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CA在儿童川崎病伴发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吴慧莹 张明杰 +2 位作者 张静 徐文彪 鹿连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MS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在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川崎病患儿的115次CTCA检查影像资料,总结川崎病导致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动态变化情况。结果:83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 目的:探讨MS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在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川崎病患儿的115次CTCA检查影像资料,总结川崎病导致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动态变化情况。结果:83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共累及163支血管,按照CTCA表现主要分为冠状动脉钙化、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形成、冠状动脉狭窄。163支病变血管中冠状动脉钙化24支(14.72%,24/163),冠状动脉扩张36支(22.09%,36/163),冠状动脉瘤形成83支(50.92%,83/163),冠状动脉狭窄20支(12.27%,20/163)。24例CTCA复查患儿共累及43支冠脉病变,其中加重26支(60.5%),维持不变8支(18.6%),减轻(或恢复)9支(20.9%)。结论:CTCA能清晰显示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特点,在诊断及追踪评价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病变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CT表现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文彪 吴慧莹 +3 位作者 田金生 陈臻 李建明 周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9-393,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PPB)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15例次)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儿童PPB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5例次患儿发病平均年龄(27.3±12.5)个月,临床表现为咳嗽14例次,发热8例次,呼吸困难8... 目的探讨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PPB)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15例次)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儿童PPB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5例次患儿发病平均年龄(27.3±12.5)个月,临床表现为咳嗽14例次,发热8例次,呼吸困难8例次,腹痛1例次。Ⅰ型(囊性)3例次,Ⅱ型(囊实性)3例次,Ⅲ型(实性)9例次。病灶位于右侧10例次,左侧5例次。肿瘤来源于肺内5例次,来源于胸膜10例次。肿物平均直径为(11.86±2.94)cm。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12例次,胸膜增厚10例次。15例次均未见肋骨破坏及胸壁软组织浸润。纵隔淋巴结转移4例次,远处转移1例次。CT表现为巨大囊性、囊实或实性肿块,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及延迟强化。结论 PPB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肺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附件扭转的CT特征与临床对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鹿连伟 吴慧莹 +3 位作者 刘强 陈希文 王芮 刘玉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4-132,共9页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附件扭转(AT)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提高儿童AT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具有完整临床及CT资料的26例(27灶)儿童AT病例,归纳总结儿童AT的影像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析各种影...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附件扭转(AT)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提高儿童AT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具有完整临床及CT资料的26例(27灶)儿童AT病例,归纳总结儿童AT的影像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析各种影像征象的阳性率。【结果】26例AT患者年龄为1 d至12岁,平均5.5岁。20例(20/26)以下腹痛为首诊症状。26例中有15例位于右侧(15/26),10例位于左侧(10/26),位于双侧者1例(1/26)。25灶(25/27)为完全性扭转,2灶(2/27,7.4%)为不全性扭转。19灶(19/27)合并占位性病变,8灶(8/27)为单纯附件扭转。病灶范围3.4~14.0 cm,平均5.9 cm。12灶(12/27)患侧卵巢体积增大。14灶(14/27)病灶内发现钙化。20灶(20/27)病灶周围发现4~12 mm小囊状结构。增强扫描26灶(26/27)病灶轻度强化(<20 HU)。漩涡征阳性11灶(11/27),子宫向患侧移位12灶(12/27),腹水7灶(7/27),盆腔脂肪间隙模糊11灶(11/27)。CT诊断符合率为88.9%。【结论】胎儿期卵巢囊肿出现囊壁钙化应考虑AT可能。畸胎瘤及卵巢囊肿是儿童AT的危险因素。不对称卵巢体积增大、周围小滤泡是儿童AT特异性较高的CT征象;若同时出现漩涡征、子宫移位、腹水、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畸胎瘤(或囊肿)壁增厚时,应高度怀疑儿童AT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件 扭转 体层摄影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肿型胆道闭锁MRI和MRCP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慧莹 徐文彪 +2 位作者 鹿连伟 张虹 刘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分析囊肿型胆道闭锁(CBA)的MRI和MR胰胆管造影(MRCP)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BA患儿术前MRCP及MRI资料,结合术中造影及病理结果,分析CBA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24例CBA,MRI均显示肝门区囊状结构,11例出现肝门区门静... 目的分析囊肿型胆道闭锁(CBA)的MRI和MR胰胆管造影(MRCP)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BA患儿术前MRCP及MRI资料,结合术中造影及病理结果,分析CBA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24例CBA,MRI均显示肝门区囊状结构,11例出现肝门区门静脉周围T2WI高信号,23例显示胆囊宽径明显小于长径,1例胆囊未显示;5例显示肝门区纤维斑块。24例CBA患儿MRCP均可见肝外胆总管区囊性结构,位于肝门区22例,位于左右肝管区2例;18例肝门区囊肿与胆囊管相通。结论肝门区囊肿及纤维斑块、胆囊大小、形态及MRCP显示的肝外胆管情况是诊断CBA的重要征象。MRCP对于早期诊断CBA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婴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及钼靶X线诊断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如恩 王芮 +1 位作者 陈瑧 徐文彪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及钼靶X线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7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钼靶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3~67岁(平均38.8岁)。结果:3例表现为局部红肿和疼痛发作,34例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乳房肿块,其中...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及钼靶X线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7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钼靶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3~67岁(平均38.8岁)。结果:3例表现为局部红肿和疼痛发作,34例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乳房肿块,其中6例伴局部压疼,8例伴乳头溢液。钼靶X线片主要表现为结节肿块型(11/37)、不对称性致密(26/37)伴结构紊乱(21/37)、火焰状外观(6/37)、主乳导管扩张(4/37)和小的气-液平面征(3/37)。结论:熟悉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哺乳期 乳腺炎 钼靶X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小儿腹腔型隐睾肿瘤 被引量:5
6
作者 鹿连伟 徐文彪 +5 位作者 吴慧莹 林文彪 田金生 胡悦林 肖伟强 周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5-928,共4页
目的探讨MSCT诊断小儿腹腔隐睾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小儿腹腔隐睾肿瘤的MSCT表现。结果 8例小儿腹腔隐睾肿瘤6例位于右侧、2例(1例左侧隐睾肿瘤扭转至右侧腹腔)位于左侧。8例均表现为腹腔卵圆形软组织肿块,其中... 目的探讨MSCT诊断小儿腹腔隐睾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小儿腹腔隐睾肿瘤的MSCT表现。结果 8例小儿腹腔隐睾肿瘤6例位于右侧、2例(1例左侧隐睾肿瘤扭转至右侧腹腔)位于左侧。8例均表现为腹腔卵圆形软组织肿块,其中3例肿瘤长轴与睾丸下行途径一致。6例畸胎瘤表现为囊实性肿物,其内可见脂肪、钙化(骨化);2例卵黄囊瘤表现为巨大囊实性肿块,其内见不规则液性坏死,可见丰富肿瘤血管。结论与成人不同,小儿腹腔隐睾肿瘤多为畸胎瘤或卵黄囊瘤,其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病史可做出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 睾丸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