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威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椎旁交感神经系统。新生儿发病率约1/7000,15岁以内患儿发病率约10.5/1000000。纵隔神经母细胞瘤多起源于后纵隔椎旁交感神经系统。本中心手术治疗的除血液相关肿瘤以外...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椎旁交感神经系统。新生儿发病率约1/7000,15岁以内患儿发病率约10.5/1000000。纵隔神经母细胞瘤多起源于后纵隔椎旁交感神经系统。本中心手术治疗的除血液相关肿瘤以外316例纵隔肿瘤中,神经源性肿瘤发病率约占46%,1岁以内者均为神经母细胞瘤。现对本中心多年来采取手术治疗的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经验进行总结,以供从事儿童胸外科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神经母细胞瘤 儿童 外科治疗 新生儿发病率 交感神经系统 神经源性肿瘤 手术治疗 肾上腺髓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策略研究
2
作者 胡震 陈伟 +3 位作者 谢艳平 李军亮 许新科 李方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i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T)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外科治疗策略。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4例儿童DNT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1例... 目的总结儿童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i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T)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外科治疗策略。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4例儿童DNT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1例,女3例,年龄4个月至13岁,平均4.64岁。均以癫痫发作起病,其中局灶性发作9例,全面性发作5例。病程1周至3年,平均10.46个月。对14例患者的病程时间、癫痫发作类型、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案、肿瘤切除程度、术后病理结果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肿瘤位置:颞叶9例,额叶3例,顶叶和枕叶各1例。患者均接受详细的癫痫外科术前评估及手术治疗。术中均行皮层脑电监测(electroencephalography,ECoG)以协助判断致痫灶范围,其中肿瘤+周围致痫皮层切除术12例,单纯肿瘤切除术1例,肿瘤大部分切除术1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4例,对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无一例死亡。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单纯型DNT 5例,复杂型DNT 9例。14例术后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至5年,平均2.14年。按Engel分级判断术后疗效,其中EngelⅠ级13例(92.86%),Ⅲ级1例(7.14%)。结论DNT是儿童癫痫常见病因,通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外科治疗安全有效,癫痫外科治疗理念及术中ECoG有利于判断致痫灶范围,改善术后癫痫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神经上皮肿瘤/外科学 癫痫/外科学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浆膜病变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洪丽 耿岚岚 +4 位作者 龚四堂 李慧雯 陈佩瑜 谢静 吴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浆膜病变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E)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浆膜病变型EGE患儿的临床资料,同时复习国内外近10年关于浆膜病变型EGE的文献。结果患儿,男,5岁起病,以腹痛、腹... 目的探讨儿童浆膜病变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E)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浆膜病变型EGE患儿的临床资料,同时复习国内外近10年关于浆膜病变型EGE的文献。结果患儿,男,5岁起病,以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外周血和骨髓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明显增高,腹水中可见大量EOS。腹腔镜下取肠管浆膜层多点活检可见大量EOS浸润,需长期小剂量激素维持。文献检索国内外关于浆膜病变型EGE文献共16篇,浆膜病变型EGE患儿多出现腹水,激素治疗比较敏感,激素减量或停药后病情易反复,部分患儿需小剂量长期维持。结论浆膜病变型EGE临床表现中腹水多见,浆膜层组织中EOS增多是病理诊断的关键,激素治疗比较敏感,激素减量或停药后病情易反复,部分患儿需小剂量激素长期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浆膜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许新科 李军亮 +4 位作者 陈程 陈伟 谢艳平 郑娅启 李方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09-412,共4页
目的总结婴幼儿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外科住院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8例婴幼儿难治性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病程、发作类型、影像学及脑电图结果、手术方式、术后... 目的总结婴幼儿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外科住院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8例婴幼儿难治性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病程、发作类型、影像学及脑电图结果、手术方式、术后癫痫控制情况、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婴幼儿难治性癫痫患儿均进行严格的术前评估,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外科手术方式。其中接受局灶性病变切除术者23例,接受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者4例,接受迷走神经刺激器植入术者1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按Engel预后分级判断疗效,其中Ⅰ级23例(82.15%),Ⅱ级2例(7.14%),Ⅲ级1例(3.57%),死亡2例(7.14%)。