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蔬菜产业化生产的基本模式及绩效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谢秀菊 刘自珠 +2 位作者 汪凤桂 谢伟平 郑少薇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94-696,共3页
阐述了广州市蔬菜产业化的基本模式及主要绩效,提出进一步发展广州市蔬菜产业化应加大蔬菜优良品种的培育与引进力度,从源头上保证蔬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生产无公害蔬菜,确保蔬菜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拓宽... 阐述了广州市蔬菜产业化的基本模式及主要绩效,提出进一步发展广州市蔬菜产业化应加大蔬菜优良品种的培育与引进力度,从源头上保证蔬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生产无公害蔬菜,确保蔬菜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拓宽蔬菜销售渠道,促进蔬菜流通;开展蔬菜深加工研究,提高蔬菜的深加工水平等建议,以保证广州市蔬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产业化 模式 绩效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小菜蛾发生量预测模型研究
2
作者 包华理 虞皓 +5 位作者 王少毅 陈伟平 何文彪 林锦英 李少能 孔文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97,共4页
根据小菜蛾生物学、生态学特性,1996~2002年历时7年在广州市郊5个代表性的地点监测,以田间虫口基数、性诱蛾量和气象因素为预报因子,组建广州地区小菜蛾发生量预测预报回归模型,应用模型进行发生量预测。经2003、2004年试用检验,预报... 根据小菜蛾生物学、生态学特性,1996~2002年历时7年在广州市郊5个代表性的地点监测,以田间虫口基数、性诱蛾量和气象因素为预报因子,组建广州地区小菜蛾发生量预测预报回归模型,应用模型进行发生量预测。经2003、2004年试用检验,预报结果达到准确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预测模型 蔬菜害虫测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蔬菜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谢秀菊 刘自珠 汪凤桂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92-195,共4页
蔬菜产业是广州市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广州市蔬菜种植面积与产量基本稳定、蔬菜基地逐步向中远郊转移,蔬菜生产向规模种植、集约经营方向发展,蔬菜加工链不断延伸,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广州市蔬菜主要以产销挂钩方式、批发... 蔬菜产业是广州市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广州市蔬菜种植面积与产量基本稳定、蔬菜基地逐步向中远郊转移,蔬菜生产向规模种植、集约经营方向发展,蔬菜加工链不断延伸,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广州市蔬菜主要以产销挂钩方式、批发市场交易方式、南菜北调、北菜南运以及出口贸易等方式进行流通。为更好地促进广州市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必须推行科技兴菜、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加工转化能力、发展连锁配送经营、加大政府扶持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产业化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农业标准研究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桂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75-76,共2页
在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某些农业标准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提出应加强快速准确检验方法标准的研究、低成本质量标准的研究、多残留检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的研究等8点建议。
关键词 农业标准 农产品质量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的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春华 林锦英 +4 位作者 张文胜 谢伟平 郭碧瑜 戴修纯 秦晓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2-103,共2页
介绍了广州市在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方面的一些主要做法 :在政府高度重视下 ,通过加强立法执法工作 ,慎重选择无污染蔬菜基地 ,选育并推广优质抗病蔬菜新品种 ,增施有机肥 ,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 ,并建立监测机制 ,对无公害蔬菜生... 介绍了广州市在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方面的一些主要做法 :在政府高度重视下 ,通过加强立法执法工作 ,慎重选择无污染蔬菜基地 ,选育并推广优质抗病蔬菜新品种 ,增施有机肥 ,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 ,并建立监测机制 ,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全程质量采用定性和定量检测、定期与不定期抽检相结合的办法 ,推行净菜上市 ,加大示范基地建设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公害 蔬菜 生产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年广州市优质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康炎 黄有宝 陈伟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7,共4页
关键词 品种区域试验 产量 农艺性状 米质 抗病性 2001年 广州市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种子活力和田间生产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傅家瑞 李卓杰 +3 位作者 蔡东燕 姚新尹 陈荣光 黄名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5年第1期46-51,共6页
