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公安法医视角的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广州疫情特点及网格化人群管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超 刘长晖 +5 位作者 陈玲 梁晓敏 巫坚 彭聪 石河 黄黎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527-532,共6页
目的基于公安法医视角,对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在我国首次传播的疫情进行分析,探讨其流行传播特点、影响因素及流行病学调查经验,为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引发的疫情防控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公安法医参与流行病学调查一线工作获得的信息... 目的基于公安法医视角,对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在我国首次传播的疫情进行分析,探讨其流行传播特点、影响因素及流行病学调查经验,为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引发的疫情防控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公安法医参与流行病学调查一线工作获得的信息,对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引发的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传播途径、传染性等进行分析,并计算本次广州疫情期间的基本传播指数(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R0)。结果本次疫情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引发的153例感染病例中,男性63例,女性90例,年龄范围为1~92岁,中位年龄为49岁。传播途径以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包括聚餐、共同居住以及同栋住宅楼密切接触。家庭聚集性病例事件共31件,其中荔湾区25件。疫情自2021年5月26日至5月29日,R0维持在4.0以上,5月30日R0开始下降,并从6月7日起维持在1.0以下。结论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的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易发生家庭聚集性病例事件,针对该毒株进行精准防控十分必要。公安法医兼具医学素养和刑侦业务能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可发挥更为专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流行病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毒变异 Delta变异株 密切接触者 疾病预防控制 网格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广州轨道交通警犬技术实战化的创新应用
2
作者 黎杰 曾伟廷 +1 位作者 何景波 冼中波 《中国工作犬业》 2021年第10期8-10,共3页
广州轨道交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和建设,现已建成开通18条线路,282座车站,轨道线路总长531.1千米,线网里程居全国第三,世界前十。目前,广州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666万人次,单日最高客运量1139.9万人次,全年运送乘客25亿人次,运能利用度世界... 广州轨道交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和建设,现已建成开通18条线路,282座车站,轨道线路总长531.1千米,线网里程居全国第三,世界前十。目前,广州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666万人次,单日最高客运量1139.9万人次,全年运送乘客25亿人次,运能利用度世界第一,客流强度位居国内第一(见表1)。随着广州轨道交通跨越式的发展,广州轨道交通进入了大线网运营时代,在广州轨道交通配置警犬,构建符合广州轨道交通治安特点和发展要求的多层面治安防控体系势在必行。警犬的灵活性和震慑性及低投入是其他技术所不可替代的,同时警犬又能兼具日常巡逻防控和应急处突的双重职能,能有效增强广州轨道交通治安综合防控能力。国际反恐形势的要求和国外轨道交通使用警犬的经验,启示着我们广州轨道交通警犬技术实战化的创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犬技术 实战化 治安防控体系 双重职能 线路总长 巡逻防控 创新应用 应急处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时间推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黎增强 左卫东 +2 位作者 张付 李冬日 王慧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87-292,共6页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始终是法医实践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传统死亡时间推断方法、机体死后核酸和组织降解、玻璃体液成分变化、组织生化等方面,对2002年以后各种死亡时间推断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介绍和比较,以期对...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始终是法医实践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传统死亡时间推断方法、机体死后核酸和组织降解、玻璃体液成分变化、组织生化等方面,对2002年以后各种死亡时间推断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介绍和比较,以期对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死亡时间 综述[文献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N5A基因变异H558R携带者轻度心脏挫伤后死亡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小兵 侯一丁 +6 位作者 黄雷 吴赵斌 刘超 巫坚 郑金祥 余彦耿 成建定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07-308,共2页
1 案 例 1.1简要案情一非洲籍黑人男子,31岁,某日因纠纷与他人发生打斗,有拳、脚接触胸背部外伤,被送至某派出所。在派出所等待调查期间,该男子突然昏迷,经医护现场抢救无效死亡。受伤至死亡约6h。死后24d尸体检验。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猝死 心脏 心脏损伤 变异(遗传学) SCN5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血液坠积现象判断溺死的辅助作用
5
作者 巫坚 黎增强 +6 位作者 代文道 赵建 周亚萍 权国林 赵乾皓 马雁兵 成建定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研究溺死和非溺死尸体中肺血液坠积现象,评估该现象在辅助溺死法医病理学死因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广州市2011年1月—2021年6月以来经系统尸体检验明确死因的案件235例,按照尸体发现位置分为水中尸体组(97例)和非水中尸体组(138... 目的研究溺死和非溺死尸体中肺血液坠积现象,评估该现象在辅助溺死法医病理学死因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广州市2011年1月—2021年6月以来经系统尸体检验明确死因的案件235例,按照尸体发现位置分为水中尸体组(97例)和非水中尸体组(138例),水中尸体组又分为水中溺死组(90例)和水中非溺死组(7例),非水中尸体组分为非水中溺死组(1例)、非水中非溺死组(137例),经3名资深法医病理学家独立对案件尸体解剖照片进行阅片,判断肺组织是否出现血液坠积,统计肺血液坠积现象的检出率。结果水中溺死组(90例)肺血液坠积现象检出率为0,阴性率为100%;水中非溺死组(7例)肺血液坠积现象检出率为100%,阴性率为0,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尸体组肺血液坠积现象检出率为7.22%,非水中尸体组(剔除2例后剩余136例)肺血液坠积现象检出率为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血液坠积现象阴性是溺死的特征性尸体征象,可辅助溺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溺死 死后入水 肺血液坠积 尸体征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