结论外科手术是婴幼儿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详尽的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外科学 治疗结果 婴儿 儿童 学龄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灌肠复位联合无瘢痕微创手术治疗儿童继发性肠套叠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晓钢 曾纪晓 +5 位作者 刘斐 兰梦龙 陶波圆 梁子建 周少云 林玉珍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54-259,共6页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联合无瘢痕微创手术治疗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空气灌肠复位后,再行无瘢痕微创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或电子结肠镜手术)切除病理性诱发点的19...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联合无瘢痕微创手术治疗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空气灌肠复位后,再行无瘢痕微创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或电子结肠镜手术)切除病理性诱发点的19例继发性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按照引起继发性肠套叠的原因分为两组:一组为结肠息肉所致(9例),均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其中7例经电子结肠镜切除息肉,2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息肉。另一组为非结肠息肉所致(10例),其中7例为继发性小肠套叠,3例为继发性回结型肠套叠;5例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5例套叠肠管明显缩短;10例均采取经脐单孔腹腔镜探查术,术中找到病理性诱发点后,提出已复位肠管或腔镜下复位后提出病变肠管,切除病理性诱发点。结果19例均经无瘢痕微创手术切除病理性诱发点,其中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12例,电子结肠镜手术7例,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结肠息肉9例,梅克尔憩室6例,小肠息肉2例,回盲部淋巴瘤1例,回盲部囊肿型重复畸形1例。19例均痊愈出院,随访5~36个月,无一例肠梗阻、复发肠套叠发生,腹部均无可视性手术瘢痕。结论空气灌肠复位联合无瘢痕微创手术可用于治疗儿童继发性肠套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灌肠疗法 腹腔镜 结肠镜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儿童脑肿瘤手术治疗的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9
6
作者 许新科 李方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05-408,共4页
儿童脑肿瘤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其检出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手术仍然是儿童脑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措施,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辅助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发展,给过去不能行手术切除的... 儿童脑肿瘤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其检出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手术仍然是儿童脑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措施,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辅助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发展,给过去不能行手术切除的复杂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本文阐述儿童脑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现状,特别是手术治疗进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儿童脑肿瘤手术治疗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外科学 脑积水/外科学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门静脉高压Rex手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研究
7
作者 杨阳 温哲 梁奇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7-43,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门静脉高压Rex手术(Meso-rex bypass)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启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完成首次Rex手术的95例肝外型门静脉高压患儿临床资料。术后血管并发症定义为... 目的探讨儿童门静脉高压Rex手术(Meso-rex bypass)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启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完成首次Rex手术的95例肝外型门静脉高压患儿临床资料。术后血管并发症定义为:搭桥血管栓塞或吻合口狭窄。Rex手术后发生搭桥血管栓塞或吻合口狭窄者归入血管并发症组,未发生搭桥血管栓塞或吻合口狭窄者归入无血管并发症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Rex手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95例患儿中,无血管并发症组81例;血管并发症组14例,包括吻合口狭窄10例、血管栓塞4例。两组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值比较:血管并发症组[(2.47±12.61)×10^(9)/L]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63.35±54.5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77,P<0.001);脾长径手术前后差值比较:血管并发症组[(9.38±24.16)mm]短于无血管并发症组[(23.20±20.6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9,P=0.024);脾厚度手术前后差值比较:血管并发症组[(1.95±7.11)mm]小于无血管并发症组[(8.95±9.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2,P=0.007)。