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近20年耕地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被引量:3
1
作者 苏丽洁 刘振华 +3 位作者 胡月明 邹润彦 彭一平 周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8-988,共11页
广州市是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地区,研究广州市耕地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联系,可为缓解快速城市化地区的人地矛盾提供参考,进而为政府部门制定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政策提供支撑。本研究采用耕地年均变化率、耕地... 广州市是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地区,研究广州市耕地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联系,可为缓解快速城市化地区的人地矛盾提供参考,进而为政府部门制定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政策提供支撑。本研究采用耕地年均变化率、耕地相对变化率和区域耕地质量等别等指标对广州市2005-2018年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ARCGIS软件对广州市各区的耕地质量聚集特征及耕地质心时空演变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广州市耕地面积从2005年的91880.08 hm^(2)下降到2018年82440.10 hm^(2),各区耕地年变化率差异大,耕地相对变化率空间分布呈现由市中心向外逐渐减缓的格局;(2)广州市耕地质量等别范围为1~6等,其中1~4等优等耕地占97%。2005至2018年,平均耕地质量等别提升了0.12个等级,耕地质量呈稳中有升的趋势;(3)耕地质量空间格局呈现质量好的耕地在广州西南部越来越聚集以及增城中部越来越分散,质量差的耕地在东北部越来越分散,其他小范围分布地区越来越聚集的规律;(4)广州市耕地质心整体往东北方向移动,各区的耕地质心有不同的移动模式,且与各区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相吻合。快速城市化过程对广州市耕地资源时空分布特征造成显著影响,亦对区域的经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稳定产生了新的挑战,因此,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平衡,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化耕地空间格局,以促进城市经济、文化、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耕地资源 时空分布特征 演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视角下我国南亚热带水田粮食产能关键限制因子识别——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任向宁 王璐 +3 位作者 胡月明 杨颢 谢英凯 韦泽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3-804,共12页
在国际粮食供需环境剧变及国内耕地非农化压力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健康状态下耕地的粮食产能是全社会的重中之重。但是现有的耕地质量认知仍偏重于"自然环境本底"与"投入-产出"作用的耦合效应,缺乏从健康视角... 在国际粮食供需环境剧变及国内耕地非农化压力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健康状态下耕地的粮食产能是全社会的重中之重。但是现有的耕地质量认知仍偏重于"自然环境本底"与"投入-产出"作用的耦合效应,缺乏从健康视角对耕地粮食产能关键限制因子的多维度考量。以广州市从化区为研究区,在大量样本采样检测和实地调研测产的基础上,采用地理探测器识别了健康视角下我国南亚热带水田粮食产能关键限制因子。结果表明:我国南亚热带水田粮食产能受地理环境健康背景、土壤健康状况和农田健康人工环境3个健康维度协同影响,三者贡献力分别为2.702、2.025和1.200,13个影响因素贡献力(q值)介于0.012~0.865之间,36个影响因子贡献力介于0.004~0.537之间。健康视角下我国南亚热带水田粮食产能关键限制因子主要为农田水文条件、土壤物理与微量元素健康状况、土壤侵蚀状况、生产保障措施和人为管理强度中的7个因子,其贡献力介于0.299~0.537之间,贡献力大小依次为:表土质地>平均水位变化>农作活动频率>土壤侵蚀程度>灌溉保障能力>有效硅含量>灌溉方法。受现代农业种植策略影响,我国南亚热带水田中土壤肥力、酸碱度和生物健康水平普遍较高,但土壤有效硅含量严重不足,基于灌溉保障和灌溉方法的农田精准水环境管理措施也亟需重视。可见,农田粮食产能的"木桶效应"仍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导致粮食产能的不稳定性与空间差异性,建议高度重视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微量元素健康状况及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水环境的精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视角 中国南亚热带 水田 粮食产能 关键限制因子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从化区耕地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彭丽梅 赵理 +1 位作者 周悟 胡月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129,共12页
土壤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过量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圈,不仅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生产力和粮食安全降低,更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本文以广州市从化区76个采样点为基础,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及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耕地土壤5种... 土壤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过量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圈,不仅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生产力和粮食安全降低,更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本文以广州市从化区76个采样点为基础,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及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耕地土壤5种重金属镉(Cd)、汞(Hg)、砷(As)、铅(Pb)和铬(Cr)进行风险评价,得到各重金属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r(78.690±38.160 mg·kg^-1)、Pb(54.300±18.120 mg·kg^-1)、As(10.280±7.230mg·kg^-1)、Hg(0.163±0.050 mg·kg^-1)、Cd(0.160±0.050mg·kg^-1)。