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镇净水厂A^(2)OA-MBR工艺关键膜污染组分识别及清洗
1
作者 匡科 孙伟 +3 位作者 董嘉豪 林达超 王子源 杜星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72,共11页
针对华南地区某污水厂A^(2)OA-MBR工艺实际运行中关键膜污染组分的识别及维护性清洗问题开展研究,构建3组不同污泥质量浓度(6 000、8 000和12 000 mg/L)的膜生物反应器,连续运行60 d期间定期进行膜清洗。结果表明,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 针对华南地区某污水厂A^(2)OA-MBR工艺实际运行中关键膜污染组分的识别及维护性清洗问题开展研究,构建3组不同污泥质量浓度(6 000、8 000和12 000 mg/L)的膜生物反应器,连续运行60 d期间定期进行膜清洗。结果表明,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的胞外有机物是膜丝表面的主要污染物,以蛋白类有机物为主。由于除磷药剂的投加,膜表面同时存在以磷酸铝络合物为代表的无机污染物。定期用次氯酸钠反洗可以利用氧化作用洗脱一部分可逆污染物,但不可逆污染仍然会逐渐积累,形成厚实的污染层。洗脱后的有机污垢重新溶解进膜池浓缩液中,并在实验过程中持续积累;当反洗液次氯酸钠质量浓度从200 mg/L提高至400 mg/L时,膜池多糖类及蛋白类物质浓度分别增加了42%及15%,同时加剧了膜组件出水中相关污染物的泄漏风险。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次氯酸钠对膜面污染物的清洗效果逐渐变弱,并随着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浓度的增加,清洗效果削弱程度越明显.膜清洗时需特别注意减少对系统功能性细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净水厂 膜生物反应器 关键膜污染组分 维护性清洗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政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研究
2
作者 李鹏飞 侯毛宇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21期175-177,共3页
研究市政污水生化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对于筛选优势功能菌、分析微生物脱氮除磷过程作用机制及强化脱氮除磷效果至关重要。该研究采用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广州22座市政污水处理厂生化段硝化菌、反硝化菌和聚磷... 研究市政污水生化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对于筛选优势功能菌、分析微生物脱氮除磷过程作用机制及强化脱氮除磷效果至关重要。该研究采用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广州22座市政污水处理厂生化段硝化菌、反硝化菌和聚磷菌等功能菌群的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污水处理厂硝化菌群组成与相对丰度差异较大(5.3%~20.1%)。Nitrospira(硝化螺旋菌属)是硝化过程中的优势菌属,平均相对丰度为9.87%。反硝化菌群相对丰度范围为1.39%~8.33%。Hyphomicrobium(生丝微菌属)是反硝化过程中的优势菌属,平均相对丰度为1.90%。聚磷菌菌群相对丰度范围为0.11%~0.51%。Dechloromonas(脱氯单胞菌属)是除磷过程中的优势菌属,平均相对丰度为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水处理 脱氮除磷 微生物群落结构 功能基因 优势功能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本增效目标的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调控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娟娟 李伟斌 +4 位作者 黄鸥 晁伟翔 张典典 任南琪 路璐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60,共8页
研究了低成本、高处理要求下污水处理厂的低碳运行调控策略,以南方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分析了影响除磷效率原因,发现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污泥龄、污泥浓度、溶解氧、回流比、药剂投加位置等,并根据不同季节的进水特征,制定了优化的运行参数... 研究了低成本、高处理要求下污水处理厂的低碳运行调控策略,以南方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分析了影响除磷效率原因,发现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污泥龄、污泥浓度、溶解氧、回流比、药剂投加位置等,并根据不同季节的进水特征,制定了优化的运行参数,如污泥浓度、气水比、溶解氧水平等。通过实施低碳运行调控策略,该厂的出水水质仍可达到排放要求,且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同时,除磷药耗减少了约41%,吨水电耗下降了26.5%,碳排放间接减排0.18 kg/t(以CO_(2,eq)计),同步实现了节能降耗与清洁生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低碳运行 工艺调控 脱氮除磷 降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制园林绿化基质及工艺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侯毛宇 唐霞 +6 位作者 李鹏飞 冯新 刘俊 李碧清 王伟国 罗业燊 林学然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3-1451,共9页
