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内乙醇含量测定结果的法医学评价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德全 庞华 黎锦荣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I0004-I0007,共4页
近年来涉及酒后行为的案件增多,但对体内乙醇含量及有关问题的系统性描述较少。本文从体内乙醇的分布代谢规律、毒性作用机理及体内生成机制等方面,根据乙醇含量的测定结果从酒后时间、摄入乙醇总量、精神状态与行为能力控制、死亡原因... 近年来涉及酒后行为的案件增多,但对体内乙醇含量及有关问题的系统性描述较少。本文从体内乙醇的分布代谢规律、毒性作用机理及体内生成机制等方面,根据乙醇含量的测定结果从酒后时间、摄入乙醇总量、精神状态与行为能力控制、死亡原因及方式等几方面系统地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蕴含的法医学信息,以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乙醇测定 乙醇代谢动力学 乙醇的生成与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乙醇中毒和外伤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汤艺坤 史萌 +1 位作者 欧桂生 赵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研究人脑在急性乙醇中毒状态下tPA、MMP-2、MMP-9及AEG-1表达水平与乙醇浓度的关系,分析乙醇与外伤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5例实际案例,提取脑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心血进行乙醇浓度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研究人脑在急性乙醇中毒状态下tPA、MMP-2、MMP-9及AEG-1表达水平与乙醇浓度的关系,分析乙醇与外伤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5例实际案例,提取脑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心血进行乙醇浓度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人脑干、大脑、小脑tPA、MMP-2、MMP-9及AEG-1表达水平。结果急性乙醇中毒外伤组和急性乙醇中毒组的脑组织肿胀。除小脑tPA外,tPA、MMP-2、MMP-9及AEG-1表达水平在饮酒者较未饮酒者在脑干、大脑、小脑均有升高(P<0.05),MMP-2、MMP-9和AEG-1表达水平与心血乙醇浓度存在正相关(P<0.05,r>0.6)。结论急性乙醇中毒状态下人脑tPA、MMP-2、MMP-9、AEG-1表达较未饮酒者均显著增强,MMP-2、MMP-9及AEG-1表达水平与乙醇浓度存在相关性,乙醇对脑细胞有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创伤和损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颅骨及四肢骨骨折程度推测坠落高度 被引量:1
3
作者 高飞 杨宁 +3 位作者 戴运达 张启宇 汤艺坤 赵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6-731,共6页
【目的】探索高坠所致的颅骨及四肢骨的骨折程度与坠落高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5月发生在广州市越秀区、具有颅骨骨折和(或)四肢骨骨折且无中间障碍物及接触面为硬质平面的高坠案例共66例。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 【目的】探索高坠所致的颅骨及四肢骨的骨折程度与坠落高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5月发生在广州市越秀区、具有颅骨骨折和(或)四肢骨骨折且无中间障碍物及接触面为硬质平面的高坠案例共66例。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的线性、粉碎性及开放性3种骨折形态等级分别赋值1~3分,并参考《简明损伤定级标准2005》损伤区域计算最大AIS值(MAIS)。针对坠落高度(Y)与颅骨骨折程度(X1)、四肢骨骨折程度(X2)、年龄(X3)、性别(X4)等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是骨折程度的分级与定量的影响因素。颅骨和四肢骨的骨折程度与坠落高度均具有正相关性(分别为r1=0.698和r2=0.780)。坠落高度的线性回归方程:Y(m)=6.660+2.843 X1+2.664 X2-0.099 X3,R2=0.871,误差为±4.577 m。【结论】研究提示颅骨和四肢骨的骨折程度是推测坠落高度的重要指标。经案例验证与高度阈值检验,回归方程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四肢骨 骨折程度 坠落高度 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下被遗忘权的理论思辨与本土构建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弛 罗颖昕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88,共14页
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引发信息危机,激发了公众个人信息“被遗忘”的需求。被遗忘权是数据主体基于信息自主,采取特定手段将其已经公开的个人信息重新归于隐私领域从而使公众遗忘的权利。被遗忘权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7条... 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引发信息危机,激发了公众个人信息“被遗忘”的需求。被遗忘权是数据主体基于信息自主,采取特定手段将其已经公开的个人信息重新归于隐私领域从而使公众遗忘的权利。被遗忘权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7条所规定的删除权在界定和适用上均有区别。作为个人信息权中的具体权利,被遗忘权能够提高个人尊严的保护力度,弥补立法和司法漏洞;同时强化信息处理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责任,规范企业操作。在我国当前民事法律体系的立法背景下,未来应当将被遗忘权的构建纳入《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框架内,在立法设计上明晰被遗忘权的权利边界,贯彻适用中的必要原则;在实施机制上建立数据保护体系,推动行业自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个人信息保护 被遗忘权 删除权 本土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