同时得到土壤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由大到小顺序为:Cd、Hg、As、Pb、Cr。结果显示:重金属Cd和Hg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处于中等和较高生态风险水平,其他3种重金属都处于轻微生态风险水平,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非致癌风险主要来自重金属Cr,其中儿童的多途径非致癌总风险是成人的7倍左右;重金属As和Cd致癌总风险为1.997×10-3,存在致癌风险。研究表明广州市从化区耕地土壤重金属存在一定的污染风险,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加强相应防范和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 广州市从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时空演变及其驱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邹美靓 刘洛 +4 位作者 王璐 彭一平 李建华 杨颢 王子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73-1583,共11页
【目的】研究耕地资源承载力及其内在驱动机理,为国家制定耕地政策与高效管护耕地,维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泰尔指数、变异系数、重心模型等方法分析二级区、市级和县级尺度下广东省耕地资源承... 【目的】研究耕地资源承载力及其内在驱动机理,为国家制定耕地政策与高效管护耕地,维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泰尔指数、变异系数、重心模型等方法分析二级区、市级和县级尺度下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探测器探寻其空间分异的驱动机理。【结果】(1)2000—2020年,二级区、市级、县级尺度下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的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且随空间尺度的降低而加剧,县级尺度的耕地资源承载力失衡最显著。(2)研究期内,广东省整体耕地资源承载力不断下降,县级尺度的变化幅度最大,低值区在珠三角地区形成聚集分布,逐渐形成倒“U”型格局;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重心呈波浪式不断向西南方向移动。(3)广东省市级尺度的驱动因子作用力整体上大于县级尺度,市级尺度下耕地资源承载力受人均农业生产总值的显著影响,县级尺度下则受人均耕地面积的显著影响;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整体上受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条件的驱动作用最大。(4)不同尺度下的因子相互作用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因子相互作用呈协同增强的效果,自然立地条件与生产要素投入水平等因素能显著增强两两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结论】建议提高广东省农业生产收入,平衡粮食供需矛盾,助力农业发展,为乡村生产体系提供技术、金融资本,加大财政支持,推动粮食生产转型,以提高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保障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承载力 多尺度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驱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平台和KBRI指数的粤北存量石漠化土地分布特征研究
5
作者 唐梁博 王卫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4期1-3,6,共4页
近年来,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开展下一阶段治理工作和保存现有治理成果需要及时准确地获取存量石漠化土地信息。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调用Sentinel-2遥感影像与ESA WorldCover土地覆被数据集,计算KBRI指数以提取存量石... 近年来,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开展下一阶段治理工作和保存现有治理成果需要及时准确地获取存量石漠化土地信息。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调用Sentinel-2遥感影像与ESA WorldCover土地覆被数据集,计算KBRI指数以提取存量石漠化土地信息,并进行石漠化土地分级制图,分析粤北存量石漠化土地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粤北石漠化分布重点区存量石漠化土地分布呈现“北重南轻、西重东轻”的空间格局,且以重度石漠化、极重度石漠化为代表的重点存量石漠化土地分布更为集中,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和阳山县江英镇将是未来石漠化综合治理需要重点关注的镇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空间分布 KBRI Google Earth Eng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的智慧治理技术应用研究
6
作者 柯春鹏 喻红刚 叶昌东 《广东园林》 2022年第3期39-43,共5页
为促进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的保护利用中的智慧治理技术应用,分析了历史街区文化景观智慧化治理中数据高效采集、信息分析管理、实时监控监测、文化景观展示和公众参与监督的五大方面技术应用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历史街区文化景观全周期保护... 为促进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的保护利用中的智慧治理技术应用,分析了历史街区文化景观智慧化治理中数据高效采集、信息分析管理、实时监控监测、文化景观展示和公众参与监督的五大方面技术应用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历史街区文化景观全周期保护利用的多元智慧治理技术总体框架,包括文化景观数字化体系、信息分析管理体系、智能监测监管体系、公众参与监督体系和文化景观展示体系五大技术体系,阐述了不同智慧治理技术在历史街区文化景观保护利用中作用和适用性,为加强历史街区文化景观保护利用智慧治理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文化景观 保护利用 智慧治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设计―执行过程―质量效果”多环节的拆旧复垦碳储量评估
7
作者 邓平平 叶昌东 +3 位作者 柯春鹏 胡月明 付小平 周龙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4-1299,共16页