应用种子活力指数比应用发芽率(在理想条件下)能较好地反映种子播种品质.经人工加速老化处理的种子或在超适温、次适温中萌发的种子,其发芽率参数比在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条件)接近播种品质的实质.应用预冷处理不但可提高种子活力,而且也... 应用种子活力指数比应用发芽率(在理想条件下)能较好地反映种子播种品质.经人工加速老化处理的种子或在超适温、次适温中萌发的种子,其发芽率参数比在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条件)接近播种品质的实质.应用预冷处理不但可提高种子活力,而且也可改善植株田间生产性能.乙烯利浸种能促进种子萌发,提高活力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种子 发芽率 生长势 生活力 生物指标 活力指数 田间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APD技术对菜心种质资源分类研究初报 被引量:5
8
作者 谭雪 张继栋 +2 位作者 乔爱民 李莲芳 郑少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4-157,共4页
本实验通过对31个菜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其相互间的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进而确定品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聚类图将31个菜心种质资源分为四大类。
关键词 菜心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相似系数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质酶基因转化番茄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谢映忠 方向平 +3 位作者 谭兆平 张宏 梁张慧 林锦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2-24,共3页
以金丰一号亲本JM、JF为转化材料,建立了以子叶为外植体的离体再生体系,其芽分化培养基为MS+ZT2.0mg/L+IAA0.2mg/L,生根培养基为MS。借助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ROK,用农杆菌(LBA4404)与番茄子叶外植体共培养,把几丁质酶基因和抗除草剂BAR基... 以金丰一号亲本JM、JF为转化材料,建立了以子叶为外植体的离体再生体系,其芽分化培养基为MS+ZT2.0mg/L+IAA0.2mg/L,生根培养基为MS。借助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ROK,用农杆菌(LBA4404)与番茄子叶外植体共培养,把几丁质酶基因和抗除草剂BAR基因转化到番茄上。经过卡那霉素和Basta的筛选和再生培养,获得转化再生植株。采用浓度为1000mg/L的Basta除草剂溶液涂抹再生植株后代叶片,表现明显抗性。对转化再生植株进行了PCR检测、Southern检测,表明上述基因已整合进番茄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基因 番茄 遗传转化 外植体 培养基 BA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优势稻亲本及其F_1代根系特点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青 陈伟雄 +1 位作者 王秋燕 黄耀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1-12,18,共3页
采用根系观察箱法对培育超优势稻的骨干亲本及由其配组的两个常规组合F1代和两个杂交组合F1代的根系生长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并结合地上部产量及其他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穗类型品种要获得较高的结实率和饱满充实度,根系必须较深... 采用根系观察箱法对培育超优势稻的骨干亲本及由其配组的两个常规组合F1代和两个杂交组合F1代的根系生长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并结合地上部产量及其他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穗类型品种要获得较高的结实率和饱满充实度,根系必须较深生且成熟期能保持较强的活力;常规组合F1代的根系生长分布介于两亲本之间且偏向于根系较深的亲本;杂交组合F1代的根系生长显著优于双亲;常规组合奇国占1号/金科占121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均表现突出,是选育超优势稻的突破性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优势稻 亲本 F1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秋葵速冻保鲜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黄绍力 邓红生 叶世豪 《保鲜与加工》 CAS 2002年第1期13-15,共3页
采用速冻方法对黄秋葵果实进行冷藏(-18℃)保鲜,研究其对果实主要品质的影响及其贮藏保鲜期。结果表明:黄秋葵经漂烫处理后进行速冻保鲜其保鲜期可达9个月,其中,漂烫时间以0.5~1min的处理效果显著。先用20%CaCl溶液浸泡果实20min,再经... 采用速冻方法对黄秋葵果实进行冷藏(-18℃)保鲜,研究其对果实主要品质的影响及其贮藏保鲜期。结果表明:黄秋葵经漂烫处理后进行速冻保鲜其保鲜期可达9个月,其中,漂烫时间以0.5~1min的处理效果显著。先用20%CaCl溶液浸泡果实20min,再经漂烫后进行速冻处理,可较好地使产品保持其色泽和爽脆度;速冻后对果实进行真空包装,在贮藏过程中营养损失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 速冻冷藏 保鲜 漂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苦瓜育种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岩松 翟英芬 黄红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8期44-47,共4页
介绍了广东苦瓜育种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品种资源分布和收集、良种繁育、有性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强雌系的选育与利用、育种性状遗传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应用等研究,并对广东苦瓜育种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苦瓜 育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蔬菜种质资源图文信息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春华 张文海 +1 位作者 谭兆平 陈惠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0-23,共4页
