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动脉介入化学疗法与全身静脉-眼动脉联合化学疗法对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狄奇 申刚 +5 位作者 时胜利 卢跃兵 张靖 刘景 胡靖 陈志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71-1077,共7页
目的比较静脉化学疗法(IVC)联合眼动脉灌注化学疗法(IAC)与单纯IAC治疗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临床疗效、预后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眼内期RB患儿300例352眼进行随... 目的比较静脉化学疗法(IVC)联合眼动脉灌注化学疗法(IAC)与单纯IAC治疗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临床疗效、预后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眼内期RB患儿300例352眼进行随访。按照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2个组,其中IAC组140例160眼,接受IAC联合局部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IVC+IAC组160例192眼,接受IVC联合IAC治疗。对2个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保眼率)、生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患者随访2~60个月,随访期内IAC组和IVC+IAC组保眼率分别为85.62%(137/160)和81.21%(154/1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C组患儿RB复发率为18.75%(30/160),转移率为8.57%(12/140),分别高于IVC+IAC组的10.94%(21/192)和3.13%(5/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99,P=0.038;χ^(2)=4.143,P=0.042)。2个组患儿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6,P=0.184);随访截止时,IVC+IAC组患儿总生存率为95.00%(152/160),高于IAC组的88.57%(124/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3,P=0.041)。Kaplan-Meier分析显示,IVC+IAC组患儿总体无复发、无转移及总生存率均优于IAC组(均P<0.05)。IAC组患儿眼睑水肿和/或下垂、眼底出血、眼球内陷及白内障发生率与IVC+IA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AC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2.14%(45/140),低于IVC+IAC组的43.75%(7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5,P=0.039)。结论与单纯IAC治疗比较,IVC联合IAC疗法能够降低RB患儿的转移率和复发率,提高患儿生存率,但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化学疗法 眼动脉灌注 生存率 复发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 被引量:14
2
作者 汪松 尹传高 +5 位作者 潘登 齐炜炜 李庚武 胡克非 王悦 张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53-856,共4页
目的总结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术(TASE)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效果。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影像中心采用TASE联合普萘洛尔治疗27例颌面部巨大血管瘤患儿(年龄2~22个月,平均5.9个月:体重4.5... 目的总结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术(TASE)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效果。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影像中心采用TASE联合普萘洛尔治疗27例颌面部巨大血管瘤患儿(年龄2~22个月,平均5.9个月:体重4.5~10kg,平均6.32kg)。TASE术中行股动脉插管造影,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插管造影证实后向瘤体内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再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瘤体供血动脉。术后口服普萘洛尔3-6个月。结果所有患儿随访3~6个月.临床体检和超声检查显示20例(75%)达治愈标准,7例(25%)显效。2例(7.5%)瘤体表面皮肤出现坏死,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出现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无复发病例。结论TASE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具有创伤小、见效快、安全性高、大多无瘢痕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血管瘤 硬化栓塞 普萘洛尔 颌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联合注射硬化治疗婴儿颌面部巨大高流量血管瘤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靖 周少毅 +4 位作者 陈昆山 谢小斐 李海波 牛传强 谭小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48-852,共5页
