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反潮流的战斗篇章——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 1
-
-
-
机构
广州市新滘公社凤和大队贫下中农理论学习小组
中山大学历史系
-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5期52-56,共5页
-
文摘
《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尊法反儒的战斗檄文,体现了王安石发扬了前辈法家反潮流的精神。他不愧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是宋代法家的代表人物。《答司马谏议书》一开头就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北宋中叶儒法斗争的本质问题。王安石指出:“窃以为与君实(“君实”是司马光的字)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就是说,王安石与司马光在对待和处理国家政事的问题上常常意见不合,这并非他们之间的个人恩怨,而是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各自所坚持的政治主张有很多不同。可见,这实质上是北宋地主阶级内部要不要改变“祖宗之法”的大论争,是变法与反变法、尊法反儒与尊儒反法两条政治思想路线的斗争。
-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答司马谏议书
司马光
地主阶级
北宋中叶
儒家
政治主张
大地主
北宋王朝
儒法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反理学的一面旗帜——读李贽的《童心说》
- 2
-
-
-
机构
广州市新滘公社凤和大队贫下中农理论学习小组
中山大学历史系
-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4期28-30,共3页
-
文摘
我国十六世纪高举尊法反儒旗帜的进步思想家李贽写的《童心说》,是刺向孔孟和道学家的一把锐利匕首。李贽出身于没落小地主阶层,祖辈从事过航海经商。他所处的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日趋没落的时期。封建统治者为了挽救风雨飘摇的局面,一方面对人民加强暴力镇压;另一方面,用经宋代朱熹之流将孔孟之道加以发挥和演变为更加反动的理学(即道学),来欺骗劳动人民,扼杀进步势力和阻挠进取革新路线的推行。明代王阳明又用主观唯心主义来维护孔孟之道,继承理学,企图挽救封建社会的灭亡。但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抗拒,要求前进发展的思想扼杀不了。李贽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以“掀天翻地”的斗争精神,公开打出尊法反儒旗号,把斗争锋芒直指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
-
关键词
童心说
道学家
进步思想
十六世纪
程朱理学
李贽
封建社会
斗争精神
主观唯心主义
朱熹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