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准化指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 被引量:23
1
作者 何秋明 钟微 +6 位作者 李乐 余家康 胡超 张文华 吕俊健 张红 夏慧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07-710,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的疗效。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8月应用胸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14例,观察孔位于肩胛下角第6肋间,置入5 mm trocar,操作孔2个,分别位于肩胛下角线...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的疗效。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8月应用胸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14例,观察孔位于肩胛下角第6肋间,置入5 mm trocar,操作孔2个,分别位于肩胛下角线与脊柱连线中点第5~7肋间和腋前线第5~7肋间,置入3 mm trocar;在6 mm Hg气压维持下,将疝内容物回纳,再降低压力至2~4 mm Hg,以不可吸收线完成膈肌修补。结果除1例因脾脏出血中转开腹外,其余13例均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6 min)。术中监测血气,13例完成胸腔镜手术患儿术中Pa CO238~66 mm Hg(平均48 mm Hg),p H 7.18~7.39(平均7.30),乳酸0.55~1.22 mmol/L(平均0.93 mmol/L)。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49~192h(平均113 h)。14例随访2~13个月(平均7个月),14例患儿均存活,无复发,1例术后5个月左侧肺炎,1例术后9个月因粘连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余患儿均无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症状或肠梗阻发生,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CDH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膈疝 新生儿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造瘘术后造口高流量腹泻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土连 吴强 +3 位作者 彭艳芬 吕俊健 何秋明 钟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小肠造瘘术后造口高流量腹泻(high-output stoma,HOS)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7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监护室收治的NEC小肠造瘘术后患...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小肠造瘘术后造口高流量腹泻(high-output stoma,HOS)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7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监护室收治的NEC小肠造瘘术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造瘘术后是否出现HOS分为腹泻组及非腹泻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手术及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EC患儿小肠造瘘术后发生HOS的相关因素。结果76例NEC患儿中,有25例(32.9%)发生HOS。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出生胎龄、手术时矫正胎龄及体重、术前需呼吸支持、分期与分型以及造瘘近端小肠剩余长度是NEC患儿肠造瘘术后发生HOS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造瘘近端小肠剩余长度(OR=1.220,95%CI:1.108~1.343)是NEC患儿术后发生HOS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经造瘘近端小肠剩余长度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26(95%CI:0.849~1.000,P<0.05),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74%;近端剩余小肠长度为86.5 cm时,预测NEC小肠造瘘术后发生HOS的灵敏度为84%,特异度为96%,提示造瘘近端小肠剩余长度对NEC小肠造瘘术后造口HOS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意义。结论NEC小肠造瘘术后容易发生造口HOS,近端小肠剩余肠管长度是发生造口HOS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指标对造口HOS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外科学 肠造口术 腹泻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膈疝术后ECMO支持下治疗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3
