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P病理科学习见闻
1
作者 牛会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5-686,共2页
2007~2008年我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医院(HUP)病理科师从Dr.Paul J Zhang进修外科病理诊断,期间在费城儿童医院(CHOP)病理科跟从Dr.Bruce R.Pawel学习访问2周。在这一年紧张的学习工作中,深深感到美国外科病理学发展的深入,尤其... 2007~2008年我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医院(HUP)病理科师从Dr.Paul J Zhang进修外科病理诊断,期间在费城儿童医院(CHOP)病理科跟从Dr.Bruce R.Pawel学习访问2周。在这一年紧张的学习工作中,深深感到美国外科病理学发展的深入,尤其是诊断方面对形态学的把握以及各种辅助技术的应用,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及美国病理医生敬业严谨、乐于教学的工作作风等方面印象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科 学习 外科病理诊断 费城儿童医院 外科病理学 实验室管理 大学医院 病理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睾丸间质病变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牛会林 伊鹏 +3 位作者 高秋 王凤华 夏建清 李丽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睾丸间质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儿童睾丸间质病变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儿童睾丸间质病变,年龄1.9~16岁,平均8.3岁。男童7例,2例社会性别为女,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临床表... 目的探讨儿童睾丸间质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儿童睾丸间质病变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儿童睾丸间质病变,年龄1.9~16岁,平均8.3岁。男童7例,2例社会性别为女,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临床表现:1例性早熟,2例性发育异常,5例主要表现为睾丸肿瘤,1例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并睾丸肿瘤。4例性激素水平升高。B超提示7例睾丸肿瘤,2例为双侧隐睾。病理检查:睾丸病变双侧3例,单侧6例,其中左侧4例,右侧2例;病灶直径0.1~3.0 cm。镜下观察Leydig细胞增生4例,Leydig细胞瘤4例,睾丸肾上腺残余肿瘤1例。免疫表型:Leydig细胞均表达α-inhibin、vimentin、Melan-A和Calretinin,睾丸肾上腺残余肿瘤亦可见α-inhibin、vimentin及Melan-A不同程度表达,Syn局灶表达,不表达Calretinin;8例均不表达AR。结论儿童睾丸间质病变罕见,明确不同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肾上腺残余肿瘤 LEYDIG细胞瘤 Leydig细胞增生 性发育异常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RK基因融合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9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付莎 李阳阳 +5 位作者 郑娜芬 万欢 王厥 宋杨 王海云 欧阳能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65-1469,1475,共6页
目的分析NTRK基因融合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组织形态学特征,为分子检测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790例PTC,筛选出NTRK融合阳性病例,通过与经典型PTC组织学特点比较,探讨NTRK基因融合PTC的组织学特... 目的分析NTRK基因融合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组织形态学特征,为分子检测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790例PTC,筛选出NTRK融合阳性病例,通过与经典型PTC组织学特点比较,探讨NTRK基因融合PTC的组织学特征。结果790例PTC检出9例(1.1%)NTRK融合阳性,其中2例NTRK1和7例NTRK3基因融合。组织学特征主要以滤泡状为主,肿瘤呈多灶性渗透或“跳跃式”浸润,胞质伴透明化改变;核膜轻度不规则。结论NTRK基因融合在PTC中的发生率较低,倾向发生于年轻人。组织学以滤泡亚型为主,形态较温和,但侵袭转移能力强,因此及早识别行高通量测序检测,以便早期干预,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NTRK基因融合 NGS法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膨出病理形态学诊断标准的探讨:附15例分析
4
作者 陈晓东 王凤华 +4 位作者 王蔚 廖秋林 崔华娟 张伟 彭大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探讨脑膜膨出病理形态学特征、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5例脑膜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并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患者年龄3天~3岁,男性11例,女性4例;枕部10例,顶部5例。病理学形态特征:病变表面被覆皮肤中央部分... 目的探讨脑膜膨出病理形态学特征、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5例脑膜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并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患者年龄3天~3岁,男性11例,女性4例;枕部10例,顶部5例。病理学形态特征:病变表面被覆皮肤中央部分的附件数量减少或缺如,真皮层内可见多量血管增生;病灶边界不清,病变中纤维组织增生伴不同程度黏液样变性。