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在痉挛型偏瘫儿童中的信度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何璐 徐开寿 +2 位作者 邱晒红 靳晓坤 麦坚凝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2-825,共4页
目的:检验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EFT)在痉挛型偏瘫儿童中的信度,为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在痉挛型偏瘫儿童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30例能理解简单指令的痉挛型偏瘫儿童参加本研究,由两位熟练掌握UEFT评分标准的作业治疗师同时... 目的:检验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EFT)在痉挛型偏瘫儿童中的信度,为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在痉挛型偏瘫儿童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30例能理解简单指令的痉挛型偏瘫儿童参加本研究,由两位熟练掌握UEFT评分标准的作业治疗师同时进行UEFT评分,评分结果由不参与评价的作者最后进行汇总统计,患侧、健侧上肢均进行UEFT测试。把UEFT抓握、捏、放置、旋转、书写五个功能区分数以及试验总分共6部分分数单独进行数据分析,使用等级间相关系数(ICC)分别检验UEFT患侧、健侧上肢的评价者间信度(组间信度)。结果:UEFT在患侧和健侧上肢水平都有较高的评价者间信度(患侧上肢的ICC值=0.921—0.976;健侧上肢的ICC值=0.926—0.973),且95%可信区间集中(P<0.001)。结论:UEFT用于评定痉挛型偏瘫儿童的上肢功能测试时具有较好的评价者间信度。同时,UEFT具有使用简便、实用、准确的优点,为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的诊断和评价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 信度 痉挛型 偏瘫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癎儿童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林海生 麦坚凝 +2 位作者 杨思渊 王秀英 徐桂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研究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癎(BECT)患儿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特点及Rolandic电发放与ADHD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6个月内无发作且未服用过抗癫癎药物的BECT患儿77例行VEEG检查,按NREMⅠ期及Ⅱ期Rolandic区癫癎样放... 目的研究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癎(BECT)患儿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特点及Rolandic电发放与ADHD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6个月内无发作且未服用过抗癫癎药物的BECT患儿77例行VEEG检查,按NREMⅠ期及Ⅱ期Rolandic区癫癎样放电指数是否≥20分为A组和B组,另设保健门诊体检的儿童40例为对照组。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中ADHD的诊断标准对三组儿童进行诊断与分型及比较分析。结果 A组(Rolandic区放电指数≥20者)39例,其中ADHD儿童17例,检出率为43.6%;B组(Rolandic区放电指数<20者)38例,ADHD儿童8例,检出率为21.1%;对照组中有1例ADHD儿童,检出率为2.5%,三组间ADHD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33,P<0.01)。A、B两组BECT儿童中仅左侧Rolandic区放电的有29例,其中ADHD 9例,检出率为31.0%;右侧Rolandic区放电的有33例,其中ADHD 10例,检出率为30.3%;双侧Rolandic区放电的有15例,其中ADHD6例,检出率为40.0%。不同放电部位ADHD检出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儿童的ADHD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CT儿童的Rolandic区电发放可能与ADHD的高发病率有关;BECT患儿共患ADHD的亚型与有无癎性放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癎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配方奶粉相关儿童泌尿系统结石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颖杰 邱琇 +8 位作者 高岩 钟桴 邓颖敏 杨华彬 邓会英 叶红 钟发展 陈嘉慧 谢国麟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56-361,共6页
目的探讨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配方奶粉与儿童泌尿系统结石发生的关系。方法对0~14岁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配方奶粉的儿童,通过其家长填写调查问卷、临床问诊、体格检查、尿常规、泌尿系统B超、肾功能、肝功能及其他血、尿生化指标等检查,... 目的探讨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配方奶粉与儿童泌尿系统结石发生的关系。方法对0~14岁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配方奶粉的儿童,通过其家长填写调查问卷、临床问诊、体格检查、尿常规、泌尿系统B超、肾功能、肝功能及其他血、尿生化指标等检查,筛查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结石及其他损害。将受三聚氰胺污染的配方奶粉分为三聚氰胺高含量组和三聚氰胺低含量组,将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配方奶粉的时间分为≤30d和>30d,依据年龄分为≤1岁、~2岁、~3岁、~6岁和~14岁组。分析性别、年龄、配方奶粉中不同三聚氰胺含量和用奶时间对泌尿系统结石发生的影响。分析泌尿系统结石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情转归。结果接受筛查儿童22091名,患泌尿系统结石374名,其中男性223名,女性151名,男∶女约为1.5∶1。①泌尿系统结石发生率:≤3岁各年龄组,三聚氰胺高含量组均高于三聚氰胺低含量组(P<0.001);~6岁组,三聚氰胺高含量组高于三聚氰胺低含量组(P<0.05);~14岁组,三聚氰胺高含量组与三聚氰胺低含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聚氰胺高含量组各相邻年龄组儿童泌尿系统结石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聚氰胺低含量组除≤1岁组与~2岁组泌尿系统结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相邻年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单侧肾结石309例,双侧肾结石60例,单侧输尿管结石6例,双侧输尿管结石2例,膀胱结石4例,尿道结石2例。