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7个番石榴种质花粉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邵雪花 蒋浩然 +5 位作者 陈军 张守梅 肖维强 赖多 庄庆礼 秦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112,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inn.)种质间的花粉形态差异,为番石榴的杂交育种和系统分类工作提供孢粉学依据。【方法】以来自中国、泰国和巴西的27个番石榴种质花粉为试验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并测花粉粒极轴长... 【目的】探究不同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inn.)种质间的花粉形态差异,为番石榴的杂交育种和系统分类工作提供孢粉学依据。【方法】以来自中国、泰国和巴西的27个番石榴种质花粉为试验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并测花粉粒极轴长度(L_(P))、赤道轴长度(L_(E))、花粉大小(L_(P)×L_(E))、极赤比(L_(P)/L_(E))、萌发沟长度(单面)和萌发沟宽度,对不同种质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并采用组间连接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27个番石榴种质花粉粒以单粒形式存在,呈辐射对称,极面观为近圆形或近三角形,有明显三孔沟,具角萌发孔,赤道面观均为椭圆形,外壁纹饰均为瘤状纹饰。27个番石榴种质的花粉大小为11.53(10.06~18.42)μm×14.45(13.45~19.64)μm,均为小型花粉粒;极赤比为0.80(0.73~0.94),其中‘草莓’番石榴的花粉粒形状为近球形,其余26个番石榴种质的花粉粒形状均为扁球形;萌发沟长度为5.51(3.27~9.95)μm,萌发沟宽度为0.78(0.33~1.26)μm;上述指标在不同种质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平方欧氏距离为2时可将27个番石榴种质分为5个类群,其中‘草莓’番石榴种质单独聚为一类,其花粉的L_(P)、L_(E)、L_(P)×L_(E)、L_(P)/L_(E)均显著大于其他种质。【结论】不同番石榴种质的萌发孔、外壁纹饰和萌发沟数具有遗传保守性,花粉特征具有遗传多样性,其中花粉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番石榴种质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 花粉形态 花粉特征 种质资源 进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运作机制的创新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彪 肖斌 +4 位作者 欧壮喆 刘建峰 陈健 邓红生 黄邦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77-179,共3页
建立以广东省农科院、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广州市果树科学研究所为工作主体,其他科研、教学单位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密切配合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组织体系,研究并创新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运作机制,实施有效组织运作,实现信息... 建立以广东省农科院、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广州市果树科学研究所为工作主体,其他科研、教学单位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密切配合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组织体系,研究并创新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运作机制,实施有效组织运作,实现信息和示范工作的有效互补,在政府的支持下,有效促进科研与推广的结合,以及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实施5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及减少损失共5.25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科技成果 推广 运作机制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桔小实蝇生活史观察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伍丽芳 刘淑娴 +2 位作者 阮贤聪 徐社金 谢细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52-53,共2页
通过对桔小实蝇的周年室内接代饲养,明确了桔小实蝇在广州1年发生7个世代,以第7代成虫在果园中过冬;桔小实蝇在广州地区的成虫活动全代历期越冬代为58 d、第1~7代为37~52 d;还调查了桔小实蝇各虫态历期,为控制决策和实施消灭措施提供... 通过对桔小实蝇的周年室内接代饲养,明确了桔小实蝇在广州1年发生7个世代,以第7代成虫在果园中过冬;桔小实蝇在广州地区的成虫活动全代历期越冬代为58 d、第1~7代为37~52 d;还调查了桔小实蝇各虫态历期,为控制决策和实施消灭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发生世代 虫态 生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优稀果树品种资源的调查及利用
