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商业建筑火灾风险耦合机理及演化路径研究
1
作者 刘斌 徐志胜 +1 位作者 胡贺松 梁湖清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83-1690,共8页
为了分析地下商业建筑火灾风险体系中风险因素的耦合机制和演化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N-K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的火灾风险分析方法。首先,建立包含287起商业建筑火灾事故的案例库,从火灾致灾因素出发,基于统... 为了分析地下商业建筑火灾风险体系中风险因素的耦合机制和演化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N-K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的火灾风险分析方法。首先,建立包含287起商业建筑火灾事故的案例库,从火灾致灾因素出发,基于统计分析方法得到包含电消建管4个一级因素和24个二级因素的火灾风险指标体系。然后,利用N-K模型对一级风险因素耦合机制进行分析。最后,基于SNA和专家咨询方法,实现火灾风险因素演化路径的可视化,并利用中心度分析确定地下商业建筑火灾风险体系中的关键风险因素和关键演化路径。结果表明:在地下商业建筑火灾风险系统中,四个风险因素参与耦合作用时造成风险的概率最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防火巡查及隐患整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电气设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地下商业建筑火灾风险系统中的关键防控因素,可通过控制关键风险因素来切断风险演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火灾事故 N-K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关键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区公交车站PM_(2.5)与CO暴露水平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龙连芳 王新明 +2 位作者 冯宝志 张艳利 杨海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0-145,共6页
用便携式颗粒物浓度测定仪(DustTrak Model8520)和CO测定仪(Q-Trak Model8551),于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对广州市区11个代表性公交车站的PM2.5和CO暴露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公交车站7:00~19:00时间段PM2.5的平均浓度范围为206~348... 用便携式颗粒物浓度测定仪(DustTrak Model8520)和CO测定仪(Q-Trak Model8551),于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对广州市区11个代表性公交车站的PM2.5和CO暴露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公交车站7:00~19:00时间段PM2.5的平均浓度范围为206~348μg/m3,总体均值达288μg/m3,显示公交车站PM2.5污染问题突出;CO平均浓度范围1.5~4.0mg/m3,总体平均2.8mg/m3,有六个站点平均浓度超过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4.0mg/m3或3.2mg/m3)。大多数站点工作日与非工作日PM2.5与CO水平差异不大,部分站点则受车流量和客流量变化影响呈现差异。同一站点PM2.5日变化特征不如CO明显,一次污染物CO变化受交通高峰影响呈双峰特征,而PM2.5水平影响因素复杂,一般白天较低,夜晚21:00出现峰值。不同站点CO与车流量未见显著相关性,表明车流量并不是决定公交站点CO水平的唯一因素,而扩散条件及公交车排放可能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与CO不同,不同站点PM2.5与车流量表现出显著相关(p<0.05),可能侧面反映路面扬尘对公交车站PM2.5水平的影响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CO 公交车站 城区微环境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RJ-1地铁上盖基坑及其周边环境监测研究
3
作者 胡贺松 彭振斌 +2 位作者 罗大生 陈伟 杨庆光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21,共4页
广州市RJ-1地铁上盖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及密排的人工挖孔桩作支护,内设一层混凝土支撑的支护方案。通过对该基坑挡土桩及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监测(测斜)、支撑轴力监测、地下水水位观测、角点桩水平位移观测以及周围建(构)筑物... 广州市RJ-1地铁上盖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及密排的人工挖孔桩作支护,内设一层混凝土支撑的支护方案。通过对该基坑挡土桩及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监测(测斜)、支撑轴力监测、地下水水位观测、角点桩水平位移观测以及周围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确保了基坑施工安全,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基坑 信息化施工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城市地下混凝土结构临界氯离子含量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晓斌 唐孟雄 +1 位作者 胡贺松 马昆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840-4849,共10页
主要针对广州地下混凝土结构侵蚀环境特点,进行氯离子侵蚀的快速腐蚀模拟实验。实验研究表明:较小的水与灰质量比和适量粉煤灰的掺入增加混凝土氯离子吸附能力,较大的保护层厚度、较小的水与灰质量比和掺粉煤灰降低混凝土的电流强度和... 主要针对广州地下混凝土结构侵蚀环境特点,进行氯离子侵蚀的快速腐蚀模拟实验。实验研究表明:较小的水与灰质量比和适量粉煤灰的掺入增加混凝土氯离子吸附能力,较大的保护层厚度、较小的水与灰质量比和掺粉煤灰降低混凝土的电流强度和延长电流稳定时间。同时微观结构分析显示氯盐腐蚀造成钢筋表层混凝土膨胀,结构出现膨胀劣化。通过氯离子侵蚀下锈蚀模拟实验与工程调查验证分析,推荐广州地区城市地下混凝土结构受氯离子侵蚀钢筋表面临界氯离子含量为0.04%~0.05%(质量分数),该值考虑混凝土对氯离子的结合及吸附的影响,为地区地下混凝土结构氯离子侵蚀寿命预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结构 混凝土 氯离子 结构耐久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新建住宅室内氡活度浓度与换气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淑波 梅爱华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6-371,共6页
