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再开发中地方政府的角色与行动路径转变——城市企业主义下的广州旧村改造实证 被引量:12
1
作者 何冬华 杜金莹 刘玉亭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43,120,共11页
地方政府是土地再开发的最基本角色,呈现城市企业主义的运作特征。研究从分析地方政府角色演变入手,探索地方政府在多方主体博弈关系中的作用与影响,剖析土地再开发的运行逻辑与内在机制。通过梳理广州市土地再开发历程,总结地方政府角... 地方政府是土地再开发的最基本角色,呈现城市企业主义的运作特征。研究从分析地方政府角色演变入手,探索地方政府在多方主体博弈关系中的作用与影响,剖析土地再开发的运行逻辑与内在机制。通过梳理广州市土地再开发历程,总结地方政府角色影响下的土地再开发模式,主要表现为3种类型:政府主导下的激励模式、政府监管下的协调模式、以及政府运营下的联合模式。相应地,地方政府的城市企业主义行动路径表现为3个趋势,分别是由发展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以及由管制型向合作型转变。研究通过总结地方政府角色对土地再开发成效的作用规律,在提升土地再开发的空间治理成效方面提供实证借鉴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企业主义 地方政府 土地再开发 城中村改造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再开发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何冬华 王秀梅 +1 位作者 刘玉亭 俞敏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6-43,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土地开发与再开发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为系统总结土地再开发研究现状,针对中国知网的中文核心、CSSCI、CSCD数据库,基于CiteSpace对国内城市土地再开发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土地开发与再开发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为系统总结土地再开发研究现状,针对中国知网的中文核心、CSSCI、CSCD数据库,基于CiteSpace对国内城市土地再开发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方法上,从量化分析到政治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介入;(2)模式转型上,从“房地产化”到城市竞争力提升;(3)动力机制上,从房屋、地块开发动力到成片开发动力转变;(4)利益博弈上,从地方政府主导到多元利益主体合作转变。现有研究仍存在部分西方“舶来”理论在中国语境下的认识不够深刻、成片土地再开发的博弈关系及机制挖掘亟待深入、对地方政府在土地再开发中的角色认知的关注度不足等问题。未来土地再开发研究可关注以下方向:一是结合中国语境深化理论研究,二是深入挖掘土地再开发背后的空间生产机制,三是深化土地再开发的政府角色认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土地再开发 关键词共现网络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广州市南沙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及公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韩珊珊 柳翠明 +2 位作者 桂大伟 陈可蕴 丁叶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6期207-214,219,共9页
公园绿地是城市建成环境和综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和分配均等化水平对公园布局规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利用融合了多种出行模式、多级时间阈值及高斯函数的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 公园绿地是城市建成环境和综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和分配均等化水平对公园布局规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利用融合了多种出行模式、多级时间阈值及高斯函数的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南沙区各类型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格局,并在全区综合可达性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公园绿地资源分配公平性探究。结果表明,南沙区不同规模公园的可达性具有差异化的空间格局,其中生态公园和城市公园的整体可达性值高且高值区域存在空间集聚现象,而社区公园和游园因服务范围较小使得整体可达性值较低且空间差异较大;南沙区所有类型公园的综合可达性存在“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的分布格局,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在基于基尼系数的公园绿地公平性测度中,有4个街镇达到高度平均分配水平,3个街镇达到分配相对平均水平,东涌镇基尼系数值最高,但其分配也属于相对合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 基尼系数 可达性 公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lobeLand30的广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格局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敏 刘加敏 +1 位作者 秦亮军 陈奕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14-19,共6页
基于广州市2020年GlobeLand30地表覆盖数据,采用系数修正后的价值当量法分析广州市各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特征,融合社会经济数据提出经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数(GDP-ESV)来分析广州市各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间的发展... 基于广州市2020年GlobeLand30地表覆盖数据,采用系数修正后的价值当量法分析广州市各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特征,融合社会经济数据提出经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数(GDP-ESV)来分析广州市各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间的发展矛盾。结果表明,2020年广州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48亿元,其中水域和林地是主要贡献体,广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高值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从化区北部林地一带和番禺区东部珠江入海口,低值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从化区、增城区和花都区的农耕地带;广州市各区GDP-ESV指数差异较大,越秀区和天河区的GDP-ESV指数分别为3516.36和1882.96,表明这2个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矛盾冲突较为严重,应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加强城市空间利用率;从化区和增城区二者间的矛盾冲突最小,GDP-ESV指数分别为4.32和14.78,可适当开展生态旅游,推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值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eLand30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社会经济 协调发展 空间自相关 GDP-ESV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都市圈的“圈层扩散”到“圈际耦合”:穗莞惠跨界协同策略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丹阳 霍子文 +2 位作者 刘松龄 吕峰 李洋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1,共8页
