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运动耐量的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肖旭文 曲江波 +4 位作者 石慧 胡春梅 郭裕恭 陈欣欣 崔彦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38-544,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手术后儿童与健康同龄儿童运动耐量的差异。方法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心血管专科门诊随访的502名6~18岁CHD手术后患者与186名健康儿童进行...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手术后儿童与健康同龄儿童运动耐量的差异。方法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心血管专科门诊随访的502名6~18岁CHD手术后患者与186名健康儿童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CPET)。将CHD患者分为SCHD组(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组)、CCHD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和TCPC组(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PET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SCHD组、CCHD组和TCPC组最大摄氧量占预测值百分比(VO 2 max%)分别为(0.90±0.12)%、(0.82±0.15)%和(0.72±0.13)%,均较健康对照组的(0.98±0.15)%低(P<0.05)。SCHD组、CCHD组和TCPC组VO 2 max%大于80%的比例分别为88%、65%和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HD患者VO 2 max每年下降2.26 mL·min^(-1)·kg^(-1),相应VO 2 max%下降5.7%。TCPC组相较其他组儿童每年VO 2 max和VO 2 max%平均下降最大(VO 2 max:3.05 mL·min^(-1)·kg^(-1),VO 2 max%:8.3%)。结论大部分双心室矫正的简单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运动耐量接近正常儿童(VO 2 max%>80%),但TCPC组儿童运动耐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先天性 呼吸功能试验 运动耐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5 kg婴儿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中微小化体外循环管路应用改良超滤和常规超滤的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凡 周娜 +3 位作者 刘文华 袁惠莉 陈欣欣 黄国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比较利用微小化体外循环(CPB)管路行简单心脏手术时是否使用改良超滤(MUF)对体重≤5 kg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婴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CPB下简单心脏手术,体重≤5 kg先心病婴儿(手术年龄:18天~11个月)20... 目的:比较利用微小化体外循环(CPB)管路行简单心脏手术时是否使用改良超滤(MUF)对体重≤5 kg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婴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CPB下简单心脏手术,体重≤5 kg先心病婴儿(手术年龄:18天~11个月)208例。其中,CPB中使用MUF的婴儿纳入MUF组(n=128);仅使用微小化管路合并常规超滤(CUF)的婴儿纳入CUF组(n=80)。比较两组婴儿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学检测结果以及其他围术期资料。结果:CUF组的残余机血量和残余机血量/体重均显著高于MUF组;CUF组CPB中的红细胞压积(Hct)显著高于MUF组[(25.25±2.68)%vs.(24.47±3.82)%,P=0.000],而MUF组撤除CPB后的Hct显著高于CUF组[(30.88±4.51)%vs.(29.24±3.33)%,P=0.003];CUF组于心脏重症监护室早期血清乳酸浓度显著低于MUF组[入心脏重症监护室时:(1.59±0.60)mmol/L vs.(1.85±1.08)mmol/L,P=0.032;入心脏重症监护室后3 h:(1.31±0.61)mmol/L vs.(1.62±1.00)mmol/L,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输血率和输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MUF相比,CUF并未带来不良影响,还能简化管路和操作,可安全用于婴儿CPB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超滤 常规超滤 婴儿体外循环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新生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28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杨盛春 孙善权 +6 位作者 崔虎军 夏圆生 郑亦男 彭亮明 黄国栋 崔彦芹 陈欣欣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 总结新生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28例,其中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行左侧开胸结扎术;1例右室发育不... 目的 总结新生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28例,其中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行左侧开胸结扎术;1例右室发育不良合并PDA、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儿行中央分流术;8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行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术;3例主动脉缩窄、1例主动脉弓离断(IAA)患儿行体外循环下主动脉成型术;9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中,8例做了Switch手术,其中合并VSD的2例同时做了VSD修补术;1例TGA/IVS PDA行肺动脉banding+中央分流术,7 d后作了SWITCH手术;3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纠治;重度肺动脉狭窄3例,肺动脉闭锁1例行右室流出道疏通,佰仁思带单瓣牛心包片重建右室流出道;重症法洛四联症、肺动脉发育不良先行中央分流术,3 d后低氧无法缓解,行右室流出道跨肺动脉瓣环补片扩大术.