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防黏连膜的制备与应用
1
作者 李茹冰 万华印 +3 位作者 李健 樊鸿浩 邓乐君 李伟达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02-202,共1页
目的旨在研发一种柔顺性良好的细胞支架型防黏连膜.方法采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原料,氯仿与丙酮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出具有细胞支架作用的PLGA纳米纤维膜,主要以静电纺丝工艺为参考因素,以膜的机械强度、黏附性... 目的旨在研发一种柔顺性良好的细胞支架型防黏连膜.方法采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原料,氯仿与丙酮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出具有细胞支架作用的PLGA纳米纤维膜,主要以静电纺丝工艺为参考因素,以膜的机械强度、黏附性和柔顺性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PLGA防黏连膜的制备工艺,并采用大鼠模型评价膜的防黏连效果.结果当浓度为25% (m/v),氯仿与丙酮比例为9∶1,电压为18KV,流速为1.0ml/h,纤维膜层厚度为0.10mm时,电纺工艺最稳定,且防黏连膜机械强度最佳,强度可达7.45MPa,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柔顺性和黏附性;从大鼠腹腔防黏连实验中可知,PLGA防黏连膜的纳米纤维结构具有一定的吸液率可以黏附在手术创面,同时其独特的细胞支架作用可以加速创面的愈合,而使防黏连膜效果更显著.结论PLGA防黏连膜具有一定的黏附性,较好的柔顺性,独特的细胞支架结构,显著的防黏连效果,在医用膜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法 纳米纤维 柔顺性 粘附性 细胞支架 防黏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纤维蛋白贴对大鼠股动脉切口的止血效果
2
作者 李伟达 李茹冰 +3 位作者 万华印 李健 樊鸿浩 邓乐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50-250,共1页
目的研究猪源纤维蛋白贴(DBT)对大鼠动脉性出血的止血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DBT组、医用胶原蛋白组、纱块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除假手术组外,用手术刀片对各组大鼠左侧股动脉制造1/2切口,再用各组相应的止血物进行按压止血,检测出... 目的研究猪源纤维蛋白贴(DBT)对大鼠动脉性出血的止血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DBT组、医用胶原蛋白组、纱块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除假手术组外,用手术刀片对各组大鼠左侧股动脉制造1/2切口,再用各组相应的止血物进行按压止血,检测出血量和出血时间,3d后再对各组大鼠右侧股动脉以同样方法处理,通过检测出血量和出血时间,研究其止血作用;第二次手术结束后30d解剖观察,通过对股动脉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研究其吸收、降解情况.结果模型组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DBT组和医用胶原蛋白组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相对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但DBT组与医用胶原蛋白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提示DBT蛋白贴在大鼠体内能被降解、吸收,不引起病理性的组织学改变.结论猪源纤维蛋白贴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且可降解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贴 医用胶原蛋白 股动脉 出血 止血 可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采猪血浆的质量研究
3
作者 邓乐君 李茹冰 +7 位作者 江丽 朱晋辉 李健 李伟达 陈灶妹 赵月 陈柯君 万华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4-138,共5页
研究单采猪血浆的质量情况,为建立猪血浆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参照中国药典、欧洲药典及猪源性生物制品相关要求检测血浆的外观、pH、渗透压、总蛋白含量、枸橼酸盐含量、钠钾钙离子含量、是否无菌以及对猪细小病毒进行PCR检测方法... 研究单采猪血浆的质量情况,为建立猪血浆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参照中国药典、欧洲药典及猪源性生物制品相关要求检测血浆的外观、pH、渗透压、总蛋白含量、枸橼酸盐含量、钠钾钙离子含量、是否无菌以及对猪细小病毒进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结果显示单采血浆外观正常,渗透压、总蛋白含量、枸橼酸盐含量、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分别为315±34 mOsnlol/kg、53.7±3.2 g/L、15.98±4.88 mmol/L、3.00±0.45 mmol/L、2.35±0.38 mmol/L、151.3±22.4 mmol/L,检测结果均符合人血浆制品或者人血浆标准,但pH 7.81±0.21,其与人血浆规定含量稍有差异。单采血浆样品中只有1个样品检出细菌阳性。建立了猪细小病毒特异敏感的PCR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单采猪血浆猪细小病毒阳性率为0。实验为单采猪血浆质量基本符合现有人血浆或血浆制品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猪血浆 总蛋白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质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脑心肌炎病毒VR-129B株VP2重组蛋白的构建表达及其免疫活性分析
4
作者 吴云 赵月 +5 位作者 吴庆荣 陈柯君 张俊辉 万华印 李茹冰 李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4期116-122,共7页
为获得大量猪脑心肌炎VP2基因及蛋白研究的细胞模型,构建pDC315-EMCV-VP2真核表达载体,且将其转染到293T细胞,筛选出阳性质粒进行克隆。EMCV VR-129B株VP2基因序列参照GenBank(登录号:X74312),利用RT—PCR方法扩增VP2的全基因序列,将其... 为获得大量猪脑心肌炎VP2基因及蛋白研究的细胞模型,构建pDC315-EMCV-VP2真核表达载体,且将其转染到293T细胞,筛选出阳性质粒进行克隆。EMCV VR-129B株VP2基因序列参照GenBank(登录号:X74312),利用RT—PCR方法扩增VP2的全基因序列,将其与质粒pDC315经NheI和XhoI双酶切后连接,构建pDC315-EMCV-VP2重组表达质粒,并将其转染至293T细胞。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pDC315-EMCV-VP2真核表达载体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双酶切PCR结果获得大小为780 bp的基因片段,测序结果显示与GenBank上已经公布的同名基因(登录号:X74312)序列片段同源性为100%,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组与空质粒组之间相比,EMCV-VP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01);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转染成功部分出现较亮绿色荧光,EMCV-VP2基因表达稳定。从转染细胞中提取重组蛋白与EMCV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进行ELisa反应,具有较好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肌炎病毒 重组质粒pDC315-EMCV-VP2 转染 Q-PCR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