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大,成本复杂,处置不当可能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污泥合理处理处置对于解决污泥污染问题至关重要。传统污泥处置方法如焚烧、填埋具有能耗高、造成土壤污染等缺点。无氧碳固定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泥处置方式,表现... 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大,成本复杂,处置不当可能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污泥合理处理处置对于解决污泥污染问题至关重要。传统污泥处置方法如焚烧、填埋具有能耗高、造成土壤污染等缺点。无氧碳固定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泥处置方式,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采用无氧碳固定技术处理处置脱水污泥,通过热重分析评估工艺参数(碳化温度和时间)对污泥无氧碳固定程度的影响,探究工艺参数对污泥理化性质、养分指标、重金属含量及种子发芽指数等的影响。以种子发芽指数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高碳化温度、长碳化时间是保证污泥无氧碳固定过程充分的关键。工艺参数对污泥特性的影响较大。通过有效调控碳化温度和时间,无氧碳固定污泥各项性能指标符合GB/T 23486—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标准,可用作园林绿化基质。最佳碳化温度和时间为600℃和1.5 h,污泥无氧碳固定完全,污泥中溶解性盐、水溶性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低,有利于种子萌芽,种子发芽指数达138.79%,远高于国家产品质量标准(70%)。无氧碳固定处理、有效工艺参数调控,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资源化利用 无氧碳固定 土地利用 园林绿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铁矿活化过氧化钙(CaO_(2))调理提升污泥脱水性能
5
作者 戴梓恒 饶锦标 +5 位作者 刘蕾 李碧清 李鹏飞 梁朝华 梁浩斌 张立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1658,共8页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黄铁矿活化过氧化钙(CaO_(2))的污泥调理技术,考察了黄铁矿和CaO_(2)单独/复合调理污泥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中结合胞外聚合物(EPS)性质变化(各层EPS含量、三维荧光光谱)以及污泥絮体结构变化(污泥絮体粒径...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黄铁矿活化过氧化钙(CaO_(2))的污泥调理技术,考察了黄铁矿和CaO_(2)单独/复合调理污泥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中结合胞外聚合物(EPS)性质变化(各层EPS含量、三维荧光光谱)以及污泥絮体结构变化(污泥絮体粒径)分析不同调理方法对污泥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铁矿和CaO_(2)投加量分别为1 g·L^(−1)和30 mg·g^(−1)TS调理条件下,污泥样品有最低的SCST值(0.55).在研究中发现,通过破解EPS结构虽然能提升污泥脱水性能,但过度的EPS结构破解,会导致大量污泥内部有机物释放,絮体粒径大幅下降,反而降低污泥的脱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过氧化钙 污泥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TS活性及AUR和SOUR表征污泥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荣宏伟 张耀坤 +3 位作者 张朝升 王连杰 伍志趼 黄小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7-773,共7页