4
作者 韦秀莲 钟国庆 +2 位作者 谭耀文 徐仕金 谢柱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6期29-31,共3页
广州地区果树栽培历史悠久,优稀果树品种资源极其丰富.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果树生产及其资源均遭受一定的损失和破坏,致使一些地方名优品种,或某些果树资源处于濒危和流失状态.为了加强对广州地区果树资源的挽救、... 广州地区果树栽培历史悠久,优稀果树品种资源极其丰富.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果树生产及其资源均遭受一定的损失和破坏,致使一些地方名优品种,或某些果树资源处于濒危和流失状态.为了加强对广州地区果树资源的挽救、保存、开发和利用,迅速解决当前优稀良种供应,进一步选育新品种,促进果树生产的发展,1983-1991年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调查方法从1983年开始,我们在增城县、从化县、花县、白云区、海珠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珍稀植物 品种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无花果引种筛选及设施栽培技术试验
5
作者 吴传龙 梁子畏 陈军 《南方园艺》 2024年第5期47-51,共5页
针对广州地区高温多雨气候对无花果露地栽培造成的病害频发问题,本试验引进10个优质无花果品种进行设施栽培。通过系统观测物候期、植株性状及果实性状,筛选出6个适宜广州地区栽培的品种:‘波姬红’、B110、‘玛斯义陶芬’、‘布兰瑞克... 针对广州地区高温多雨气候对无花果露地栽培造成的病害频发问题,本试验引进10个优质无花果品种进行设施栽培。通过系统观测物候期、植株性状及果实性状,筛选出6个适宜广州地区栽培的品种:‘波姬红’、B110、‘玛斯义陶芬’、‘布兰瑞克’、‘丰产黄’和‘芭劳奈’。试验还涉及配套设施栽培技术,包括定植、整形修剪、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旨在为广州地区无花果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解决本地无花果产业发展限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地区 无花果 引种筛选 设施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粉葛拟锈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5
6
作者 冯岩 黄丽华 陈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3,共3页
近年在广州地区粉葛上发现一种症状极似豆科锈病的病害,经采样分离致病性测定,显微镜和电镜观察以及田间病害调查结果,认为引致该病的病原菌为葛藤集壶菌(SychytriumpuerariaeMiy)。
关键词 粉葛 葛拟锈病 病原菌 葛藤集壶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果汁饮料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吴锦铸 黄苇 +1 位作者 谭耀文 黄德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8-49,共2页
通过检测荔枝原汁在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VC和褐变度的变化,并结合感官评价,探讨荔枝原汁保藏工艺。同时通过正交试验优选荔枝果汁饮料工艺配方。结果表明,荔枝原汁在冻藏条件下品质最好;冷藏(0~4℃)品质较冻藏差;室温(30℃左右)不适宜... 通过检测荔枝原汁在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VC和褐变度的变化,并结合感官评价,探讨荔枝原汁保藏工艺。同时通过正交试验优选荔枝果汁饮料工艺配方。结果表明,荔枝原汁在冻藏条件下品质最好;冷藏(0~4℃)品质较冻藏差;室温(30℃左右)不适宜荔枝原汁的贮藏。荔枝果汁饮料较佳的配方为荔枝原汁≥25%,糖浓度11%~13%,酸度0.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汁饮料 生产工艺 荔枝原汁 配方 冻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木瓜茄病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静美 陈健 +2 位作者 罗金棠 魏晓露 冯岩 《中国热带农业》 2011年第1期56-58,共3页
对番木瓜枯萎病菌茄病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茄病镰刀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40℃,最适温度为25~30℃,20℃以下和35℃以上生长缓慢,15℃以下不生长。茄病镰刀菌对pH不敏感,pH为3~1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为7~10。茄病镰刀... 对番木瓜枯萎病菌茄病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茄病镰刀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40℃,最适温度为25~30℃,20℃以下和35℃以上生长缓慢,15℃以下不生长。茄病镰刀菌对pH不敏感,pH为3~1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为7~10。茄病镰刀菌菌丝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扩展最快,淀粉中最慢,葡萄糖与其他碳源之间有显著差异。不同氮源培养基中,病菌在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快,在添加磷酸二氢铵的培养基中生长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枯萎病 茄病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番石榴根结线虫鉴定与14-3-3基因的克隆 被引量:3