③93例住院治疗的泌尿系统结石患儿中,血尿8例(8.6%)、脓尿7例(7.5%)、蛋白尿3例(3.2%)、尿痛或尿哭5例(5.4%)、少尿或无尿2例(2.2%)、水肿2例(2.2%)、血β2-微球蛋白(β2-MG)增高25例(26.9%)、尿β2-MG增高4例(4.3%);BUN和SCr增高各2例(2.2%),均无磷酸激酶同工酶和ALT升高。9例需外科治疗,其余内科保守治疗。治愈34例,好转55例,未愈2例,自动出院或转院2例。结论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配方奶粉与儿童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生有关,泌尿系统结石发生可能与年龄无关,与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配方奶粉相关的泌尿系统结石可能对肾脏有一定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泌尿系统结石 三聚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足口病临床分期及对策 被引量:90
4
作者 朱启镕 黄立民 +2 位作者 杨思达 陆国平 邓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241-248,共8页
关键词 临床分期 手足口病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首都儿科研究所 儿童医疗中心 主任医师 儿童医院 大学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Ashworth量表与改良Tardieu量表在痉挛型脑瘫患儿评定中的信度研究 被引量:143
5
作者 严晓华 何璐 +1 位作者 郑韵 徐开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检验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与改良Tardieu量表(MTS)评定脑瘫(CP)儿童肢体痉挛时评定者间的信度。方法:共收集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其中8例为偏瘫型脑瘫,12例为双瘫型脑瘫,30个痉挛下肢,分别由两名治疗师使用MAS与MTS对患儿患侧下肢... 目的:检验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与改良Tardieu量表(MTS)评定脑瘫(CP)儿童肢体痉挛时评定者间的信度。方法:共收集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其中8例为偏瘫型脑瘫,12例为双瘫型脑瘫,30个痉挛下肢,分别由两名治疗师使用MAS与MTS对患儿患侧下肢痉挛的腘绳肌、踝跖屈肌群进行测量,以检验MAS与MTS的评定者间的信度。结果:MAS在腘绳肌和踝跖屈肌群的评定者间信度较低(kappa值为0.379—0.436);而MTS的肌肉反应特性X评定者间信度较好(kappa值为0.653—0.829);而各角度测量的评定者间信度的ICC值(除腘绳肌R2-R1外)均大于0.75,且在95%置信区间集中(P<0.001)。结论:MTS在脑瘫下肢的应用信度较好,能较好地反映肌肉痉挛情况,有较好的临床价值,而MAS量表在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肢体痉挛评定的信度较低,临床中应用于疗效评定时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Tardieu量表 改良Ashworth量表 信度 痉挛 脑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急性期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施婷婷 于明华 +5 位作者 张丽 曾华松 刘特长 虢艳 王红英 公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411-416,共6页
目的以川崎病(KD)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KD急性期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并发GCA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1年5月至2009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住院的KD并发GCAA患儿为GCAA组;选取同期KD并发中小冠状... 目的以川崎病(KD)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KD急性期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并发GCA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1年5月至2009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住院的KD并发GCAA患儿为GCAA组;选取同期KD并发中小冠状动脉瘤(CAA)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对可能影响GCAA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GCAA组纳入22例,其中男19例,女3例,发病年龄3个月至10岁,平均(2.9±2.8)岁。中小CAA组纳入65例,其中男51例,女14例。Pearsonχ2检验结果提示,年龄≤6个月或≥5岁、发热时间>14d、延误诊断、确诊前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Hb降低、ESR升高和ALB降低与GCAA发生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延误诊断(OR=2.998,95%CI:1.004~8.950,P=0.047),确诊前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OR=6.556,95%CI:1.561~28.542,P=0.010),ESR≥100mm.h-1(OR=3.591,95%CI:1.164~11.079,P=0.026)为发生GCA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延误诊断、确诊前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和ESR≥100mm.h-1为KD并发GCAA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巨大冠状动脉瘤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徐开寿 何璐 +3 位作者 麦坚凝 李金玲 靳晓坤 王丽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了解痉挛型脑瘫(SCP)患儿社会生活能力的现状、特征及其与年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价患儿的严重程度,应用有中国常模的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对154例1—12岁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及其... 