15例均可见多少不等的丛状血窦样裂隙,其内衬以扁平或有异型的椭圆形细胞。8例病变可见奇异形细胞和多核细胞散在分布。免疫组化示:丛状血窦样裂隙内衬的细胞表达EMA、vimentin、D2-40和SMA;而不表达CD31。奇异形细胞和多核细胞表达vimentin和SMA。结论脑膜膨出的丛状血窦样裂隙内衬的细胞具有脑膜细胞特征,是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病灶中奇异形细胞和胞核深染的多核细胞可能是退变的肌纤维母细胞。熟悉脑膜膨出的形态特征对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膨出 形态学 病理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肺囊性病变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牛会林 刘威 +5 位作者 王凤华 陈峥嵘 高秋 曾荣新 王勇 伊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肺囊性病变(cysticlungdiseases,CLD)的形态学特征及临床干预时机。方法对125例CLD行常规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5例CLD中男性75例,女性50例,男女比为1.5:1。年龄0—11.5岁,平均23.0个月,中... 目的探讨小儿肺囊性病变(cysticlungdiseases,CLD)的形态学特征及临床干预时机。方法对125例CLD行常规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5例CLD中男性75例,女性50例,男女比为1.5:1。年龄0—11.5岁,平均23.0个月,中位年龄15个月,小于1岁者60例(48.0%)。眼观:50例肺组织局部可见单房或多房囊肿,囊肿直径0.5~8.0cm,囊腔与支气管不相通;18例肺切面呈蜂窝状,囊腔直径0.1-2.0cm。26例肺组织实变,囊腔不明显。21例肺组织见较厚脓肿囊壁,内壁粗糙,可见脓苔。7例肺气肿肺组织按之有捻发音,切面见微囊。2例见肺组织内囊实性肿物,切面灰白色,鱼肉状。125例CLD中先天性肺支气管发育异常相关的囊肿共94例(75.2%),其中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ongeni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 CPAM)59例(47.2%),其中1型29例(49.2%),2型18例(30.5%),4型12例(20.3%);肺隔离症26例(20.8%),叶内型15例(57.7%),叶外型11例(42.3%),叶外型肺隔离症中5例合并CPAM2型;支气管源性囊肿8例(6.4%);肠源性囊肿1例(0.8%)。获得性病变31例(24.8%),其中感染后肺脓肿21例,1例为真菌性脓肿;肺气肿改变7例;胸膜肺母细胞瘤共3例(Ⅰ型1例,Ⅱ型2例)。结论小儿CLD种类较多,结合影像学特征可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囊肿 胸膜肺母细胞瘤 先天性肺气道畸形 肺隔离症 支气管源性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垣君 牛会林 +2 位作者 田金生 周爱珍 陈谨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8-349,共2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指一组病因未明的以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异常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恶性睫状体髓上皮瘤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凯 陈峥嵘 +1 位作者 李丽萍 曾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03-1504,共2页
患儿女,3岁,6个月前发现患儿 无诱因出现左眼畏光、流泪;病程期间无头痛、眼痛、 发热等症状。我院眼科查体:左眼眼压正常,左眼睑裂 高度正常,无上睑下垂,眼睑轻度红肿,无内翻倒睫, 无结节或肿物;左眼结膜充血(+);前房深度正常, 房水清... 患儿女,3岁,6个月前发现患儿 无诱因出现左眼畏光、流泪;病程期间无头痛、眼痛、 发热等症状。我院眼科查体:左眼眼压正常,左眼睑裂 高度正常,无上睑下垂,眼睑轻度红肿,无内翻倒睫, 无结节或肿物;左眼结膜充血(+);前房深度正常, 房水清,见乳白色颗粒,无积脓及积血;左眼角膜有粘 连;瞳孔直径11 mm,位置居中,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应 灵敏;左眼晶体混浊;左眼眼底无法窥入。眼部彩超: 非标准眼轴位测量:双侧眼轴长约21 mm(左),19 mm (右),左眼前房透声欠清晰,晶体位置偏鼻侧,于后 囊膜颞侧与球体间见片状低回声区,范围20 mm×15 mm ,边缘不规则(图1),其内见多个细小无回声,并于 其后方玻璃体内前半部见呈小“V”字形光带,玻璃体 后半部回声欠清晰,隐约可见光点。CDFI示:上述片状 低回声区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右眼球未见明显异常。 考虑:左眼球内(颞侧)异常回声,建议进一步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肿瘤 髓上皮瘤 儿童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原发性皮肤骨瘤4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8
作者 高秋 王凤华 +2 位作者 牛会林 陈峥嵘 胡悦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02-504,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原发性皮肤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大体及镜下观察,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并文献复习。结果:4例患儿,2男2女,年龄为5个月~4岁,临床表现为背部、颈部、腕部及腹股沟红褐色条索状及结节状皮疹。质硬。病理学特... 目的:探讨婴幼儿原发性皮肤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大体及镜下观察,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并文献复习。结果:4例患儿,2男2女,年龄为5个月~4岁,临床表现为背部、颈部、腕部及腹股沟红褐色条索状及结节状皮疹。质硬。病理学特征:大体见切除皮肤局部稍高出皮面,质硬,边界清。镜检见真皮及皮下组织中见成片、成团分布的骨及骨样组织。由成熟编织骨组成,周围可见骨母细胞。结论:皮肤骨瘤指真皮或皮下组织内新骨形成,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该病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治疗效果好,未见恶变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骨瘤 原发性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孤立性肠道纤维瘤病2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9