95例患儿按患病时间长短分为患病时间≤16个月组(60例)、患病时间>16个月组(35例),两组术后2年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3.3%(56/60)和71.4%(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按移植血管为腹腔内血管或颈内静脉分为腹腔内血管组(13例)和颈内静脉组(82例),两组术后2年血管通畅率分别为30.8%(4/13)、93.9%(7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差的大小分为≤2 mmHg(1 mmHg=0.133 kPa)组(9例)和>2 mmHg组(86例),两组术后2年血管通畅率分别为44.4%(4/9)和89.5%(7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单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患病时间(P=0.036)、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差(P=0.048)以及移植血管种类(P<0.001)是Rex手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Rex手术是治疗儿童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的理想术式,可重建入肝血流,并有效改善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患儿患病时间、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差、移植血管种类是Rex手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型门静脉梗阻 高血压 门静脉 Rex术 手术后并发症 栓塞和血栓形成 外科吻合口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外型门脉高压行急诊Rex手术1例经验总结
8
作者 杨阳 温哲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94-297,共4页
门静脉高压并发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儿童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现报道一例既往外院行Rex手术治疗后发生搭桥血管栓塞,反复消化道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而急诊手术止血后再次成功施行Rex术治疗的案例。探讨出血情况下... 门静脉高压并发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儿童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现报道一例既往外院行Rex手术治疗后发生搭桥血管栓塞,反复消化道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而急诊手术止血后再次成功施行Rex术治疗的案例。探讨出血情况下的治疗方式、急诊情况下Rex手术的术前评估及其指征、手术方案的设计及术后管理措施,总结临床诊治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型门脉高压出血 儿童 急诊手术 Rex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疝针在膈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曾嘉航 李乐 +1 位作者 刘威 梁建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疝针在胸腔镜下胸壁膈肌缺损型膈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技巧与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2015年1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的3例胸腔镜下疝针修补儿童膈疝的手术经验,3例均为胸壁膈肌缺损型膈疝,其中1例需补片修补。结果 3例均... 目的探讨儿童疝针在胸腔镜下胸壁膈肌缺损型膈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技巧与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2015年1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的3例胸腔镜下疝针修补儿童膈疝的手术经验,3例均为胸壁膈肌缺损型膈疝,其中1例需补片修补。结果 3例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85~120min;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4~92h;2例需补片的患儿放置胸腔引流管,术后2d拔管;出院前均复查胸片及B超,未见异常,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利用疝针可以在胸腔镜下更容易、更牢固地完成胸壁膈肌缺损型膈疝的修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膈 再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血压管理
10
作者 柳征 柴成伟 +3 位作者 杨纪亮 刘国昌 黄萍 邹焱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围手术期的血压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6例嗜铬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PubMed数据库中有关嗜铬细胞瘤的文献。结果... 目的探讨儿童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围手术期的血压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6例嗜铬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PubMed数据库中有关嗜铬细胞瘤的文献。结果6例均为男性,表现为头痛2例(阵发性1例,反复发作且进行性加重1例),体检发现高血压3例(1例波动于120~160/60~110 mmHg,伴心悸、多汗;1例波动于150~190/80~110 mmHg,伴视物不清;1例波动于150~190/60~80 mmHg,伴腹痛),1例为复发病例。入院时主要症状:肿瘤切除术后出现心悸、多汗1例,视物不清1例,反复夜间头痛且进行性加重1例,生后检查发现肾上腺结合部肿块1例,腹痛伴血压升高1例,先心病术后检查发现肾上腺占位1例。6例均行手术治疗,控制围手术期血压,有高血压表现者适当使用降血压药物,缓慢使血压降至130/80 mmHg以内,同时避免血压低于80/45 mmHg。6例中3例为开放手术,3例为腹腔镜手术,均完整切除肿瘤。术后3例使用激素替代治疗。6例病理检查均提示良性嗜铬细胞瘤,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嗜铬细胞瘤儿童时期罕见,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恰当的围手术期血压管理能有效预防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于保障患儿手术安全、确保手术疗效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围手术期 血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及外科治疗理念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方成 李军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713-718,共6页
