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立医院医师群体对医师多点执业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林凯程 陈俊畅 耿仁文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63,共4页
采用自设问卷,对广东省15家公立医院的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广东省医师多点执业的现状,发现医师的态度评价影响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推行,应动态把握医师群体的态度评价;医师的动机是评估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发展的根据,应处理好医师的角色... 采用自设问卷,对广东省15家公立医院的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广东省医师多点执业的现状,发现医师的态度评价影响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推行,应动态把握医师群体的态度评价;医师的动机是评估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发展的根据,应处理好医师的角色转变;医师对相关利益者的评价是政策调整的指南,应注意评估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医师对多点执业的利弊评价有助于做好顶层设计,应使顶层设计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医师对多点执业制约因素的评价有助于完善政策体系,应建立完善的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医师群体 医师多点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及IL-1r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康玮 曹清华 +4 位作者 林原 肖萍 车丽洪 罗灿峤 薛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NF-κB及IL-1r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通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LSAB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在359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NF-κB在伴发淋巴结... 【目的】探讨NF-κB及IL-1r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通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LSAB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在359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NF-κB在伴发淋巴结转移、处于TNMⅢ+Ⅳ期、组织学分化较低的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80.2%、80.0%、79.2%;IL-1ra在原发灶癌直径≤3cm、早期癌、无淋巴结转移和处于TNMⅠ+Ⅱ期的胃癌患者中表达水平分别为61.7%、75.0%、66.4%、61.9%;NF-κB表达阴性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阳性患者(P=0.036);伴IL-1ra阳性表达的NF-κB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其它组别患者(P=0.021)。【结论】NF-κB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胃癌预后不良的指标;IL-1ra可能是延缓胃癌恶性发展的保护因素,但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IL-1RA 组织芯片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肖志满 胡建中 +4 位作者 吕红斌 卓祥龙 徐大启 王圣轩 黎俊豪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1-1036,共6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factor,MI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改良Allen... 目的: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factor,MI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应用改良Rivlin斜板实验、联合行为评分(combine behavior score,CBS)和BBB(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对术前和术后1,3,5,7,14,21d大鼠脊髓功能进行行为学评分。在建模后1,3,6,12h及1,3,5,7,14,21d获取损伤段脊髓标本,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IF表达。结果:术后7,14,21d实验组斜板临界角度数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5,7,14,21d实验组BBB评分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术后5,7,14,21d实验组CBS评分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2h及1,3,5,7d,实验组MIF阳性细胞表达数较对照组低(P〈0.05)。且随着时间推移,改良Rivlin斜板实验临界角度和BBB评分与MIF阳性细胞表达数呈负相关,CBS评分与MIF阳性细胞表达数呈正相关。结论:TMP对大鼠急性继发性损伤的脊髓有保护和促进其功能恢复的作用,这种作用在损伤后1~2周最为显著;TMP能够抑制大鼠急性继发性损伤后脊髓组织中MI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川芎嗪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炎症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受体配体结合技术研究酸枣仁镇静催眠活性成分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佳虹 唐旗羚 +11 位作者 郭纪全 王其友 祝曙光 王有娣 杨晨 高思远 刘金泳 高瑞萍 王军业 叶晓琼 潘雪刁 臧林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8-513,共6页