作者 牛会林 伊鹏 +5 位作者 王凤华 高秋 夏健清 李丽萍 曹毅 曾荣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孤立性肠道纤维瘤病(solitary intestinal fibromatosis,SI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天性SIF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先天性SIF中男女婴各1例,均在出生当天出现呕... 目的探讨先天性孤立性肠道纤维瘤病(solitary intestinal fibromatosis,SI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天性SIF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先天性SIF中男女婴各1例,均在出生当天出现呕吐、腹胀等临床症状。腹平片示符合小肠梗阻及气腹改变。手术均见局部空肠闭锁及肠壁穿孔。镜下见梭形肿瘤细胞弥漫浸润肠壁,形态大小较一致,形态温和,核分裂罕见。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阳性,肌源性标记SMA、desmin、Myogenin均阴性,其他标记S-100、CD117、CD34、ALK、β-catenin均阴性。其中1例行ETV6断裂基因检测,未见断裂基因。2例先天性SIF患者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先天性SIF为新生儿特有的罕见肠壁肿瘤,需与先天性纤维肉瘤及肌纤维瘤等鉴别;手术完整切除肿瘤,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先天性孤立性肠道纤维瘤病 肠梗阻 肠闭锁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胸壁错构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鸿圣 张雪林 王凤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2-514,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胸壁错构瘤(MHCW)的临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病理确诊为MHCW婴儿的临床影像资料。2例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均行胸部X线正侧位片及CT增强扫描。结果:2例患儿胸片均表现为左侧胸腔类圆形密度不均肿块,受累... 目的:探讨婴幼儿胸壁错构瘤(MHCW)的临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病理确诊为MHCW婴儿的临床影像资料。2例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均行胸部X线正侧位片及CT增强扫描。结果:2例患儿胸片均表现为左侧胸腔类圆形密度不均肿块,受累肋骨受压变形。CT显示肿物源自肋骨,境界清晰,内见高密度钙化样密度影,中心肋骨膨胀变形,增强后肿物部分区域轻度强化。结论:MHCW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 错构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测序在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叶 刘小云 +3 位作者 颜淑梅 龙亚康 王海云 王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7-223,共7页
[目的]为了探索杂交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在子宫内膜癌分子亚型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癌112例,均进行基于1021个基因panel的杂交捕获二代测序检测,分析各分子亚型的分子变异谱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 [目的]为了探索杂交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在子宫内膜癌分子亚型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癌112例,均进行基于1021个基因panel的杂交捕获二代测序检测,分析各分子亚型的分子变异谱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DNA聚合酶ε(POLE)突变型8例(7.1%),错配修复功能缺陷型34例(30.4%),TP53突变型26例(23.2%),非特异性分子谱型44例(39.3%),4个亚型肿瘤突变负荷中位数分别为252.0、38.4、5.8及5.4 Muts/Mb。子宫内膜癌各分子亚型之间与患者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是否有脉管内癌栓与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TEN(75.5%)、PIK3CA(66.7%)、ARID1A(55.9%)、TP53(40.2%)、NF1(29.4%)为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突变。[结论]对子宫内膜癌进行二代测序,可同时获悉其分子分型各项指标,有效筛查Lynch综合征、各亚型分子变异谱、为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提供指导,并有助于分子遗传特征的进一步积累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 子宫内膜癌 分子分型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盆腔裂头蚴囊肿1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牛会林 郑秀霞 马长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2-643,共2页
关键词 裂头蚴病 寄生虫 病理学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3
