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阳粳米碾制留胚米工艺与品质研究
1
作者 刘倍朵 焦悦 +5 位作者 安红周 刘洁 任传顺 郭念国 林乾 王丽娜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6,共9页
留胚米作为一种营养全面的高值化食品,在食品领域具有显著潜力和加工挑战性。本研究以短粒型原阳粳米为原料,经一道砂辊米机开糙至留皮度为69.6%,白度为23.23%后,采用不同的铁辊米机道数(1~4道)及碾磨压力组合,探究留胚米的碾制工艺及... 留胚米作为一种营养全面的高值化食品,在食品领域具有显著潜力和加工挑战性。本研究以短粒型原阳粳米为原料,经一道砂辊米机开糙至留皮度为69.6%,白度为23.23%后,采用不同的铁辊米机道数(1~4道)及碾磨压力组合,探究留胚米的碾制工艺及其品质。结果显示,采用(0.50+2.00)、(1.00+1.75)、(1.50+1.50)档以及(0.75+0.75+0.75+0.75)档压力档位组合可以碾制得到加工精度(留皮度)、留胚粒率、碎米率均符合GB/T 42227—2022《留胚米》要求的留胚米产品。4种工艺碾白所得留胚米的留皮度分别为6.3%、6.8%、6.1%、3.6%,留胚粒率分别为82%、82%、81%、88%,碎米率分别为3.67%、3.57%、3.96%、3.98%。采用(0.50+2.00)档组合工艺碾制出的留胚米,其食味值为55.5分,硬度值、黏度值、平衡度和弹性分别为80.11 N、3.19 N、0.04和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胚米 碾磨压力 碾磨道数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小麦粉成品车间书虱年度发生跟踪监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莉莉 王殿轩 +6 位作者 郭超 林乾 王丽娜 刘子立 陈亮 张少波 王智颖 《粮油食品科技》 2020年第5期96-101,共6页
采用瓦楞纸板诱捕器,对小麦粉成品车间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书虱的发生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并利用地质统计学等高线绘图技术统计分析小麦粉成品车间书虱发生部位以及与温湿度的关系。年度跟踪监测表明,在小麦粉成品车间累计诱捕到书虱... 采用瓦楞纸板诱捕器,对小麦粉成品车间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书虱的发生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并利用地质统计学等高线绘图技术统计分析小麦粉成品车间书虱发生部位以及与温湿度的关系。年度跟踪监测表明,在小麦粉成品车间累计诱捕到书虱25131头,呈非均匀分布。书虱诱捕数量与车间内温湿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发生部位主要为麸皮打包间、麸皮打包间和成品仓交接区域、自动打包机和皮带输送机区域、卸粮口区域,且具有长期持续存在向周围扩散虫害的危险。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书虱发生部位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粉成品车间 书虱 诱捕 跟踪监测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粉加工车间硫酰氟整体熏蒸杀虫效果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智颖 王殿轩 +11 位作者 郭超 赖世椿 劳传忠 何梦婷 李丹青 王双雄 林乾 刘子立 王丽娜 冼庆 张小松 黄敏鹏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0,共6页
研究了我国华南地区某小麦粉加工车间B区、C区,长为108 m,宽为25 m,高为35.2 m,总体积为95040 m^(3),有效熏蒸体积为53842 m^(3)的空间,采用硫酰氟剂量为40 g/m^(3)、密闭时间为48 h的整体性结构熏蒸。在不补充硫酰氟熏蒸剂的条件下,熏... 研究了我国华南地区某小麦粉加工车间B区、C区,长为108 m,宽为25 m,高为35.2 m,总体积为95040 m^(3),有效熏蒸体积为53842 m^(3)的空间,采用硫酰氟剂量为40 g/m^(3)、密闭时间为48 h的整体性结构熏蒸。在不补充硫酰氟熏蒸剂的条件下,熏蒸过程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建立了熏蒸剂的日损失率L d和浓度半数衰减时间HLT,分析了各楼层硫酰氟浓度变化规律和熏蒸剂泄漏程度,评估了杀虫效果。熏蒸剂的日损失率符合模型:L_(d)=100×(1-e^(-b))(e为自然常数;b为衰减常数),浓度半数衰减时间HLT符合模型:HLT=ln^(2)/b。