作者 唐文锋 何秋明 +4 位作者 钟微 吕俊健 林土连 侯龙龙 谢晓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总结新生儿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下行膈疝修补术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1例ECMO支持下行经腹膈疝修补... 目的总结新生儿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下行膈疝修补术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1例ECMO支持下行经腹膈疝修补术、术后发生ACS经使用切口保护器行开腹减压术成功救治的患儿临床资料。以"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和"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相关文献;以"先天性膈疝"、"体外膜肺氧合"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为检索词检索万方医学网、中华医学期刊网及中国知网相关文献;剔除重复病例后进行文献复习,总结新生儿于ECMO下行膈疝修补术后ACS的诊治方法。结果本例患儿于孕中期产检发现胎儿左侧膈疝,产前评估为重度肺发育不良。于39+6周剖宫产娩出,生后收入新生儿外科监护室。因呼吸不能维持,于生后第19小时行ECMO支持,生后第2天在ECMO支持下行经腹膈疝修补术。术后第4天出现ACS经保守治疗无效后于监护室床旁行开腹减压术,术中应用切口保护器保持腹腔开放取得良好效果。开腹减压术后第3天撤离ECMO,第5天关腹,生后第38天痊愈出院,随访至术后4个月无膈疝复发。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6篇(共报道53例ACS患者),均为英文文献,其中4篇报道了CDH术后合并ACS共6例,其中4例行开腹减压术治疗;另外12篇报道了ECMO术后发生ACS共47例,其中37例行开腹减压术治疗。结论开腹减压术是新生儿于ECMO支持下行膈疝修补术、术后发生ACS的有效外科治疗手段,切口保护器应用于新生儿开腹减压术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膈疝 体外膜肺氧合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化包扎法、延期手术治疗巨型脐膨出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紫君 徐素婷 +5 位作者 李莎 谢晓丽 颜斌 何秋明 钟微 余家康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采用程序化包扎法、延期手术治疗巨型脐膨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采用程序化包扎法,延期手术治疗的巨型脐膨出患儿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儿出生时囊膜均...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采用程序化包扎法、延期手术治疗巨型脐膨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采用程序化包扎法,延期手术治疗的巨型脐膨出患儿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儿出生时囊膜均无破裂,包扎期待治疗期间无囊膜感染、破裂、肠梗阻、中断包扎等并发症发生,未再次入院;囊膜达到干痂期中位数时间为5(4~5)d,囊膜完成上皮化中位数时间为65(57~68)d,家长培训时间中位数6(3~12)d,住院时间中位数21(19~29)d;7例患儿均存活,其中6例行腹壁缺损修补手术,2例术后分别需要5 h和17 h呼吸机支持,住院时间中位数9.5(7.25~10.25)d,术后均未出现伤口预后不良、切口疝等手术并发症。1例正在等待延期修补术。结论程序化包扎法、延期手术治疗巨型脐膨出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其对巨型脐膨出远期预后的影响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诊断 脐/外科学 修复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难治型空回肠闭锁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嘉骅 彭艳芬 +4 位作者 吕俊健 钟微 何秋明 冯艳 顾圆圆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13-817,共5页
目的评估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 nutrition,EN)对难治型空回肠闭锁(jejunoileal atresia,JIA)肠吻合术后加速康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2例诊断为难治型JIA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评估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 nutrition,EN)对难治型空回肠闭锁(jejunoileal atresia,JIA)肠吻合术后加速康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2例诊断为难治型JIA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术后开奶时间分为早期喂养组(39例)和常规喂养组(53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达全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早期喂养组和常规喂养组术后首次开奶时间分别为2.0(1.0,2.0)d和7.0(5.0,1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喂养组和常规喂养组达全量喂养时间分别为20.0(10.0,34.0)d和21.0(15.0,33.0)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6.0(15.0,37.0)d和25.0(17.0,43.0)d,分别发生吻合口漏5例和4例、腹膜炎3例和5例、术后NEC 3例和3例、胃肠道出血2例和2例、胆汁淤积症7例和10例、非计划二次手术4例和7例,PN时间分别为18.0(12.0,32.0)d和19.0(13.0,34.0)d,30天内死亡例数分别为0例和1例,30天内再入院人数分别为1例和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发生腹胀28例和31例、反复呕吐分别为22例和24例、重复禁食分别为25例和30例、重复胃肠减压分别为23例和2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型JIA肠吻合术后早期EN是安全的,但在逆转肠道动力障碍所致肠梗阻方面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闭锁 术后加速康复 营养支持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气管软化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夏波 何秋明 +5 位作者 李嘉骅 吴强 王哲 张思苑 吕俊健 钟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116-1121,共6页