为探索快速评价重金属对污泥活性抑制情况的方法,通过投加不同体积的重金属溶液进行活性污泥培养试验,研究Cd^(2+)、Zn^(2+)和Cr6+对活性污泥降解NH4+-N和CODCr的影响,并分别采用INT-ETS(碘硝基四氮唑脱氢酶)活性、AUR(氨摄取速率)和SO... 为探索快速评价重金属对污泥活性抑制情况的方法,通过投加不同体积的重金属溶液进行活性污泥培养试验,研究Cd^(2+)、Zn^(2+)和Cr6+对活性污泥降解NH4+-N和CODCr的影响,并分别采用INT-ETS(碘硝基四氮唑脱氢酶)活性、AUR(氨摄取速率)和SOUR(比耗氧速率)3个指标分析污泥活性受重金属抑制的情况.结果表明:重金属对活性污泥去除NH4+-N的抑制作用比去除有机物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说明硝化细菌比异养菌对重金属的毒害作用更为敏感,并且NH4+-N去除率比CODCr去除率更能反映出重金属对污泥活性的影响.通过NH4+-N去除率的抑制情况对比发现,AUR是最能有效地用于表征重金属对微生物活性毒害作用的指标.对于Cd^(2+),INT-ETS活性的EC50最小,为19.164 mg/L,灵敏度最高,是表征Cd^(2+)抑制污泥活性的最佳指标;对于Zn^(2+)和Cr6+,AUR的EC50最小,分别为40.691和27.117 mg/L,灵敏度最高,是表征Zn^(2+)和Cr^(6+)抑制污泥活性的最佳指标.由3种重金属的EC50可以判断其毒性大小为Cd^(2+)>Cr^(6+)>Zn^(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活性污泥 碘硝基四氮唑脱氢酶活性 氨摄取速率 比耗氧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生物膜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及其N_2O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权斌 荣宏伟 +3 位作者 张朝升 赵会伟 伍志趼 黄小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4,135,共5页
采用自制连续流生物膜反应器,控制进水pH在6.0~8.0,考察pH对生物膜SND脱氮效果和N_2O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H4+-N去除率随pH的升高而提高,pH由6.0升高到8.0时,NH4+-N去除率由70.66%提高到95.56%;TN去除率随pH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当pH... 采用自制连续流生物膜反应器,控制进水pH在6.0~8.0,考察pH对生物膜SND脱氮效果和N_2O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H4+-N去除率随pH的升高而提高,pH由6.0升高到8.0时,NH4+-N去除率由70.66%提高到95.56%;TN去除率随pH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当pH为7.5左右时,TN去除率达到70.98%,生物膜SND效果为佳。pH对N_2O的产量影响较大,pH为6.0时,系统N_2O产量最大,转化率也最高,为3.54%左右。随着pH的升高,系统中N_2O的释放量逐渐降低。pH=6.0时N_2O的产量是pH=8.0时的2.4倍左右。从SND脱氮效果和控制N_2O产量2方面考虑,将进水pH控制在7.5左右比较合理,既可以达到良好的脱氮效果,又可以减少N_2O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 一氧化二氮(N_2O)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值对混合污水氮和有机物去除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石明岩 胡淑茵 +3 位作者 王施政 何康生 李江鹏 关宇霆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3-96,100,共5页
C/N值是保证混合污水(由渗滤液、粪便水和城市污水构成)氮和有机物高效去除的关键。为此,采用A-倒置A^2/O法,在水温为25~32℃、SRT为20 d、HRT为10 h、预缺氧池与厌氧池进水流量分配比为6:4、DO质量浓度为2.5 mg/L、外回流比为80%、内... C/N值是保证混合污水(由渗滤液、粪便水和城市污水构成)氮和有机物高效去除的关键。为此,采用A-倒置A^2/O法,在水温为25~32℃、SRT为20 d、HRT为10 h、预缺氧池与厌氧池进水流量分配比为6:4、DO质量浓度为2.5 mg/L、外回流比为80%、内回流比为100%的条件下,在混合污水C/N值为2.7~12.8范围内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表明,TN去除受C/N值影响相对明显;低C/N值(3.4~3.9)下,将进水流量分配比增至7:3,可保证出水TN质量浓度达到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进水C/N值控制在3.4~7.9可保证出水达标排放,相应地渗滤液混入比例为0.02%~0.23%,粪便水混入比例为0.25%~0.63%;为维持系统相对较高的脱氮水平,C/N值最适范围为6.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值 混合污水 有机物 A-倒置A2/O法 进水流量分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生态安全的东部草原煤电基地适应性管理研究
9
作者 马妍 马妍 +6 位作者 李淑祎 王子源 孙翔 张萌 韩志远 田雨歌 陆兆华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6期45-52,共8页