为使农村建设用地再利用政策内容的调整更契合碳中和目标,提高政策执行以及后期管护工作的碳储量实现效果,文章以广东省拆旧复垦为例,构建了“制度设计—执行过程—质量效果”3个环节的系统评价框架,用于量化各环节前后碳储量变化并分... 为使农村建设用地再利用政策内容的调整更契合碳中和目标,提高政策执行以及后期管护工作的碳储量实现效果,文章以广东省拆旧复垦为例,构建了“制度设计—执行过程—质量效果”3个环节的系统评价框架,用于量化各环节前后碳储量变化并分析影响碳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1)地块复垦后产生了良好的碳储量,尤其位于省域交界县区的地块,亩均碳储量增加近5倍,全省平均碳储量贡献度为0.16%,单县区最高达5.25%;2)制度设计上,碳储量实现比值为5.81%,差额高达36272530.12t,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执行过程中,碳储量实现比值为24.71%,单县区最高为97.55%,最低为1.26%;4)质量效果上,碳储量实现比值为65.03%,呈现“东高西低”特征,东部较多县区对复垦后地块采取专业的管护措施。基于碳储量增益的显著区域差异及专业管护的有效性,文章建议制定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强化后期管护,以最大化政策对碳中和目标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用地再开发 城乡用地供需矛盾 拆旧复垦 碳储量 “制度设计—执行过程—质量效果”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资源系统认知的演进与展望 被引量:35
8
作者 胡月明 杨颢 +10 位作者 邹润彦 史舟 吴文斌 邬伦 王璐 任向宁 谢英凯 任少宝 朱治强 熊昌盛 谢夏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7-945,共9页
耕地是人类改造和利用地表而形成的最古老和最广泛的人地系统,耕地质量是耕地系统诸要素耦合状态的表达,耕地资源是在一定时间、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耕地开发利用价值的体现。本文厘清了耕地系统、耕地质量、耕地资源认知内涵与演进过程,... 耕地是人类改造和利用地表而形成的最古老和最广泛的人地系统,耕地质量是耕地系统诸要素耦合状态的表达,耕地资源是在一定时间、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耕地开发利用价值的体现。本文厘清了耕地系统、耕地质量、耕地资源认知内涵与演进过程,解析了耕地资源的"自然-人文"构成要素与耦合关系、"水平-垂直"结构特征与形成机理、"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协同与转换关系、"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过程与响应机制,以及"经济-生态-社会"服务价值与演变规律,构建了"二维要素-三重功能-多元价值"的耕地资源认知系统,提出了系统认知耕地资源的新思路,解构了耕地资源内部机制与外部价值,以期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及自然资源资产"两统一"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耕地保护与资源利用新格局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耕地系统 耕地质量 耕地资源 耕地保护 三生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弃耕行为对亚热带农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童瑶 胡月明 +2 位作者 任向宁 陈飞香 冯雪珂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5-817,共13页
为明晰弃耕行为对耕地质量关键性指标——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的作用机理,以粤东粮食主产区海丰、陆丰和陆河3个县(市)农田为研究对象,2015─2018年连续4年对205个典型亚热带农田样点进行跟踪监测,综合野外调查采样、农户调查走访及室内... 为明晰弃耕行为对耕地质量关键性指标——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的作用机理,以粤东粮食主产区海丰、陆丰和陆河3个县(市)农田为研究对象,2015─2018年连续4年对205个典型亚热带农田样点进行跟踪监测,综合野外调查采样、农户调查走访及室内检测分析,采用统计分析与地理探测器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研究区典型弃耕行为模式,分析了不同地理情境下弃耕行为对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弃耕行为主要表现为季节弃耕、调整弃耕、年轮弃耕、长期弃耕4种模式,在总体监测样点中具有弃耕行为的农田样点173个,占总数的84.39%,其中年轮弃耕和长期弃耕综合占比达59.03%。各种弃耕行为模式农田土壤有机质均呈增长趋势,而长期耕作则导致整体下降,监测样点4年间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加量表现为:季节弃耕(1.55 g·kg-1)>调整弃耕(1.43 g·kg-1)>年轮弃耕(0.27 g·kg-1)>长期弃耕(0.24 g·kg-1)>长期耕作(-0.42 g·kg-1)。在不同地理情景下,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弃耕农田的土壤有机质整体下降;田间含水量过大或较少,会导致弃耕行为对农田土壤有机质影响显著;相对于滨海沙土,容重较大的赤红壤和红壤农田土壤有机质对弃耕行为的响应更强,应重点防范台地、水浇地及容重较大的土壤类型农田因弃耕行为导致的耕地质量下降。研究表明,农田弃耕行为在我国部分地区表现异常严重,且弃耕类型在不同地理情景下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不同,亟需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将无序弃耕规范为有序休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耕行为 亚热带农田 土壤有机质 地理探测器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分区布点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英凯 杨颢 +2 位作者 胡月明 刘振华 赵理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5-855,共11页