小儿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并不罕见,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小儿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小儿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明显不同于成人的地方在于循证依据的数量和等级均不够理想,而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尤其是血... 小儿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并不罕见,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小儿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小儿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明显不同于成人的地方在于循证依据的数量和等级均不够理想,而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尤其是血管内治疗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因此,不断更新小儿脑血管疾病的诊治理念很有必要。多数小儿脑血管疾病属于外科治疗范畴,在多学科会诊模式下,接受合理诊治的患儿大多具有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诊断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烟雾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宏耀 许新科 +4 位作者 陈程 林锦荣 王方宇 李方成 李军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739-743,共5页
目的探讨幼儿烟雾病的诊断、外科治疗方案及其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烟雾病患儿(年龄均≤6岁)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首发症状、Suzuki分期、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及手... 目的探讨幼儿烟雾病的诊断、外科治疗方案及其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烟雾病患儿(年龄均≤6岁)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首发症状、Suzuki分期、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及手术疗效,总结幼儿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结果幼儿烟雾病的首发症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5例,脑梗死8例,头痛、头晕2例;Suzuki分期显示:Ⅱ期1例,Ⅲ期6例,Ⅳ期5例,Ⅴ期3例。12例(17侧)行手术治疗,其中左侧2例,右侧5例,双侧5例。均行脑-硬脑膜-颞肌-血管融合(Encepho-dural-myo-synangiosis,EDMS)术,其中3侧联合行额骨多点钻孔(Multiple buur holes,MBH)术。患儿均获12~30个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6.3个月。术后3个月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或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显示,17侧均出现颈外动脉向脑皮层代偿供血现象,表示脑血流灌注均得到改善;16侧手术(94.1%)后患儿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得到改善,1侧手术(5.9%)后患儿进展性症状稳定。1例患儿出现硬膜下出血,余14例均未出现手术侧脑梗死、出血、颞肌占位及头皮坏死等并发症。结论EDMS治疗幼儿烟雾病安全有效,联合EDMS和额骨钻孔术可达到更大范围的间接血管重建,有利于进一步改善脑灌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幼儿 脑-硬脑膜-颞肌-血管融合术 多点钻孔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腹膜后畸胎瘤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真东 郑曼娜 +2 位作者 李嘉豪 杨天佑 邹焱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47-352,共6页
目的儿童腹膜后畸胎瘤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旨在探索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手术危险因素,以期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手术治疗的腹膜后畸胎瘤病例。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患... 目的儿童腹膜后畸胎瘤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旨在探索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手术危险因素,以期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手术治疗的腹膜后畸胎瘤病例。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性别、年龄、体重、主要症状、甲胎蛋白、影像学特征、术中发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病理结果。结果152例腹膜后畸胎瘤患儿均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女童102例,男童50例,中位年龄为5.7个月。152例中63例共发生84起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2%。113例有术前CT或MRI影像学资料,分别有112例(99%)、111例(98%)、113例(100%)出现动脉、静脉或器官移位,28例(25%)表现为肿瘤包绕血管。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1岁(OR=0.29,95%CI:0.12~0.71)、体重较高(OR=0.87,95%CI:0.78~0.97)的患儿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显著降低;静脉移位(OR=1.52,95%CI:1.15~2.00)、器官移位(OR=1.74,95%CI:1.23~2.47)、血管包绕(OR=1.53,95%CI:1.06~2.19)显著增加了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肿瘤跨越中线显著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OR=2.91,95%CI:1.28~6.60);左侧腹膜后畸胎瘤较右侧具有更高的手术风险(OR=2.01,95%CI:0.99~4.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包绕(OR=1.45,95%CI:1.00~2.10)和器官移位数量(OR=1.69,95%CI:1.19~2.41)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腹膜后畸胎瘤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肿瘤包绕血管或推移器官显著增加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胎瘤 腹膜后肿瘤 手术中并发症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胸部侵袭性纤维瘤病2例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曾嘉航 汪凤华 +1 位作者 唐决 刘威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05-206,共2页
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也称硬性纤维瘤(desmoid tumor)、韧带样瘤、肌腱膜纤维瘤病。本院近期收治2例,现回顾2例儿童胸部纤维瘤病诊疗经过,并对其相关特点进行文献复习。病例一,男,3岁,因气促1月余在本... 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也称硬性纤维瘤(desmoid tumor)、韧带样瘤、肌腱膜纤维瘤病。本院近期收治2例,现回顾2例儿童胸部纤维瘤病诊疗经过,并对其相关特点进行文献复习。病例一,男,3岁,因气促1月余在本院经胸片(图1)及胸部CT(图2)检查提示前纵隔占位,大小约35mm×74mm×80mm,跨中线并贯通前纵隔生长,平扫呈较均匀低密度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纤维瘤病 胸部CT 文献复习 儿童 腱膜纤维瘤病 韧带样瘤 纵隔占位 低密度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ineke-Mikulicz幽门成形术在儿童胃流出道梗阻良性病变中的应用