为达到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最佳平衡,从煤电基地环境问题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出发,探讨基于区域生态安全的煤电基地适应性管理理论。对管理对象、目标、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构建适应性管理理论框架。确定包括资源开发目标、经济效益目... 为达到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最佳平衡,从煤电基地环境问题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出发,探讨基于区域生态安全的煤电基地适应性管理理论。对管理对象、目标、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构建适应性管理理论框架。确定包括资源开发目标、经济效益目标以及生态效益目标在内的管理目标;明晰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区域生态安全评价、适应性管理建议以及管理方案的调整;建立具有反馈功能的适应性管理框架。以东部草原锡林郭勒盟煤电基地为例,使基于区域生态安全的煤电基地适应性管理理论逐渐明晰并趋向具体,也为东部草原区域煤电基地生态安全的评价与预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生态安全协调性差,整体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仍需提升;针对锡林郭勒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应进一步针对生态系统耦合、协同情况,从空间尺度上分析锡林郭勒盟生态安全协调程度;应相应调整土地利用现状,建立新型土地利用格局,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干扰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基地 区域生态安全 适应性管理 东部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煤电开发的公众生态环境风险信息获取研究
10
作者 马妍 王子源 +6 位作者 曹志国 康奕宁 马妍 严贝 孙翔 陆兆华 张萌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1年第2期244-254,共11页
生态环境风险信息获取与沟通可有效缓解煤电基地生态环境破坏引起的社会风险,本文依据风险信息寻求与加工模型(RISP),对锡林浩特煤电基地周围社会公众进行问卷调查,定量分析煤电基地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风险信息获取情况与偏好。结果表明... 生态环境风险信息获取与沟通可有效缓解煤电基地生态环境破坏引起的社会风险,本文依据风险信息寻求与加工模型(RISP),对锡林浩特煤电基地周围社会公众进行问卷调查,定量分析煤电基地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风险信息获取情况与偏好。结果表明:公众对煤电基地生态环境风险信息获取较不充分概率高达51.5%;互联网作为获取风险信息来源受53.4%的公众青睐,公众对各渠道生态环境风险信息表示信任概率高达50%,且带有数据的生态环境风险信息可将不信任概率明显降低至14.6%;牧民的风险信息获取充分性和获取能力相对较低,风险信息获取渠道传统且单一,提高牧民受教育程度与收入可有效提高信息获取充分性并丰富风险信息获取渠道;对比政府保护政策,受访者对企业种植植被、围栏封育等直接有效且效果明显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更加满意。建议煤电基地开发全过程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多渠道加强风险教育并长效实施风险信息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基地 生态安全 风险 信息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物基生物质炭从水体中吸附磷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立国 潘静诗 +5 位作者 黄嘉莉 李碧清 唐霞 吴学伟 梁浩斌 杜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45,共10页
过量的磷排放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如何对磷元素进行去除和回收利用成为棘手的环境问题。由于具有比表面积大和官能团丰富的优势,容易获得、产生量巨大的废弃物基生物质炭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磷回收材料。介绍了制备生... 过量的磷排放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如何对磷元素进行去除和回收利用成为棘手的环境问题。由于具有比表面积大和官能团丰富的优势,容易获得、产生量巨大的废弃物基生物质炭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磷回收材料。介绍了制备生物质炭的废弃物来源、影响生物质炭吸附性能的因素及吸附磷机理等,着重分析了不同废弃物原料、负载金属、热解温度等对废弃物基生物质炭吸附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另外,还阐述了废弃物生物质炭吸附水体中磷的实际应用及后续资源化农用情况,并对未来废弃物生物质炭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吸附 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颗粒电极γ-Al_2O_3@MIL-101(Fe)对水中罗丹明B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艳青 张立国 +6 位作者 刘蕾 洪旭佳 李碧清 吴宏海 梁晓滢 胡倩筠 赖学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32-2539,共8页