熏蒸剂日损失率的变化随着衰减常数的增大而增大,浓度半数衰减时间HLT的变化随着衰减常数的增大而减小。单次熏蒸时衰减常数为固定值,熏蒸剂日损失率、浓度半数衰减时间HLT为恒定变化。经模型评估,6楼~8楼的日损失率L_(d)和半数衰减时间介于56.7%~71.3%和0.56~0.83 d。3、4楼区域损失率L_(d)和半数衰减时间介于85.0%~92.6%和0.27~0.37 d;除8楼硫酰氟熏蒸剂浓度半数衰减时间HLT超过15 h,其余楼层均未超过15 h。熏蒸后22 d,取样检测发现小麦粉加工车间设备和管道中均发现赤拟谷盗幼虫活虫。采用硫酰氟进行建筑物结构40 g/m^(3)剂量、密闭时间48 h方式熏蒸,可将车间空间区域害虫各虫态以及管道和设备中成虫杀死,存在于设备和管道内的卵可能存活且发育成新幼虫或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粉车间 结构熏蒸 硫酰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精度籼米的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 被引量:11
4
作者 安红周 杨柳 +3 位作者 林乾 陈会会 黄清 尹文婷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共7页
为保证大米良好的食用品质的条件下尽可能保留营养成分,寻找籼米的适度加工范围,以6种不同品种的籼糙米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碾磨成不同加工精度的籼米,通过感官评价和喜好度评价对不同加工精度的籼米米饭进行实验,并对比适碾米和精碾米... 为保证大米良好的食用品质的条件下尽可能保留营养成分,寻找籼米的适度加工范围,以6种不同品种的籼糙米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碾磨成不同加工精度的籼米,通过感官评价和喜好度评价对不同加工精度的籼米米饭进行实验,并对比适碾米和精碾米的部分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进而评价不同加工精度籼米的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随着加工精度的逐渐提高,米饭感官评分整体呈升高趋势;根据感官评价和喜好度确立了籼米的适度加工范围为留皮度大约在1.90%~3.95%,此范围内的籼米比过度加工籼米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相对于过度加工籼米蛋白质提高2.20%~5.24%、脂肪提高11.59%~35.29%、膳食纤维提高46.03%~180.61%、VE提高44.24%~465.90%、VB 1提高12.40%~59.35%、锌提高4.10%~12.47%、钙提高8.30%~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米 加工精度 适度加工 感官评价 接受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麦蛾茧蜂防治小麦粉仓库蛾类害虫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超 王丽娜 +5 位作者 鲁玉杰 王智颖 林乾 陈亮 吕建华 黄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7-114,共8页
为评价麦蛾茧蜂防治仓储蛾类害虫的实仓效果,在小麦粉仓库利用信息素粘胶诱捕器和地质统计学等高线绘图技术,构建了粉斑螟危害分布评价方法,研究了连续释放麦蛾茧蜂对粉斑螟防治效果以及小麦粉仓库粉斑螟种群的时间空间变化情况。实仓... 为评价麦蛾茧蜂防治仓储蛾类害虫的实仓效果,在小麦粉仓库利用信息素粘胶诱捕器和地质统计学等高线绘图技术,构建了粉斑螟危害分布评价方法,研究了连续释放麦蛾茧蜂对粉斑螟防治效果以及小麦粉仓库粉斑螟种群的时间空间变化情况。实仓实验从2016年4月开始,采用信息素粘胶诱捕器监测仓内粉斑螟的数量,结束于2018年4月。麦蛾茧蜂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持续释放。结果表明,小麦粉仓库粉斑螟的热点区域主要为麸皮打包间、麸皮打包间和小麦粉成品仓结合部位、卸粮口,其中麸皮打包间可能为粉斑螟发生的源头。麦蛾茧蜂释放后,粉斑螟热点区域的范围不断缩小,发生的数量不断降低,其数量由4452头降低至1518头,降低了65.9%。利用麦蛾茧蜂防治小麦粉仓库中粉斑螟等蛾类害虫效果显著,麦蛾茧蜂防治蛾类害虫的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斑螟 小麦粉仓库 麦蛾茧蜂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型和含水率对籼糙米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安红周 费小吉 +3 位作者 刘洁 杨柳 林乾 罗琼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45,共8页