目的探讨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CEA)合并气管软化(tracheomalacia,TM)的早期诊断方法及临床结局,为CEA合并TM提供临床诊疗经验。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重症监护... 目的探讨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CEA)合并气管软化(tracheomalacia,TM)的早期诊断方法及临床结局,为CEA合并TM提供临床诊疗经验。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且术前进行电子支气管内窥镜检查的Ⅲ型CEA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15例食管修复术前及术后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气道评估结果及临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男12例,女3例;出生胎龄(34~40.6)周,中位出生胎龄38.3周;7例(46.7%)存在食管狭窄,5例(33.3%)影像学检查提示胃食管反流;14例(93.3%)合并TM(2例为轻度,10例为中度,2例为重度),8例术后1个月再次评估TM较术前更明显,3例为中度TM,5例为重度TM。4例(26.67%)术后无症状;11例(73.33%)表现为痰鸣、呛咳、发绀、气促、拒奶、窒息等,其中2例发生进食后窒息经抢救成功。随访期间无一例食管气管瘘复发,无吻合口漏及食管裂孔疝发生。结论TM是CEA常见合并症,是CEA手术后呼吸道相关症状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可早期诊断和评估TM,以指导临床治疗。TM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事件,建议长期进行呼吸道随访,以及时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先天性 食管闭锁/并发症 食管闭锁/诊断 气管软化/诊断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高位空肠闭锁超声表现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金蓉 王红英 +6 位作者 钟微 王海玉 陈韵羽 彭艳芬 孙翔 张蕊 陈文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7-900,共4页
目的观察胎儿高位空肠闭锁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出生后手术确诊高位空肠闭锁的32胎胎儿资料,观察其特征性超声表现,评价产前超声所测增宽肠管的长度与生后术中测量空肠闭锁部位至屈氏(Treitz)韧带之间肠管长度的关系。结果产前... 目的观察胎儿高位空肠闭锁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出生后手术确诊高位空肠闭锁的32胎胎儿资料,观察其特征性超声表现,评价产前超声所测增宽肠管的长度与生后术中测量空肠闭锁部位至屈氏(Treitz)韧带之间肠管长度的关系。结果产前超声中,32胎多见增宽肠管呈“C”型分布,且末端均超过脊柱左缘,孕晚期增宽肠管长度均大于胃泡长度;21胎于孕28周前、11胎于孕28周及之后检出异常;31胎肠管增宽或呈“双泡征”,1胎于孕21^(+3)周见腹腔钙化灶,无肠管增宽及腹腔积液;25胎增宽肠管与胃泡相通、7胎不相通;28胎增宽肠管长度及内径均随孕周而增加,2胎仅见增宽肠管内径增加,2胎内径减小。孕晚期产前超声所测增宽肠管的长度(Y)与术中测量的闭锁部位至屈氏韧带之间的肠管长度(X)呈线性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33 X+86.43(F=7.719,R^(2)=0.36,P<0.05)。结论高位空肠闭锁胎儿超声多见增宽肠管呈“C”型分布并与胃泡相通,其末端超过脊柱左缘;结合超声测量增宽肠管的长度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肠闭锁 空肠 超声检查 产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气道梗阻的颈部淋巴管畸形患儿产前产后程序化管理
8
作者 吴强 钟微 +6 位作者 吕俊健 林土连 侯龙龙 夏波 顾圆圆 牛传强 何秋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26-730,共5页
目的总结伴气道梗阻的颈部淋巴管畸形(cervical lymphatic malformation with airway obstruction,CLMAO)患儿从产前评估到出生后干预程序化诊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3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监护... 目的总结伴气道梗阻的颈部淋巴管畸形(cervical lymphatic malformation with airway obstruction,CLMAO)患儿从产前评估到出生后干预程序化诊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3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监护室收治的22例CLMAO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于本院出生,13例由外院转入。收集并分析患儿胎儿期评估、产时处理、出生后治疗及预后等资料。根据出生后治疗方案分为早期治疗组(6例)和程序化治疗组(16例),比较两组治疗结果、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9例本院出生的患儿均在产前行胎儿MRI评估气管食管位移指数(tracheoesophageal displacement index,TEDI)或羊水量。其中,8例存在TEDI>12 mm或羊水过多,出生后因呼吸困难实施产时子宫外处理(ex-utero intrapartum treatment,EXIT),1例TEDI≤12 mm且羊水量正常者于断脐后出现呼吸困难而行气管插管。产前对气道梗阻评估准确性为88.9%(8/9)。程序化治疗组最终3例经手术治疗脱离呼吸支持。程序化治疗组与早期手术治疗组相比,气管造口例数、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39个月,两组治愈率及好转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怀疑为CLMAO的胎儿应进行TEDI及羊水量评估。与早期手术相比,程序化治疗可取得相似预后,可考虑作为CLMAO的一种新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畸形 气道梗阻 程序化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