目的:了解痉挛型脑瘫(SCP)患儿社会生活能力的现状、特征及其与年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价患儿的严重程度,应用有中国常模的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对154例1—12岁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并通过非参数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定不同性别、年龄、瘫痪类型和严重程度的患儿社会生活能力状况。结果:社会生活能力边缘以上(≥9分)的患儿占63%,幼儿期分别与学龄前期、学龄期比较,不同瘫痪类型、GMFCS组别比较,边缘以上的患儿数量比例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儿社会生活能力各项分值在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瘫痪类型比较,社会生活能力中的独立生活、运动、作业和参加集体活动区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GMFCS组别间比较,社会生活能力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儿的标准分与其年龄(r=-0.223,P=0.005)和GMFCS分级水平(r=-0.479,P=0.000)呈负相关。结论:脑瘫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社会生活能力有明显提高,但与同年龄段正常儿童相比,其差距却更加明显;活动受限程度越重的患儿,其社会生活能力表现越差,但在交往和自我管理领域方面的能力表现可能很不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社会生活能力 儿童 痉挛 活动受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结合作业治疗对偏瘫型脑瘫患儿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邱晒红 徐开寿 +1 位作者 何璐 麦坚凝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7-169,共3页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是近年来非常引人注目的针对脑损伤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一种较新的康复训练技术,其主要治疗策略是限制患者的健侧上肢,诱导使用患侧上肢,提供患侧上肢特定行为再塑训练和密集反复的练习机会,
关键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瘫患儿 治疗 手功能 上肢功能障碍 偏瘫 合作 训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神经系统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及危重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9
9
作者 高媛媛 杨思达 +7 位作者 陶建平 邓力 郑可鲁 林海生 魏谋 钟发展 孙广超 龚四堂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典型的临床体征和辅助检查指标,丰富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的内容。方法以2008年5~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累及神经系统手足口病重症和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典型的临床体征和辅助检查指标,丰富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的内容。方法以2008年5~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累及神经系统手足口病重症和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比较重症组和危重症组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进展为危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42例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88例,女54例;<3岁110例(77.5%)。重症组75例,危重症组67例。①高热82例(57.7%),热程(5.68±3.19)d;典型皮疹88例(62.0%);②神经系统主要表现:肢体震颤107例(75.4%)、精神差93例(65.5%)、烦躁86例(60.6%)、双膝反射活跃或亢进79例(55.6%)、惊跳78例(54.9%)、呕吐73例(51.4%);③循环和呼吸系统主要表现:心率增快35例(24.6%)、CRT3~5s34例(23.9%)、呼吸浅快31例(21.8%)、呼吸节律不规则29例(20.4%)、血压升高21例(14.8%)、CRT>5s19例(13.4%)、肺出血9例(6.3%);④辅助检查:WBC>12×109.L-155例(38.7%)、血糖升高90例(63.4%)、胸部X线片提示肺部渗出性病变36例(25.4%);⑤危重症组颈抵抗、肌张力增高或减低、抽搐、肢体无力、眼球运动异常、心率增快、血压升高、CRT3~5s或>5s、呼吸浅快、呼吸节律不规则和肺部渗出性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重症组;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增快(OR=17.918,95%CI:4.634~69.284)、CRT>5s(OR=8.985,95%CI:1.568~51.488)、颈抵抗(OR=8.467,95%CI:1.964~36.513)和肺部渗出性病变(OR=7.692,95%CI:2.345~25.235)是重症患儿进展为危重症的危险因素;⑦治疗和预后:6例死亡,136例治愈或好转出院,随访6~12个月,未发现明显的智力落后、继发性癫及肢体瘫痪。结论肢体震颤、精神差、烦躁、惊跳、呕吐及膝反射活跃或亢进是神经系统病变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心率增快、CRT>5s、颈抵抗及肺部渗出性病变是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进展为危重症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神经系统损害 儿童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4
10
作者 林海生 杨思达 +2 位作者 宁书尧 郑可鲁 张雅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6期520-524,共5页