作者 牛会林 王凤华 +2 位作者 刘威 刘鸿圣 伊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0-405,共6页
目的探讨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大体及镜下观察,结合SP法免疫组化染色并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女,3岁11月,临床主要表现为左肺囊性肿物。组织学特征:大体表现为含气的单纯囊肿,囊肿内可见细分隔;镜检囊壁被覆良性上皮,... 目的探讨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大体及镜下观察,结合SP法免疫组化染色并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女,3岁11月,临床主要表现为左肺囊性肿物。组织学特征:大体表现为含气的单纯囊肿,囊肿内可见细分隔;镜检囊壁被覆良性上皮,其下为原始间叶细胞增生,可见明显的横纹肌母细胞分化,部分梭形细胞呈纤维肉瘤样改变,其余囊壁及细间隔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部分被覆呼吸道上皮,可见平滑肌,灶性钙化,及多核巨细胞反应等良性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原始间叶细胞desmin及myogenin阳性。结论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形态学上貌似良性,预后较好,难与其他先天性良性肺囊肿区分,故应仔细观察多取材,镜下寻找囊壁内原始间叶成分,从先天性肺囊肿中分辨出这一罕见儿童恶性肿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膜肺母细胞瘤 肺囊肿 先天性肺气道畸形 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降式宫颈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常见问题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汉城 施全 +3 位作者 李丽萍 曹毅 夏健清 曾荣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05-1306,共2页
液基细胞学检查与传统的宫颈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稳定的制片质量是保证检查率的重要因素。液基细胞学技术目前常见方法有模式和沉降式制片技术等,在宫颈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中,常存在一些普... 液基细胞学检查与传统的宫颈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稳定的制片质量是保证检查率的重要因素。液基细胞学技术目前常见方法有模式和沉降式制片技术等,在宫颈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中,常存在一些普遍的制片质量或者染色质量问题,此文针对国产沉降式宫颈液基细胞学制片质量不稳定现状,通过总结和分析多家医院的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质量、设备故障等常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细胞学技术 沉降式 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肛周疣状增生物为首发症状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歆婧 陈谨萍 王凤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71-775,共5页
报告1例以肛周疣状增生物为首发症状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男,2岁5个月,因肛周皮损1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头皮、耳后及躯干较多针尖至米粒大暗红色丘疹及瘀点;肛周见疣状增生物,部分糜烂。躯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大量单... 报告1例以肛周疣状增生物为首发症状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男,2岁5个月,因肛周皮损1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头皮、耳后及躯干较多针尖至米粒大暗红色丘疹及瘀点;肛周见疣状增生物,部分糜烂。躯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大量单个核细胞浸润,胞核椭圆或马蹄形,胞质丰富淡染,未见明显病理核分裂象,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1a、S-100蛋白及Langerin均(+)。肛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存在,棘层肥厚,真皮浅层可见大量单个核细胞浸润,胞质丰富红染,核椭圆形或肾形,部分可见核沟,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S-100蛋白(+)、CD1a(+)、CD68少量(+)及Langerin(+)。诊断: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皮肤和肝脏)。予JLSG-96方案诱导化疗一个疗程后,皮损明显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疣状增生物 肛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同族免疫性肝病-新生儿血色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陶莉 牛会林 +4 位作者 黄蓉 赵宁 陈晓文 魏谋 周伟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2-446,共5页