大米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破碎籽粒,降低整精米率和影响大米食用品质。研究3种籼糙米的力学特性影响因素(含水率、糙米粒型)与籼糙米碾白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籼糙米含水量增加会逐渐降低压缩力、剪切力、三点弯曲力的破碎力值,含水率从... 大米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破碎籽粒,降低整精米率和影响大米食用品质。研究3种籼糙米的力学特性影响因素(含水率、糙米粒型)与籼糙米碾白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籼糙米含水量增加会逐渐降低压缩力、剪切力、三点弯曲力的破碎力值,含水率从12.88%增加到16.46%时,压缩破碎力值、剪切破碎力值和三点弯曲破碎力值分别降低了22.17、6.92 N和2.38 N。沙软粘、美香粘和天龙一号的厚度平均值为1.59、1.67 mm和1.65 mm,三点弯曲破碎力平均值分别为17.20、18.28 N和20.18 N。沙软粘糙米有31%的籽粒厚度为1.60 mm,美香粘糙米有30%的籽粒厚度为1.70 mm,天龙一号种糙米有46%的籽粒厚度为1.65 mm。达到加工精度即碾减率为10%时,沙软粘、美香粘和天龙一号的碎米率分别为18.50%、16.30%和16.60%。因此厚度均匀性高的糙米碾白产生的碎米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糙米 糙米尺寸 含水率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圆仓熏蒸过程中磷化氢扩散和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何梦婷 葛中健 +5 位作者 张景 郭超 林乾 陈亮 白春启 王智颖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28,共6页
在直径27 m、装粮线高度18 m,仓内体积12000 m^(3),压力半衰期为600 s的浅圆仓中,采用粮面药袋投药和两侧梳型风道环流熏蒸,研究了浅圆仓粮堆纵向和横向上磷化氢扩散及分布特性,评估了粮堆内部不同部位磷化氢C_(t)值。结果表明,浅圆仓... 在直径27 m、装粮线高度18 m,仓内体积12000 m^(3),压力半衰期为600 s的浅圆仓中,采用粮面药袋投药和两侧梳型风道环流熏蒸,研究了浅圆仓粮堆纵向和横向上磷化氢扩散及分布特性,评估了粮堆内部不同部位磷化氢C_(t)值。结果表明,浅圆仓粮堆内磷化氢浓度衰减阶段的浓度呈指数下降趋势,磷化氢浓度衰减阶段浓度和时间符合指数模型C=1061.7e^(-0.071t)模型(R^(2)=0.9171)。环流熏蒸系统促进粮堆内磷化氢的均匀分布,可以避免因过高浓度造成的不利,但粮堆内磷化氢在不同区域浓度仍然存在差异,且难以避免熏蒸死角的存在。在浅圆仓熏蒸初期,从横向方向看,磷化氢在中轴聚集,浓度以中轴为中心向仓壁递减;从纵向方向看,磷化氢从上到下浓度依次降低,粮堆内表层和中轴处磷化氢浓度相对较高。在磷化氢浓度衰减阶段,粮堆中间层和中轴处磷化氢浓度相对较高。浅圆仓环流熏蒸系统A面管、B面管和仓底取样口Ct值低于平均浓度累积值,存在害虫防治隐患。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优化改进环流熏蒸风道可以改变粮堆内磷化氢气体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圆仓 熏蒸 磷化氢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性粉处理稻谷防治锈赤扁谷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韩志强 郭超 +2 位作者 劳传忠 韩冰冰 郑妙 《粮油食品科技》 2017年第2期85-88,共4页
研究了经食品级惰性粉处理的稻谷中锈赤扁谷盗的生存时间,并在实仓验证了散装稻谷仓粮堆表层应用惰性粉拌粮的防治效果。用纯惰性粉处理锈赤扁谷盗的生存时间为0.8 d,采用150 mg/kg惰性粉拌粮法处理的稻谷中锈赤扁谷盗生存时间为0.9 d;... 研究了经食品级惰性粉处理的稻谷中锈赤扁谷盗的生存时间,并在实仓验证了散装稻谷仓粮堆表层应用惰性粉拌粮的防治效果。用纯惰性粉处理锈赤扁谷盗的生存时间为0.8 d,采用150 mg/kg惰性粉拌粮法处理的稻谷中锈赤扁谷盗生存时间为0.9 d;无惰性粉处理的活虫样和稻谷样中锈赤扁谷盗的生存时间分别为13.3 d和18.6d。研究表明,惰性粉拌粮对锈赤扁谷盗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实仓试验中应用惰性粉可以减少锈赤扁谷盗的数量,但其应用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粉 锈赤扁谷盗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地区稻谷立筒仓智能化降温通风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志强 林乾 +5 位作者 陈亮 李兴军 吴子丹 何东升 王丽娜 吴晓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80,共6页