目的评价行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TASE)联合局部注射硬化(IS)治疗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单纯动脉硬化栓塞治疗比较。方法收治32例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病例,行经股动脉插管血管瘤硬化栓塞治疗。血管瘤供血动脉插管,依... 目的评价行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TASE)联合局部注射硬化(IS)治疗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单纯动脉硬化栓塞治疗比较。方法收治32例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病例,行经股动脉插管血管瘤硬化栓塞治疗。血管瘤供血动脉插管,依次使用碘油博莱霉素乳剂及聚乙烯醇泡沫颗粒栓塞。术后2周对残余病灶行博莱霉素局部IS治疗。对照组25例仅行单纯动脉硬化栓塞治疗。结果 32例共行TASE术35次,其中3例行2次。32例术后共行博莱霉素IS治疗112次,每例行3~5次,平均3.5次。32例中达治愈标准25例(78.1%),达显效标准7例(21.9%),无效0例,显效率100%,治疗结束后平均随访13个月(6~16个月),无复发病例。单纯TASE组25例共行TASE术35次,每例行1~3次,平均1.4次。其中达治愈标准19例(76.0%),达显效标准6例(24.0%)。TASE+IS组治疗次数较单纯TASE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5)。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95)。本组未出现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婴儿巨大血管瘤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治疗联合局部IS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疗效显著、大多数病例术后不留瘢痕等优点,可较单纯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治疗减少手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栓塞 治疗性 聚乙烯乙醇 博莱霉素碘油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巨大血管瘤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文婵 夏杰军 +4 位作者 邓海浪 刘珍银 姜华 陈昆山 张靖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TASE)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普通婴儿巨大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76例普通婴儿巨大血管瘤患儿行TASE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于末次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76例患儿共行TASE...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TASE)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普通婴儿巨大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76例普通婴儿巨大血管瘤患儿行TASE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于末次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76例患儿共行TASE共95例次,穿刺技术成功率为100%(95/95)。76例患儿中,Ⅰ级预后6例(6/76,7.90%),Ⅱ级19例(19/76,25.00%),Ⅲ级23例(23/76,30.26%),Ⅳ级28例(28/76,36.84%),总有效率100%(76/76)。随访发现疗效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ASE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巨大血管瘤疗效确切,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栓塞 治疗性 博莱霉素 聚乙烯醇 普萘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眼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疗效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靖 姜华 +6 位作者 申刚 刘珍银 蒋贻洲 李海波 罗芳 刘浪 肖湘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评估选择性经眼动脉灌注化疗(SOAI)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RB患儿73例107只患眼行SOAI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对术中灌注药物的种类、国际眼内RB... 目的评估选择性经眼动脉灌注化疗(SOAI)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RB患儿73例107只患眼行SOAI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对术中灌注药物的种类、国际眼内RB肿瘤的分级、眼球供血的造影表现、术前的治疗史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343次眼动脉插管中,338次成功插至眼动脉,技术成功率为98.5%。患儿SOAI术后随访3-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6个月。术后84只眼瘤体完全消失,局部形成钙化斑块,总体保眼率为78.5%(84/107);23只眼行眼球摘除术,包括肿瘤复发12例、广泛玻璃体种植4例、视网膜下种植3例、玻璃体出血4例。术后不良反应包括一过性的眼周不适及轻度骨髓抑制。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RB患儿保眼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别是国际眼内RB肿瘤的分级(P=0.04)、术中灌注药物的种类(P〈0.01)和术前的治疗史(P〈0.01)。结论SOAI是治疗RB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国际眼内RB肿瘤的分级、术中是否联合给药和术前治疗史可作为评估SOAI治疗RB的保眼率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选择性经眼动脉灌注化疗术 多因素分析 美法仑 保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眼动脉灌注治疗兔成视网膜细胞瘤
