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麻醉影响4~6岁鼾症儿童术后首夜褪黑素的分泌但不造成抑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邱倩琪 宋兴荣 +6 位作者 孙昌志 谭永红 徐颖怡 黄桂亮 张娜 李峥科 魏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8-134,共7页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对4~6岁鼾症儿童术后褪黑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4~6岁拟行腺样体切除术的鼾症儿童2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I或II级。通过术前、术中、术后3 d共11个相对应时间点(T1~T11)测量唾液褪黑素,测量相同时间点的光照度和患儿体...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对4~6岁鼾症儿童术后褪黑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4~6岁拟行腺样体切除术的鼾症儿童2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I或II级。通过术前、术中、术后3 d共11个相对应时间点(T1~T11)测量唾液褪黑素,测量相同时间点的光照度和患儿体温情况,记录患儿3 d夜晚睡眠时长及术后疼痛评分(FLACC)、镇静躁动评分(Riker)和康复质量评分量表-15(QoR-15),随访术前和术后28 d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生活质量评价调查表(OSA-18)观察康复情况,并观察患儿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0名患儿唾液褪黑素基线值(T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7时(T8)比术前7 h(T4)降低(P<0.05),术后第2日早7时(T11)恢复,3 d(T4、T8、T11)早7时的唾液褪黑素均数超过3 pg/mL。测量3 d相对应的褪黑素时室内光照度和患儿体表温度无差异。FLACC评分、Riker评分和QoR-15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8 d随访OSA-18评分低于术前(P<0.05)。20名患儿均无出现呼吸抑制、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高血压、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结论全身麻醉影响鼾症儿童术后首夜褪黑素的分泌,但不造成抑制,学龄前儿童在上午进行全身麻醉行短小手术不显著干扰褪黑素的分泌而造成昼夜节律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昼夜节律 睡眠 全麻 鼾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比卡因脂质体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2
作者 郭小花 陈茜 +4 位作者 赵晴 郭欣莹 潘永英 季婉青 金宇林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24-1729,共6页
目的 比较布比卡因脂质体与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联合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布比卡因脂质体的镇痛优势。方法 纳入我院行择期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布比卡因脂质体组和罗哌卡因组,两组患者均于... 目的 比较布比卡因脂质体与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联合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布比卡因脂质体的镇痛优势。方法 纳入我院行择期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布比卡因脂质体组和罗哌卡因组,两组患者均于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罗哌卡因组患者每侧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布比卡因脂质体组取266 mg布比卡因脂质体溶于0.9%生理盐水至40 mL,每侧注入20 m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静息及运动时VAS评分、术后15项恢复质量(QoR15)的总体评分、术后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术后首次下地行走时间和排气时间,恶心、呕吐、便秘、瘙痒的发生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布比卡因脂质体组术后12、24、48 h时点的静息痛及运动痛VAS评分显著低于罗哌卡因组(P <0.001)。布比卡因脂质体组术后24 h及24~48 h的QoR-15评分为显著高于罗哌卡因组(P <0.001)。术后48 h内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布比卡因脂质体组显著低于罗哌卡因组(P <0.001)。布比卡因脂质体组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罗哌卡因组(P <0.001)。两组患者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未发生瘙痒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布比卡因脂质体用于剖宫产术后TAP阻滞可提供长效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需求,改善术后恢复质量,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脂质体 罗哌卡因 剖宫产 疼痛评分 恢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气道及下颌骨三维解剖特点与麻醉气管插管 被引量:5
3
作者 纪雪霞 邱倩琪 +4 位作者 周国斌 马珏 季文进 王志鹏 王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8-502,共5页
目的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气道及下颌骨三维解剖特点与麻醉气管插管方式和次数。方法 收集2014年到2019年期间于我院行全麻手术且已行头颈部螺旋CT扫描的正常气道... 目的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气道及下颌骨三维解剖特点与麻醉气管插管方式和次数。方法 收集2014年到2019年期间于我院行全麻手术且已行头颈部螺旋CT扫描的正常气道及OSAHS气道患者各30例,使用Dolphin软件对患者的气道进行三维重建及气道分析,对患者的下颌骨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同时,记录患者麻醉气管插管的方式和次数。结果 OSAHS患者气道的气道体积、气道的矢状向、水平向和冠状向最小横截面积均较正常患者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的下颌距离较正常患者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角角度与正常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麻醉插管的方式和次数与正常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患者气道及下颌骨三维解剖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利用气道和下颌骨的解剖学特点进行分析,可为临床全麻前气道评估和气管插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下颌骨 气道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在儿童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白雪 罗昊 +4 位作者 黄雅莹 黄俊祥 谭永红 宋兴荣 李碧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529-2533,共5页
