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门静脉高压Rex手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研究
1
作者 杨阳 温哲 梁奇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7-43,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门静脉高压Rex手术(Meso-rex bypass)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启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完成首次Rex手术的95例肝外型门静脉高压患儿临床资料。术后血管并发症定义为... 目的探讨儿童门静脉高压Rex手术(Meso-rex bypass)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启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完成首次Rex手术的95例肝外型门静脉高压患儿临床资料。术后血管并发症定义为:搭桥血管栓塞或吻合口狭窄。Rex手术后发生搭桥血管栓塞或吻合口狭窄者归入血管并发症组,未发生搭桥血管栓塞或吻合口狭窄者归入无血管并发症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Rex手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95例患儿中,无血管并发症组81例;血管并发症组14例,包括吻合口狭窄10例、血管栓塞4例。两组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值比较:血管并发症组[(2.47±12.61)×10^(9)/L]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63.35±54.5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77,P<0.001);脾长径手术前后差值比较:血管并发症组[(9.38±24.16)mm]短于无血管并发症组[(23.20±20.6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9,P=0.024);脾厚度手术前后差值比较:血管并发症组[(1.95±7.11)mm]小于无血管并发症组[(8.95±9.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2,P=0.007)。95例患儿按患病时间长短分为患病时间≤16个月组(60例)、患病时间>16个月组(35例),两组术后2年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3.3%(56/60)和71.4%(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按移植血管为腹腔内血管或颈内静脉分为腹腔内血管组(13例)和颈内静脉组(82例),两组术后2年血管通畅率分别为30.8%(4/13)、93.9%(7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差的大小分为≤2 mmHg(1 mmHg=0.133 kPa)组(9例)和>2 mmHg组(86例),两组术后2年血管通畅率分别为44.4%(4/9)和89.5%(7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单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患病时间(P=0.036)、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差(P=0.048)以及移植血管种类(P<0.001)是Rex手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Rex手术是治疗儿童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的理想术式,可重建入肝血流,并有效改善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患儿患病时间、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差、移植血管种类是Rex手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型门静脉梗阻 高血压 门静脉 Rex术 手术后并发症 栓塞和血栓形成 外科吻合口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外型门脉高压行急诊Rex手术1例经验总结
2
作者 杨阳 温哲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94-297,共4页
门静脉高压并发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儿童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现报道一例既往外院行Rex手术治疗后发生搭桥血管栓塞,反复消化道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而急诊手术止血后再次成功施行Rex术治疗的案例。探讨出血情况下... 门静脉高压并发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儿童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现报道一例既往外院行Rex手术治疗后发生搭桥血管栓塞,反复消化道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而急诊手术止血后再次成功施行Rex术治疗的案例。探讨出血情况下的治疗方式、急诊情况下Rex手术的术前评估及其指征、手术方案的设计及术后管理措施,总结临床诊治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型门脉高压出血 儿童 急诊手术 Rex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梁奇峰 温哲 +4 位作者 梁鉴坤 刘涛 张宾宾 白晓玲 游辅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7期612-618,共7页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ongenital hyperinsulinism,CH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胰腺部分或次全切除术治疗的9例CHI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术前均行B超、CT和MR检查,予...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ongenital hyperinsulinism,CH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胰腺部分或次全切除术治疗的9例CHI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术前均行B超、CT和MR检查,予二氮嗪治疗7~10 d无效后行手术治疗,手术时日龄为32~163 d,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例术前行^(18)F-DOPA PET-CT检查,考虑为局灶型CHI,但术中冰冻病理证实为非典型型CHI;术后石蜡病理证实局灶型CHI 1例,弥漫型CHI 7例,非典型型CHI 1例。1例非典型型CHI行胰头次全切除术和胰体尾-空肠吻合术,术后只需三餐外定期口服果汁即可维持血糖于正常水平。1例局灶型CHI患者行95%胰腺次全切除后,出院时血糖波动于4.2~7.2 mmol/L之间,不需药物治疗,该患者随访至今,正常饮食情况下均可维持正常血糖。7例弥漫型CHI患者均行胰腺次全切除术,其中1例行90%胰腺切除的患者出院时仍有间断性低血糖,需口服二氮嗪才能控制,术后第2年发展为Ⅰ型糖尿病,目前需要口服药物降低血糖;1例行95%胰腺切除的患者出院后,在饮奶前或夜间偶有低血糖,添加糖水喂养方可控制,术后第3年发展为Ⅰ型糖尿病,目前需要用胰岛素泵降低血糖;其余5例均行95%胰腺切除,出院时无低血糖发作,血糖波动于3.9~10 mmol/L之间,无需药物治疗。目前5例均正常饮食,血糖正常,无低血糖或糖尿病发生。结论对二氮嗪等药物治疗无效的CHI患者需要采用手术治疗。^(18)F-DOPA PET-CT对非典型型CHI的诊断价值需要进一步探讨。弥漫型CHI患者行胰腺次全切术可有效控制血糖,部分患者可获得正常血糖,但部分患者会发展为Ⅰ型糖尿病,尤其是术后短期仍出现低血糖发作的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更大。对大多数弥漫型CHI患者行95%胰腺次全切是合适的。术前PET-CT对鉴别局灶型CHI有重要意义,术前PET-CT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CHI的分型,指导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外科学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