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商业建筑火灾风险耦合机理及演化路径研究
1
作者 刘斌 徐志胜 +1 位作者 胡贺松 梁湖清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83-1690,共8页
为了分析地下商业建筑火灾风险体系中风险因素的耦合机制和演化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N-K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的火灾风险分析方法。首先,建立包含287起商业建筑火灾事故的案例库,从火灾致灾因素出发,基于统... 为了分析地下商业建筑火灾风险体系中风险因素的耦合机制和演化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N-K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的火灾风险分析方法。首先,建立包含287起商业建筑火灾事故的案例库,从火灾致灾因素出发,基于统计分析方法得到包含电消建管4个一级因素和24个二级因素的火灾风险指标体系。然后,利用N-K模型对一级风险因素耦合机制进行分析。最后,基于SNA和专家咨询方法,实现火灾风险因素演化路径的可视化,并利用中心度分析确定地下商业建筑火灾风险体系中的关键风险因素和关键演化路径。结果表明:在地下商业建筑火灾风险系统中,四个风险因素参与耦合作用时造成风险的概率最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防火巡查及隐患整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电气设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地下商业建筑火灾风险系统中的关键防控因素,可通过控制关键风险因素来切断风险演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火灾事故 N-K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关键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新建住宅室内氡活度浓度与换气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淑波 梅爱华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6-371,共6页
选取广州市新建的3套住宅进行室内氡活度浓度与换气率的关系研究。在被测房间处于全封闭、打开空调孔洞、打开空调孔洞的同时打开窗户这三种状态时,测量室内氡活度浓度及房间换气率,研究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此外,用活性炭盒法测量同一... 选取广州市新建的3套住宅进行室内氡活度浓度与换气率的关系研究。在被测房间处于全封闭、打开空调孔洞、打开空调孔洞的同时打开窗户这三种状态时,测量室内氡活度浓度及房间换气率,研究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此外,用活性炭盒法测量同一楼层和同一朝向不同楼层各房间的室内氡活度浓度。结果表明:广州新建住宅在全封闭的情况下卧室内的换气率都比较低,低于0.2 h^(-1),而室内氡活度浓度均较高,高于200 Bq/m^3;当换气率在0.5 h^(-1)左右时,室内氡活度浓度降到200 Bq/m^3以下;当换气率高于1.0 h^(-1)以上时,氡活度浓度显著下降,降到了100 Bq/m^3以下。在水平楼层上,室内氡活度浓度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垂直楼层方面,室内氡活度浓度随着楼层的升高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住宅 室内氡 换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桩基承载特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6
3
作者 侯振坤 刘宇鹏 +5 位作者 凌造 王道初 李波 侯洁平 苏定立 王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69-4379,共11页
在岩溶区进行桩基施工时,应尽可能地避开溶洞,但不可避开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因此岩溶区桩基承载特性研究是桩基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从理论研究、物理实验、数值模拟3个方面对岩溶区桩基承载特性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在岩溶区进行桩基施工时,应尽可能地避开溶洞,但不可避开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因此岩溶区桩基承载特性研究是桩基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从理论研究、物理实验、数值模拟3个方面对岩溶区桩基承载特性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现有承载力计算公式存在影响因素考虑不全的情况,后续理论研究应考虑多因素协同影响下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物理模型试验的变量较为单一,试验过程中常常忽略水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后续研究应当重点考虑地下水及多因素的协同作用。原位实验开展较少,检测获得数据准确性有待提高,后续应开展更多的原位实验、现场破坏实验以获得更全面的桩基承载特性实验数据。数值模拟研究中溶洞模型的建立大多采用长方体、正方体、椭球体、球体等标准尺寸,这与实际地层溶洞三维几何尺寸不符,真实的溶洞几何模型的建立是未来重点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桩基 承载特性 理论研究 物理实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挤土嵌岩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桩端承载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凌造 唐孟雄 +3 位作者 胡贺松 刘春林 李波 苏定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施工装备和工艺的不断创新使得非挤土嵌岩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简称PHC)管桩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为揭示嵌入中微风化岩PHC管桩的桩端承载机制,以随钻跟管工法桩为背景,基于泥质粉砂岩地区5组桩径为5... 