9
作者 冯岩 阮贤聪 +5 位作者 陈军 罗梅 刘淑娴 鞠海岩 谢中辉 徐仕金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75-883,共9页
【目的】摸清广州地区番石榴根结线虫的种类、分布及致病机制。【方法】观察番石榴根结线虫的雄虫、二龄幼虫、雌虫及其会阴花纹的形态学特征,根据根结线虫的通用引物#C2F3和#1108对线虫mt DNA的COⅡ和lr RNA基因间序列进行PCR扩增,获得... 【目的】摸清广州地区番石榴根结线虫的种类、分布及致病机制。【方法】观察番石榴根结线虫的雄虫、二龄幼虫、雌虫及其会阴花纹的形态学特征,根据根结线虫的通用引物#C2F3和#1108对线虫mt DNA的COⅡ和lr RNA基因间序列进行PCR扩增,获得750 bp的特异扩增产物,将扩增片段在Gen Bank上进行Blast比对。通过南方根结线虫与北方根结线虫的14-3-3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进一步扩增已鉴定的象耳豆根结线虫的14-3-3基因。【结果】广州地区番石榴根结线虫的形态与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相似;其扩增片段与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比对,序列相似性在99%以上。扩增了象耳豆根结线虫的14-3-3基因,结果显示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包含783 bp的片段,编码261个氨基酸,命名为Me-14-3-3。【结论】广州地区番石榴根结线虫为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14-3-3蛋白基因被成功克隆,扩增结果为进一步研究14-3-3蛋白基因在象耳豆根结线虫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摸清致病机制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 根结线虫 种类鉴定 Me-14-3-3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木瓜棕榈疫霉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岩 陈健 罗金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6-138,共3页
对番木瓜疫病菌棕榈疫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棕榈疫霉菌落生长的培养基是V8汁和番茄汁,其次是玉米培养基,较差的是PDA培养基。适宜棕榈疫霉的pH值为4.0~9.0、最适pH值为5.5~7.2;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生长... 对番木瓜疫病菌棕榈疫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棕榈疫霉菌落生长的培养基是V8汁和番茄汁,其次是玉米培养基,较差的是PDA培养基。适宜棕榈疫霉的pH值为4.0~9.0、最适pH值为5.5~7.2;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0~28℃,致死温度为45℃,棕榈疫霉对光照不敏感。通过替换碳源的试验得知,最适合棕榈疫霉生长的碳源是蔗糖和淀粉,甘油则较差;添加氮源的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合棕榈疫霉生长的是蛋白胨,牛肉膏较差,而硫酸铵会抑制棕榈疫霉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疫霉病 棕榈疫霉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滨海湿地两个观光农业系统的能值整合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卓晗 陆宏芳 +2 位作者 陈桂珠 谭耀文 罗金棠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58-2463,共6页
应用能值研究方法对深圳市海上田园旅游区的芦花湖和农家小院两个观光农业系统进行了生态经济分析。从系统和子系统两个层面,进行了能值产出、环境负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与比较;与珠三角另一个观光农业系统(百万葵园)、两个基塘农... 应用能值研究方法对深圳市海上田园旅游区的芦花湖和农家小院两个观光农业系统进行了生态经济分析。从系统和子系统两个层面,进行了能值产出、环境负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与比较;与珠三角另一个观光农业系统(百万葵园)、两个基塘农业系统(菜-鱼、菜-猪-鱼)和一个巴西基塘系统(谷-猪-鱼)进行了横向比较。从货币收益的角度看,农家小院系统的费用使用效率、商品生产获利能力要优于芦花湖系统。但能值整合分析却显示出不一样的结果:两系统内旅游业子系统的能值交换率较高,而二者的农牧业子系统及农家小院系统的水产业子系统的能值交换率均较低,其生产效率仍有待提高。芦花湖系统的环境负载率为7.31,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为0.255,分别是农家小院的0.25倍和2.26倍,因而更具长远发展优势。