15
作者 陶波圆 曾纪晓 +3 位作者 刘斐 徐晓钢 兰梦龙 梁子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45-350,共6页
目的探讨Heineke-Mikulicz幽门成形术(Heineke-Mikulicz pyloroplasty,HMP)在儿童胃流出道梗阻良性病变中的应用指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2015年8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1例因良性... 目的探讨Heineke-Mikulicz幽门成形术(Heineke-Mikulicz pyloroplasty,HMP)在儿童胃流出道梗阻良性病变中的应用指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2015年8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1例因良性胃流出道梗阻病变接受HMP患儿临床资料。其中4例为消化性溃疡致幽门或十二指肠球部狭窄;3例为胃壁肿物(2例为异位胰腺,1例为胃重复畸形);2例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致幽门狭窄;1例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幽门环肌切开术后幽门再梗阻;1例为化学性损伤致胃窦近幽门处狭窄。收集所有患儿年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1例患儿中,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5岁1个月。均成功施行HMP,其中9例行开放手术,2例行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62±92)min,术中出血量(10±3)mL,术后住院时间(12±4)d。11例共行14次手术。1例化学性损伤患儿出院时需半流质饮食,其余10例恢复至正常饮食。术后随访(38±2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有2例饱食后偶有轻微腹痛,1例偶有胃潴留,均经保守治疗好转;术后12个月随访患儿身高、身体质量发育正常,身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情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HMP是治疗儿童胃流出道梗阻良性病变的有效方法,近期和中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出口梗阻 幽门狭窄 幽门成形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肝NK细胞对肝移植免疫反应中NF-κB活性和IL-1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东佳 黄永亨 +4 位作者 龙天柱 俞建东 林泽宇 闵军 万云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12-2217,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移植肝组织内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5(IL-15)的表达水平及脾组织内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活性变化,探讨供肝NK细胞减轻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Lewis大鼠为肝移植供体,BN大鼠为受体,改良"二袖套"法... 目的:观察大鼠移植肝组织内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5(IL-15)的表达水平及脾组织内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活性变化,探讨供肝NK细胞减轻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Lewis大鼠为肝移植供体,BN大鼠为受体,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应用[60Co]射线照射清除供体免疫细胞和经门静脉回输供肝NK细胞等技术,实验设立3组。A组:急性排斥组;B组:单纯[60Co]照射排斥组;C组:[60Co]照射+供肝NK细胞门静脉回输排斥组。移植术后第1、3、7天收集受鼠外周血清,ELISA法检测IL-15分泌水平,同时切取移植肝行病理学检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移植肝组织IL-15蛋白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MSA)检测受鼠脾组织NF-κB表达活性。另外每组各设亚组观察移植后大鼠自然生存时间。结果:B组术后大鼠自然存活时间较A、C组明显缩短,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程度较A、C组严重;术后第3、7天,3组受鼠外周血IL-15水平均较第1天时显著升高;移植术后第3、7天,B组大鼠血清IL-15浓度均显著高于A、C组;术后第3、7天,移植肝组织中B组IL-15表达也显著高于A、C组,受鼠脾组织中B组NF-κB表达活性亦显著高于A、C组。结论:IL-15可能作为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指标,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移植物的预后估计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供肝NK细胞可能通过下调NF-κB的表达活性来调节IL-15的水平,进而减轻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白细胞介素15 NF-ΚB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结肠重建阴道术治疗小儿阴道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勇 梁子建 +1 位作者 陈运培 徐晓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重建阴道术治疗小儿阴道畸形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技巧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阴道重建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一穴肛4例,先天型阴道闭锁1例。接受手术时年龄6个月至3岁10...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重建阴道术治疗小儿阴道畸形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技巧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阴道重建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一穴肛4例,先天型阴道闭锁1例。接受手术时年龄6个月至3岁10个月,体重6~20kg。结果一穴肛重建手术时间为265~510min,术中出血量10~50mL,重建阴道长度6~8cm,术后患处可见少量分泌物,无异味、狭窄、脱垂,未见明显瘢痕组织。1例先天型阴道闭锁患儿手术时间为335min,术后阴道伤口无异味、脱垂,稍狭窄,术后1个月出现盆腔积液,膀胱镜检查结果提示成形阴道愈合良好,子宫及阴道交界处可见脓性分泌物,诊断为肠道分泌物积聚,予以生理盐水冲洗,术后一年复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乙状结肠重建阴道术治疗小儿阴道畸形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小儿阴道畸形安全、有效,但仍需大量的病例积累及长期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外科 整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干扰GPx1基因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阳 李军亮 +5 位作者 许新科 邝崑琦 翁胤仑 陈伟 陈程 李方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9-844,共6页
