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南沙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调查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夏厚才 彭惠轩 +1 位作者 罗小兵 何群芝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0期6-8,共3页
目的调查广州市南沙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的病原体构成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7例住院CAP患儿,采用细菌培养、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 目的调查广州市南沙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的病原体构成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7例住院CAP患儿,采用细菌培养、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207例CAP患儿,病原总检出率为84.1%(174/207)。其中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阳性率分别为29.5%(61/207)、20.3%(42/207)、28.5%(59/207)和5.8%(12/207)。病原混合感染24.6%(51/207);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57.1%(24/42)。细菌、病毒和肺炎衣原体各年龄段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在4~6岁年龄段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1,P=0.008<0.05)。各病原体在不同季度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原体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有所不同。结论广州市南沙区CAP患儿病原体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RSV和肺炎支原体。病原体的检出与季节和年龄无关;不同病原体感染的患儿,主要的临床特点各有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 病毒 肺炎支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