鸡肌肉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白羽肉鸡 温度 胸肌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场饮水中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符德佳 康桦华 +5 位作者 曾宪军 樊志红 陈杰 黄炜乾 蒋顺进 彭新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24-138,共15页
【目的】研究养殖场鸡饮水中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有效预防该病提供参考。【方法】从养殖场鸡饮水系统中分离、鉴定肺炎克雷伯氏菌,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 【目的】研究养殖场鸡饮水中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有效预防该病提供参考。【方法】从养殖场鸡饮水系统中分离、鉴定肺炎克雷伯氏菌,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25种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通过PCR检测菌株携带的常见耐药基因。对其中4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CARD抗性基因数据库预测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从养殖场鸡饮水系统中共分离到9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药敏试验表明这些菌株呈现出多重耐药,仅对多粘菌素敏感。PCR检测发现,9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共携带13种常见的耐药基因,其中,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CMY-1、BlaSHV和BlaCTX-M,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KPC,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B、QnrS和QnrA,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Ia,磺胺类耐药基因Sul2等12种耐药基因与其耐药表型表现一致,而Mcr-1基因与其表型相反。全基因组扫描分析结果显示,4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共携带了59种耐药基因,涉及31类抗生素药物,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最多,其次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基因;预测到覆盖度和同源性均在98%以上的耐药基因共有23种,分别为FosA6、CRP、KpnF、KpnFG、KpnE、OqxA、OqsB、SHV-11、Tet(D)、CTX-M-27、QnrB65、DHA-1、Aph(4')-Ia、MsrE、QnrB2、Aph(3')-Ia、Sul1、CmlA6、FloR、AadA12、Ant(3'')-IIa、ArmA、Sul2。【结论】在养殖场鸡饮水中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严重,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其中在分离菌株上均检测到Mcr-1基因,但分离菌株均对多粘菌素敏感,且均未检测到D类碳青霉烯类酶OXA-48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水 肺炎克雷伯氏菌 多重耐药性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麻黄鸡纯系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叶茂 江伟烽 +6 位作者 许宇航 陈杰 何世梓 罗文 张细权 曾宪军 罗庆斌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7-111,共5页
为探究麻黄鸡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的相关性,试验通过测定77日龄G系和M3系麻黄鸡的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并对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随后以胫围、胫长和体斜长为参考性状,屠宰性能为预测性状,使用回归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为探究麻黄鸡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的相关性,试验通过测定77日龄G系和M3系麻黄鸡的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并对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随后以胫围、胫长和体斜长为参考性状,屠宰性能为预测性状,使用回归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构建最优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在体尺性状指标中,G系胫长和体斜长均显著高于M3系(P<0.05),但M3系胫围显著高于G系(P<0.05);在屠宰性能指标中,G系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全净膛率、胸肌重、腿重、翅膀重、腹脂重和腹脂率均显著高于M3系(P<0.05);在半净膛率中,G系母鸡显著高于M3系(P<0.05);在屠宰率和翅膀率中,M3系母鸡显著高于G系(P<0.05)。