以γ-Al_2O_3为基体,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新型的颗粒电极γ-Al_2O_3@MIL-101(Fe),通过XRD、FT-IR、SEM、EDS等方法对颗粒电极进行性质表征.以Ti极板作为阴极,Ti-RuO2作为阳极,采用三维电催化氧化体系处理罗丹明B(RhB)模拟废水.以无... 以γ-Al_2O_3为基体,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新型的颗粒电极γ-Al_2O_3@MIL-101(Fe),通过XRD、FT-IR、SEM、EDS等方法对颗粒电极进行性质表征.以Ti极板作为阴极,Ti-RuO2作为阳极,采用三维电催化氧化体系处理罗丹明B(RhB)模拟废水.以无水硫酸钠为支持电解质,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实验研究,同时对颗粒电极电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反应进行了动力学模拟分析,并进行颗粒电极的重复利用实验,以探究制备的新型颗粒电极γ-Al_2O_3@MIL-101(Fe)对水中罗丹明B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新型颗粒电极γ-Al_2O_3@MIL-101(Fe)对罗丹明B的电催化降解反应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反应速率常数k为30.1×10-2min-1,是传统颗粒电极γ-Al_2O_3的15倍;在颗粒电极投加量为33.3 g·L^(-1)、电压20 V、电解质浓度8 g·L-1、pH 2时,25 min后罗丹明B的去除率高达97%;同样条件下,γ-Al_2O_3电催化处理染料水时,1 h后罗丹明B的降解率仅为56%;新型颗粒电极γ-Al_2O_3@MIL-101(Fe)在电催化氧化罗丹明B的反应中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能,经过5次反复利用,其去除率仍能保持在8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电极 电催化氧化 罗丹明B γ-Al2O3@MIL-101(Fe)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芯@污泥碳的制备及作为生物填料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伍志趼 熊亚 +1 位作者 冯云凤 田双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4-70,共7页
文章以市政污泥为主要原料,采用低温热解手段,制备了磁芯@污泥碳球(M@SC)。外壳污泥碳对内核的磁粉起到一定的屏蔽和稳定作用,其耐酸性和耐碱性均高于90%;内核Fe3O4部分氧化成为Fe2O3,产生催化作用,有效比表面积大于污泥制备的碳球;M@S... 文章以市政污泥为主要原料,采用低温热解手段,制备了磁芯@污泥碳球(M@SC)。外壳污泥碳对内核的磁粉起到一定的屏蔽和稳定作用,其耐酸性和耐碱性均高于90%;内核Fe3O4部分氧化成为Fe2O3,产生催化作用,有效比表面积大于污泥制备的碳球;M@SC的磁滞回归线近似为“S”型,比饱和磁化强度高于20 emu/g,剩磁和矫顽力低,容易进行磁分离,具有良好的顺磁效应。生物填料实验表明:M@SC填料挂膜速率明显高于SC填料,挂膜量更大,说明弱磁场对生物膜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M@SC生物填料最佳的实验条件是:停留时间为90 min,不曝气和投料比为20%,其COD、NH4^+-N、TN和TP的出水浓度能分别低于15、3.9、11和1.0 mg/L,均达到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核@壳 污泥碳 生物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苹果林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璐 刘萍 刘双成 《河北林果研究》 2015年第2期146-150,共5页
利用2008年秋季和2009年春季新疆野苹果林林下0-15cm土壤样品,采用萌发法对新疆野苹果林土壤种子库的种子萌发过程、物种组成、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林土壤种子库春秋两季种子萌发均出现了2个高峰期,当年秋季物种55种... 利用2008年秋季和2009年春季新疆野苹果林林下0-15cm土壤样品,采用萌发法对新疆野苹果林土壤种子库的种子萌发过程、物种组成、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林土壤种子库春秋两季种子萌发均出现了2个高峰期,当年秋季物种55种,翌年春季物种63种;无论是当年秋季还是翌年春季,土壤种子量主要集中在0-10cm表层土壤深度空间,占种子库总数的75%以上;在海拔空间分布上,土壤种子库总储量呈现随海拔高度增加先减少后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又明显减少的变化趋势;土壤种子库中均未发现新疆野苹果目标种子,因此,新疆野苹果林不能依靠自然更新,必须采用人工更新方式保护种群繁衍与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土壤种子库 物种组成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菌和生物质炭及蘑菇渣对污泥堆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严兴 侯毛宇 +2 位作者 李碧清 王双 梁毅成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6-142,共7页