施工装备和工艺的不断创新使得非挤土嵌岩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简称PHC)管桩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为揭示嵌入中微风化岩PHC管桩的桩端承载机制,以随钻跟管工法桩为背景,基于泥质粉砂岩地区5组桩径为500 mm的PHC管桩桩端现场静载破坏性试验,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嵌岩PHC管桩的桩端承载性能及宏观破坏模式,并提出桩端承载力计算方法。试验表明:对于采用敞口桩靴的PHC管桩,未封底时,敞口桩靴削弱了PHC管桩桩端承载性能,呈现刺入岩基的破坏,极限荷载下桩端沉降为11~15 mm;混凝土封底后,显著提高了桩端承载性能,极限承载力较非封底时提升340%,封底混凝土和桩靴的桩端阻力分担比分别为78%和22%,桩端呈整体剪切破坏。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提出了嵌岩PHC管桩桩端承力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精度得到了试验验证,可供非挤土嵌岩PHC管桩的设计与施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管桩) 嵌岩桩 桩端 静载试验 承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散电流与盐溶液共存环境下地铁隧道管片混凝土砂浆相的氯离子迁移规律试验研究
5
作者 云强 张硕 +2 位作者 赵汝英 吴江 祝雯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57,共4页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杂散电流与盐溶液共存环境对地铁隧道管片混凝土砂浆相的氯离子迁移规律的影响。将试件浸泡于氯盐溶液和氯盐硫酸盐复合溶液中,并外加直流杂散电流,得到不同环境组合情况下氯离子在砂浆中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杂散电流与盐溶液共存环境对地铁隧道管片混凝土砂浆相的氯离子迁移规律的影响。将试件浸泡于氯盐溶液和氯盐硫酸盐复合溶液中,并外加直流杂散电流,得到不同环境组合情况下氯离子在砂浆中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砂浆中的氯离子含量沿渗透深度方向大致呈指数型分布;直流电场下氯离子在砂浆中的迁移速率显著提升,砂浆各深度处的氯离子含量显著增加;复合盐溶液浸泡下,砂浆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总是低于单独氯盐溶液浸泡的,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对氯离子在砂浆中的迁移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散电流 盐环境 地铁隧道管片 混凝土 砂浆相 氯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冲击荷载下隧道振动特性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祥秋 周岳峰 周治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4-138,共5页
隧道工程爆破施工引起衬砌结构以及地表建筑物破坏时有发生,研究隧道工程爆破振动效应以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对确保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十分重要。基于三维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以某城市双连拱隧道工程爆破施工为例,探讨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隧... 隧道工程爆破施工引起衬砌结构以及地表建筑物破坏时有发生,研究隧道工程爆破振动效应以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对确保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十分重要。基于三维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以某城市双连拱隧道工程爆破施工为例,探讨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隧道围岩介质动力响应特征。研究表明,爆破冲击对周围介质的影响具有时间滞后和累积损伤效应,只考虑爆破瞬时最大振动波速对围岩介质以及地表建筑物的影响不能真实反映爆破影响的实质。同时结合具体工程对地表建筑物爆破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建议将现代数值分析方法应用于复杂条件下隧道爆破安全性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冲击荷载 三维动力有限元法 隧道振动 累积损伤效应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AQUS动力无限元人工边界研究 被引量:50
7
作者 戚玉亮 大塚久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07-3012,共6页