两种麻黄鸡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重、翅膀重分别与胫长、胫围和体斜长回归模型中R2值均高于0.57,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腿重的R2在0.85以上。综合两种麻黄鸡屠宰性能可知,G系具有较好的肉用性能,G系和M3系在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构建的回归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上述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鸡 体尺性状 屠宰性能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和瓜尔豆胶对鸡血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惠琳 林捷 +5 位作者 郑华 吴绍宗 刘文博 胡嘉炜 刘泽祺 黄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06-114,共9页
为改善集中屠宰副产物鸡血的凝胶品质,以保水性、质构、流变特性为评价指标,结合分子作用力和感官评分,研究黄原胶(Xanthan gum,XG)和瓜尔豆胶(Guar gum,GG)的添加量和复配比对鸡血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黄原胶或瓜尔豆胶... 为改善集中屠宰副产物鸡血的凝胶品质,以保水性、质构、流变特性为评价指标,结合分子作用力和感官评分,研究黄原胶(Xanthan gum,XG)和瓜尔豆胶(Guar gum,GG)的添加量和复配比对鸡血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黄原胶或瓜尔豆胶均能提高鸡血凝胶保水性,黄原胶改善凝胶保水效果更佳,添加4.0 g/L XG的鸡血凝胶蒸煮损失率10.02%、离心损失率12.73%、48 h析水率10.96%,但降低凝胶硬度、黏聚性、胶着性、咀嚼性、回复性。瓜尔豆胶能显著改善凝胶质构特性,添加6.0 g/L GG时可使凝胶达到硬度366.95 N、弹性0.94 mm、黏聚性0.77、胶着性281.94、咀嚼性263.72 mJ、回复性0.25;通过动态流变和分子间作用力分析,鸡血凝胶体系是以弹性响应为主向凝胶化转化;黄原胶和瓜尔豆胶复配对鸡血凝胶具有协同稳定作用,通过增强离子键(从29.18%到32.62%)和氢键(从2.48%到6.43%),减少疏水作用力(从22.68%到16.28%),增加鸡血凝胶的保水性和增强凝胶稳定性。鸡血中添加4.0 g/L的复配胶(黄原胶和瓜尔豆胶配比为7:3)时,鸡血凝胶兼顾保水性、质构特性效果最佳、感官评分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 黄原胶 瓜尔豆胶 凝胶特性 动态流变 分子间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羽肉鸡胫色与腹脂及体表不同部位皮肤黄度值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叶茂 江伟烽 +5 位作者 罗文 张细权 陈杰 曾宪军 殷允谦 罗庆斌 《家禽科学》 2022年第7期10-13,共4页
为探究黄羽肉鸡胫色与腹脂及体表不同部位皮肤黄度值间的关系,试验对600只77日龄江丰G系黄羽肉鸡的胸部、腹部、下背、上背、胫部和腹脂的黄度值进行测定,并对这些部位的黄度值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胫色、腹脂色、前... 为探究黄羽肉鸡胫色与腹脂及体表不同部位皮肤黄度值间的关系,试验对600只77日龄江丰G系黄羽肉鸡的胸部、腹部、下背、上背、胫部和腹脂的黄度值进行测定,并对这些部位的黄度值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胫色、腹脂色、前胸色、腹部色、下背色黄度值的变异系数在26%~41%,而上背色高达110.07%,可见相对于胫色、腹脂色、前胸色、腹部色、下背色,上背色黄度值的变异系数最大。胫色与前胸色、腹部色和下背色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腹脂色与腹部色和下背色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前胸色与腹部色、上背色及下背色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腹部色与上背色和下背色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上背色与下背色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胫色 肤色 黄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肉蛋白水解物Pickering乳液凝胶制备技术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琳 郑华 +5 位作者 江伟烽 刘泽祺 马朋 吴绍宗 郭宗林 林捷 《肉类研究》 2023年第7期8-16,共9页
为开发预消化防呛咳鸡肉蛋白补充剂,采用鸡油和鸡肉蛋白水解物制备O/W型Pickering乳液,研究高速剪切对乳液性质的影响,并添加卡拉胶制备热诱导型乳液凝胶。结果表明:在高速剪切工艺中,在50℃下以17 000 r/min高剪切力处理6 min所制备的... 为开发预消化防呛咳鸡肉蛋白补充剂,采用鸡油和鸡肉蛋白水解物制备O/W型Pickering乳液,研究高速剪切对乳液性质的影响,并添加卡拉胶制备热诱导型乳液凝胶。结果表明:在高速剪切工艺中,在50℃下以17 000 r/min高剪切力处理6 min所制备的乳液粒径较小、乳液液滴均匀分布且乳液物理稳定性相对较好;当卡拉胶添加量为0.3%时,乳液凝胶在0.1~100.0 rad/s频率范围内出现屈服应力点(G’=G’’),即发生相变,且在25~55 ℃的温度波动下能保持良好的凝胶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乳液凝胶的持水性。采用高速剪切处理在50℃下以17 000 r/min高剪切力处理6 min所制备的乳液特性最好,当卡拉胶添加量为0.3%时所形成的鸡肉蛋白水解物Pickering乳液凝胶稳定性最好且易发生凝胶态向流动态转变,可作为适合老年人食用的凝胶态鸡肉蛋白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蛋白水解物 高速剪切 Pickering乳液 乳液凝胶 防呛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低气流冷却对冷鲜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朋 黄茵 +5 位作者 郑华 孔晓慧 江伟烽 吴绍忠 郭宗林 林捷 《肉类研究》 2023年第7期22-27,共6页