结果 早期(术后30 d内)无死亡病例,晚期死亡2例:1例为心上型TAPVC,术后因膈肌麻痹、乳糜胸、营养不良衰竭死亡,1例为IAA、VSD、PDA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患儿,术后因持续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死亡.26例术后痊愈出院.出院时1例VSD患儿术后膈肌折叠有气促,二氧化碳轻度潴留;2例SWITCH患儿术后肺动脉血流速度稍快;1例右室发育不良、PDA、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央分流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中-重度;重度肺动脉狭窄、肺动脉闭锁、重度法洛氏四联症右室流出道疏通术后残余肺动脉轻-中度狭窄3例;VSD合并主动脉畸形术后主动脉仍有轻度狭窄.结论 新生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适当把握好手术适应症,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精心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低心排、肺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的防治是降低手术后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重症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三尖瓣关闭不全 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 肺动脉狭窄 右室流出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孤立性冠状动脉瘘的治疗及中期随访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燕飞 张丽 +6 位作者 黄萍 汪周平 李伟 谢小斐 杨盛春 邹明晖 陈欣欣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对儿童孤立性冠状动脉瘘的治疗过程及中期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9年7月至2017年7月诊断为孤立性冠状动脉瘘的17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40日龄至12岁(中位值23个月),体重3.8~... 目的对儿童孤立性冠状动脉瘘的治疗过程及中期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9年7月至2017年7月诊断为孤立性冠状动脉瘘的17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40日龄至12岁(中位值23个月),体重3.8~29 kg(中位体重11.3 kg)。2例存在气促表现,2例存在生长发育落后表现,2例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表现,1例主诉心悸,余10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中3例心脏检查未发现明显杂音,14例发现心脏杂音。瘘口发生于右冠状动脉8例,左冠状动脉9例。瘘入右心房5例,右心室10例,左心室2例;17例中12例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结果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瘘封堵术,1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瘘管结扎术,其余15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瘘矫治术;平均住院时间(11.1±4.1)d。其中2例术后3 d内出现射血分数下降(最低者降至38%),术后1个月复查时射血分数均升至50%以上。7例术后出现一过性T波改变,出院时均已恢复正常;2例术后存在1~2 mm残余瘘的患儿在近期复查中残余瘘消失。围术期无一例死亡。随访10个月至9年,所有患儿无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心电图均无心肌缺血表现,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心脏收缩功能正常,冠状动脉直径均较术前缩小。结论大多数儿童孤立性冠状动脉瘘无明显症状,但可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应尽早手术,中远期预后良好;但因存在冠状动脉扩张,仍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瘤 治疗 随访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主动脉缩窄术后血压异常与内皮功能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曾洁敏 黄萍 +3 位作者 卢根 童志杰 王红英 冯浩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832-1836,共5页
目的观察儿童主动脉缩窄术后血压异常的情况,并探讨其与内皮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3例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CoA)患儿,20例健康儿童(健康组)作对照,均于基线(术后1周)、8年随访(术后8年)监测血压、超声下右肱动脉充... 目的观察儿童主动脉缩窄术后血压异常的情况,并探讨其与内皮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3例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CoA)患儿,20例健康儿童(健康组)作对照,均于基线(术后1周)、8年随访(术后8年)监测血压、超声下右肱动脉充血性反应后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sE⁃selectin)。按照8年随访时的血压,将主动脉缩窄儿童分为术后血压异常组[CoA BP(+)组]和术后血压正常组[CoA BP(-)组]。结果在8年随访中,41.18%的主动脉缩窄儿童出现血压异常,其中5例为血压升高,2例达到高血压标准。CoA BP(+)组、CoA BP(-)组在基线及8年随访的FMD均低于同期的健康组(P<0.05),而CoA BP(+)组的FMD低于同期的CoA BP(-)组(P<0.05)。CoA两个亚组在基线及8年随访的sE⁃selectin均高于同期的健康组(P<0.01),而CoA BP(+)组的sE⁃selectin高于同期的CoA BP(-)组(P<0.01)。结论本研究发现部分主动脉缩窄儿童在术后长期随访中出现血压异常,与术后血压正常的儿童相比,术后血压异常的儿童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诊断儿童先天性左心耳瘤
6