目的总结广东地区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5~7月诊断为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 目的总结广东地区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5~7月诊断为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等特征。选择同期诊断为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脑干脑炎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例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儿进入分析。①临床表现:19例患儿均有发热和皮疹;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肢体震颤(15例),眼球异常运动(游动或上翻)(12例),烦躁和惊恐(8例);脑神经损害多见于单侧脑神经损害(14例),舌咽和迷走神经麻痹(9例)。15例出现呼吸衰竭,3例出现肺出血。②实验室检查:外周血WBC升高8例;血糖在正常范围;脑脊液压力升高4例。③神经电生理检查:8例EEG异常,14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④影像学检查:3例胸部X线检查提示双肺渗出性病变;15例行头颅CT检查均未见异常;3例头颅MR I检查提示脑干异常信号病灶。⑤转归:2例死于中枢性呼吸和循环衰竭,余17例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未见神经系统症状。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肢体震颤、呼吸节律改变、呼吸衰竭、眼球异常运动(游动或上翻)、饮水呛咳、口角歪斜、舌体震颤、末梢循环不良、交叉瘫及BAEP异常与脑干脑炎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肢体震颤和眼球异常运动(游动或上翻)和BAEP异常是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436.9,52.2和93.5)。结论外周血WBC、血糖以及脑脊液检查对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手足口病患儿如出现肢体震颤、眼球异常运动(游动或上翻)等症状,应警惕脑干脑炎的发生。BAEP检查对脑干损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及时和规范治疗后大多数患儿的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脑干脑炎 临床表现 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孙广超 杨思达 +1 位作者 陶建平 曾华松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以2008年5~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重症和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当日或次日行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CD3+CD19-)、CD4+T细胞(CD3+CD4+... 目的探讨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以2008年5~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重症和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当日或次日行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CD3+CD19-)、CD4+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3+CD8+)、B细胞(CD3-CD19+)和NK细胞(CD3-CD16+CD56+)相对计数的检测;危重症组均予IVIG和甲泼尼龙治疗。停用甲泼尼龙后第2天行淋巴细胞亚群复测。以新加坡人群淋巴细胞亚群正常值为参照,按不同年龄和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病情不同严重程度以及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差异。结果 142例患儿进行分析。2d至<12个月24例,其中男17例(重症组13例,危重症组4例),女7例(重症组4例,危重症组3例);~6岁118例,其中男71例(重症组32例,危重症组39例),女47例(重症组25例,危重症组22例)。①2d至<12个月组男女儿童NK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升高,~6岁组男女儿童B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升高。②重症组男女儿童B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降低,但NK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明显升高,更偏离于正常值(平均约2倍升高);危重症组男女儿童T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降低,B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明显升高,更偏离于正常值(平均约2倍升高)。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危重症组男女儿童T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重症组(均P<0.05),B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重症组(均P<0.05)。③危重症组治疗后男女儿童T细胞、NK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B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呈趋向于正常值的趋势。结论 B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可能反映手足口病进入危重症期,应用IVIG和甲泼尼龙有助于恢复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异常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的远期预后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丽 于明华 +4 位作者 施婷婷 虢艳 刘特长 王红英 汪周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187-193,共7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GCAA患儿的远期预后,为进一步探索KD引起心血管损害后期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1年5月至2006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诊断为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冠状动脉损害严重...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GCAA患儿的远期预后,为进一步探索KD引起心血管损害后期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1年5月至2006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诊断为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冠状动脉损害严重程度分为冠状动脉扩张(CAD)组、中小冠状动脉瘤(CAA)组和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组。随访起止时间为急性期出院后至2009年5月。所有纳入随访的患儿均于急性期出院后6个月、1年、2年和3年各随访超声心动图1次,观察冠状动脉形态;对急性期3个月后常规超声心动图提示冠状动脉形态未恢复患儿行ATP负荷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心脏室壁运动、左右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和冠状动脉分支病变情况。