为研究低温低气流对冷鲜鸡肉品质的影响,将日龄90 d笼养肉鸡宰后立即置于不同温度(-10、-15、-20℃)进行冷却,并控制空气流速为0.1 m/s。以4℃冰水浴冷却为对照,测定肉鸡胴体冷却速率,分析胴体冷却后及4℃冷藏24 h后的胴体质量变化、色... 为研究低温低气流对冷鲜鸡肉品质的影响,将日龄90 d笼养肉鸡宰后立即置于不同温度(-10、-15、-20℃)进行冷却,并控制空气流速为0.1 m/s。以4℃冰水浴冷却为对照,测定肉鸡胴体冷却速率,分析胴体冷却后及4℃冷藏24 h后的胴体质量变化、色泽、保水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index,MFI)及剪切力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气冷组可以在60 min内将肉鸡胴体中心温度降低到4℃,蒸煮损失率、离心损失率和MFI等指标显著优于冰水组(P<0.05);不同气冷组间,-15℃气冷组胴体质量损失、蒸煮损失率、离心损失率和剪切力等指标显著优于-10℃气冷组(P<0.05),红度值、蒸煮损失率、离心损失率等指标显著优于-20℃气冷组(P<0.05)。综上,在温度为-15℃、气流为0.1 m/s条件下将肉鸡胴体冷却60 min,可以满足胴体快速冷却要求,并且能够改善肉鸡在冷却及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使鸡肉具有较好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低气流 冷却 冷鲜鸡 鸡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植物精油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佳楠 何叔年 +5 位作者 康桦华 符德佳 樊志红 曾宪军 陈杰 彭新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116-125,共10页
【目的】探究肉豆蔻和罗勒复方精油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该复方精油作为饲料添加剂在肉鸡生产中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选用1日龄雌性江村黄鸡3942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复方精油低剂量组、复方精油高剂量组和空... 【目的】探究肉豆蔻和罗勒复方精油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该复方精油作为饲料添加剂在肉鸡生产中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选用1日龄雌性江村黄鸡3942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复方精油低剂量组、复方精油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期为60 d,在肉鸡60日龄时称重,统计存活个体数、死淘数以及饲料消耗等生产数据,计算肉鸡的合格品出栏率、增重和料肉比;各组随机抽取5只鸡,断颈处死,分别取空肠和盲肠内容物,提取细菌核酸,进行16S rDNA V_(3)~V_(4)可变区高通量测序,分析肉鸡空肠和盲肠的肠道菌群。【结果】肉豆蔻和罗勒复方精油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料肉比均为2.40,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的2.71(P<0.01),饲料转化率均提高11.4%。空肠菌群分析结果表明,门水平上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其次是放线菌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为乳酸菌属;复方精油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空肠的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复方精油低剂量组空肠假单胞菌属、双歧杆菌属、韦荣氏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盲肠菌群分析结果表明,门水平上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复方精油高、低剂量组的Clostridia_vadinBB60_group属和另枝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复方精油高剂量组Clostridia_UCG-014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复方精油高剂量组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复方精油低剂量组(P<0.05),复方精油低剂量组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饲喂肉豆蔻和罗勒复方精油能够促进黄羽肉鸡空肠和盲肠的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增殖,维持菌群平衡,利于肠道健康,明显提高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鸡肉鸡 复方植物精油 料肉比 肠道菌群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球虫疫苗和抗球虫药穿梭使用对鸡球虫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庆 曾宪军 +5 位作者 樊志红 何佳楠 康桦华 何叔年 陈杰 彭新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116-123,共8页