目的利用受体配体结合法探索酸枣仁中镇静催眠的活性成分,以及该成分的镇静催眠作用机制与苯二氮卓受体的关系。方法首先,对酸枣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乙醇粗提;其次,制备Wistar大鼠脑组织匀浆液;根据受体-配体结合原理,采用体外饱和分子... 目的利用受体配体结合法探索酸枣仁中镇静催眠的活性成分,以及该成分的镇静催眠作用机制与苯二氮卓受体的关系。方法首先,对酸枣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乙醇粗提;其次,制备Wistar大鼠脑组织匀浆液;根据受体-配体结合原理,采用体外饱和分子竞争的方法,利用高浓度的地西泮作为阳性竞争药,竞争低浓度的酸枣仁中可与脑组织中苯二氮卓受体结合的配体化合物;收集这些镇静催眠有效化合物,利用HPLC和LC-MS方法对酸枣仁与脑组织孵育提取化合物、地西泮与脑组织孵育提取化合物、地西泮+酸枣仁与脑组织孵育提取化合物进行谱图表征差异性分析鉴定,以确认被地西泮竞争置换出的酸枣仁中的有效镇静催眠化合物。结果 HPLC检测结果显示,与地西泮组、酸枣仁+地西泮组对比,酸枣仁作用组在出峰时间2.71min和46.87min处出现特殊峰。LC-MS检测结果表明,酸枣仁中与苯二氮卓受体结合的配体化合物分别为274.28 m/z、453.34 m/z、496.34 m/z和608.38 m/z,根据酸枣仁指纹图谱的比对这些化合物可能是脂肪酸类物质和三萜类化合物。结论利用受体配体结合技术的原理,结合HPLC和HPLC-MS分析技术研究酸枣仁中镇静催眠活性成分,实验结果发现,酸枣仁中镇静催眠的活性成分可能是脂肪酸类物质棕榈酸(palmitic acid,C_(16)H_(32)O_2)、三萜类化合物麦珠子酸(alphitolic acid,C_(30)H_(48)O_4)和斯皮诺素(spinosin,C_(28)H_(32)O_(15)),这3种化合物由于与地西泮竞争结合苯二氮卓受体,可能具有类似的镇静催眠作用,这为进一步开发新型镇静催眠药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受体配体结合 苯二氮卓受体 地西泮 镇静催眠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测量健康成人纵隔大血管径线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鼎旋 谢琦 +1 位作者 马伟琼 汤间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应用MSCT测量健康成年人纵隔各大血管的径线。方法收集236名无心肺疾患的健康成年人,按年龄分为3组:A组(17~40岁)98名,B组(41~60岁)81名,C组(61~87岁)57名,均接受胸部增强CT扫描。于深吸气末增强扫描图像上测量升主动脉(AA)、降... 目的应用MSCT测量健康成年人纵隔各大血管的径线。方法收集236名无心肺疾患的健康成年人,按年龄分为3组:A组(17~40岁)98名,B组(41~60岁)81名,C组(61~87岁)57名,均接受胸部增强CT扫描。于深吸气末增强扫描图像上测量升主动脉(AA)、降主动脉(DA)、肺动脉干(PA)、左肺动脉(LPA)、右肺动脉(RPA)、左肺上叶动脉(LULPA)、右下肺动脉(RLLPA)及上腔静脉(SVC)管径、计算管径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中男性PA、AA、SVC直径均大于女性(P均<0.05),而A、B组中男、女各血管管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年龄组间,AA、DA、PA、LPA及RPA直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LULPA/AA、rPA/SVC、rAA/SVC及rAA/LP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LULPA、RLLPA直径及rAA/RP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61~87岁老年男性PA、AA、SVC直径均大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AA、DA、PA、LPA及RPA管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干 主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纵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师多点执业研究的文献综述 被引量:8
6
作者 陈继芳 白丽萍 +2 位作者 梁萍萍 黄海荣 陈俊畅 《中国医院》 2014年第11期36-38,共3页
医师多点执业是医改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政策推行以来效果不明显,多点执业陷入了困境。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医师多点执业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科学的梳理,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国内医师多点执业实施的困难,对医师多点执业研究的不足、重... 医师多点执业是医改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政策推行以来效果不明显,多点执业陷入了困境。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医师多点执业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科学的梳理,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国内医师多点执业实施的困难,对医师多点执业研究的不足、重点和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师多点执业 自由执业 受雇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SD大鼠脂肪干细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伟琼 谢琦 +3 位作者 张鼎旋 汤间仪 雷正贤 杨逸铭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6-392,共7页
目的:采用新型超顺磁性氧化铁对SD大鼠来源的脂肪干细胞(ADSCs)进行标记,并与既往商用SPIO标记效果进行对比,探讨这种新型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离、纯化、鉴定SD大鼠来源的ADSCs,然后分不同浓度组(0、6、12、25... 目的:采用新型超顺磁性氧化铁对SD大鼠来源的脂肪干细胞(ADSCs)进行标记,并与既往商用SPIO标记效果进行对比,探讨这种新型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离、纯化、鉴定SD大鼠来源的ADSCs,然后分不同浓度组(0、6、12、25、50和100μg/mL)和时间组(6、12、24和48h)进行标记,通过普鲁士蓝染色测定铁标记率;在不影响细胞形态的前提下,对达到95%以上铁染色率的孵育浓度、时间进行标记安全性检测,包括活力、增殖力、细胞表面抗原表达;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标记细胞的超微结构,采用ICP-AES对标记细胞内的铁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商用SPIO标记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无细胞毒性的前提下,新型SPIO达到95%以上铁染色率的孵育浓度是12和25μg/mL,孵育时间是12h;ICP-AES检测显示具有表面正电荷的聚乙二醇(PEG)/聚乙烯亚胺(PEI)修饰的SPIO标记后细胞内的铁含量达到35.4pg/cell(25μg/mL中孵育12h后)和20.16pg/cell(12μg/mL中孵育12h后),并随着孵育浓度的增加,细胞内的铁含量增加;而具有表面零电荷的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修饰的SPIO标记后的铁含量仅为6.96pg/cell(25μg/mL中孵育12h后);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标记后细胞器结构完整,内吸收的SPIO主要位于细胞质内的囊泡和溶酶体中。结论:新型SPIO在适当孵育浓度和时间下可以安全、快速标记ADSCs;PEG/PEI修饰的SPIO标记效果要远远比既往商用的SPIO快速有效,可作为一种优势的新型磁性标记物用于干细胞标记;而PEG/PVP修饰的SPIO比起既往商用的SPIO并无明显优势,说明表面电荷在细胞标记中占有极其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超顺磁性氧化铁 脂肪干细胞 染色与标记 铁含量 表面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醇法合成SPIO标记大鼠ADSCs的成神经诱导潜能及体外MR成像 被引量:2