广州、深圳都市圈作为全国距离最近的两大都市圈,“圈际耦合”是其未来成熟的发展阶段。文章基于都市圈演进规律,分析广州、深圳都市圈的空间演进阶段与现状圈际特征。研究表明,目前广州、深圳都市圈处于“圈层扩散”阶段且圈域空间交织... 广州、深圳都市圈作为全国距离最近的两大都市圈,“圈际耦合”是其未来成熟的发展阶段。文章基于都市圈演进规律,分析广州、深圳都市圈的空间演进阶段与现状圈际特征。研究表明,目前广州、深圳都市圈处于“圈层扩散”阶段且圈域空间交织,而穗莞惠(广州、东莞、惠州)跨界地区是广州、深圳都市圈圈域交织和邻近区域。跨界协同不足是穗莞惠跨界地区成为广州、深圳都市圈发展“洼地”,使这两大都市圈难以进入“圈际耦合”发展阶段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文章面向广州、深圳都市圈“圈际耦合”的发展愿景,针对穗莞惠跨界协同困境背后的动因机制,提出生态牵引、创新并链、节点培育、制度支撑四方面的协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深圳都市圈 圈际耦合 穗莞惠 跨界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控制下路段交通承载能力计算及交叉口配时优化模型 被引量:8
6
作者 卢凯 汪丽 +1 位作者 吴蔚 邓兴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3-341,共9页
为了能够对信号控制下的路段交通承载能力进行准确分析计算,综合考虑路段空间属性、路段排队长度、驶入驶出流量以及交通控制方案等因素,给出了道路及路段与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承载能力定义,推导了最长承载时间与最大承载车辆总数的计算方... 为了能够对信号控制下的路段交通承载能力进行准确分析计算,综合考虑路段空间属性、路段排队长度、驶入驶出流量以及交通控制方案等因素,给出了道路及路段与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承载能力定义,推导了最长承载时间与最大承载车辆总数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承载能力优化模型,并搭建了基于VISSIM与PYTHON的实时交互仿真实验平台.针对算例中信号交叉口流量不变与流量动态变化2种情形进行了计算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等饱和度配时方法相比,该优化模型2种情形的最长承载时间分别增加了约23.0%和55.1%,且仿真结果与计算值的最大偏差在12.4%以内,验证了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实现了通过延长最长承载时间降低过饱和交叉口上游发生排队溢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承载能力 信号控制 排队长度 绿信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多空间尺度的道路交通运行指标逐级计算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卢凯 吴瑶婷 +1 位作者 邓兴栋 吴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8-1188,共11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路网内各组成部分及整体的交通运行状况,综合考虑路段长度、交通流量以及无阻滞行驶车速等影响因素,给出了各评价对象的权重系数定义与计算方法,通过选取交通拥堵指数、平均无阻滞行驶车速与平均行程车速作为评价指标... 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路网内各组成部分及整体的交通运行状况,综合考虑路段长度、交通流量以及无阻滞行驶车速等影响因素,给出了各评价对象的权重系数定义与计算方法,通过选取交通拥堵指数、平均无阻滞行驶车速与平均行程车速作为评价指标,推导了一种基于权重系数的交通运行指标计算方法.案例结果表明,通过权重系数推算得到的路网及干道交通运行状态评价指标与基于仿真评价、定义计算所得到的结果相一致;且当路网数据获取率为10%时,在80%的累积概率下可以保证推算的相对准确度达到98.0%.根据获取的路段基础运行数据,不仅能够实现路网多空间尺度下交通运行状态的逐级计算,还能根据部分交通运行数据实现对路网整体交通运行状况的推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运行评价 多空间尺度 路段权重系数 逐级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子区内协调路径集的构成及优选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卢凯 吴蔚 +1 位作者 邓兴栋 汪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4,共14页
为了实现城市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精细化,协调对象的选取不应停留在子区层面,而需要进一步细化到有向路径连线上。文中通过定义协调路径、协调路径链与协调路径集,以及构成路径链的父路径与子路径,建立了一套可以反映协调控制方向性需求... 为了实现城市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精细化,协调对象的选取不应停留在子区层面,而需要进一步细化到有向路径连线上。文中通过定义协调路径、协调路径链与协调路径集,以及构成路径链的父路径与子路径,建立了一套可以反映协调控制方向性需求的概念体系,并分析了路径链的计数方法。针对路网中车辆的轨迹分布,从路径链经过的交叉口数量(路径链长度)和所承载的交通流量的角度出发,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协调路径集优选法则与流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够根据拟协调的交叉口数量和行驶路径流量,选出控制区域内流量较大的主要路径链,从而进一步丰富控制子区与交叉口群的划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协调路径集 协调路径链 父路径 子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为原理的潮汐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蔡松 叶瑞明 +1 位作者 王齐林 柳林涛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51,共5页
为进一步优化无为原理在潮汐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结合传统调和分析,将标准时频变换难以区分的分潮进一步分离。基于标准时频变换的无为原理,能从验潮数据中将各个分潮信号从其标准时频谱中直接提取,但是由于分辨率上的限制,分潮S2与K2... 为进一步优化无为原理在潮汐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结合传统调和分析,将标准时频变换难以区分的分潮进一步分离。基于标准时频变换的无为原理,能从验潮数据中将各个分潮信号从其标准时频谱中直接提取,但是由于分辨率上的限制,分潮S2与K2、P1与K1混叠而难以区分,而在传统调和分析成功将混合分潮分离后进行预测,能使精度提高了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分析 潮汐预测 标准时频变换 调和分析 无为方法 无为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