与传统农业相比,观光农业的能值交换率和环境负载率整体偏高,表明其在经济效益创造上优于传统农业,但在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压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与传统农业尚存在差距,在今后的发展中需借鉴传统农业的经验并加以改善,防止观光农业发展中绿色产业褐色化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观光农业 网络分析 能值转换率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皮甜瓜南移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河勋 李庆怀 +6 位作者 魏振承 张孝祺 杨雄 李茜 袁力 林冠雄 蔡静波 《中国西瓜甜瓜》 1998年第3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甜瓜 厚皮甜瓜 南移 栽培 移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葛拟锈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岩 陈健 +1 位作者 黄谓泉 刘思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31,共3页
对粉葛拟锈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孢子囊萌发温度范围为8~30℃,最适温度为20℃,pH范围为5~11,但以中性偏碱较好。孢子囊在5%葡萄糖溶液中萌发率最高,达553%。该菌致死温度为45℃。
关键词 粉葛拟锈病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栽培番木瓜抗寒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岩 陈健 高惠楠 《福建农业科技》 1999年第4期15-16,共2页
设施栽培番木瓜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极端低温5℃及长期持续低温(10℃以下)的条件下,畦面覆盖银灰膜上架设网室的防寒效果最好,无一冻伤及死亡;其次是白膜上架设网室,虽有少量植株受冻伤,但无死亡株,越冬成活率100%;再次为露地银灰膜及露... 设施栽培番木瓜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极端低温5℃及长期持续低温(10℃以下)的条件下,畦面覆盖银灰膜上架设网室的防寒效果最好,无一冻伤及死亡;其次是白膜上架设网室,虽有少量植株受冻伤,但无死亡株,越冬成活率100%;再次为露地银灰膜及露地白膜;而露地可降解银灰膜及露地种植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设施栽培 抗寒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在成龄番木瓜组织培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游恺哲 陈健 +4 位作者 林冠雄 陈春锋 李卫红 陈国华 吴坤林 《福建农业科技》 2003年第3期11-12,共2页
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成龄番木瓜组织培养中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及植物生长调节剂6-BA、IBA、NAA和GA_3,对不定芽继代培养和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继代培养基为3/2MS+6-BA0.5mg/L+GA_30.2mg/L+Su 4%;最佳诱根培养基为MS+IBA 2mg/L... 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成龄番木瓜组织培养中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及植物生长调节剂6-BA、IBA、NAA和GA_3,对不定芽继代培养和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继代培养基为3/2MS+6-BA0.5mg/L+GA_30.2mg/L+Su 4%;最佳诱根培养基为MS+IBA 2mg/L+NAA 0.2mg/L+Ac0.2%。研究结果为番木瓜良种繁育和种质保存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 成龄番木瓜 组织培养 应用 继代培养 诱导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新害虫红头囊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伍丽芳 李淑莲 +1 位作者 邹炽荣 崔志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9-33,共5页