8
作者 马伟琼 谢琦 +3 位作者 张鼎旋 汤间仪 雷正贤 杨逸铭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86-690,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多元醇法合成的SPIO标记SD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进行成神经诱导和体外MRI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纯化、鉴定SD大鼠来源的ADSCs;确定安全有效的标记浓度和时间后,将SPIO与ADSCs共孵育。体外MRI条件下,采用T2-map... 目的 探讨采用多元醇法合成的SPIO标记SD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进行成神经诱导和体外MRI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纯化、鉴定SD大鼠来源的ADSCs;确定安全有效的标记浓度和时间后,将SPIO与ADSCs共孵育。体外MRI条件下,采用T2-mapping序列观察标记组的标记细胞数、标记持久性,以及标记后标记组与未标记组间信号强度和T2值的差异。ICP-AES检测MRI中标记细胞的单铁含量。结果 12μg/ml、25μg/ml PEG/PEI修饰的SPIO和25μg/ml PEG/PVP修饰的SPIO孵育12h后,可安全有效地对ADSCs进行标记;成神经诱导后,神经标记物Nestin、NSE有明显表达。体外MRI显示标记组的T2WI信号强度和T2值与未标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103个细胞量即可引起T2WI信号和T2值的改变;PEG/PEI修饰的SPIO标记持久性维持到20天,PEG/PVP修饰的标记持久性维持到15天。当铁含量为1.56~1.8pg/cell时,标记细胞的T2值与未标记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醇法合成的SPIO可直接对ADSCs进行标记,标记后不仅可向神经方向诱导分化,还可进行体外MRI示踪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铁 成神经诱导 脂肪干细胞 磁共振成像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耐药与不耐药结肠癌荷瘤鼠检测的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谢琦 杨逸铭 +5 位作者 吴敏仪 张鼎旋 雷正贤 张静 许进 钟维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5-358,366,共5页
目的 :探索磁共振弥散成像(MR-DWI)活体检测结肠癌耐药性的可能性。方法 :对耐药组与不耐药组人类结肠癌SW480荷瘤裸鼠(各5只)的肿瘤行MR-DWI检查,随后处死荷瘤鼠、切下肿瘤检测肿瘤的PKC、P-gp、MRP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组织切片观... 目的 :探索磁共振弥散成像(MR-DWI)活体检测结肠癌耐药性的可能性。方法 :对耐药组与不耐药组人类结肠癌SW480荷瘤裸鼠(各5只)的肿瘤行MR-DWI检查,随后处死荷瘤鼠、切下肿瘤检测肿瘤的PKC、P-gp、MRP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组织切片观察(HE染色);对比分析两组荷瘤鼠肿瘤MR-DWI的ADC值及蛋白表达和组织切片改变。结果:不耐药人类结肠癌SW480组裸鼠模型肿瘤边缘及中心ADC值均较耐药人类结肠癌SW480/5-FU组裸鼠模型增高,不耐药人类结肠癌SW480组裸鼠模型肿瘤边缘ADC值与耐药人类结肠癌SW480/5-FU组裸鼠模型肿瘤边缘ADC值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中心ADC值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ADC值与耐药性呈负相关。耐药组PKC、P-gp、MRP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不耐药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DWI检测的ADC值变化有可能有助于利用MR活体检测结肠癌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成像活体检测rAd/p53治疗人类结肠癌荷瘤裸鼠早期疗效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琦 张鼎旋 +3 位作者 梁碧玲 陈明旺 张静 吴延恒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研究rAd/p53治疗人类结肠癌荷瘤裸鼠的早期改变,探索MR-DWI活体无创评价rAd/p53早期抗癌疗效的标记物。方法:52只人类结肠癌SW480荷瘤BALB/c裸小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rAd/p53治疗组。于假治疗或治疗后24 h...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研究rAd/p53治疗人类结肠癌荷瘤裸鼠的早期改变,探索MR-DWI活体无创评价rAd/p53早期抗癌疗效的标记物。方法:52只人类结肠癌SW480荷瘤BALB/c裸小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rAd/p53治疗组。于假治疗或治疗后24 h、48 h、72 h、120 h、168 h各组分别随机取5只荷瘤鼠行MR-DWI。随后处死荷瘤鼠,即切下肿瘤,检测肿瘤的p53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凋亡(TUNNEL)。结果:rAd/p53治疗组在观察时间点肿瘤ADC值较对照组增加、EADC值较对照组降低。治疗组在观察时间点肿瘤凋亡较对照组增加,p53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ADC值与肿瘤细胞凋亡范围呈正相关(0.205 3,0.000 0)、与肿瘤p53表达呈正相关(0.203 8,0.000 0);EADC值与肿瘤细胞凋亡范围呈负相关(-0.318 4,0.000 0)、与肿瘤p53表达呈负相关(-0.328 0,0.000 0)。结论:ADC值和EADC值在治疗后24 h即可出现有统计意义的改变,可作为rAd/p53治疗肿瘤早期疗效评价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MSCT表现 被引量:4
11