为解决污泥的处理处置难题,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在污泥中添加蘑菇渣、微生物发酵菌和生物质炭等辅料,进行共堆肥试验,设置T1(不添加辅料)、T2(添加30%的园林枯枝)、T3(添加20%的园林枯枝、9.9%的蘑菇渣和0.1%的微生物发酵菌... 为解决污泥的处理处置难题,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在污泥中添加蘑菇渣、微生物发酵菌和生物质炭等辅料,进行共堆肥试验,设置T1(不添加辅料)、T2(添加30%的园林枯枝)、T3(添加20%的园林枯枝、9.9%的蘑菇渣和0.1%的微生物发酵菌)、T4(添加20%的园林枯枝和10%的生物质炭),以及T5(添加20%的园林枯枝、4.9%的蘑菇渣、0.1%的微生物发酵菌和5%的酸化生物质炭)5个好氧堆肥处理,考察各处理堆肥过程中温度变化、肥料的理化特性以及GI(发芽指数).结果显示:(1)T5处理的效果最好,堆肥至第3天,堆体温度达到70.5℃,并且温度不低于50℃的时间达到19 d.(2)T5处理肥料的w(TKN)(TKN为总凯氏氮)、w(TP)和w(TK)均最高,分别达到3.88、0.64和1.10 g/kg,远高于其他4个处理;产品的GI随堆肥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长,达到183%.(3)T5处理的NH3排放最少,氮元素流失最低,能最大程度的转化成固化无机氮;残渣态重金属含量最高,不易浸出到环境中进入生态系统,生物毒性低.研究显示,蘑菇渣、微生物发酵菌和生物质炭能够促进污泥的腐熟,减少二次污染的产生,产品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堆肥 微生物发酵菌 生物质炭 蘑菇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好氧堆肥对PAHs的处理效果和抗生素及抗性基因消解效果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伟 匡科 +4 位作者 严兴 李碧清 雷芳 王双 肖先念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57-1763,共7页
为探讨污泥共堆肥对PAHs的处理效果以及堆肥过程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变化情况,试验设置添加辅料木屑、蘑菇渣、微生物发酵菌和酸化生物质炭进行好氧共堆肥处理.结果表明:污泥堆肥对PAHs的去除率基本都在50%以上,特别是芴、菲和蒽的去... 为探讨污泥共堆肥对PAHs的处理效果以及堆肥过程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变化情况,试验设置添加辅料木屑、蘑菇渣、微生物发酵菌和酸化生物质炭进行好氧共堆肥处理.结果表明:污泥堆肥对PAHs的去除率基本都在50%以上,特别是芴、菲和蒽的去除率超过了80%.∑_(16) PAHs(16种PAHs总量)的去除率达到78.7%,∑PAHs-cancer(具有致癌活性的4~6环PAHs总量)去除率达到74.1%,∑PAHs-ppc(被我国列入环境“优先污染物”的PAHs总量)去除率达到68.6%.136种抗性基因在堆肥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消减,其中,BL2a_1(青霉素)、catB5(氯霉素)和tetPA(四环素)等11种抗性基因在堆肥过程中完全消减,消减率达到100%,BL1_asba(头孢霉菌素)、EreA(红霉素)、QnrB(氟喹诺酮)和cmL_e8(氯霉素)等19种抗性基因在堆肥过程中消减率均超过85%,堆肥过程能有效消减该类抗性基因.研究显示,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影响了微生物群落属水平,分枝杆菌属和鞘氨醇杆菌属变化明显,污泥堆肥产品施用过程中抗性基因出现水平迁移,不宜直接农业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堆肥 微生物发酵菌 PAHS 抗性基因 消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某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节能方案设想 被引量:7
17
作者 肖先念 严兴 +2 位作者 朱蕾 胡丽娅 李碧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9-122,共4页
针对南方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进出水现状及提标改造需求(由GB 18918-2002二级到一级A),提出了3种改造方案,即通过调节2个进水口分配比例、污泥回流比、混合液回流比等对生化池进行优化,向好氧池添加CNR填料形成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的组合来... 针对南方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进出水现状及提标改造需求(由GB 18918-2002二级到一级A),提出了3种改造方案,即通过调节2个进水口分配比例、污泥回流比、混合液回流比等对生化池进行优化,向好氧池添加CNR填料形成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的组合来强化生物处理效果,通过改造二沉池(添加一系列挡板)以提高SS、TP脱除力度。具体实施时应将以上3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少改动、多优化,少花钱、多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标改造 节能 优化调节 辅助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工艺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欢 吴学伟 李碧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02-306,共5页