蔬菜种质资源图文系统是将计算机和图像采集技术应用于中国南方蔬菜种质资源领域的首次尝试 ,目前已管理 81种蔬菜的 1 50 0多份种质信息 ,可以快速、高效、准确地对录入的种质资源数同时进行多项性状检索查询和分类统计。介绍了该系统... 蔬菜种质资源图文系统是将计算机和图像采集技术应用于中国南方蔬菜种质资源领域的首次尝试 ,目前已管理 81种蔬菜的 1 50 0多份种质信息 ,可以快速、高效、准确地对录入的种质资源数同时进行多项性状检索查询和分类统计。介绍了该系统的数据标准化、系统设计、总体结构、功能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种质资源 图文信息系统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米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佛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8,5,共4页
黑米色素的水溶液极不稳定,极易受光、热,PH值、氧化剂及还原剂的影响而发生退色或变色。酸介质及溶剂的不同,其稳定性亦不同。蔗糟、柠檬酸和低温环境均可提高色素水溶液的稳定性。
关键词 天然色素 黑米色素 稳定性 食用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跗线螨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江聘珍 谢秀菊 +2 位作者 陈伟雄 巢石养 梁张慧 《广东农业科学》 CSCD 1994年第5期37-40,共4页
广州地区斯氏狭跗线螨主要在9月中旬圆秆期开始扩散为害水稻。不同水稻品种受附线螨为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寄主植物除已报道的外,还发现国内尚未见报道的铺地黍和茭白。用杀螨丹混叶蝉油及敌敌畏和托布津防治稻螨褐鞘症效果良好,褐鞘... 广州地区斯氏狭跗线螨主要在9月中旬圆秆期开始扩散为害水稻。不同水稻品种受附线螨为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寄主植物除已报道的外,还发现国内尚未见报道的铺地黍和茭白。用杀螨丹混叶蝉油及敌敌畏和托布津防治稻螨褐鞘症效果良好,褐鞘指数由52.44降低到25.11,稻谷增产24.27%,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发生规律 害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黄瓜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红弟 郑岩松 +1 位作者 张华 李向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24-25,共2页
通过了解我国黄瓜选育种的研究进展,提出黄瓜抗病育种的研究与应用,强调黄瓜品种对现代科学育种的重要性,并分析了黄瓜的育种方向。
关键词 黄瓜 育种 现状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甘蓝保鲜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绍力 黄健新 徐勋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1-73,共3页
紫色甘蓝保鲜试验结果表明,叶球经扑海因200倍液蘸根后用呼吸型保鲜膜单果包装,然后在2℃下低温贮藏,其保鲜期可达150天以上,而常温贮藏和速冻贮藏均不利于紫色甘蓝的保鲜贮藏。
关键词 紫色甘蓝 保鲜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玉米三类产量间及其与株高整齐度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守光 宋占平 邹集文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8-48,共1页
:糯玉米鲜穗产量、鲜粒产量、干粒产量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它们与株高整齐度相关显著或极显著 。
关键词 糯玉米 产量 株高整剂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肥料对无公害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碧瑜 林春华 +3 位作者 林锦英 张文胜 秦晓霜 陈玉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0-62,共3页
5种不同类型肥料对菜心和苦瓜等无公害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菜心和苦瓜的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各肥料处理均比传统习惯施肥的高,其中施用天粤酵素菌肥的菜心和苦瓜的还原糖含量分别比习惯施肥高45%和26%,维生素C含量比习惯... 5种不同类型肥料对菜心和苦瓜等无公害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菜心和苦瓜的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各肥料处理均比传统习惯施肥的高,其中施用天粤酵素菌肥的菜心和苦瓜的还原糖含量分别比习惯施肥高45%和26%,维生素C含量比习惯施肥分别高16.9%和42.6%,硝酸盐含量则比习惯施肥低43.4%和51.6%,其产品品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蔬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抛秧高产栽培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宗鎏 李肖玉 +4 位作者 陈红弟 陈明达 梁振民 范仕贤 杨春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7-39,共3页
早稻抛秧高产栽培施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施面层肥(基肥)的基础上,采用“攻前促壮后空”4次追肥法能增产3.6%—9.2%,增产显著。该施肥法的前、中、后期施肥比例(以施N量计)为7∶3∶0,面层肥∶回青肥∶分蘖肥∶壮... 早稻抛秧高产栽培施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施面层肥(基肥)的基础上,采用“攻前促壮后空”4次追肥法能增产3.6%—9.2%,增产显著。该施肥法的前、中、后期施肥比例(以施N量计)为7∶3∶0,面层肥∶回青肥∶分蘖肥∶壮蘖肥∶分化肥∶壮尾肥(齐穗肥)的比例为3∶1.4∶2.4∶1.2∶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抛秧 高产栽培 施肥 早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