6
作者 张靖 姜华 +6 位作者 陈昆山 李海波 蒋贻洲 林雀卿 李丹 黄晓明 肖湘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评估兔成视网膜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模型的建立及经导管眼动脉灌注(selective ophthalmic arterial injection,SOAI)治疗兔RB的可行性。方法 HXO-Rb44RB细胞予中心细胞室培养,取对数生长期HXO-Rb44细胞,用PBS配成浓度为2.0... 目的评估兔成视网膜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模型的建立及经导管眼动脉灌注(selective ophthalmic arterial injection,SOAI)治疗兔RB的可行性。方法 HXO-Rb44RB细胞予中心细胞室培养,取对数生长期HXO-Rb44细胞,用PBS配成浓度为2.0×107个/ml的细胞悬液,抽取0.1 ml细胞悬液注射于6只SPF级新西兰兔右眼视网膜间隙下。接种肿瘤细胞前3 d和注射后1个月臀部注射环孢素A 15 mg·kg-1·d-1,1个月后减量至10 mg·kg-1·d-1并持续到实验结束。将RB兔分为对照组3只和实验组3只,对照组灌注0.9%氯化钠溶液15 ml,实验组将美法仑2.5 mg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5 ml后灌注。术后分别于7、14 d比较两组肿瘤生长情况。结果注射环孢素A期间,实验兔不良反应轻微,6只均建模成功。7次插管中6次成功插至眼动脉。SOAI术后1周,实验组肿瘤可见明显缩小,2周后均消失。SOAI术后,实验组仅1只见右眼轻度红肿、流泪,1周后红肿自行消退。结论 SOAI治疗RB兔具有可行性,为进一步经眼动脉灌注治疗RB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视网膜细胞瘤 动物模型 经眼动脉灌注术 美法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眼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30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靖 姜华 +4 位作者 申刚 周少毅 陈昆山 李海波 欧阳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评估经导管眼动脉灌注化疗术的(TOAC)治疗眼内晚期化疗失败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经化疗失败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30例39只患眼行SOAI治疗的临床资料。39只患眼共行TOAC... 目的评估经导管眼动脉灌注化疗术的(TOAC)治疗眼内晚期化疗失败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经化疗失败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30例39只患眼行SOAI治疗的临床资料。39只患眼共行TOAC术82次,平均每眼行2.1次,随访时间2~28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后评估肿瘤控制的有效率、并发症及有无局部肿瘤进展。结果84次眼动脉插管中,82次成功插至眼动脉,技术成功率为97.6%。术后30只眼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效率76.9%,其中D期、E期分别为17、13只眼,分别占同期治疗眼的85.0%、68.4%;其余9只眼(9/39,23.1%)行眼球摘除。TOAC术后10只眼(10/39,25.6%)出现眼球结膜充血,7只眼(7/39,17.9%)发生眼睑肿胀,3只眼(3/39,7.7%)多泪,均自行恢复。全部患儿均未出现血流感染等严重全身并发症。结论TOAC是治疗眼内晚期化疗失败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动脉 化疗 美法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静脉畸形硬化治疗方法选择与技术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海波 张靖 +8 位作者 申刚 周少毅 陈昆山 刘浪 牛传强 谭小云 蒋贻洲 林雀卿 姜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硬化治疗儿童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硬化剂选择原则。方法2008年6月-2013年4月对357例静脉畸形患儿进行全麻下介入硬化治疗。治疗前根据瘤体造影表现和Puig分型,按血流速度及回流静脉类型选择硬化剂。术后随访6~24个月... 目的:探讨硬化治疗儿童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硬化剂选择原则。方法2008年6月-2013年4月对357例静脉畸形患儿进行全麻下介入硬化治疗。治疗前根据瘤体造影表现和Puig分型,按血流速度及回流静脉类型选择硬化剂。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对患者疗效按治愈、基本治愈、有效、无效进行评估,并统计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357例患儿成功进行硬化治疗。随访期发现174例治愈,82例基本治愈,80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4%。不良反应有短暂的视力障碍6例,皮肤破溃14例,瘤体肿胀39例,肌肉纤维化2例,并发脑梗死1例,肌肉萎缩3例。结论硬化栓塞治疗儿童静脉畸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瘤体分型选择合适的硬化剂和治疗终点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硬化治疗 栓塞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静脉畸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海波 张靖 +5 位作者 周少毅 陈昆山 牛传强 谭小云 蒋贻洲 林雀卿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38-741,共4页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间.对93例诊断为静脉畸形的患儿选择泡沫硬化剂进行全麻下介入硬化治疗。诊断标准为出生时病变存在或出生后出现,随着患儿年龄增长病变范同逐渐增大;病变位...