作者 韦程纲 徐莉 +1 位作者 谭洁莹 刘国顺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9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MSCT三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总结分析其误诊、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腺癌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特征。结果:21例十二指肠腺癌中14例呈肿块型,表现为腔内息肉状或菜花状软组...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MSCT三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总结分析其误诊、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腺癌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特征。结果:21例十二指肠腺癌中14例呈肿块型,表现为腔内息肉状或菜花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多呈轻中度均匀强化;6例呈缩窄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或环形增厚,肠腔狭窄,常伴有近段肠管扩张,边界清楚或毛糙,可突破浆膜面,呈中度或重度均匀、不均匀强化;1例因图像质量差难以评价。累及十二指肠乳头部的腺癌常伴有肝内外胆管、胰管扩张。21例十二指肠腺癌中正确诊断13例,3例误诊为十二指肠腺瘤,1例误诊为胰头癌,2例误诊为壶腹癌。2例因CT检查仅表现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而漏诊。1例肝内转移灶漏诊。结论:MSCT对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保证十二指肠的充盈、重视门脉期对肝转移灶的检出以及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这一间接征象,有助于更好地发现病变,降低误诊、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 腺癌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加权MRI活体评价外源野生型P53逆转SW480/5-FU人类结肠癌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琦 吴敏仪 +5 位作者 杨逸铭 张鼎旋 雷正贤 张静 许进 钟维德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探索扩散加权MRI(DWI)活体评价rAd/p53逆转耐5-FU结肠癌SW480/5-FU对5-FU耐药性效果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 100只结肠癌SW480/5-FU荷瘤裸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5-FU组、rAd/p53组、rAd/p53+5-FU组。各组在治疗后24 h、48 h、72 h、1... 目的探索扩散加权MRI(DWI)活体评价rAd/p53逆转耐5-FU结肠癌SW480/5-FU对5-FU耐药性效果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 100只结肠癌SW480/5-FU荷瘤裸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5-FU组、rAd/p53组、rAd/p53+5-FU组。各组在治疗后24 h、48 h、72 h、120 h、168 h分别随机取5只荷瘤鼠行DWI检查,随后处死荷瘤鼠,切下肿瘤检测肿瘤细胞凋亡(TUNNEL法)。结果 rAd/p53组与rAd/p53+5-FU组在观察时间点肿瘤ADC值均较对照组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rAd/p53组与rAd/p53+5-FU组在观察时间点肿瘤凋亡较对照组增加;rAd/p53+5-FU组在观察时间点肿瘤肿瘤凋亡和ADC值较rAd/p53组高。ADC值与肿瘤凋亡呈正相关。结论 ADC值能活体评价外源野生型p53逆转SW480/5-FU耐药性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p53 结肠肿瘤 氟尿嘧啶 弥散磁共振成像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A9570G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双龙 陈文忠 +2 位作者 李铭 李志樑 徐春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ACE2)A9570G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172例(LVH组)、高血压未合并LVH患者153例(NLVH组)以及对照组8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入选者ACE2基...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ACE2)A9570G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172例(LVH组)、高血压未合并LVH患者153例(NLVH组)以及对照组8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入选者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按性别分别比较不同组别中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在女性,3组间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基因型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34),其中LVH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0%和61.0%,高于NLVH组(18.7%和44.8%)及对照组(15.0%和40.0%)。在男性,3组间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中LVH组G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为69.0%,高于NLVH组(47.6%)及对照组(40.0%)。结论 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基因多态性 A9570G 左心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鱼油脂肪乳剂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丞 罗育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523-4525,共3页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及肠屏障功能影响。方法:将确诊为严重腹腔感染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ω-3鱼油脂肪乳治疗组(n=25)和常规治疗对照组(n=25)。鱼油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ω-3鱼油脂肪乳100mL/d6~8d。测...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及肠屏障功能影响。方法:将确诊为严重腹腔感染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ω-3鱼油脂肪乳治疗组(n=25)和常规治疗对照组(n=25)。鱼油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ω-3鱼油脂肪乳100mL/d6~8d。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d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外周血T淋巴亚群CD3、CD4及反应蛋白(CRP)、血浆内毒素及血浆D-乳酸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平均住院时间。结果:鱼油组SIRS评分、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7d后,对照组与鱼油组相比,IgA、IgG、IgM,外周血T淋巴亚群CD3、CD4,反应蛋白(CRP)、血浆内毒素及血浆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ω-3鱼油脂肪乳能减轻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免疫状态,保护肠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 腹腔感染 Ω-3鱼油脂肪乳 肠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化MRI活体示踪新型顺磁性铁纳米粒子标记SD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
