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焦城市降温关键问题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世界银行与广州的“清凉城市”试点实践 被引量:21
1
作者 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广州试点项目组 许翔 +2 位作者 郭昊羽 黄鼎曦 李晓晖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62,共11页
全球人口城市化率在超过50%后持续上升和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世界各地城市发展面临的两大趋势。随着城市人口和开发建设的高度集聚,城市热环境过载问题日益突显,对城市带来复杂且持续的影响。这一问题的解决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全球人口城市化率在超过50%后持续上升和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世界各地城市发展面临的两大趋势。随着城市人口和开发建设的高度集聚,城市热环境过载问题日益突显,对城市带来复杂且持续的影响。这一问题的解决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17个领域均直接相关,可作为统筹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结合世界银行2020年在广州市启动的全球首个可持续降温试点项目阶段成果,展示并总结以“清凉城市”为主题的城市可持续转型新模式:助力中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实现碳中和路径,面向可持续发展综合目标,聚焦关键问题,通过国际合作和知识共享,以系统化思维构建集成化的解决方案,并促进方案高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城市阿持续降温 碳中和 广州 清凉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模式绿色化转型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蓉 黄鼎曦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50,共7页
城市轨道交通是高度城市化的特大城市必不可少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实现绿色出行起到关键作用。我国正处在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时期,由于城市轨道项目建设运营成本巨大,当前多采用土地开发支撑开展融资建设。现有模... 城市轨道交通是高度城市化的特大城市必不可少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实现绿色出行起到关键作用。我国正处在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时期,由于城市轨道项目建设运营成本巨大,当前多采用土地开发支撑开展融资建设。现有模式对如何处理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阶段的高强度资金需求、有限的运营票务收入和对城市的长远社会经济效益之间存在显著的成本效益时空差,统筹实现高造价、高运量、高成本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系统与城市协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文章在回顾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从投融资视角切入,对当前土地综合开发支撑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模式进行分析,在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价值获取等理论及政策综述的基础上,形成可持续价值获取的基本思路,并在实证案例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面向绿色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模式总体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规划建设模式 绿色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地段如何“小题大作”
3
作者 李锦生 何依 +4 位作者 张杰 潘安 邵甬 黄慧明 方钱江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0,共5页
“小尺度场景营造、穴位式针灸疗法”让城市更新、历史地段保护大有作为城市是由一块块大小空间组成的,小空间、微地段连接起来就决定了城市空间活力、地域特色、人居环境品质等,所以小空间作用并不小。在城市更新时代,面对城市人口流... “小尺度场景营造、穴位式针灸疗法”让城市更新、历史地段保护大有作为城市是由一块块大小空间组成的,小空间、微地段连接起来就决定了城市空间活力、地域特色、人居环境品质等,所以小空间作用并不小。在城市更新时代,面对城市人口流失、活力下降、交通拥堵、老城环境恶化等问题,大拆大建不适合,大范围更新财力不支撑,选择治理更新“节点”就十分重要,让小片小点发挥带动作用,涟漪效应、连点成片就显得更有效,而这个“点”像似中医针灸的穴位,十几个点、几百个点治理下来就会形成网,从而达到系统改善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段 历史地段保护 恩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东湖地区“城—湖”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4
作者 朱江 潘安 +1 位作者 闫建龙 易智康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2-109,共8页
基于武汉东湖地区以湖为单元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实践,针对城市建成区内“城—湖”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探讨“城—湖”空间结构优化的基本框架与指标体系,围绕绿色可达的慢行网络、设施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城—湖”互融的公共空间... 基于武汉东湖地区以湖为单元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实践,针对城市建成区内“城—湖”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探讨“城—湖”空间结构优化的基本框架与指标体系,围绕绿色可达的慢行网络、设施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城—湖”互融的公共空间3个维度,提出“城—湖”空间结构优化策略,以构建“城—湖”共生、绿色低碳的城市空间发展单元,促进城市空间结构整体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以湖为单元 绿色可达 设施共享 “城—湖”互融 武汉东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命周期的自然资源分区管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姚江春 朱江 +1 位作者 刘涛 黄鼎曦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8-83,共6页
我国的自然资源用途管制面临空间分区不统一、重单要素总量控制轻整体结构引导、开发利用监管不足、缺乏评估反馈机制等问题,在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建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导向下,应当以统一自然资源用途分区为基础,建立“分区准入... 我国的自然资源用途管制面临空间分区不统一、重单要素总量控制轻整体结构引导、开发利用监管不足、缺乏评估反馈机制等问题,在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建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导向下,应当以统一自然资源用途分区为基础,建立“分区准入机制—开发利用监管机制—资产评估反馈机制”的全生命周期分区管制机制,实现由单向运行向闭环反馈转变。其中,前端应建立“清单—指标—管制”的分区准入机制,引导自然资源整体结构的优化;中端应建立“区域—市县—乡镇”三层次的开发利用监管机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空间监管事权,建立多元的监管方式;后端应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反馈机制,对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的绩效、方式和利益变化进行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分区管制 机制 全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导向的建成环境更新:从新趋势到新范式 被引量:25
6
作者 邱衍庆 黄鼎曦 刘斌全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53-59,共7页
随着城市化、全球化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与城市发展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始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城市发展方式也逐渐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由于存量建成环境在区位与建成环境上更符合创新产业需求,更有... 随着城市化、全球化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与城市发展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始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城市发展方式也逐渐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由于存量建成环境在区位与建成环境上更符合创新产业需求,更有利于创新产业的发展与集聚,以创新为主题和驱动力的城市更新实践正成为新趋势。文章在梳理有关机制发展脉络和分析代表案例的基础上,识别出关键理论问题和规划设计方法变革方向,为构建"创新与更新联动"的城市发展新范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建成环境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