针对动力场天然无限地基的数值模拟与地震波输入问题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评述了现有动力计算常用无限元的优缺点,详细阐述了ABAQUS无限元理论体系框架,并加以改进,提出一种考虑外域地震动影响的ABAQUS动力无限元人工边界。采用等效... 针对动力场天然无限地基的数值模拟与地震波输入问题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评述了现有动力计算常用无限元的优缺点,详细阐述了ABAQUS无限元理论体系框架,并加以改进,提出一种考虑外域地震动影响的ABAQUS动力无限元人工边界。采用等效边界力的叠加原理,对入射波和散射波分开处理,视入射波和散射波在边界上互不影响,将输入地震动转化为作用于有限元无限元交界面上的等效应力的方法来解决外源波的入射问题。算例验证结果表明:内源振动和固定边界会出现失真和扰动现象,同时该计算结果与黏弹性边界的计算结果对比可知,该方法对外行散射波的过滤作用优于黏弹性边界。因此,改进的ABAQUS动力无限元人工边界理论方法有效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输入 人工边界 ABAQUS动力无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四组元局域共振桩带隙特征及隔振性能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晓斌 王业顺 +3 位作者 唐孟雄 谢康 唐豪 吕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118,126,共10页
基于既有的三组元局域共振结构,考虑到岩土材料流塑性及弹塑性特征,提出一种由管桩、软体层、桩芯和基体组成的四组元局域共振桩结构,并基于周期性理论,利用频散曲线分析了管桩密度、弹性模量、厚度对四组元结构带隙特征影响。研究发现... 基于既有的三组元局域共振结构,考虑到岩土材料流塑性及弹塑性特征,提出一种由管桩、软体层、桩芯和基体组成的四组元局域共振桩结构,并基于周期性理论,利用频散曲线分析了管桩密度、弹性模量、厚度对四组元结构带隙特征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无管桩的三组元结构,带管桩的四组元结构更加容易出现完全带隙,且管桩只对带隙上边界产生影响;相比于管桩密度,管桩弹性模量可对四组元结构带隙产生质变影响,影响程度更大;通过四组元结构带隙边界点模态分析,确立了四组元结构带隙计算公式。通过时域分析发现,相比于三组元结构,四组元结构在带隙内振动衰减效果可提升近30%,其内在原因是四组元结构中管桩提高了基体整体刚度,从而有效地预防了基体“击穿”带及泄露波的出现。相关研究可为新型局域共振结构设计及隔振效果改善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减振 周期结构 四组元 局域共振 排桩隔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桩–结构相互作用的群桩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戚玉亮 大塚久哲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024-1027,共4页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下群桩动力响应的研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造成其在实际工程设计应用中受到限制。通过不同加速度峰值、不同频率正弦波和泰州地震波入射时,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群桩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土–桩–结构体系相互作用机理,...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下群桩动力响应的研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造成其在实际工程设计应用中受到限制。通过不同加速度峰值、不同频率正弦波和泰州地震波入射时,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群桩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土–桩–结构体系相互作用机理,同时对群桩动力反应规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将为今后深入的理论分析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 桩基应变响应 振动台试验 惯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S-H晶核早强剂对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
10
作者 张金龙 唐孟雄 +3 位作者 衷从浩 胡家兵 邵强 钟开红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0,共10页
探究纳米水化硅酸钙(C-S-H)晶核早强剂对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机理有助于推动纳米C-S-H晶核早强剂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本文首先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尺寸均匀分布的纳米C-S-H晶核早强剂,借助力学性能、水化热测试对比分析了所合成纳米C-S-... 探究纳米水化硅酸钙(C-S-H)晶核早强剂对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机理有助于推动纳米C-S-H晶核早强剂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本文首先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尺寸均匀分布的纳米C-S-H晶核早强剂,借助力学性能、水化热测试对比分析了所合成纳米C-S-H掺量变化的作用规律及其与常用早强剂的效果差异,并通过XRD、TG-DTG、SEM测试分析了纳米C-S-H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所合成纳米C-S-H晶核早强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1 d抗压强度、水化放热速率及水化放热量的提升幅度先增加后减小,在纳米C-S-H掺量为0.6%(质量分数)时,早强剂的早强效果最佳,且对7、28 d抗压强度无负面影响;相比空白组,纳米C-S-H的加入显著提升了水泥诱导期的水化速率,以及1 d龄期内AFm、AFt及C-S-H凝胶的生成量和密集程度,但对中后期龄期水化产物的生成无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S-H晶核早强剂 成核位点 抗压强度 水化热 水化产物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的基坑围护墙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刘亚栋 刘贤 +2 位作者 胡贺松 陈航 乔升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为了提高基坑变形预测的可解释性,构建一种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基坑围护墙变形预测模型,并详细分析各特征变量对预测结果的影响。