选取广州市新建的3套住宅进行室内氡活度浓度与换气率的关系研究。在被测房间处于全封闭、打开空调孔洞、打开空调孔洞的同时打开窗户这三种状态时,测量室内氡活度浓度及房间换气率,研究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此外,用活性炭盒法测量同一... 选取广州市新建的3套住宅进行室内氡活度浓度与换气率的关系研究。在被测房间处于全封闭、打开空调孔洞、打开空调孔洞的同时打开窗户这三种状态时,测量室内氡活度浓度及房间换气率,研究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此外,用活性炭盒法测量同一楼层和同一朝向不同楼层各房间的室内氡活度浓度。结果表明:广州新建住宅在全封闭的情况下卧室内的换气率都比较低,低于0.2 h^(-1),而室内氡活度浓度均较高,高于200 Bq/m^3;当换气率在0.5 h^(-1)左右时,室内氡活度浓度降到200 Bq/m^3以下;当换气率高于1.0 h^(-1)以上时,氡活度浓度显著下降,降到了100 Bq/m^3以下。在水平楼层上,室内氡活度浓度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垂直楼层方面,室内氡活度浓度随着楼层的升高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住宅 室内氡 换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桩基承载特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6
6
作者 侯振坤 刘宇鹏 +5 位作者 凌造 王道初 李波 侯洁平 苏定立 王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69-4379,共11页
在岩溶区进行桩基施工时,应尽可能地避开溶洞,但不可避开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因此岩溶区桩基承载特性研究是桩基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从理论研究、物理实验、数值模拟3个方面对岩溶区桩基承载特性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在岩溶区进行桩基施工时,应尽可能地避开溶洞,但不可避开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因此岩溶区桩基承载特性研究是桩基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从理论研究、物理实验、数值模拟3个方面对岩溶区桩基承载特性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现有承载力计算公式存在影响因素考虑不全的情况,后续理论研究应考虑多因素协同影响下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物理模型试验的变量较为单一,试验过程中常常忽略水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后续研究应当重点考虑地下水及多因素的协同作用。原位实验开展较少,检测获得数据准确性有待提高,后续应开展更多的原位实验、现场破坏实验以获得更全面的桩基承载特性实验数据。数值模拟研究中溶洞模型的建立大多采用长方体、正方体、椭球体、球体等标准尺寸,这与实际地层溶洞三维几何尺寸不符,真实的溶洞几何模型的建立是未来重点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桩基 承载特性 理论研究 物理实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庄规划的实践与探讨——以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荷溪村村庄规划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惠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2期15766-15768,共3页
针对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荷溪村的村庄规划实践,介绍了村庄现状,以生态、便利、高效、共享为原则,结合村庄现状进行规划。从协调上层次规划、村域综合规划、旧村整治改造和新村建设规划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规划实施项目进行了总结,从... 针对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荷溪村的村庄规划实践,介绍了村庄现状,以生态、便利、高效、共享为原则,结合村庄现状进行规划。从协调上层次规划、村域综合规划、旧村整治改造和新村建设规划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规划实施项目进行了总结,从而引发对村庄规划的探讨。认为村庄规划应集约控制建设用地,并且体现项目的地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规划 实践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挤土嵌岩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桩端承载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凌造 唐孟雄 +3 位作者 胡贺松 刘春林 李波 苏定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施工装备和工艺的不断创新使得非挤土嵌岩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简称PHC)管桩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为揭示嵌入中微风化岩PHC管桩的桩端承载机制,以随钻跟管工法桩为背景,基于泥质粉砂岩地区5组桩径为5... 施工装备和工艺的不断创新使得非挤土嵌岩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简称PHC)管桩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为揭示嵌入中微风化岩PHC管桩的桩端承载机制,以随钻跟管工法桩为背景,基于泥质粉砂岩地区5组桩径为500 mm的PHC管桩桩端现场静载破坏性试验,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嵌岩PHC管桩的桩端承载性能及宏观破坏模式,并提出桩端承载力计算方法。试验表明:对于采用敞口桩靴的PHC管桩,未封底时,敞口桩靴削弱了PHC管桩桩端承载性能,呈现刺入岩基的破坏,极限荷载下桩端沉降为11~15 mm;混凝土封底后,显著提高了桩端承载性能,极限承载力较非封底时提升340%,封底混凝土和桩靴的桩端阻力分担比分别为78%和22%,桩端呈整体剪切破坏。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提出了嵌岩PHC管桩桩端承力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精度得到了试验验证,可供非挤土嵌岩PHC管桩的设计与施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管桩) 嵌岩桩 桩端 静载试验 承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散电流与盐溶液共存环境下地铁隧道管片混凝土砂浆相的氯离子迁移规律试验研究