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间.对93例诊断为静脉畸形的患儿选择泡沫硬化剂进行全麻下介入硬化治疗。诊断标准为出生时病变存在或出生后出现,随着患儿年龄增长病变范同逐渐增大;病变位置表浅时表现为蓝色,体位试验阳性,MRI显示特征性表现。根据回流速度将静脉崎形分为高回流和低回流2种类型,其中高回流型39例.低回流型54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93例患儿成功进行泡沫硬化剂治疗.平均每例次应用泡沫硬化剂6.5ml,其中24例治愈,38例基本治愈,1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1.7%(76/93)。2种类型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4例一过性视觉障碍,16例瘤体肿胀、6例皮肤色素沉着。结论DSA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并发症小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低回流类型的静脉畸形,疗效更为硅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硬化治疗 泡沫硬化剂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乙醇联合组织胶硬化栓塞儿童高回流静脉畸形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海波 张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联合组织胶硬化栓塞治疗儿童高回流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4年10月全身麻醉下介入硬化剂治疗的339例静脉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对137例高回流静脉畸形患儿施行无水乙醇联合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联合组织胶硬化栓塞治疗儿童高回流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4年10月全身麻醉下介入硬化剂治疗的339例静脉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对137例高回流静脉畸形患儿施行无水乙醇联合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硬化栓塞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 137例高回流静脉畸形患儿均成功接受无水乙醇联合NBCA胶治疗,其中23例治愈,31例基本治愈,42例有效(好转),总有效率为70%(96/137)。1例NBCA胶回流导致异位栓塞,8例皮肤破溃,3例术中出现一过性肺动脉高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2/137)。结论无水乙醇联合NBCA胶硬化栓塞治疗儿童高回流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静脉畸形 硬化剂治疗 无水乙醇 组织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乳糜瘘介入栓塞治疗1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钦谕 刘珍银 +2 位作者 牛传强 刘录 张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49-750,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主诉:反复腹胀4月余。现病史:患者4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并逐渐加重,腹部MRI提示大量腹水,查腹水常规:乳白色,浑浊,黏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查腹水生化:总蛋白:43.3 g/L,白蛋白:23.6 g/L。腹水结核菌涂片阴... 1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主诉:反复腹胀4月余。现病史:患者4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并逐渐加重,腹部MRI提示大量腹水,查腹水常规:乳白色,浑浊,黏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查腹水生化:总蛋白:43.3 g/L,白蛋白:23.6 g/L。腹水结核菌涂片阴性,一般细菌培养及鉴定未见明确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 乳糜瘘 淋巴管造影 介入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儿童足部动静脉畸形11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牛传强 张靖 +5 位作者 刘珍银 申刚 周少毅 李海波 陈昆山 谭小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4-398,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无水乙醇栓塞术(PEE)治疗儿童足部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经PEE术治疗的11例儿童足部AVM患者临床资料,评估临床症状、瘤巢分型、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1例患儿中男6例,女5例... 目的评价经皮无水乙醇栓塞术(PEE)治疗儿童足部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经PEE术治疗的11例儿童足部AVM患者临床资料,评估临床症状、瘤巢分型、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1例患儿中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9岁;足部肿物8例,疼痛8例,跛行3例,皮肤缺血溃疡1例;ChoⅢb型10例,Ⅱ型1例;YakesⅣ型10例,Ⅱa型1例。