首先,将大量的基坑支护结构参数作为数据集,利用80%的数据集和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构建基坑围护墙... 为了提高基坑变形预测的可解释性,构建一种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基坑围护墙变形预测模型,并详细分析各特征变量对预测结果的影响。首先,将大量的基坑支护结构参数作为数据集,利用80%的数据集和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构建基坑围护墙最大侧移的预测模型;然后,基于20%的数据集对模型进行测试,利用决定系数、偏差系数、平均绝对百分差和均方根误差4种指标评估模型精度;最后,基于XGBoost模型,运用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方法完成基坑特征变量的全局解释、单个样本的局部分析和特征变量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对基坑的变形预测进行全局和局部解释。在全局层面,不仅能提供基坑特征变量的重要性排序,还可以给出SHAP值的分布;在局部层面,能够将单个样本的变形预测结果分解为基值和每个特征变量的贡献,从而量化单个特征变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解释性 机器学习模型 基坑 围护墙变形 影响因素 特征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在蒸压PHC管桩混凝土中应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孟雄 胡贺松 +3 位作者 杨医博 艾立涛 郭文瑛 王恒昌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0-142,147,共4页
蒸压PHC管桩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桩基材料,然而在生产和施工中桩身容易产生微裂纹。鉴于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具有良好的裂缝修复能力,选用掺入型和涂刷型两种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通过对管桩混凝土试件施加不同应力水平的模拟裂纹... 蒸压PHC管桩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桩基材料,然而在生产和施工中桩身容易产生微裂纹。鉴于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具有良好的裂缝修复能力,选用掺入型和涂刷型两种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通过对管桩混凝土试件施加不同应力水平的模拟裂纹,分别在空气、自来水、盐水等三种方式下养护,对比研究其对管桩混凝土裂缝的修复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掺入型防水材料对管桩混凝土裂缝基本无修复能力,不适用于管桩混凝土,而涂刷型防水材料对管桩混凝土裂缝可能有一定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压PHC管桩 混凝土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抗氯离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纹对PHC管桩抗氯离子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贺松 杨医博 +4 位作者 李应 唐孟雄 艾立涛 郭文瑛 王恒昌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1-134,共4页
PHC管桩是工程中重要的桩基材料,然而其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微裂纹。通过对管桩混凝土试件施加不同水平应力的方法模拟裂纹,并将其分别在空气、自来水和盐水等三种方式下养护,探讨裂纹对管桩混凝土抗氯离子性能的影响... PHC管桩是工程中重要的桩基材料,然而其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微裂纹。通过对管桩混凝土试件施加不同水平应力的方法模拟裂纹,并将其分别在空气、自来水和盐水等三种方式下养护,探讨裂纹对管桩混凝土抗氯离子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三种养护条件下,随着压应力水平的增加,混凝土的电量值均有增加的趋势;为避免氯盐环境下可能的耐久性问题,管桩混凝土应选用较高的质量指标,施工前电量值宜取不大于800C,施工后电量值宜取不大于1 000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桩 混凝土 裂纹 抗氯离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跟管桩桩-土接触面作用机制大型直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胡贺松 陈晓斌 +2 位作者 唐孟雄 廖湘英 肖源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325-4334,共10页