作者 梁小碧 虢艳 +3 位作者 李健茹 刘特长 陆叶 王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26,128,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儿童先天性左心耳瘤的图像特点。资料与方法分析2017年7月—2021年4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并手术或CT确诊的7例先天性左心耳瘤的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7例均表现...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儿童先天性左心耳瘤的图像特点。资料与方法分析2017年7月—2021年4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并手术或CT确诊的7例先天性左心耳瘤的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7例均表现为左前外侧一囊性暗区,多位于心包腔内,壁光整,薄,内有血流与左心房相通,彩色多普勒提示交通口处血流呈双向。7例中,1例为单纯左心耳瘤,手术后预后良好,2例合并近闭合的室间隔缺损,长期随访中,1例合并左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放弃治疗后死亡;3例合并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均行相应手术治疗,预后良好,所有病例均无明显心律失常,未见明显血栓回声。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可以早期发现并诊断儿童先天性左心耳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左心耳 超声心动描记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伟丹 陈欣欣 王武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总结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入选2008-09至2016-03期间,我院手术治疗的单心室合并TAPVC患儿25例,年龄5天~14岁,体重3.3~49.5kg,心上型TAPVC 22例,心下型TAPVC 1例,混合型TAPVC 2例;合并完全... 目的:总结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入选2008-09至2016-03期间,我院手术治疗的单心室合并TAPVC患儿25例,年龄5天~14岁,体重3.3~49.5kg,心上型TAPVC 22例,心下型TAPVC 1例,混合型TAPVC 2例;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17例,三尖瓣闭锁2例,二尖瓣闭锁2例;中度以上房室瓣反流4例,肺动脉闭锁5例,肺静脉梗阻9例。结果:院内早期死亡5例,死亡率20%(5/25),死亡原因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存活20例患儿随访1~65个月,7例再次手术,其中5例完成二期改良Fontan术,1例因重度房室瓣反流行房室瓣置换术,另1例因肺静脉梗阻及重度房室瓣反流行肺静脉狭窄矫治+房室瓣成形术;余13例患儿未再次手术。20例出院患者随访期间3例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肠病和神经系统损伤。余存活患儿一般情况好,未发现残余肺静脉梗阻。结论:单心室合并TAPVC常合并右心房异构,心内畸形复杂,手术治疗仍具有较高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BN1新生突变引起的马凡综合征及其基因型-表型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潘啟豪 梁小碧 +3 位作者 郭勇 朱浚文 胡彬 王一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7-533,共7页
目的:本研究对2个不同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的小家系进行致病基因FBN1的编码区和剪切位点突变检测,以寻找致病的突变,并初步探索马凡综合征基因型-表型的关联。方法:通过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确诊2个无血缘关系的... 目的:本研究对2个不同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的小家系进行致病基因FBN1的编码区和剪切位点突变检测,以寻找致病的突变,并初步探索马凡综合征基因型-表型的关联。方法:通过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确诊2个无血缘关系的家庭中原疑似为马凡综合征的3例患者。运用新一代测序对家系1的疑似患者行FBN1基因的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检出的致病性遗传变异进行Sanger验证及在所有家系成员中验证;对于家系2的存活成员,本研究直接进行PCR扩增FBN1基因的所有编码区及剪切位点,对产物进行直接Sanger测序。另外在50个正常对照中对新发现的突变位点进行基于PCR产物的测序分析,以排除多态性;并对实验结果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所有存活的疑似患者均确诊为马凡综合征。在家系1中,我们检测到了一个FBN1基因数据库中尚未报道的新突变c.4685G>A(p.Cys1562Tyr),并且患者父母和同胞姐姐均未检测到此变异,故此突变为一个新生突变。该错义突变使第1 562位上极性中性的含硫的半胱氨酸被极性中性的含羟苯基的酪氨酸所替代,影响了fibrillin-1蛋白一个TGF-β结合结构域,导致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家系2含父母及一对同卵双胎患者,其中一患者已去世。我们在存活患者检测到1个FBN1基因的已报道致病突变c.3706T>C(p.Cys1236Arg),该突变在患者父母中不存在,故也为新生突变。结论:本文报道了一例FBN1基因的新突变及另一例由FBN1基因已知突变引起的马凡综合征,二者皆为新生突变,并在家系中进行了基因型-表型的比较,表明家系1的新突变可能与经典马凡综合征的表型相关,而家系2的已知突变确和新生儿重症马凡综合征表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FBN1基因 新生突变 基因型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超声诊断13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徐妹 刘特长 +3 位作者 虢艳 王莉 李健茹 陈欣欣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 探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1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5%的AL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 目的 探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1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5%的AL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和临床资料.结果 13例ALCAPA患儿均可见右冠状动脉增宽,其他超声征象包括左冠状动脉血流逆灌12例、左冠状动脉直接开口于肺动脉9例、肺动脉内逆灌血流7例、心肌侧枝血流8例、左室明显增大8例、二尖瓣功能不全7例、左室心内膜纤维化5例.<1岁ALCAPA患儿的心肌侧枝血流信号不明显,左心室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且二尖瓣功能良好;≥1岁患儿可见丰富侧枝血管、左室明显扩大以及二尖瓣功能不全.4例误诊的ALCAPA左冠状动脉均起源于肺动脉右后方.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诊断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ALCAPA,如果超声科医生在怀疑该诊断时能全面探查冠状动脉的起源和血流方向,可减少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右室通道1例病例报告