死亡患儿行尸解及冠状动脉病理学检查。结果CAD组纳入166例,中小CAA组纳入59例,GCAA组纳入15例。①随访3年时超声心动图显示GCAA组2/15例(13.3%)恢复正常,显著低于CAD组和中小CAA组(P均<0.001);GCAA组1例(6.7%)显示冠状动脉扩张;10例(66.7%)表现为CAA,其中3例为GCAA,3例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②ATP负荷超声心动图显示,GCAA组室壁运动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AD组(6/9例vs8/55例,P<0.001),与CA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例vs17/31例,P>0.05);非参数检验提示,3组间室壁运动异常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以GCAA组发生率较高(Z=-4.2,P<0.001)。③GCAA组6/1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4/6例仍存在CAA,1/6例GCAA退缩为轻度CAD。5/6例出现冠状动脉狭窄或(和)闭塞,其中1例闭塞后再通,1例合并侧支血管形成。④GCAA组死亡2例,尸解冠状动脉大体可见,左右冠状动脉各分支呈串珠样膨大,瘤样扩张的冠状动脉管腔内可见充满暗红色血栓样物质,管壁显著增厚。冠状动脉分支和前降支病理学检查均显示:内膜增厚,炎症细胞浸润。结论KD并发GCAA患儿的预后较差,冠状动脉损害可持续存在;后期可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常规超声心动图与ATP负荷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结合应用,对KD并发GCAA的远期随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巨大冠状动脉瘤 预后 超声心动图 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岁和~3岁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功能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春卉 邓力 +1 位作者 黄旭强 温惠虹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观察1~3岁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的肺功能改变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3岁MP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1~2岁和~3岁组。采用凝集法检测... 目的观察1~3岁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的肺功能改变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3岁MP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1~2岁和~3岁组。采用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特异性抗体MP-IgM的浓度,滴度≥1∶160为阳性,提示MP现症感染。采用美国森迪公司2600幼儿肺功能仪测定MP肺炎患儿急性期肺功能,并以120名1~3岁(1~2岁组62例,~3岁组58例)健康儿童的肺功能数据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研究期间77例MP肺炎患儿入组,1~2岁43例、~3岁34例。1~2岁和~3岁MP肺炎亚组急性期潮气呼吸流速-容量(TBFV)环形态特点均表现为TBFV环变窄,呼气曲线升支陡、高峰提前、峰值增高,降支凹陷;1~2岁MP肺炎亚组急性期呼吸频率(RR)、潮气呼气峰流速(PTEF)较同龄正常对照亚组增加(P<0.05);吸气时间/总呼吸时间(Ti/Tt)、到达PTEF时的呼出气量/潮气量(%V-PF)、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PTEF(25/PF)、潮气呼气中期流速/潮气吸气中期流速(ME/MI)、每千克体重功能残气量(FRC/kg)和每千克体重顺应性(Crs/kg)较同龄正常对照亚组减少(P<0.05)。~3岁MP肺炎亚组急性期PTEF较同龄正常对照亚组增加(P<0.05),Ti/Tt、%V-PF和25/PF较同龄正常对照亚组减少(P<0.05)。1~2岁和~3岁MP肺炎亚组的临床表现与其肺功能检测的结果较吻合。1~2岁和~3岁MP肺炎亚组咳痰分别为22例(51.2%)和9例(26.5%),肺部闻及湿啰音分别为19例(44.2%)和8例(23.5%),胸部X线检查见斑片状影分别为36例(83.7%)和14例(4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2岁和~3岁MP肺炎亚组发热、喘息或呼吸困难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功能检测是监测幼儿MP肺炎急性期肺功能改变的较理想方法。1~2岁MP肺炎患儿急性期肺功能改变较大,呈现大、小气道阻力增高,FRC/kg和Crs/kg下降,RR增加;而~3岁MP肺炎患儿急性期肺功能改变相对较小,仅呈现小气道阻力增高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肺炎支原体 肺炎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神经系统疾病所致意识障碍的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佩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024-4026,共3页
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是儿科急症,尽早明确病因治疗原发病,以及正确的状态与预后评估.并且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能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儿良好恢复。因此对儿科意识障碍与昏迷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旨在了解这一主题的国内外研... 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是儿科急症,尽早明确病因治疗原发病,以及正确的状态与预后评估.并且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能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儿良好恢复。因此对儿科意识障碍与昏迷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旨在了解这一主题的国内外研究共识及新动态,供临床医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儿科急症 评估方法 神经系统 病所 病因治疗 抢救成功率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8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名秀 张靖 +2 位作者 陈峥嵘 肖伟强 邓力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75-379,共5页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TNB)对儿童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8例肺周围性病变患儿,其中呼吸内科住院患儿7例,胸外科住院患儿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自制标记物行CT扫描标记。