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逐渐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程势在必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路线包括生化池改造、增加深度处理以及两者结合实施。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生化池改造措施如主体工艺中镶嵌MBBR工艺增强脱氮作用,将传统活性污泥工... 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逐渐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程势在必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路线包括生化池改造、增加深度处理以及两者结合实施。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生化池改造措施如主体工艺中镶嵌MBBR工艺增强脱氮作用,将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改造成能够同步脱氮除磷的工艺等;深度处理主要采用增加滤池且辅以化学加药进一步去除SS、TP等指标。为我国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提供了技术方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标改造 MBBR工艺 深度处理 脱氮除磷 滤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灌溉土壤对蔬菜食用安全的风险性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严兴 罗刚 +4 位作者 陈琼贤 曹健 卢岳英 梁毅成 卜伟林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0-665,共6页
再生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潜在途径之一,关于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行为及其对表层土壤的污染风险至今仍缺乏研究。为此,进行了对不同水体浇灌蔬菜的试验研究。相比较污水浇灌和自来水浇灌,再生水灌溉不仅对土壤没有污... 再生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潜在途径之一,关于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行为及其对表层土壤的污染风险至今仍缺乏研究。为此,进行了对不同水体浇灌蔬菜的试验研究。相比较污水浇灌和自来水浇灌,再生水灌溉不仅对土壤没有污染,还极大地节约了水资源成本,并为蔬菜提供了大量的生长元素。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水浇灌蔬菜长势优于自来水和污水浇灌蔬菜,且浇灌60 d后,再生水中的Cr、Cd、As、Hg、Pb、Ni、Zn和Cu在土壤中虽有一定的富集,但随着淋溶时间的延长,各种重金属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再生水浇灌的土壤在重金属垂直迁移上的质量分数变化也不大,基本呈水平趋势;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相比,再生水浇灌后的土壤重金属没有额外超标,优于蔬菜种植的土壤标准要求。风险综合评价等级为可承受(一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再生水 土壤 蔬菜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有机肥复苏枯萎榆树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严兴 侯毛宇 梁毅成 《农学学报》 2018年第4期28-31,共4页
为探讨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复苏枯萎2年的榆树(树龄6年)效果,设置不施肥(B_1)、微生物有机肥(T_1)、普通有机肥(T_2)、化肥(T_3)4个施肥处理,4个施肥处理前采用普通生态肥(主要成分为作物秸秆)调制土壤,确保土壤含有等量的N、P、K成分。检... 为探讨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复苏枯萎2年的榆树(树龄6年)效果,设置不施肥(B_1)、微生物有机肥(T_1)、普通有机肥(T_2)、化肥(T_3)4个施肥处理,4个施肥处理前采用普通生态肥(主要成分为作物秸秆)调制土壤,确保土壤含有等量的N、P、K成分。检测施肥后第0、7、14、21、28、40天土样中的微生物数量,并观察枯树的生长状况。结果显示,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可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微生物数量进一步增加,最高可达100亿cfu/g,数量巨大的功能性微生物加强了植物对碳源的利用率,且微生物有机肥中的复合菌株和生物生长因子对青枯病、根腐病、枯萎病、疫病等几种主要土传病害有良好地预防和改善,对榆树的复苏有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有机肥 榆树 复苏 复合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