首次报道红头囊螟在广东省从化县发生、为害荔枝和龙眼。一年发生5代,以第五代3—4龄幼虫在荔枝树冠的被害叶苞中越冬。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4.95℃,全代有效积温为507.88日度。3龄幼虫在温度15.4℃、4龄幼虫在温度18.1℃时,不取食而进... 首次报道红头囊螟在广东省从化县发生、为害荔枝和龙眼。一年发生5代,以第五代3—4龄幼虫在荔枝树冠的被害叶苞中越冬。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4.95℃,全代有效积温为507.88日度。3龄幼虫在温度15.4℃、4龄幼虫在温度18.1℃时,不取食而进入越冬状态。越冬幼虫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化蛹,第一代成虫4月底始见。世代历期38—54天,成虫寿命3—11天,卵7—8天,幼虫22—28天,预蛹1—2天,蛹10—13天,成虫、幼虫均有趋光性和趋绿性。成虫早上7—8时羽化,一雌产卵1—3块,平均每块卵量96粒。幼虫早上8—10时孵化,吐丝缀叶匿于其中,取食叶肉,使叶片干枯、穿孔、缺刻,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削弱树势而影响产量。红头囊螟的发生与天气、食料、栽培管理、天敌有关。早春高温、高湿,果园偏施氮肥,枝叶稠密,通透性差,有利该虫大发生。滥施农药,杀伤天敌可能是引起暴发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红头囊螟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新害虫红头囊螟的防治与测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淑莲 邹炽荣 +1 位作者 伍丽芳 崔志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4-37,共4页
室内毒力测定表明敌杀死、敌百虫对红头囊螟具有很好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大田贯彻“合理施肥,适时修剪、加强管理的农业防治为主,辅以合理使用农药”的综合防治措施。药剂防治采取“抓一防二,抓三防四”的策略,重点治好第一、第三世代。... 室内毒力测定表明敌杀死、敌百虫对红头囊螟具有很好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大田贯彻“合理施肥,适时修剪、加强管理的农业防治为主,辅以合理使用农药”的综合防治措施。药剂防治采取“抓一防二,抓三防四”的策略,重点治好第一、第三世代。根据害虫测报原理和方法,制订红头囊螟测报办法:以越冬虫口密度和第一代以后各代虫口密度预测第一代发生量和第一代以后各代发生量;以早春温度和降雨量,预测第一代发生量和发生期;以虫蛹发育进度推算法预测各个世代发生期;以世代历期推算法预测全年各世代发生期等长、中、短期测报办法。经调查验证,预测与实际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红头囊螟 防治 测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番木瓜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7
18
作者 林冠雄 周常清 +1 位作者 游恺哲 李卫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2-24,共3页
阐述了我国番木瓜育种研究进程的3个主要转折阶段,以及我国育成的主要品种与育种技术,初步建立了“杂交选育”和“生物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模式。提出了今后番木瓜育种与应用研究的方向:提高番木瓜品质和综合抗性;生物信息技术与杂... 阐述了我国番木瓜育种研究进程的3个主要转折阶段,以及我国育成的主要品种与育种技术,初步建立了“杂交选育”和“生物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模式。提出了今后番木瓜育种与应用研究的方向:提高番木瓜品质和综合抗性;生物信息技术与杂交品种选育相结合,加速新品种的选育研究;番木瓜诱变育种与太空育种;番木瓜抗低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育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培技术在番木瓜株性稳定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健 游恺哲 +3 位作者 林冠雄 陈春锋 李卫红 周常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2-24,共3页
通过试验研究 ,初步建立了一套株性稳定的番木瓜组培苗生产流程 ,以成龄番木瓜两性株的侧芽为材料 ,在诱芽及继代培养基中能形成丛生芽 ,月增殖系数为 3 .0 ;生根诱导率达 85 % ,并形成完整的番木瓜组培苗 ;定植于大田的组培苗均表现为... 通过试验研究 ,初步建立了一套株性稳定的番木瓜组培苗生产流程 ,以成龄番木瓜两性株的侧芽为材料 ,在诱芽及继代培养基中能形成丛生芽 ,月增殖系数为 3 .0 ;生根诱导率达 85 % ,并形成完整的番木瓜组培苗 ;定植于大田的组培苗均表现为株性稳定的两性株 ,与实生苗植株相比 ,其平均生长量高 5 %~ 10 % ,开花期提前 8~ 10天 ,座果率高 ;因此采用株性稳定的两性株组培苗可以有效提高种植番木瓜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组织培养 株性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芒果营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惠群 罗金棠 +1 位作者 卢笛 袁军 《广东农业科学》 CSCD 1994年第5期19-22,共4页
通过逐月测定3种施肥处理的紫花芒叶、花、果中N、P、K、Zn、Mn、Fe、Ca、Mg的含量,结果表明:每1000kg果实对N、P、K的带定量分别为0.98~1.5kg、P2O50.25~0.57kg、K2O1.37~... 通过逐月测定3种施肥处理的紫花芒叶、花、果中N、P、K、Zn、Mn、Fe、Ca、Mg的含量,结果表明:每1000kg果实对N、P、K的带定量分别为0.98~1.5kg、P2O50.25~0.57kg、K2O1.37~2.19kg,芒果对施用可溶性肥料和磷素有良好反应;叶片的养分含量在生殖生长期先后下降,且Zn、Mn、Ca的含量在花器中较高,说明这些元素有转移并在果实成熟后陆续回升达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紫花芒果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