在穿...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TNB)对儿童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8例肺周围性病变患儿,其中呼吸内科住院患儿7例,胸外科住院患儿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自制标记物行CT扫描标记。在穿刺前对病灶行局部CT扫描,在静脉复合麻醉下,根据病灶部位、大小、穿刺入路及体位等选择穿刺平面、进针点和进针角度并计算合适的进针深度。将CT激光灯按选定层面投照于体表(横断面定位),使用黑色记号笔描记,将自制标记物贴于描记线上再次行CT扫描,选择符合要求的标记点(纵断面定位)作为穿刺点,由介入科医生使用活检针进行穿刺获取病变组织2~3条。固定后送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未见咯血、气胸及肺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因CT导向下TNB死亡。8例患儿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3例,良性肿瘤2例,肺结核2例,肺脓疡1例。结论CT导向下TNB对明确儿童肺周围性病变的性质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肺穿刺活检 肺周围性病变 儿童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古抑菌素A对HepG2细胞microRNA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骆明勇 钟华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肝癌细胞HepG2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用浓度为0.2mol/L的TSA处理HepG2细胞24h后,采用miRNA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处理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肝癌细胞HepG2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用浓度为0.2mol/L的TSA处理HepG2细胞24h后,采用miRNA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miRNA的表达,筛选出差异表达miRNA,并初步分析差异表达miRNA的可能生物学功能。结果:用浓度0.2mol/L的TSA处理HepG2细胞24h后,改变了HepG2细胞的miRNA表达。miRNA表达谱芯片结果显示,TSA处理后一共有8个miRNA表达发生了1.5倍以上的改变,其中有3个表达上调,5个表达下调,其中几个miRNA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论:HDAC抑制剂TSA处理肝癌细胞HepG2后,影响了其miRNA的表达,这给TSA的抗癌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提示。但这些表达变化的miRNA是否在TSA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曲古抑菌素A MICRORNA miRNA表达谱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手足口病危重症1例救治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思达 陶建平 +5 位作者 郑可鲁 魏谋 孙广超 钟发展 邓力 赖剑蒲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315-317,共3页
关键词 救治体会 手足口病 危重症 婴儿 儿童医疗中心 儿童医院 胃内容物 门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胰岛素泵注对脓毒症大鼠肝损害的影响
18
作者 张春敏 曾其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泵注对脂多糖(LPS)致大鼠脓毒症模型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LPS+生理盐水组、LPS+胰岛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均为8只。各组大鼠在实验前1d行右颈外静脉置管术。LPS+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LPS10mg....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泵注对脂多糖(LPS)致大鼠脓毒症模型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LPS+生理盐水组、LPS+胰岛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均为8只。各组大鼠在实验前1d行右颈外静脉置管术。LPS+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LPS10mg.kg-1,同时持续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mL.h-1;LPS+胰岛素组腹腔注射LPS10mg.kg-1,同时持续静脉泵注胰岛素生理盐水溶液1mL.h-1(胰岛素用量为0.25U.kg-1.h-1)。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g.kg-1,同时持续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mL.h-1。测定各组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前和注射后2、6、12、24h的血糖水平,检测各组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6h的血清TNF-α、IL-6水平及24h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并观察各组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4h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LPS+生理盐水组在腹腔注射LPS后各采样时间点,血糖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和6h,LPS+生理盐水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4h,LPS+生理盐水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PS+胰岛素组注射LPS后各采样时间点血糖、TNF-α、IL-6、ALT及AST水平均显著低于LPS+生理盐水组(P<0.05),LPS+生理盐水组肝脏病理学检查示局灶性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小叶间静脉充血扩张;LPS+胰岛素组肝脏病理学改变较LPS+生理盐水组明显减轻。结论早期胰岛素静脉泵注可通过抗炎和降低应激性高血糖作用减轻LPS诱导的肝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内毒素 肝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