15
作者 谢琦 汤间仪 +5 位作者 马伟琼 张宝林 雷正贤 陈惠娴 吴敏仪 张鼎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1-305,共5页
目的探讨MRI活体示踪慢性脑缺血SD大鼠颅内移植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PEG/PEI-SPIO)标记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方法将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6个月后的30只SD雌性大鼠分为PEG/PEI-SPIO标记干细胞移植组(n=... 目的探讨MRI活体示踪慢性脑缺血SD大鼠颅内移植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PEG/PEI-SPIO)标记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方法将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6个月后的30只SD雌性大鼠分为PEG/PEI-SPIO标记干细胞移植组(n=15)及未标记干细胞移植组(n=15),向2组模型鼠右侧脑室注射入标记或未标记ADSCs悬液。于移植术后第7天、14天、21天每组各选取5只模型大鼠行颅脑MR成像,于T2-mapping图像上测量2组颞顶叶皮质、海马、小脑的T2值。之后处死动物,对脑组织进行普鲁士染色,于高倍镜下计数蓝染细胞数,对T2值和蓝染细胞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WI、T2~*WI、SWI可见2组大鼠颞顶叶皮质及海马散在类圆形低信号区。移植后第14天,标记细胞移植组右侧颞顶叶皮质、右侧海马的T2值较未标记细胞移植组缩短(P=0.013、0.045)。移植后第21天,标记细胞移植组右侧颞顶叶皮质T2值较未标记细胞移植组缩短(P=0.007)。移植后第14天右侧颞顶叶皮质及右侧海马,第21天右侧颞顶叶蓝染颗粒数量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43、0.032)。结论于大鼠侧脑室移植PEG/PEI-SPIO标记的ADSCs可向慢性脑缺血所致病变区域迁移;采用量化MRI活体示踪移植PEG/PEI-SPIO标记ADSCs,可评估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内迁移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氧化铁 大鼠 脂肪源性干细胞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感染患者住院费用及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朱晨 陈淑贤 +1 位作者 钟帆 朱亚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9-253,共5页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三甲医院肺部感染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日数及病死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医院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诊断为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案首页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三甲医院肺部感染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日数及病死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医院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诊断为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案首页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法比较不同类型肺部感染患者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和预后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0 431例肺部感染患者住院费用平均为(29 081.95±38 682.92)元,中位数为16 085.25元;住院日平均为(15.93±20.54)d,中位数为13.00d;共有828例患者经治疗无效后死亡,病死率7.94%。不同性别、年龄、付款方式、入院病情、肺部感染类型以及手术与否的肺部感染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日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付款方式、入院病情、肺部感染类型以及手术与否的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肺部感染患者住院费用从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住院日数、是否手术、付款方式(公费医疗)、肺部感染类型(HAP)、年龄、性别等,影响其住院日数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是否手术、肺部感染类型(HAP)等,造成其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入院情况、肺部感染类型以及是否手术等。结论控制医院肺部感染,对有效控制住院费用,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肺炎 医院肺部感染 医院肺炎 住院费用 平均住院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37表达的时间变化及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钕琴 沈淑馨 +3 位作者 汪艳 郭胜存 王俊芬 宾建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51-175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心梗后不同时间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的浓度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筛选2012年6月~2013年12月因胸痛入院,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ASTEMI患者作为心梗组(n=2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心梗后不同时间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的浓度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筛选2012年6月~2013年12月因胸痛入院,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ASTEMI患者作为心梗组(n=20),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26)。