目的:探讨靶向上调和下调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87MG、U118MG)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合成针对GPx1的siRNA和构建、鉴定pc DNA3.1-GPx1重组质粒,分别用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瞬时转染人胶... 目的:探讨靶向上调和下调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87MG、U118MG)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合成针对GPx1的siRNA和构建、鉴定pc DNA3.1-GPx1重组质粒,分别用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瞬时转染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87MG和U118MG。Real-time PCR检测U87MG和U118MG中GPx1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后GPx1蛋白表达,用MTS检测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后细胞的活力、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siRNA干扰U87MG细胞后在24 h、48 h和72 h对细胞活力的抑制率分别为25.9%、35.7%和34.8%,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质粒转染U118MG细胞后在24 h、48 h和72 h对细胞活力的促进率分别为22.7%、45.8%和39.8%,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经siRNA干扰,U87MG细胞迁移抑制率为41.6%±8.2%,细胞侵袭抑制率为40.4%±10.1%,经siRNA干扰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质粒转染后细胞迁移促进率为55.8%±9.8%,细胞侵袭促进率为60.8%±9.2%,经质粒转染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siRNA下调GPx1表达可抑制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87MG的生长、迁移和侵袭;相反,质粒上调GPx1表达可促进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118MG的生长、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 小干扰RNA 重组质粒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性腺融合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乐 席红卫 +5 位作者 王计文 罗添华 石正峰 侯大为 付利兵 陈亚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脾性腺融合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提高对脾性腺融合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例脾性腺融合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4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212岁,平均年龄6.75岁。临床表现:病... 目的探讨脾性腺融合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提高对脾性腺融合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例脾性腺融合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4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212岁,平均年龄6.75岁。临床表现:病例1表现为左侧阴囊肿物;病例2表现为左侧腹股沟可部分还纳之肿物;病例3、4表现为双侧阴囊空虚。术中情况:病例1见左睾丸上极有红色肿物;病例2见与睾丸和脾门相连的索条状疝内容物;病例3、4腹腔镜分别在左髂窝和左肾下极探及暗红色团块样肿物。手术方法:病例1行左侧睾丸及肿物切除术;病例2通过疝囊行腹腔镜探查及索条切除术;病例3、4行腹腔镜探查及肿物切除术。结果患儿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检查结果均证实为脾性腺融合。结论脾性腺融合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临床诊断困难。常因考虑性腺的原发性肿瘤而行不必要的睾丸切除术。影像学检查、阴性的血清学检查结果及99mTC肝脾扫描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腺 隐睾 脾脏 睾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血管显像技术在单孔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徐晓钢 曾纪晓 +3 位作者 刘斐 兰梦龙 陶波圆 朱德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血管显像技术在小儿单孔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1~12月我科以ICG荧光血管显像技术引导完成12例单孔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长段型2例采用Swenson+Deloyers法倒转。结果1...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血管显像技术在小儿单孔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1~12月我科以ICG荧光血管显像技术引导完成12例单孔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长段型2例采用Swenson+Deloyers法倒转。结果12例腹腔镜下确定拟切除病变肠管范围并保留正常肠管用以吻合,均采用ICG荧光血管显像技术选定血运良好肠管作为吻合口处,吻合后再次荧光血管显像均显示近端肠管血运良好。1例因荧光血管显像提示肠管血运正常范围与肉眼预判不同而改变吻合口肠管选择。手术时间110~315 min(平均175 min)。无ICG过敏、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肠梗阻等并发症。12例术后随访6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ICG荧光血管显像技术在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中有助于快速、准确判断吻合口肠管血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因吻合口肠管血运欠佳而导致的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腹腔镜 先天性巨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