10
作者 陆叶 李健茹 +5 位作者 马力 张明杰 虢艳 王莉 梁小碧 刘特长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4-466,共3页
1病例资料女,3月龄,因“咳嗽伴发热1周”于2017年8月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我院)就诊。出生时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当地医院诊断为“左冠状动脉 右室瘘、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未行处理。患儿平素无反复呼吸道感... 1病例资料女,3月龄,因“咳嗽伴发热1周”于2017年8月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我院)就诊。出生时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当地医院诊断为“左冠状动脉 右室瘘、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未行处理。患儿平素无反复呼吸道感染;吃奶时有气促,有间断,无呛咳;大小便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心脏杂音 卵圆孔未闭 左冠状动脉 动脉导管未闭 病例资料 病例报告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国栋 陈欣欣 +3 位作者 崔虎军 曹凡 袁惠莉 白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690-2692,共3页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技术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CoA合并心内畸形行一期矫治手术患儿106例,按体外循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DHCA组82例,应用DHCA;深低温低流量灌注(DHLF)组24例,应用D...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技术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CoA合并心内畸形行一期矫治手术患儿106例,按体外循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DHCA组82例,应用DHCA;深低温低流量灌注(DHLF)组24例,应用DHLF并选择性脑灌注。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阻断时间、围术期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DHCA组新生儿比率、术前酸中毒比率高于DHLF组,停循环时间短于DHLF组。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相仿,均自动复跳,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与DHLF技术相比较,在婴儿CoA合并心内畸形的一期矫治手术中应用DHCA技术可以显著缩短手术中深低温时间,确保重要脏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体外循环 深低温停循环 深低温低流量灌注 常规超滤 改良超滤 选择性脑灌注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手足口病患儿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红英 李健如 +2 位作者 虢艳 朱玲 徐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18-1421,共4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收集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28例(重症组)、轻症手足口病患儿30例(轻症组)、同期年龄及性别匹配体检儿童30名(对照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重症组、轻症组及对...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收集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28例(重症组)、轻症手足口病患儿30例(轻症组)、同期年龄及性别匹配体检儿童30名(对照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重症组、轻症组及对照组左心室17个节段的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双平面Simpson法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重症组、轻症组与对照组临床及血清学检查结果。结果重症组心率增快,白细胞总数、血糖及肌酸磷酸激酶心肌同工酶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与轻症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仅见下壁基底段及中间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左心室后壁基底段及中间段、侧壁中间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与轻症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壁基底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与轻症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侧壁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存在明显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减低。轻症手足口病患儿尽管整体收缩功能正常,但可见个别节段局部收缩功能异常。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检测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可为轻症患儿的心脏受累的早期诊断及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和预后评价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顺序分段诊断法与64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5
13
作者 虢艳 张明杰 +5 位作者 陈欣欣 于明华 曹睿 刘特长 王莉 李健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50-1653,共4页