分别在心梗后第1、3、5、7天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分别测量患者血清IL-37和CR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37在心梗第1天急速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第5天出现降低,第7天显著降低,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与CRP的变化一致;且血清IL-37与CRP具有正相关性(r=0.63,P〈0.05)。结论 IL-37可能参与ASTEMI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白细胞介素-37 C反应蛋白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皂矾丸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MVD、VEGF的影响 被引量:32
18
作者 杨方方 王康玮 +1 位作者 向琪 王顺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7-480,共4页
目的:本研究观察复方皂矾丸联合环孢素、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骨髓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我院76例确诊的CAA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采用环孢素、雄激素;治疗组2在组1的基... 目的:本研究观察复方皂矾丸联合环孢素、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骨髓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我院76例确诊的CAA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采用环孢素、雄激素;治疗组2在组1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皂矾丸,两治疗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半年检测骨髓MVD和VEGF水平。20例正常骨髓蜡块作对照组。结果:CAA患者治疗前骨髓MVD、VEGF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者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2治愈率、缓解率(44.7%)较治疗组1(15.8%)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治疗前骨髓MVD、VEGF阳性细胞百分率无差异,治疗组2治疗后骨髓MVD、VEGF表达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较治疗组1治疗后进一步升高。结论:复方皂矾丸联合环孢素加雄激素治疗CAA能进一步提高骨髓MVD、VEGF水平,获得较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皂矾丸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不良事件 被引量:4
19
作者 叶静 江璐璐 +9 位作者 刘金龙 杨超 冼文彪 刘妍梅 符小丽 陈杰 钱浩 许少华 郭琪瑜 陈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15-719,共5页
目的 观察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subthalamic nucleus,STN DBS)的不良事件。方法 纳入行STN DBS的原发性帕金森病45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至3~... 目的 观察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subthalamic nucleus,STN DBS)的不良事件。方法 纳入行STN DBS的原发性帕金森病45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至3~9年,观察术后不良事件。结果 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微毁损效应44例、囊袋积液2例、颅内出血1例、嗜睡1例;未观察到任何装置相关不良事件;刺激或疾病相关不良事件:异动症15例、步态平衡障碍12例,焦虑抑郁状态6例,构音障碍与多巴胺失调综合征各4例,智能减退2例,少数患者出现体重增加、幻觉、睁眼困难等。7例患者因共存疾病死亡。结论 STN DBS大部分不良事件可以控制,术后个体化调整参数及药物,有利于减少STN DBS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底核 脑深部电刺激术 帕金森病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衰养真胶囊对CRF营养不良大鼠下丘脑信号转导蛋白STAT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聪 魏连波 李玉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观察肾衰养真胶囊(Shenshuai Yangzhen Capsule,SYC)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营养不良大鼠下丘脑信号传导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含0.5%... 目的:观察肾衰养真胶囊(Shenshuai Yangzhen Capsule,SYC)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营养不良大鼠下丘脑信号传导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含0.5%腺嘌呤及4%酪蛋白饲料联合喂养的方法制作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检测BUN、Scr、Hb,Alb等生化指标,观察其营养不良发生时间,符合CRF营养不良模型的,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YC组和开同组。治疗4周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瘦素(Leptin,LP)水平;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下丘脑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SYC组大鼠营养状况明显改善Hb、Alb显著升高,血浆LP及下丘脑STAT3蛋白表达显著下调。结论:SYC可改善CRF营养不良大鼠的营养状况,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血浆LP水平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TAT3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养真胶囊 慢性肾衰竭 营养不良 瘦素 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