9
作者 云强 张硕 +2 位作者 赵汝英 吴江 祝雯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57,共4页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杂散电流与盐溶液共存环境对地铁隧道管片混凝土砂浆相的氯离子迁移规律的影响。将试件浸泡于氯盐溶液和氯盐硫酸盐复合溶液中,并外加直流杂散电流,得到不同环境组合情况下氯离子在砂浆中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杂散电流与盐溶液共存环境对地铁隧道管片混凝土砂浆相的氯离子迁移规律的影响。将试件浸泡于氯盐溶液和氯盐硫酸盐复合溶液中,并外加直流杂散电流,得到不同环境组合情况下氯离子在砂浆中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砂浆中的氯离子含量沿渗透深度方向大致呈指数型分布;直流电场下氯离子在砂浆中的迁移速率显著提升,砂浆各深度处的氯离子含量显著增加;复合盐溶液浸泡下,砂浆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总是低于单独氯盐溶液浸泡的,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对氯离子在砂浆中的迁移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散电流 盐环境 地铁隧道管片 混凝土 砂浆相 氯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胡贺松 彭振斌 +2 位作者 杨坪 杨庆光 彭文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3-807,共5页
为了分析软土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通过现场载荷试验,对软土单桩和四桩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荷载等级,单桩和四桩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可分为快速沉降和缓慢沉降2个阶段;在快速沉... 为了分析软土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通过现场载荷试验,对软土单桩和四桩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荷载等级,单桩和四桩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可分为快速沉降和缓慢沉降2个阶段;在快速沉降阶段,沉降量可达到本级荷载下复合地基沉降量的90%左右,而在缓慢沉降阶段,沉降量只占本级荷载下的10%;在不同荷载水平下,单桩沉降量比与时间的关系和四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量比与时间的关系相似;其复合地基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Hill模型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水泥搅拌桩 复合地基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临界位移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兵 蔡健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5-660,共6页
为预测桩的极限承载力,对桩土临界位移进行了研究。选取了钻孔桩及管桩两种桩型的桩进行静载试验及内力测试。桩顶沉降量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桩身的压缩变形,二是桩的整体位移,用桩顶沉降量减去某一横截面以上桩身压缩产生的变形量后... 为预测桩的极限承载力,对桩土临界位移进行了研究。选取了钻孔桩及管桩两种桩型的桩进行静载试验及内力测试。桩顶沉降量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桩身的压缩变形,二是桩的整体位移,用桩顶沉降量减去某一横截面以上桩身压缩产生的变形量后得到的位移是该截面的桩身实际位移。试验发现,对于超长的预制管桩,桩身压缩产生的变形量在桩顶位移中占重要比例,应以桩身实际位移进行桩土临界位移研究。根据试验结果绘制了各土层侧摩阻力与该土层处桩身实际位移的关系曲线,根据这些关系曲线可知:桩侧摩阻力随桩身实际位移的变化可分为快速增长阶段、平缓阶段及下降阶段,不同深度土层的侧摩阻力发挥不同步。采用"假想悬臂梁模型"对试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某土层的桩土临界位移随桩土界面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土层自身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土层所受的周边土层向上的限制作用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侧摩阻力 临界位移 桩内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milton弹性动力学及其辛算法——一个新学科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恩 黄伟江 朱慧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1-132,共2页
概述了作者最近在Hamilton弹性动力学及其辛算法方面所取得的一些原创性的重要研究成果。
关键词 Hamilton弹性动力学 相空间 HAMILTON正则方程 Hamilton变分原理 辛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冲击荷载下隧道振动特性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祥秋 周岳峰 周治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4-138,共5页