目的探讨TTE顺序分段诊断法和64排螺旋CT术前诊断肺动脉闭锁(PA)伴室间隔缺损(VSD)的准确性。方法对45例PA/VSD患儿于术前进行TTE和心脏MS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按心脏及大血管各解剖节段分别与手术所见对照,分析比较二者诊断效能... 目的探讨TTE顺序分段诊断法和64排螺旋CT术前诊断肺动脉闭锁(PA)伴室间隔缺损(VSD)的准确性。方法对45例PA/VSD患儿于术前进行TTE和心脏MS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按心脏及大血管各解剖节段分别与手术所见对照,分析比较二者诊断效能的差异性。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TTE和MSCT对腔静脉、肺静脉与心房连接、心室位置与房室连接、心室水平分流、心室与大动脉连接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TTE与MSCT诊断肺动脉发育情况及动脉导管未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诊断心房水平分流方面、侧支血管及冠状动脉异常起源方面,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TE顺序分段诊断法及MSCT均能较准确诊断PA/VSD。TTE在心内分流方面的诊断准确度优于MSCT;而在诊断主-肺动脉间侧支血管及冠状动脉起源方面,MSCT优于T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 室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顺序分段诊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肺动脉异常起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莉 刘特长 +4 位作者 虢艳 于明华 李健茹 陆叶 梁小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单侧右肺动脉异常起源(AORPA)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确诊为AORPA的患儿26例,分析其TTE特征。结果 AORPA的TTE表现为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和左肺动脉正常显示。26例患儿TTE均明确诊断为A...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单侧右肺动脉异常起源(AORPA)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确诊为AORPA的患儿26例,分析其TTE特征。结果 AORPA的TTE表现为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和左肺动脉正常显示。26例患儿TTE均明确诊断为AORPA,诊断符合率为100%。其中9例合并Berry综合征,1例合并主动脉缩窄,2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3例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25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TTE对各合并结构异常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26/26)、100%(26/26)、96.15%(25/26)、92.31%(24/26)、100%(26/26)。结论 TTE可早期、准确诊断AORPA,对其他心内伴随畸形诊断准确率高,多切面扫查有助于减少漏、误诊,可作为AORPA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膈疝患者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预测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俊健 林土连 +5 位作者 吴强 李珊 郑海清 夏波 何秋明 钟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814-818,824,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预测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患者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预测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患者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收治的77例CDH患者资料。根据是否达到需要接受ECMO治疗的指征,分为非ECMO组58例,ECMO组19例。对比患者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膈疝侧别等一般资料,并分析出生后24 h内的超声心动图对CDH患者接受ECMO治疗的预测作用。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出生体重、胎龄、膈疝侧别、是否产前诊断,以及超声心动图测量值中经房水平分流流束宽径(atrial horizontal shunt,AHS)、右心室内径(right ventricular diameter,RVD)、主肺动脉内径(main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MPAD)、左心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是否肝脏疝入、有无PPHN,以及超声心动图测量值中经未闭动脉导管(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流束宽径、主动脉内径(aortic diameter,AO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肝脏疝入(OR=25.83,95%CI:1.46~456.26)、PDA增宽(OR=3.33,95%CI:1.03~10.81)、LAD缩小(OR=0.18,95%CI:0.05~0.67)是需要接受ECMO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DA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95%CI:0.815~0.964,P<0.01),PDA=3.1 mm时预测CDH患者接受ECMO治疗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1.02%;LAD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0(95%CI:0.722~0.937,P<0.01),LAD=7.5 mm时预测CDH患者接受ECMO治疗的敏感度为61.11%,特异度为93.22%。结论出生后超声心动图对CDH患者是否需要接受ECMO辅助治疗有预测作用,可协助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膈 先天性/诊断 超声检查 产前 体外膜氧合作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超滤置换液在患儿大容量零平衡超滤中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凡 黄国栋 +3 位作者 袁惠莉 白楠 王怀贞 陈欣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17-920,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置换液在患儿大容量零平衡超滤(ZBUF)中的效果。 