在广州市南沙区于2018年1月16日~2月7日期间,对装粮高度11 m的稻谷立筒仓(约650 t)采用自然冷空气进行智能化降温通风,分别采用5.5 kW和2.2 kW的离心风机上行式通风,风机运转条件是粮堆与大气温度之差≥3℃,粮堆平衡绝对湿度(EAHg)≦... 在广州市南沙区于2018年1月16日~2月7日期间,对装粮高度11 m的稻谷立筒仓(约650 t)采用自然冷空气进行智能化降温通风,分别采用5.5 kW和2.2 kW的离心风机上行式通风,风机运转条件是粮堆与大气温度之差≥3℃,粮堆平衡绝对湿度(EAHg)≦大气平衡绝对湿度(AHa)。结果表明,风机自动化运行时间主要在夜间,采用5.5 kW风机的301号仓粮堆平均温度由19.2℃降到13.8℃,风机运转了72.9h,单位能耗是0.087 kW·h t^(-1)℃^(-1);采用2.2 kW风机的501号仓粮堆平均温度由20.9℃降到12.4℃,风机运转了148.6 h,单位能耗是0.047 kW h t^(-1)℃^(-1),与当地人工控制的吸出式下行降温通风单位能耗比较,显著节约电能54%~75%。两个智能化降温通风仓通风结束后粮堆水分保持不变。与对照仓比较,采用低功率离心风机进行智能化降温通风后的稻谷出米率和加工品质有提高的趋势。这说明稻谷立筒仓智能化通风期间整个粮堆湿热分布均匀,不发生水分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地区 智能化降温通风 稻谷立筒仓 CAE方程 上行压入式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圆仓充氮过程中氮气浓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志强 黄亚伟 +2 位作者 张景 郭超 葛中健 《粮油食品科技》 2018年第5期82-85,共4页
结合双侧内环流熏蒸系统管道,采用上充下排的方式对浅圆仓开展了充氮气调实验,研究了第一次充氮结束后浅圆仓不同粮层、粮面空间、仓底两侧环流管道中氮气的分布变化,分析了氮气在粮堆内分布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在充氮结束后,氮气在粮... 结合双侧内环流熏蒸系统管道,采用上充下排的方式对浅圆仓开展了充氮气调实验,研究了第一次充氮结束后浅圆仓不同粮层、粮面空间、仓底两侧环流管道中氮气的分布变化,分析了氮气在粮堆内分布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在充氮结束后,氮气在粮堆中分布均匀,均匀度达99.58%,不同粮层氮气浓度基本上呈从上到下依次递减的分布变化规律,并对下降曲线做了相关线性拟合,充氮14 d后,仓底两侧环流管道氮气浓度已为90%左右,但粮堆平均浓度为96.7%,因此,只根据氮气出口浓度不能代表粮堆内各处浓度,不能以此来判定再次充氮的时间点,应该通过粮堆多点预埋管的氮气浓度来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圆仓 充氮气调 氮气浓度 氮气分布 浓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气调储藏启封前后小麦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丽娜 郭超 +5 位作者 陈亮 卢颖欣 许妙霞 郑小善 郭红红 何梦婷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研究了在温度为(30±2)℃、相对湿度在75%的条件下氮气气调启封前后小麦的加工品质变化,分析了小麦水分、蛋白质、湿面筋、降落数值、面筋吸水量、面团流变学特性等重要加工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氮气气调储藏60 d和启封后60 d... 研究了在温度为(30±2)℃、相对湿度在75%的条件下氮气气调启封前后小麦的加工品质变化,分析了小麦水分、蛋白质、湿面筋、降落数值、面筋吸水量、面团流变学特性等重要加工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氮气气调储藏60 d和启封后60 d的小麦粉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面团流变学特性无显著变化。小麦初始阶段、气调储藏阶段和启封后的蛋白质、湿面筋(全麦粉)、面筋指数、面筋吸水量、湿面筋(小麦粉)、吸水率差异不显著。启封前小麦粉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随时间逐渐增加,气调储藏阶段增速高于启封阶段的变化。