隧道工程爆破施工引起衬砌结构以及地表建筑物破坏时有发生,研究隧道工程爆破振动效应以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对确保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十分重要。基于三维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以某城市双连拱隧道工程爆破施工为例,探讨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隧... 隧道工程爆破施工引起衬砌结构以及地表建筑物破坏时有发生,研究隧道工程爆破振动效应以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对确保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十分重要。基于三维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以某城市双连拱隧道工程爆破施工为例,探讨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隧道围岩介质动力响应特征。研究表明,爆破冲击对周围介质的影响具有时间滞后和累积损伤效应,只考虑爆破瞬时最大振动波速对围岩介质以及地表建筑物的影响不能真实反映爆破影响的实质。同时结合具体工程对地表建筑物爆破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建议将现代数值分析方法应用于复杂条件下隧道爆破安全性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冲击荷载 三维动力有限元法 隧道振动 累积损伤效应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AQUS动力无限元人工边界研究 被引量:50
14
作者 戚玉亮 大塚久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07-3012,共6页
针对动力场天然无限地基的数值模拟与地震波输入问题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评述了现有动力计算常用无限元的优缺点,详细阐述了ABAQUS无限元理论体系框架,并加以改进,提出一种考虑外域地震动影响的ABAQUS动力无限元人工边界。采用等效... 针对动力场天然无限地基的数值模拟与地震波输入问题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评述了现有动力计算常用无限元的优缺点,详细阐述了ABAQUS无限元理论体系框架,并加以改进,提出一种考虑外域地震动影响的ABAQUS动力无限元人工边界。采用等效边界力的叠加原理,对入射波和散射波分开处理,视入射波和散射波在边界上互不影响,将输入地震动转化为作用于有限元无限元交界面上的等效应力的方法来解决外源波的入射问题。算例验证结果表明:内源振动和固定边界会出现失真和扰动现象,同时该计算结果与黏弹性边界的计算结果对比可知,该方法对外行散射波的过滤作用优于黏弹性边界。因此,改进的ABAQUS动力无限元人工边界理论方法有效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输入 人工边界 ABAQUS动力无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T形柱节点冲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光星 蔡健 +1 位作者 陈加猛 杨伟雄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3-568,共6页
针对平板异形柱节点冲切试验很少以及现行规范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进行了5个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T形柱节点试件和1个钢筋混凝土平板T形柱节点试件的冲切性能对比试验.阐述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T形柱节点的冲切受力性能和破坏特征... 针对平板异形柱节点冲切试验很少以及现行规范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进行了5个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T形柱节点试件和1个钢筋混凝土平板T形柱节点试件的冲切性能对比试验.阐述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T形柱节点的冲切受力性能和破坏特征,研究了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应力变化特点以及抗冲切箍筋、板暗梁面筋的应力变化特点,并将其受力性能与具有相同板厚和相同板面平均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平板T形柱节点进行了对比,探讨了施加预压应力对平板异形柱节点冲切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相应的钢筋混凝土平板T形柱节点试件相比,施加一定预压应力的试件具有相当的延性和较好的抗冲切受力性能;增加预压应力可提高节点的冲切承载力.最后采用ACI318—02,Eurocode2和GB50010—2002所推荐的计算公式对上述节点的冲切承载力进行了验算,提出规范公式均适用于计算平板异形柱节点冲切承载力的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平板-T形柱节点 试验研究 冲切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四组元局域共振桩带隙特征及隔振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晓斌 王业顺 +3 位作者 唐孟雄 谢康 唐豪 吕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118,126,共10页
基于既有的三组元局域共振结构,考虑到岩土材料流塑性及弹塑性特征,提出一种由管桩、软体层、桩芯和基体组成的四组元局域共振桩结构,并基于周期性理论,利用频散曲线分析了管桩密度、弹性模量、厚度对四组元结构带隙特征影响。研究发现... 基于既有的三组元局域共振结构,考虑到岩土材料流塑性及弹塑性特征,提出一种由管桩、软体层、桩芯和基体组成的四组元局域共振桩结构,并基于周期性理论,利用频散曲线分析了管桩密度、弹性模量、厚度对四组元结构带隙特征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无管桩的三组元结构,带管桩的四组元结构更加容易出现完全带隙,且管桩只对带隙上边界产生影响;相比于管桩密度,管桩弹性模量可对四组元结构带隙产生质变影响,影响程度更大;通过四组元结构带隙边界点模态分析,确立了四组元结构带隙计算公式。通过时域分析发现,相比于三组元结构,四组元结构在带隙内振动衰减效果可提升近30%,其内在原因是四组元结构中管桩提高了基体整体刚度,从而有效地预防了基体“击穿”带及泄露波的出现。相关研究可为新型局域共振结构设计及隔振效果改善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减振 周期结构 四组元 局域共振 排桩隔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桩–结构相互作用的群桩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戚玉亮 大塚久哲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024-1027,共4页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下群桩动力响应的研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造成其在实际工程设计应用中受到限制。