【目的】探究肉鸡养殖场使用球虫疫苗和抗球虫药物生物穿梭方案对鸡球虫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在花都5个采用球虫疫苗和抗球虫药物生物穿梭方案的鸡场和英德5个仅使用抗球虫药物的鸡场中分离得到柔嫩艾美尔球虫,分别测试花都、英德虫株... 【目的】探究肉鸡养殖场使用球虫疫苗和抗球虫药物生物穿梭方案对鸡球虫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在花都5个采用球虫疫苗和抗球虫药物生物穿梭方案的鸡场和英德5个仅使用抗球虫药物的鸡场中分离得到柔嫩艾美尔球虫,分别测试花都、英德虫株对6种常见抗球虫药物的耐药性,采用指标包括抗球虫指数(ACI)、病变计分减少率(RLS)、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比(POAA)和相对卵囊产量(ROP)。【结果】花都虫株攻虫对照、英德虫株攻虫对照肉鸡的盲肠组织切片均显示损伤波及粘膜层,肠腺丧失、炎性细胞浸润,粘膜及粘膜下层可见较多球虫虫卵。ACI指标显示,花都虫株对尼卡巴嗪、氯羟吡啶、马杜霉素严重耐药,对其余3种药物中度耐药;英德虫株对6种药物均中度耐药。POAA指标显示,花都虫株对马杜霉素尼卡巴嗪合剂敏感,对其他药物表现耐药性,英德虫株则对6种药物均敏感。RLS和ROP指标显示,两地虫株对6种药物均表现耐药。综合判定,花都虫株对尼卡巴嗪马杜霉素合剂中度耐药,对其余5种药物表现严重耐药;英德虫株对6种药物均中度耐药。【结论】野外鸡球虫耐药性严重,且呈现多重耐药性。花都虫株和英德虫株均对6种药物表现出中度到严重耐药,与仅使用抗球虫药相比,球虫疫苗和抗球虫药物穿梭使用方案不能显著恢复球虫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虫 疫苗 抗球虫药 耐药性 生物穿梭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小黄鸡与三个正常型黄鸡正反交肉鸡性能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宪军 张细权 +2 位作者 邹燕妮 陈杰 何世梓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3年第1期8-14,共7页
为确认dw基因在江村黄鸡改良与生产应用中的地位,确定节粮快大型肉鸡配套选育目标,以江丰矮小黄鸡H系为材料,与三个正常型黄鸡(A系、B系、C系)进行正反交试验,比较分析6个组合(HA、HB、HC、AH、BH、CH)因dw基因作用在肉鸡生产性能、胫... 为确认dw基因在江村黄鸡改良与生产应用中的地位,确定节粮快大型肉鸡配套选育目标,以江丰矮小黄鸡H系为材料,与三个正常型黄鸡(A系、B系、C系)进行正反交试验,比较分析6个组合(HA、HB、HC、AH、BH、CH)因dw基因作用在肉鸡生产性能、胫长、屠宰性能等方面表现的差异。结果显示:正交、反交的后代公鸡63日龄体重及胫长差异不显著(P>0.05);100日龄后代母鸡体重、胫长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正交后代母鸡(含dw基因)体重比反交母鸡体重轻29.72%,胫长短25.76%,符合伴性遗传规律;屠宰率则各组合差异不显著(P>0.05);反交不含dw基因的母鸡(AH、BH、CH)腿肌率比正交后代含dw基因的母鸡(HA、HB、HC)高。试验结果表明,江丰矮小黄鸡品系的矮脚基因遗传模式属于伴性遗传;100日龄后代母鸡因dw基因的作用使体重轻29.72%、胫长短25.76%,与国内外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W基因 黄鸡 正反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小基因在黄羽肉鸡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张善清 曾宪军 +2 位作者 徐菡 孙宠博 陈云 《家禽科学》 2025年第11期8-14,共7页
黄羽肉鸡因其优质的肉质和抗逆性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生产集约化进程加快,市场对肉鸡的生产效率、绿色健康和环境适应性提出更高要求。传统育种方法在提升经济性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平衡生长速度、繁殖效率和资源利用... 黄羽肉鸡因其优质的肉质和抗逆性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生产集约化进程加快,市场对肉鸡的生产效率、绿色健康和环境适应性提出更高要求。传统育种方法在提升经济性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平衡生长速度、繁殖效率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局限。矮小基因(dw)作为调控体型发育的关键因子,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尽管携带dw基因的肉鸡体型较小,但可以通过调整生长曲线和代谢模式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强抗病性和热应激耐受性。尤其在黄羽肉鸡中,dw基因可能对脂肪分布、肌纤维组成及风味物质积累产生潜在影响,提供肉质改良的新机遇。本文总结了dw基因在黄羽肉鸡遗传改良中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其在提高生产性能、优化肉质特性和增强环境适应性方面的潜力,为未来的遗传改良策略和分子育种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矮小基因 遗传改良 营养需要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