为准确掌握耕地质量等别空间分布特征,提高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效率,完善其监测体系,本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基于耕地质量监测成果以及土壤、环境因子等数据,通过空间统计学、空间叠加等方法对县域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分区布点进行研究。... 为准确掌握耕地质量等别空间分布特征,提高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效率,完善其监测体系,本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基于耕地质量监测成果以及土壤、环境因子等数据,通过空间统计学、空间叠加等方法对县域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分区布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土壤、地貌、土地利用水平、土地经济效益以及耕地质量渐变类型等因素,从化区共划分为26个耕地质量监测区。依据空间分层抽样原理,结合研究区内国家标准样地、沟渠、道路、村庄、基本农田等因素在空间上对监测样点进行调整,最终确定了111个监测样点。经统计检验表明,监测样点在总体耕地分等单元中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以此建立的县域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可为自然资源部门的耕地质量监测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等别 监测分区 监测样点 从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永久基本农田快速优化布局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梁晓玲 王璐 +3 位作者 黎诚 蔡宜泳 任少宝 柯春鹏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6-956,共11页
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的研究对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快速优化,本研究选取广东省罗定市作为研究区,从耕地数量、耕地质量、空间形态、空间规... 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的研究对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快速优化,本研究选取广东省罗定市作为研究区,从耕地数量、耕地质量、空间形态、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等5个层面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指标体系。同时,以GIS技术作为分析工具,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对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进行现状分析及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调整前后的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主要呈中间密四周疏、东西密南北疏的布局特征。布局优化后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增加了5.2 hm^(2),相较于调整前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合理性也有了大幅提高。总体而言,优化调整后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不仅确保了耕地数量,提升了耕地质量,优化了空间形态,而且改善了罗定市的生态环境,其空间规划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提升。研究表明:耕地地块布局合理性的评判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可根据现状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布局合理性进行永久基本农田的调入、调出,有效推进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程;而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快速优化方法,也为全国其他粮食主产区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了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耕地数量 耕地质量 空间形态 永久基本农田 布局优化 罗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广西宾阳县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英 冯雪珂 +2 位作者 任少宝 游小敏 余晨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9-1050,共12页
为科学评价耕地资源,实现耕地的有效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文献法对耕地质量和产能的评价指标进行梳理,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指标筛选,采用特尔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加权求和法对指标系数进行修正,利用连乘积法计算耕地质量与产能指... 为科学评价耕地资源,实现耕地的有效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文献法对耕地质量和产能的评价指标进行梳理,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指标筛选,采用特尔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加权求和法对指标系数进行修正,利用连乘积法计算耕地质量与产能指数,系统科学地构建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宾阳县耕地质量整体情况良好,等别为优等和良等的耕地面积占99.95%,东北部耕地等别略低于西南部,其等别差异主要原因为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和土壤健康状况的差异。耕地产能等别中旱地等别主要集中在11等,水田等别主要集中在7等,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规律,中心城镇地势平坦、管理水平高是造成耕地产能等别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应用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得到的宾阳县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耕地实际质量状况,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合理,适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质量评价 产能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多源数据的耕地提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陈捷 刘振华 +1 位作者 胡月明 彭一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72-2378,共7页