通过不同加速度峰值、不同频率正弦波和泰州地震波入射时,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群桩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土–桩–结构体系相互作用机理,...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下群桩动力响应的研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造成其在实际工程设计应用中受到限制。通过不同加速度峰值、不同频率正弦波和泰州地震波入射时,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群桩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土–桩–结构体系相互作用机理,同时对群桩动力反应规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将为今后深入的理论分析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 桩基应变响应 振动台试验 惯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S-H晶核早强剂对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
18
作者 张金龙 唐孟雄 +3 位作者 衷从浩 胡家兵 邵强 钟开红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0,共10页
探究纳米水化硅酸钙(C-S-H)晶核早强剂对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机理有助于推动纳米C-S-H晶核早强剂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本文首先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尺寸均匀分布的纳米C-S-H晶核早强剂,借助力学性能、水化热测试对比分析了所合成纳米C-S-... 探究纳米水化硅酸钙(C-S-H)晶核早强剂对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机理有助于推动纳米C-S-H晶核早强剂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本文首先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尺寸均匀分布的纳米C-S-H晶核早强剂,借助力学性能、水化热测试对比分析了所合成纳米C-S-H掺量变化的作用规律及其与常用早强剂的效果差异,并通过XRD、TG-DTG、SEM测试分析了纳米C-S-H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所合成纳米C-S-H晶核早强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1 d抗压强度、水化放热速率及水化放热量的提升幅度先增加后减小,在纳米C-S-H掺量为0.6%(质量分数)时,早强剂的早强效果最佳,且对7、28 d抗压强度无负面影响;相比空白组,纳米C-S-H的加入显著提升了水泥诱导期的水化速率,以及1 d龄期内AFm、AFt及C-S-H凝胶的生成量和密集程度,但对中后期龄期水化产物的生成无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S-H晶核早强剂 成核位点 抗压强度 水化热 水化产物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的基坑围护墙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刘亚栋 刘贤 +2 位作者 胡贺松 陈航 乔升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为了提高基坑变形预测的可解释性,构建一种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基坑围护墙变形预测模型,并详细分析各特征变量对预测结果的影响。首先,将大量的基坑支护结构参数作为数据集,利用80%的数据集和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构建基坑围护墙... 为了提高基坑变形预测的可解释性,构建一种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基坑围护墙变形预测模型,并详细分析各特征变量对预测结果的影响。首先,将大量的基坑支护结构参数作为数据集,利用80%的数据集和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构建基坑围护墙最大侧移的预测模型;然后,基于20%的数据集对模型进行测试,利用决定系数、偏差系数、平均绝对百分差和均方根误差4种指标评估模型精度;最后,基于XGBoost模型,运用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方法完成基坑特征变量的全局解释、单个样本的局部分析和特征变量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对基坑的变形预测进行全局和局部解释。在全局层面,不仅能提供基坑特征变量的重要性排序,还可以给出SHAP值的分布;在局部层面,能够将单个样本的变形预测结果分解为基值和每个特征变量的贡献,从而量化单个特征变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解释性 机器学习模型 基坑 围护墙变形 影响因素 特征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锈胀开裂寿命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20
作者 陈晓斌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7-182,共6页
采用圆孔扩张理论对混凝土钢筋锈胀过程进行分析,推导了不同钢筋锈胀量对应的塑性区边界混凝土应力及塑性区半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锈胀开裂寿命准则及寿命预测模型。锈胀开裂寿命模型分析表明,预测寿命值与钢筋相对保护... 采用圆孔扩张理论对混凝土钢筋锈胀过程进行分析,推导了不同钢筋锈胀量对应的塑性区边界混凝土应力及塑性区半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锈胀开裂寿命准则及寿命预测模型。锈胀开裂寿命模型分析表明,预测寿命值与钢筋相对保护层厚度m和混凝土等级有直接关系。随着相对厚度m增加,锈胀开裂预测寿命值增加,并且前期增加较快,后期增加较缓慢。混凝土强度等级对预测寿命值影响显著,随混凝土强度增大,混凝土锈胀开裂寿命增大。工程应用表明,该模型预测寿命可为工程的中度维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孔理论 锈胀开裂 寿命预测 中度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