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站交通枢纽片区交通规划与城市设计一体化规划探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其东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1-135,共5页
铁路枢纽周边片区不仅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功能片区,还是城市重要的公共节点,作为交通主导地区,对交通组织、景观环境等较城市一般地区有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广州站交通枢纽片区为例,基于对交通站场周边地区现存问题的分析,从站场周边功能... 铁路枢纽周边片区不仅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功能片区,还是城市重要的公共节点,作为交通主导地区,对交通组织、景观环境等较城市一般地区有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广州站交通枢纽片区为例,基于对交通站场周边地区现存问题的分析,从站场周边功能安排、城市与站场的一体化衔接、周边开发和门户形象塑造等方面提出了交通规划与城市设计一体化规划方案,推动了广州站周边地区城市功能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主导地区 交通规划与城市设计 一体化规划 广州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城际轨道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规划适应性分析及协调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润朋 刘玮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7-123,共7页
文章以广州为例,通过对城际轨道站点与路网密度适应度、城际轨道网络连通度、城际轨道网络区位吻合度、城际轨道网络与空间规划发展目标适应度四个指标的分析,探讨了城际轨道网络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互动联系,并从城市功能匹配、公共... 文章以广州为例,通过对城际轨道站点与路网密度适应度、城际轨道网络连通度、城际轨道网络区位吻合度、城际轨道网络与空间规划发展目标适应度四个指标的分析,探讨了城际轨道网络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互动联系,并从城市功能匹配、公共空间体系优化、土地综合开发和交通衔接等方面提出协调指引,促进城际轨道建设与城市建设良性互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轨道 城市空间结构 适应性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双修背景下的桥下空间综合提升方式探讨——以广州市天河CBD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包悦 罗友斌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65,共6页
城市中的高架桥梁在畅通城市交通、提升城市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空间被隔断、行人通行被阻碍及景观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当下,人们普遍关注桥上空间的治理和提升,却忽略了对桥下消极空间和剩余空间的利用。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城市... 城市中的高架桥梁在畅通城市交通、提升城市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空间被隔断、行人通行被阻碍及景观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当下,人们普遍关注桥上空间的治理和提升,却忽略了对桥下消极空间和剩余空间的利用。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城市双修理念,以激活桥下消极空间、盘活桥下剩余空间为重点,以交通为导向、自身空间为基础、周边功能为支撑、品质提升为抓手,探索了利用桥下空间来实现城市功能修补、环境品质提升等目标的方法和路径,有效地指导了桥下空间的综合提升,实现城市中心区整体空间环境的精细化、精准化及品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下空间利用 城市修补 精细化 品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数据分析决策下的地下空间规划方法探索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其东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76,共6页
以地铁为代表的地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综合开发的重要基础,交通功能已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主导功能,围绕地铁站形成的地下步行交通系统是城市立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地下空间规划更多的是采用"经验... 以地铁为代表的地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综合开发的重要基础,交通功能已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主导功能,围绕地铁站形成的地下步行交通系统是城市立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地下空间规划更多的是采用"经验判断""定性分析"等方法进行设计,对地下空间交通主导功能的研究缺位,导致地下空间建设在完成之后才发现交通功能不全、交通空间不足及交通组织混乱等问题,尤其是在地铁站等交通敏感地区,无法实现交通引导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初始理念。文章重点关注地铁站使用者的需求,运用"以行定形"的规划理念,通过交通数据分析和行人微观仿真两大技术手段,构建满足地铁站周边交通功能需求以及行人高效舒适体验的地下步行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分析 行人仿真 地下空间 以行定形 理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