共接受PEE治疗30次,平均2.7次/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疗效评价显示,治愈7例,部分缓解3例,有效率为90.9%;治疗失败(无缓解)1例,无恶化患儿;术中发生一过性血氧下降1例,足趾缺血1例,术后水疱1例,局部皮肤溃疡1例,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PEE术是治疗儿童足部AVM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乙醇 栓塞 足部 动静脉畸形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硬化治疗儿童淋巴管静脉畸形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昆山 张靖 +5 位作者 申刚 周少毅 李海波 牛传强 谭小云 蒋贻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治疗儿童淋巴管静脉畸形(LV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采用泡沫硬化治疗的16例LVM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治疗前均经彩色超声和MR检查确诊为LVM。选择平阳霉素白蛋白泡沫硬化剂进行治疗,治疗后...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治疗儿童淋巴管静脉畸形(LV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采用泡沫硬化治疗的16例LVM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治疗前均经彩色超声和MR检查确诊为LVM。选择平阳霉素白蛋白泡沫硬化剂进行治疗,治疗后4周复查评估,未达到治愈标准继续接受硬化治疗。影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6例患儿共接受硬化治疗49次,平均(3.1±1.1)次/例。随访9~36个月,影像学评估显示13例治疗后达到治愈标准,随访无复发;3例达好转标准,建议继续随访。总治愈率为81.3%,有效率达100%。治疗后3例次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4例次一过性低热,6例次局部肿胀,无继发感染、药物过敏、肺纤维化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平阳霉素白蛋白泡沫硬化治疗儿童LVM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静脉畸形 泡沫硬化疗法 硬化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海绵样变Rex手术后桥血管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术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珍银 温哲 +3 位作者 刘涛 申刚 张宾宾 张靖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999-1003,共5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在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Rex手术后桥血管与肝内门静脉左支吻合口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由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CTPV Rex手术后...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在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Rex手术后桥血管与肝内门静脉左支吻合口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由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CTPV Rex手术后桥血管吻合口狭窄并行介入治疗的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2例,女童3例,年龄1.9~11岁。术前超声或CT检查显示桥血管吻合口不同程度狭窄,狭窄口内径为1~3.5 mm。结果5例CTPV患儿共行8次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入路血管扩张介入术,其中3例患儿仅行1次介入术(2例成功,另1例未成功);1例行2次介入(第1次未成功,第2次成功实施血管狭窄吻合口球囊扩张术);1例患儿因吻合口极度狭窄,约1 mm,前2次均未成功将导丝通过血管吻合口狭窄部,第3次联合肝胆外科,成功实施球囊扩张术。球囊扩张术后随访6~9个月,超声复查显示血管吻合口内径较术前扩大。5例CTPV患儿8次介入术中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刺肝内门静脉入路,对门静脉海绵样变Rex手术后桥血管吻合口狭窄的患儿实施球囊扩张术创伤小,疗效显著,有助于完善儿童CTPV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海绵样变 血管 吻合口 球囊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在中晚期肝胚细胞瘤术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昆山 张靖 +5 位作者 申刚 周少毅 李海波 牛传强 谭小云 姜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 探讨TACE在中晚期肝胚细胞瘤切除术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不能一期手术切除的肝胚细胞瘤患儿20例的临床资料,经导管对肿瘤供血动脉行顺铂和吡柔比星碘化油乳化液灌注并作聚乙烯醇泡沫颗粒或微球栓塞,术后4... 目的 探讨TACE在中晚期肝胚细胞瘤切除术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不能一期手术切除的肝胚细胞瘤患儿20例的临床资料,经导管对肿瘤供血动脉行顺铂和吡柔比星碘化油乳化液灌注并作聚乙烯醇泡沫颗粒或微球栓塞,术后4周复查胸腹部CT及AFP。如肿瘤仍无法切除继续TACE,直至肿瘤缩小至适合切除,观察患儿的临床疗效、PRETEXT分期变化、并发症、手术中情况及肿瘤坏死面积,并对远期效果随访。结果 本组患儿共行TACE治疗49次,肿瘤体积缩小达56.2%-91.6%,平均68%(t=8.418,P〈0.001),AFP降低达91.4%-99.9%,平均99.2%(t=2.531,P=0.02),PRETEXT分期下降,TACE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20例患儿均重新获得手术机会,术中肿瘤易于切除,切除肿瘤标本显示肿瘤坏死面积达63.7%-91.9%,平均82.9%。远期随访,肿瘤切除术后死于肺转移2例、复发1例,17例患儿无瘤存活时间平均21.9个月,随访时间6-48个月。结论 TACE能显著使肝胚细胞瘤瘤体缩小并AFP下降,使中晚期肝胚细胞瘤患儿重新获得手术切除机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胚细胞瘤 临床应用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6b在肝癌细胞中激活Wnt通路 被引量:5