目的比较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在儿童无痛胃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年龄4~9岁,ASA分级Ⅰ-Ⅱ级,BMI 18~30 kg/m2,拟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与丙泊酚... 目的比较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在儿童无痛胃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年龄4~9岁,ASA分级Ⅰ-Ⅱ级,BMI 18~30 kg/m2,拟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与丙泊酚组(P组)。麻醉诱导使用舒芬太尼0.2µg/kg和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R组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5 mg/kg,P组给予丙泊酚3 mg/kg。记录两组无痛胃镜的首次用药后成功率、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镇静评分、Narcotrend指数以及入睡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R组和P组无痛胃镜首次用药成功率分别为82.8%和9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在入镜时和退镜后的Narcotrend指数分别是(84.7±10.8)和(86.4±4.3),明显高于P组的(58.9±13.2)和(66.2±5.0)(P<0.05)。R组患者苏醒时间为(14.2±6.9)min,明显低于P组(23.8±6.7)min(P<0.05)。R组和P组的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10.9%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入睡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均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儿童无痛胃镜检查,但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苏醒更迅速且注射痛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丙泊酚 儿童 无痛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通气预处理对儿童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国强 叶靖 +2 位作者 陈俊勇 刘威 蔡开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92-1496,共5页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预处理对儿童不同种类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胸腔镜辅助胸科手术OLV患儿171例,年龄5 d^11岁,3岁以下127例。其中,脓胸廓清+脓肿切除术(脓胸组)55例,纵膈肿瘤切除术(纵膈肿瘤组)34例,膈疝修补或膈...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预处理对儿童不同种类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胸腔镜辅助胸科手术OLV患儿171例,年龄5 d^11岁,3岁以下127例。其中,脓胸廓清+脓肿切除术(脓胸组)55例,纵膈肿瘤切除术(纵膈肿瘤组)34例,膈疝修补或膈肌折叠术(膈疝组)21例,肺叶切除或肺活检(肺疾病组)43例,食管手术(食管组)18例。采用5Fr国产支气管堵塞器,侧卧位后行OLV预处理5~8 min,恢复双肺通气5 min,切皮前再次启动OLV。若Sp O2<95%,管端位置无异常,给予呼末气道正压5 cm H2O;Sp O2<90%,则间歇双肺通气。结果 OLV术野优良率93.56%。脓胸组2例、食管组3例术中需要间歇双肺通气,其余166例患儿可耐受OLV。食管组手术时间、OLV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LOS)长于其他组别,术后肺不张例数高于膈疝组和肺疾病组;脓胸组、食管组在肺完全萎陷后、拔除气管导管后的氧合指数低于纵隔肿瘤组(P<0.05或0.01)。结论 OLV预处理法可维持大部分患儿OLV期间的氧合,手术时间、OLV时间长的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LOS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单肺通气 支气管堵塞器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舒芬太尼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碧莲 王思怡 +5 位作者 白雪 刘瑶 魏伟 管宴萍 钟国平 宋兴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4-132,共9页
【目的】探讨基因多态性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心脏介入手术中舒芬太尼(SUF)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72月,ASA分级Ⅱ级并拟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儿168例。使用丙泊酚2 mg·kg^(-1)、SUF 0.3μg·kg^(-1)及苯磺顺阿曲库... 【目的】探讨基因多态性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心脏介入手术中舒芬太尼(SUF)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72月,ASA分级Ⅱ级并拟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儿168例。使用丙泊酚2 mg·kg^(-1)、SUF 0.3μg·kg^(-1)及苯磺顺阿曲库铵0.2 mg·kg^(-1)行麻醉诱导,丙泊酚8 mg·kg^(-1)·h^(-1)维持麻醉。采用稀释采样法收集给予SUF后5、10、20、30、45、60、75、90 min的血液标本。使用U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SUF的药物浓度,并用Phoenix Win Non⁃lin^(TM)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基因型检测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检测。应用SNPStats对基因型数据和药代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赤池信息量准则数值最小的模型为最优模型。【结果】共纳入可能影响SUF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关的靶点、代谢酶、转运体及通路相关的9个基因中3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发现基因ABCG2 rs2054576和OPRM1 rs4870266与SUF药物暴露量相关(P<0.05);OPRM1 rs2236257与SUF表观分布容积相关(P<0.05);CYP3A4 rs2246709和OPRM1 rs2236257,rs4870266与SUF药物清除率相关(P<0.05)。【结论】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ABCG2 rs2054576,CYP3A4 rs2246709和OPRM1 rs2236257,rs4870266的基因多态性可显著地影响SUF的药代动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舒芬太尼 小儿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布啡与舒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44