【目的】为了更好地进行耕地监测和保护,实现对耕地高效、准确的识别,针对目前利用光学数据进行耕地提取以及单机遥感图像处理的不足,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引入雷达数据结合光学数据用于耕地提取。【方法】利用GEE平台获... 【目的】为了更好地进行耕地监测和保护,实现对耕地高效、准确的识别,针对目前利用光学数据进行耕地提取以及单机遥感图像处理的不足,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引入雷达数据结合光学数据用于耕地提取。【方法】利用GEE平台获取研究区的sentinel-1和sentinel-2影像进行预处理,提取sentienel-1的VV、VH通道信息和sentinel-2的NDVI、NDWI、NDBI,同时使用灰度共生矩阵(GLCM)提取研究区的纹理信息,然后使用最小距离、支持向量机及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算法对研究区进行耕地识别提取,最后通过开运算的形态学处理对耕地提取的结果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以广东省广州市为例,与仅用光学数据相比,雷达数据的引入提高了耕地提取的精度,基于最小距离、支持向量机及随机森林3种算法的耕地提取总体精度分别提高0.05、0.09和0.10,其中随机森林算法提取效果最佳,总体精度达到0.85。形态学处理去除了耕地提取中提取错误的细小图斑,进一步提高了耕地提取的精度,总体精度达到0.91,Kappa为0.83。【结论】本研究基于GEE平台,引入了雷达数据并对耕地提取结果进行形态学处理,显著提高了提取精度,为大范围耕地提取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Google Earth Engine 形态学处理 耕地提取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ive的高寒草地海量数据高效分析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亮丹 晔沙 +4 位作者 谢夏 胡月明 谢健文 周悟 游小敏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2-1163,共12页
解决高寒草地的退化问题需要对高寒草地退化现状进行综合评价,而这需要相关数据作为支撑,本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Hive的高寒草地海量数据高效分析系统,能对高寒草地的海量数据进行可靠、高效地存储分析。首先,平台设计基于Hadoop、H... 解决高寒草地的退化问题需要对高寒草地退化现状进行综合评价,而这需要相关数据作为支撑,本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Hive的高寒草地海量数据高效分析系统,能对高寒草地的海量数据进行可靠、高效地存储分析。首先,平台设计基于Hadoop、Hive、Sqoop环境,通过节点和集群配置等步骤搭建完成;然后,通过期望最大化(EM)算法进行数据填充、数据导入、数据分区存储等步骤,完成数据抽取、转换、加载(ETL)及数据存储;最后,系统通过混合函数编码实现模糊查询功能,实验测试表明系统达到了预定的效果。随着文件大小的增加和总体数据规模的增大,系统整体存储和读取时间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但平均运行时间(平均处理1 MB数据所使用的时间)处于降低的趋势,说明随着数据量的增加,系统并行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得到体现。使用2014年青海省称多县高寒草地样方监测数据和部分虚拟数据(总数据量约为3958万条,7.56 GB),对Hive集群以及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的数据查询效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当查询数据量为3958万条时,Hive集群数据查询的时间为SQL Server查询时间的67.8%。说明在数据量较大时,系统数据查询的效率比SQL Server更高。通过HiveQL对高寒草地生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开展相应的对照实验,对比发现,Hive数据分析技术与对照实验的处理结果相同。综上,将分布式数据仓库技术应用于高寒草地海量数据的存储与分析,较传统的数据存储与分析技术相比有明显的进步。本系统对海量数据处理效率高、可开发性强,可以很好地满足海量高寒草地数据的存储和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海量数据 存储与分析 H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物光谱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小媛 林陈捷 +2 位作者 朱明帮 夏子清 胡月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根据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遥感耕地质量评价、作物光谱在耕地质量评价的应用、耕地质量作物光谱响应3个方面的研究概况。总结得出,目前遥感耕地质量评价是基于遥感技术下的多层次内容,其中包括耕地质量评价的遥感指标提取、耕地作物信息... 根据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遥感耕地质量评价、作物光谱在耕地质量评价的应用、耕地质量作物光谱响应3个方面的研究概况。总结得出,目前遥感耕地质量评价是基于遥感技术下的多层次内容,其中包括耕地质量评价的遥感指标提取、耕地作物信息提取、作物生物生化参数反演等方面;同时指出在现有的研究中,存在耕地质量与作物光谱的响应机制仍不明晰等问题。在今后研究中,有必要探索耕地质量与不同类型作物的内在关联与响应机制,为实现快速、准确的遥感耕地质量评价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耕地质量 作物 光谱响应 评价 信息获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市顺德区基塘农业旅游开发研究
16
作者 周悟 周晋皓 +3 位作者 苏丽洁 刘轶伦 赵理 胡月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2期173-179,共7页
选取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腹地的顺德区为研究区,分析基塘景观、民众聚集以及旅游设施3方面的空间分布,探讨基塘旅游的开发条件和发展策略。结果表明,顺德区的基塘景观面积占比达15.34%,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中部;民众主要聚集在顺德区东部的城... 选取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腹地的顺德区为研究区,分析基塘景观、民众聚集以及旅游设施3方面的空间分布,探讨基塘旅游的开发条件和发展策略。结果表明,顺德区的基塘景观面积占比达15.34%,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中部;民众主要聚集在顺德区东部的城镇区域,与基塘景观区域存在空间分布差异;顺德区吃、住、行、游、购、娱6项旅游设施齐备,且分布比较均衡,为基塘旅游开发提供设施条件。最后提出的开发策略是近期借助东部民众聚集、设施完善的优势,在现有景点的基础上强化基塘特色;中远期重点开发中南部的基塘资源,打造基塘深度游景区,进入国家生态公园建设名录。这样既有利于对基塘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也满足大湾区民众出游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塘景观 旅游开发 空间分布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环境治理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迎迎 杨远光 +2 位作者 朱淑娴 罗勇华 任必武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7期253-259,共7页