方法:2012-11至2014-02选取主动脉缩窄深低温停循环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勃脉力A置换液组(n=21)和改良置换液组(n=19),均在复温阶段以15~20 ml/kg流量行Z...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置换液在患儿大容量零平衡超滤(ZBUF)中的效果。 方法:2012-11至2014-02选取主动脉缩窄深低温停循环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勃脉力A置换液组(n=21)和改良置换液组(n=19),均在复温阶段以15~20 ml/kg流量行ZBUF,直至直肠温34℃停止。分别于转机前(T1),开放升主动脉并补充完Ca剂之后5分钟(T2),ZBUF结束(T3),停机后(T4)检测血气。记录术中体外循环相关时间,观察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两组术中血气结果比较:T3时改良置换液组患者的血气Ca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勃脉力A置换液组(P〈0.01),碱剩余于T3时均呈负数且绝对值改良置换液组明显小于勃脉力A置换液组(P〈0.05),而T1,T2,T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使用改良置换液较勃脉力可显著避免钙离子浓度降低和酸中毒,能为患者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平衡超滤 勃脉力A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纠正型大动脉转位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欣欣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06-511,共6页
纠正型大动脉转位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常伴有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或闭锁、三尖瓣Ebstein样畸形以及中位心等。其病理解剖的基本特征是心房心室连接不一致,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1957年开展了生理性纠正手术,二十世纪... 纠正型大动脉转位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常伴有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或闭锁、三尖瓣Ebstein样畸形以及中位心等。其病理解剖的基本特征是心房心室连接不一致,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1957年开展了生理性纠正手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展了解剖性纠正手术,即双调转手术,包括心房调转加动脉调转手术和心房调转加心室调转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且中远期随访结果也令人满意。二十一世纪后,又相继开展了1 1/2心室的解剖性纠正手术,即Hemi-Mustard、双向Glenn及Rastelli手术。同时对于纠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狭窄的部分患者采用了Fontan手术,亦取得了较好的中远期效果。对于室间隔完整的纠正型大动脉转位患者来说,采用肺动脉环缩术及房间隔造口术,可以有效锻炼退化的形态学左心室,达到施行解剖性纠正手术的目的。生理性纠正手术因其具有不良的中远期结果而逐渐被弃用,解剖性纠正手术因恢复了正常的解剖生理而成为主流的手术方式。在一些选择性的解剖性纠正手术患者中,Fontan手术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中远期结果。对于我国从事先心病外科治疗的医生来说,解剖性纠正手术需要一定数量的复杂性先心病外科手术经验作为支撑,也依赖于治疗团队的综合实力和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错位/外科学 大血管错位/诊断 大血管错位/病理生理学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评价主动脉缩窄患儿颈动脉结构和肱动脉功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红英 曾洁敏 +1 位作者 陈欣欣 李健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21-824,共4页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探讨主动脉缩窄(CoA)患儿颈动脉结构与肱动脉舒张功能。资料与方法选取24例CoA患儿,其中单纯性CoA7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7例,并选择同期2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儿及2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检测所有受...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探讨主动脉缩窄(CoA)患儿颈动脉结构与肱动脉舒张功能。资料与方法选取24例CoA患儿,其中单纯性CoA7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7例,并选择同期2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儿及2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检测所有受检儿童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比较CoA矫治及VSD修补术前血管结构及功能变化。结果 CoA组颈总动脉IMT为(0.47±0.12)mm,显著大于VSD组的(0.41±0.10)mm及对照组的(0.40±0.0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5,P<0.05);CoA组肱动脉FMD为(5.48±1.66)%,显著低于VSD组的(6.69±1.45)%和对照组的(6.59±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18,P<0.05),而VSD组与对照组间颈总动脉IMT及肱动脉F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0.400、0.191,P>0.05)。结论 CoA患儿除存在缩窄处血管结构异常外,还合并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增厚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减低等血管结构及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颈动脉 肱动脉 血管舒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