随钻跟管桩(DPC桩)是一种新型工程桩,其设计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已得到应用。但是研究现状表明,关于DPC侧摩阻力方面仍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专门研究:多个界面导致的结构层破坏模式不清楚、注浆加固机制有待明确和侧阻力参数的精确性有待加... 随钻跟管桩(DPC桩)是一种新型工程桩,其设计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已得到应用。但是研究现状表明,关于DPC侧摩阻力方面仍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专门研究:多个界面导致的结构层破坏模式不清楚、注浆加固机制有待明确和侧阻力参数的精确性有待加强。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DPC桩-土接触面作用机制和破坏模式的大型直剪试验研究。选用粉质黏性土与中密砂土作为代表桩周土,共完成了14组DPC桩-土接触面大型剪切试验,包括8组未注浆及6组注浆试验。基于试验结果,明确了破坏面位于注浆体-土体层的破坏模式;采用线性Mohr-Coulomb强度理论获得了注浆前后接触面剪切强度参数;将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揭示了注浆加固机制。试验成果加深了实践中DPC桩设计与施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跟管桩 桩-土结构层 极限侧摩阻力 大型直剪试验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颗粒三维形状模拟离散元算法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程林 周小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15-119,共5页
砂土颗粒形状对砂土宏观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砂土颗粒形状的量化和构造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离散元重叠颗粒族ODEC(overlapping discrete element cluster)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加权圆度的处理方法。首先是利用颗粒三视... 砂土颗粒形状对砂土宏观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砂土颗粒形状的量化和构造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离散元重叠颗粒族ODEC(overlapping discrete element cluster)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加权圆度的处理方法。首先是利用颗粒三视图提取二维圆度信息并对其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反映颗粒三维形状特性的加权圆度;然后在Matlab中创建具有指定加权圆度的三维凸包,对凸包进行体素化和骨架化处理后提取颗粒的三维空间信息;再利用PFC3D重建具有指定形状的clump块体,生成不同外轮廓特性的颗粒组,以此模拟各种形状的砂土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形状 加权圆度 离散元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随钻跟管桩竖向抗压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贺松 唐孟雄 +3 位作者 刘春林 陈航 张硕 凌造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2-99,共8页
随钻跟管桩是一种桩侧后注浆的非挤土PHC管桩桩型,是近年研发出的新型大直径桩基础。为了研究这种新桩型的竖向抗压承载性能,对现场5根直径1m的随钻跟管桩进行静载和高应变承载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静载试验结果为校核标准,高应变承... 随钻跟管桩是一种桩侧后注浆的非挤土PHC管桩桩型,是近年研发出的新型大直径桩基础。为了研究这种新桩型的竖向抗压承载性能,对现场5根直径1m的随钻跟管桩进行静载和高应变承载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静载试验结果为校核标准,高应变承载力检测误差可控制在±10%以内;嵌岩0.5m的随钻跟管桩极限承载力可达到20000kN,比同等直径泥浆护壁灌注桩的承载力经验计算值大13%~23%;桩侧后注浆工艺和桩端嵌岩深度能有效提高随钻跟管桩的侧阻力发挥,实测值比灌注桩的规范计算值大28%以上;虽然现场4根随钻跟管桩均嵌入中风化花岗岩0.5m,但端阻比小于30%,呈现摩擦型桩的承载性状。试验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随钻跟管桩的竖向抗压承载机理,可为其工程设计与工艺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跟管桩 PHC管桩 承载特性 原位试验 动静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盐和硫酸盐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17
作者 肖时辉 苏光明 +5 位作者 唐孟雄 楚兴华 周健 胡贺松 祝雯 张硕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5,共5页
对混凝土结构在侵蚀性环境下的长期安全服役要求使得针对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研究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盐环境普遍存在于大自然中,其中氯盐和硫酸盐会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介绍了氯盐或硫酸盐单一侵蚀因素作用下混凝... 对混凝土结构在侵蚀性环境下的长期安全服役要求使得针对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研究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盐环境普遍存在于大自然中,其中氯盐和硫酸盐会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介绍了氯盐或硫酸盐单一侵蚀因素作用下混凝土材料耐久性的研究现状,系统总结了试验方法、宏观性能和侵蚀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盐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趋势。得到以下初步结论:(1)试验方法方面,由于自由扩散法控制附加因素的介入,对离子传输机理的影响较小,与实际状态更为接近;(2)基于Fick第二定律建立氯离子扩散模型,关键在于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修正,不同因素对扩散系数的影响应有更多基础理论和试验数据作为支撑。