目的提高对妊娠同族免疫性肝病-新生儿血色病(GALD-NH)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的1例GALD-NH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尸检病理诊断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文献复习总结该类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男,生后第2 d发病,肝功能... 目的提高对妊娠同族免疫性肝病-新生儿血色病(GALD-NH)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的1例GALD-NH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尸检病理诊断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文献复习总结该类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男,生后第2 d发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异常,少尿,全身水肿(大量胸腔积液、腹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积极对症治疗无效,生后43 d死亡。尸体解剖病理诊断为急性肝功能衰竭,肝外组织(胰腺、甲状腺)铁染色阳性,肝组织膜复合攻击物C5b-9免疫组化阳性,确诊GALD-NH。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12月20日,12篇英文文献。报道的89例与本文病例合并后共90例NH,表现为胎儿水肿(17例)、羊水少(21例)、宫内发育迟缓(33例),生后出现铁代谢异常(65例)、肝功能衰竭(62例)、凝血机制异常(58例);肝外铁沉着阳性(48例),肝组织C5b-9免疫组化阳性14例;铁螯合剂+抗氧化治疗36例,单纯IVIG治疗4例,单纯换血治疗9例,IVIG+换血治疗20例,肝移植13例;死亡55例,存活35例,随访28例,均预后良好。结论 GALD-NH罕见,生后早期发病,以铁代谢异常、肝功能衰竭和凝血机制异常为主要表现,肝外组织铁沉着及肝活检为确诊依据,早期换血+IVIG治疗为病因治疗,病死率高,存活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同族免疫性肝病 新生儿血色病 新生儿肝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理 陈峥嵘 +2 位作者 夏健清 牛会林 曾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7-938,共2页
患儿男,年龄15个月,4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活动减少,伴排便、排尿费力,哭闹时常伴有排便、排尿,症状进行性加重,双侧足背部痛觉逐渐减退。专科检查示双下肢肌张力下降,双下肢肌力Ⅲ级,双足背痛觉缺失。我院MRI示骶尾部骶尾骨前缘及椎管内可... 患儿男,年龄15个月,4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活动减少,伴排便、排尿费力,哭闹时常伴有排便、排尿,症状进行性加重,双侧足背部痛觉逐渐减退。专科检查示双下肢肌张力下降,双下肢肌力Ⅲ级,双足背痛觉缺失。我院MRI示骶尾部骶尾骨前缘及椎管内可见一巨大椭圆形肿物影,边界尚清,大小5.1 cm×4.1 cm×8.5 cm,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内可见斑片状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不规则边缘强化,肿物沿椎间孔向后累及椎管及皮下软组织、竖脊肌、臀肌。胸8~9、腰4以下椎体见片状T2WI高信号、T1WI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强化。结合临床,考虑为恶性肿瘤,肿物累及椎管及皮下软组织,合并多发椎体转移(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肿瘤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D2-40与CD56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分析
18
作者 曾荣新 夏健清 +2 位作者 曹毅 李丽萍 牛会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58-1259,共2页
神经母细胞瘤是小儿最常见的颅外实体瘤,其内有淋巴管生成的研究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文献中少有报道[1,2]。由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D2-40的广泛应用,使区分血管与淋巴管成为可能。本文应用D2-40与CD56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探讨小... 神经母细胞瘤是小儿最常见的颅外实体瘤,其内有淋巴管生成的研究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文献中少有报道[1,2]。由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D2-40的广泛应用,使区分血管与淋巴管成为可能。本文应用D2-40与CD56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探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中淋巴管生成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双重免疫组化染色 D2-40 CD5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产后坏死性子宫肌炎影像学表现
19
作者 罗晓梅 张笑春 +3 位作者 高秋 胡悦林 刘茜 曹亚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1-1321,共1页
患者女,34岁,孕1产1,23日前接受“剖宫产+手取胎盘+子宫B-Lynch缝合术”,术中出血1160 m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6%,白细胞计数20.3×109/L,血红蛋白125 g/L,2日后降至77 g/L,临床考虑为盆腔内活动性出血而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之后体... 患者女,34岁,孕1产1,23日前接受“剖宫产+手取胎盘+子宫B-Lynch缝合术”,术中出血1160 m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6%,白细胞计数20.3×109/L,血红蛋白125 g/L,2日后降至77 g/L,临床考虑为盆腔内活动性出血而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之后体温正常、阴道出血减少;2日后始反复午后发热,最高体温38.1℃,伴腹部隐痛、腹胀。入院查体:体温37.7℃,下腹部见横行切口Ⅱ/甲级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肌炎 产后出血 子宫动脉栓塞术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