小麦粉面团的拉伸能量值、拉伸阻力、拉伸比例随着启封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小麦从缺氧到富氧过程面团的筋力有所增强,面团从开始拉伸到拉断为止所需能量逐渐增大,但其延伸性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气 气调储藏 品质 启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分离蛋白对无麸质大米面包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隆重 任传顺 +5 位作者 张涛显 舒星琦 缑帅龙 安红周 林乾 周海军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3-40,共8页
将乳清分离蛋白(WPI)添加到无麸质大米面包中,通过质构、切面分析和比容等方法综合评价面包品质,并运用流变学方法研究其原因。结果表明:WPI能显著降低米粉糊化黏度,提升糊化稳定性。在面团流变测试中,WPI弱化能生面团刚性结构,增加面... 将乳清分离蛋白(WPI)添加到无麸质大米面包中,通过质构、切面分析和比容等方法综合评价面包品质,并运用流变学方法研究其原因。结果表明:WPI能显著降低米粉糊化黏度,提升糊化稳定性。在面团流变测试中,WPI弱化能生面团刚性结构,增加面团黏性,使发酵气体产生量最高提升14.01%。温度扫描表明WPI能降低面团热诱导凝胶tanδ值,熟化时面包内部支撑能力更强。在面包品质方面,添加WPI能显著提升面包比容,加深表皮色泽,降低面包芯硬度,使面包内部孔隙趋向多而密集,而WPI添加量超过12%时会导致面包表面开裂,硬度增加。WPI添加量在8%~12%范围内能显著提升大米面包整体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麸质 大米面包 乳清蛋白 动态流变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专用小麦粉企业标准的编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红梅 李汴生 +1 位作者 阮征 王丽娜 《粮油食品科技》 2019年第4期40-46,共7页
我国小麦粉的标准体系由于制定年限久远,一些标准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企业标准是现有标准体系的补充和完善,能有效弥补目前标准的不足。因此,从小麦粉国家标准入手,结合广东省专用小麦粉标准的备案,探讨专用小麦粉企业标准中存在... 我国小麦粉的标准体系由于制定年限久远,一些标准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企业标准是现有标准体系的补充和完善,能有效弥补目前标准的不足。因此,从小麦粉国家标准入手,结合广东省专用小麦粉标准的备案,探讨专用小麦粉企业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如表述不正确和文本文字错漏、理化指标设置不够合理、规范性引用文件出现错误、缺少产品品质指标以及企业备案的专用小麦粉的标准品类较单一等,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企业标准制修订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小麦粉 企业标准 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圆仓磷化氢双侧内环流熏蒸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志强 陈亮 +2 位作者 郭超 张景 魏小运 《粮油食品科技》 2018年第4期63-67,共5页
采用粮面投药,双侧环流熏蒸的方式测试,研究了浅圆仓不同粮层、粮面空间、出粮口、环流管道中磷化氢浓度的分布变化,分析了磷化氢在粮堆内分布扩散规律。结果表明,浅圆仓粮堆内部磷化氢浓度在第6天才能达到0.6的均匀度,虽然两侧环流管... 采用粮面投药,双侧环流熏蒸的方式测试,研究了浅圆仓不同粮层、粮面空间、出粮口、环流管道中磷化氢浓度的分布变化,分析了磷化氢在粮堆内分布扩散规律。结果表明,浅圆仓粮堆内部磷化氢浓度在第6天才能达到0.6的均匀度,虽然两侧环流管内的磷化氢浓度只需1~2天即达到200 mL/m^3以上,但仓底出粮口的磷化氢浓度到第八天仍未达到200 mL/m^3。因此,只检测环流管和粮面空间的磷化氢浓度不能表明粮堆内各处浓度都达到相同水平,不能保证熏蒸杀虫效果,同时也不能以此来决定环流停止的时间,因为粮堆浓度达到均匀的时间远远滞后于环流管内浓度达到熏蒸要求的时间。这一结果对指导浅圆仓环流熏蒸,保证熏蒸杀虫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大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熏蒸 浅圆仓 磷化氢 浓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