细观模型方面,在骨料特征的参数化技术方面寻求突破对于其仿真效果至关重要;(3)由于影响硫酸盐侵蚀的因素较多且系统性试验较少,因此已有模型的适用性存在局限,应寻求突破建立全面涵盖各类因素的模型;(4)建立自然盐环境与试验室盐环境的对应关系、保证混凝土的试验室状态与其实际服役状态的一致性以及建立特定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损伤的时变模型对服务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盐 硫酸盐 混凝土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与填芯PHC管桩抗弯试验及其理论计算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唐孟雄 戚玉亮 +1 位作者 周治国 胡贺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075-1080,共6页
基于空心与填芯PHC管桩的抗弯性能试验分析,提出对现有PHC管桩抗裂弯矩的修正建议,并推导了填芯管桩抗裂弯矩和极限弯矩的理论计算公式。最后将试验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二者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可靠、准确、合理,可以作为相关... 基于空心与填芯PHC管桩的抗弯性能试验分析,提出对现有PHC管桩抗裂弯矩的修正建议,并推导了填芯管桩抗裂弯矩和极限弯矩的理论计算公式。最后将试验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二者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可靠、准确、合理,可以作为相关工程计算和设计的依据,用于指导生产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PHC管桩 填芯PHC管桩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 极限弯矩 抗裂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跟管桩竖向承载性能原位试验与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侯振坤 唐孟雄 +4 位作者 胡贺松 黎剑华 张树文 徐晓斌 刘春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9-429,共11页
随钻跟管桩(简称DPC桩)是一种钻孔-沉桩-排土同步进行的无泥浆排放的节能环保型大直径(800~1400 mm)新型非挤土PHC管桩。开展了现场原位试验、理论计算分析及物理模拟试验,对比分析了这种新桩型的承载性能优势、桩侧摩阻力分布特征、荷... 随钻跟管桩(简称DPC桩)是一种钻孔-沉桩-排土同步进行的无泥浆排放的节能环保型大直径(800~1400 mm)新型非挤土PHC管桩。开展了现场原位试验、理论计算分析及物理模拟试验,对比分析了这种新桩型的承载性能优势、桩侧摩阻力分布特征、荷载传递特性。得到如下结论:(1)原位静载试验中,DPC桩是一种以发挥桩侧摩阻力为主的摩擦端承桩,桩侧摩阻力占比高达67.84%~72.85%,DPC桩的承载性能与注浆效果密切相关,相对于同等条件下的钻孔灌注桩、锤击法管桩,其竖向承载力分别提高了33.42%、23.16%,DPC桩的桩底沉渣厚度较小时,其荷载-位移曲线为缓变形(1号桩),否则为陡降形(2号桩);(2)室内物理模型试验中,各桩型均未嵌岩条件下,DPC桩、钻孔灌注桩、锤击法管桩3种桩型的荷载-位移曲线均为陡降形,DPC桩的承载力相对于钻孔灌注桩提高了18.60%;(3)不同的成桩工艺下桩的摩阻力差距较大,随钻跟管桩的桩侧摩阻力最大,钻孔灌注桩次之,锤击法管桩最小,这与物理试验钻孔灌注桩桩侧模拟泥皮密切相关;所有桩型桩侧摩阻力沿桩身深度分布规律均表现出了两头小中间大的规律;随着荷载增加,桩侧摩阻力逐渐下移,直至桩基破坏;(4)模型试验中随钻跟管桩桩侧摩阻力为6061.65 N,占其极限承载力(8147.62 N)的74.40%,模型试验同样得出随钻跟管桩是一种以发挥桩侧摩阻力为主的摩擦端承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跟管桩 现场原位试验 物理模拟试验 承载性能 桩侧摩阻力分布 荷载传递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底沉渣的随钻跟管桩竖向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春林 唐孟雄 +3 位作者 胡贺松 岳云鹏 侯振坤 陈航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7-185,共9页
随钻跟管桩施工不能完全清除桩底岩土沉渣,从而影响桩基端承力。为揭示桩底沉渣对随钻跟管桩承载力的影响机制,开展了考虑桩底沉渣影响的随钻跟管桩竖向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密砂地层中,具有桩端水泥土扩大头的随钻跟... 随钻跟管桩施工不能完全清除桩底岩土沉渣,从而影响桩基端承力。为揭示桩底沉渣对随钻跟管桩承载力的影响机制,开展了考虑桩底沉渣影响的随钻跟管桩竖向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密砂地层中,具有桩端水泥土扩大头的随钻跟管桩,其桩顶荷载-沉降曲线为缓降型,而模拟试验的其他管桩均为陡降型;桩底沉渣降低随钻跟管桩的极限承载力在22%以内,且其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承担,承担占比超过90%;与存在一定厚度沉渣的钻孔灌注桩相比,随钻跟管桩的桩底沉渣对降低承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靠近桩端的轴力随着沉渣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沉渣越厚,减少的幅度越明显;桩端水泥土扩大头施工可提高随钻跟管桩约37%的承载力,且桩端阻比均小于15%。现场原位测试(桩长为15.5 m,长径比为15.50)和室内模型试验(桩长为1 m,长径比为15.87)结果均表明:存在桩底沉渣时,随钻跟管桩是以发挥侧摩阻力为主的端承摩擦型桩。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随钻跟管桩承载性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随钻跟管桩 桩底沉渣 桩基础 承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