乡村环境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其发展理念与“双碳”绿色低碳理念高度契合,是乡村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通过系统梳理乡村环境治理内涵与内容,尝试构建乡村环境治理在“三农”和“三生”空间促进乡村环境治理助... 乡村环境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其发展理念与“双碳”绿色低碳理念高度契合,是乡村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通过系统梳理乡村环境治理内涵与内容,尝试构建乡村环境治理在“三农”和“三生”空间促进乡村环境治理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框架,丰富了“双碳”实现路径的研究体系,同时也为乡村低碳发展提供应用参考。并提出了3个方面的措施:①在农业生产空间方面,保护耕地、优化生产用能源结构、优化农用地利用方式、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②在农村生态空间方面,修复乡村生态空间、划定碳汇适宜区;③在农民生活方面,处理生活废弃物、优化生活用能结构、提升村庄建设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乡村环境治理 “三农” “三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勇华 柯春鹏 +2 位作者 杨远光 任必武 曹世广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3期276-280,共5页
2019年全国启动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土地整治重大行动。研究通过梳理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等整治任务的潜力指标来源,结合有关政策要求和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特征,构建了全... 2019年全国启动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土地整治重大行动。研究通过梳理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等整治任务的潜力指标来源,结合有关政策要求和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特征,构建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农用地整理潜力、建设用地整理潜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潜力、乡村历史文化保护潜力和促进乡村振兴潜力等5个方面16项指标。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数据可获取、可量化和易操作的原则进行了构建,可充分反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和要求,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选址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力评价 指标体系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实施成效探究
19
作者 柯春鹏 李晓澄 梁耀辉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12期149-151,共3页
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是解决土地资源紧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对广东省自2018年起实施的拆旧复垦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特征、成效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 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是解决土地资源紧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对广东省自2018年起实施的拆旧复垦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特征、成效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的拆旧复垦政策在带动脱贫增收,促进产业发展,整治人居环境,提升生态服务,破解用地矛盾,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拆旧复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农村发展用地指标预留不足、验收抽查发现质量问题突出、后期管护利用制度措施缺失等问题。因此提出了完善乡村用地指标预留和使用途径、建立后期管护利用和健全监管制度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农村建设用地 拆旧复垦 实施成效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林地结构现状及景观梯度分异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杜文杰 龚建周 +1 位作者 胡月明 赵冠伟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2期67-76,共10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森林生态系统日趋遭到破坏,进行景观格局研究有利于认识其潜在规律与驱动机制。论文综合运用景观指数与点格局方法,研究珠三角林地景观的"镶嵌性"和"梯度性"特征,对珠江三角洲林地结构现状、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森林生态系统日趋遭到破坏,进行景观格局研究有利于认识其潜在规律与驱动机制。论文综合运用景观指数与点格局方法,研究珠三角林地景观的"镶嵌性"和"梯度性"特征,对珠江三角洲林地结构现状、景观梯度的林地点个数、点密度以及空间聚集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并探讨林地景观空间分布模式。计算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林地面积较大,构成了研究区的景观基质。林地点个数和点密度在景观梯度上,呈正态或偏正态分布;林地景观在不同空间尺度上都呈聚集分布,但不同林地类型聚集尺度和空间分布强度不尽相同。在空间分布模式上,研究区大尺度以有林地基质分布模式为主;中小尺度下,不同地域分别呈现出以有林地连片—疏林地呈条带状、有林地基质—灌木林地团块状为主的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说明林地景观结构具有尺度依赖性且为层次结构复杂的系统,印证了景观生态学的尺度效应和等级理论普遍存在,景观指数和点格局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林地景观格局中具有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点格局 珠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