16
作者 嘉红云 黄思聪 +4 位作者 陈浩宇 石永杰 黄海樱 邓小燕 申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140-3142,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中miR-106b对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改变肝癌细胞中miR-106b表达,TOP/FOP荧光素酶试验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的变化;Real-time PCR方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表达的改变;We...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中miR-106b对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改变肝癌细胞中miR-106b表达,TOP/FOP荧光素酶试验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的变化;Real-time PCR方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表达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核内β-catenin表达改变。结果:过表达miR-106b,肝癌细胞中TOP/FOP荧光比值显著增加,其下游6个靶基因mRNA表达量也显著上调。而抑制miR-106b,则下调荧光比值和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同时发现,miR-106b表达,促进QGY-7703细胞核内β-catenin表达增加,而抑制miR-106b,则核内β-catenin下调。结论:miR-106b在肝癌细胞中可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miR-106b Wnt/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硬化疗法治疗手部静脉畸形37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牛传强 李海波 +3 位作者 刘浪 陈昆山 周少毅 张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2-835,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硬化治疗手部静脉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7例临床诊断为手部静脉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21例;年龄3个月~15岁,平均(3.4±1.3)岁。所有患儿术前均经影像学诊断,术中... 目的评价经皮硬化治疗手部静脉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7例临床诊断为手部静脉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21例;年龄3个月~15岁,平均(3.4±1.3)岁。所有患儿术前均经影像学诊断,术中穿刺造影进一步证实。全身麻醉下蝶形针穿刺病灶,回抽静脉回血并DSA造影确定瘤巢,注入聚多卡醇泡沫或无水乙醇硬化剂至瘤巢完全填充或引流静脉显示。术后1、3、6、12、24个月随访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25±7个月。37例患儿共接受92次(1~8次/例,平均2.5次/例)治疗,其中单纯无水乙醇注射21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10例,联合应用6例。治愈15例(40.5%),缓解20例(54.1%),无缓解2例(5.4%)。术后患儿均有肿物肿胀,2例局部破溃(5.4%),1例(2.7%)末节食指坏死行截指,均无手部活动障碍、神经损伤及强直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硬化疗法是微创治疗手部静脉畸形的安全有效方法,但无水乙醇硬化剂应用时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泡沫硬化疗法 无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尾引流导管在淋巴管畸形硬化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昆山 张靖 +6 位作者 申刚 周少毅 李海波 牛传强 谭小云 蒋贻洲 姜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猪尾引流导管在大囊型及混合型淋巴管畸形硬化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并接受猪尾引流导管硬化治疗的26例大囊型及混合型淋巴管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术前彩色超声、CT或MRI检查结合术中穿刺... 目的探讨猪尾引流导管在大囊型及混合型淋巴管畸形硬化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并接受猪尾引流导管硬化治疗的26例大囊型及混合型淋巴管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术前彩色超声、CT或MRI检查结合术中穿刺液检查进一步确诊。全身麻醉后在彩色超声引导下置入猪尾引流导管作引流,每日予平阳霉素溶液作冲洗硬化治疗,拔管前囊腔内保留少量平阳霉素溶液;拔管4周未达到治愈标准者,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4周后再评估是否继续注射。结果26例患儿共置入引流导管26次,冲洗硬化治疗105次。20例患儿经1次置管硬化治疗后达治愈标准,拔管后无需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2例局部注射1次,2例局部注射2次后达治愈标准;2例局部注射2次后达好转标准。术后随访6~36个月,24例临床症状消除,影像学检查未见瘤体或仅有少量残余硬化病灶,无复发:2例瘤体缩小50%以上,影像学检查仍有少量囊性病灶残余,建议继续随访。本组总治愈率为92.3%.有效率达100%。结论猪尾引流导管应用于硬化治疗大囊型及混合型淋巴管畸形,具有创伤小、治疗周期短、复发率低及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畸形 猪尾引流导管置入 硬化治疗 平阳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