7
作者 毕小宝 王琼 +2 位作者 张高龙 易艳萍 谭永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085-3088,共4页
目的比较纳布啡和舒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拟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n=45):纳布啡组(N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N组和S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纳布啡0.3 mg/kg及舒芬太尼0.1 mg/kg,5 min后均静脉注射... 目的比较纳布啡和舒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拟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n=45):纳布啡组(N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N组和S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纳布啡0.3 mg/kg及舒芬太尼0.1 mg/kg,5 min后均静脉注射丙泊酚2.0mg/kg。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5 min(T0)、睫毛反射消失后(T1)、扩宫时(T2)、手术开始5 min(T3)、退扩阴器时(T4)和苏醒时(T5)的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及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丙泊酚总用量、苏醒及离室时间;记录术中严重体动、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N组在T2、T3时点HR和MAP明显低于S组,S组T2、T3时点SpO_2明显低于N组(P <0.05);与S组比较,N组丙泊酚用量少,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 <0.05),但两组苏醒时间及离室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N组术中呼吸抑制、严重体动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 <0.05)。结论相比舒芬太尼,对于无痛宫腔镜手术,0.3 mg/kg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舒芬太尼 丙泊酚 宫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预先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琼 赖国忠 +2 位作者 劳建新 张永福 肖丽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408-2410,共3页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注射舒芬太尼行预先镇痛后行气管插管全麻完成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及应激指标的变化。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4组,A组为静吸全麻,B、C、D组为静吸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但C...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注射舒芬太尼行预先镇痛后行气管插管全麻完成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及应激指标的变化。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4组,A组为静吸全麻,B、C、D组为静吸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但C、D组患者硬膜外腔中分别加入舒芬太尼5、10μg。所有患者术中均用0.5%~2.5%七氟醚和肌松药维持麻醉。观察术中血压心率变化,于麻醉前、气腹时、气腹后30min、术毕4个时点抽取外周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检测血浆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A组患者在插管时、气腹时和气腹后30rain心率较快,气腹时血压较其他3组患者高(P〈0.05)。B组、C组、D组患者在气腹后30min血浆中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均低于A组患者(P〈0.05)。C组、D组患者血压心率和血浆中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更接近麻醉前水平。结论:硬膜外腔注射舒芬太尼行预先镇痛能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麻醉 硬膜外 舒芬太尼 预先镇痛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通气下不同麻醉方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琼 程秋菊 +2 位作者 劳建新 张永福 姚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895-3897,共3页
目的:观察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用不同方法麻醉应用喉罩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静脉诱导后置入4号喉罩并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术中A组患者用瑞芬太尼0.15~0.2μg/(kg... 目的:观察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用不同方法麻醉应用喉罩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静脉诱导后置入4号喉罩并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术中A组患者用瑞芬太尼0.15~0.2μg/(kg·min),丙泊酚0.05~0.1mg/(kg·min),全凭静脉麻醉维持,B组患者吸入1.5%~3%七氟醚麻醉维持,C组患者用瑞芬太尼0.08~0.12μg/(kg·min),丙泊酚0.04~0.06mg/(kg·min)静脉泵注,同时1%~2%七氟醚吸入复合维持麻醉。术中根据Narcotrend麻醉深度指数(NI)和血压心率调整静脉药和吸入药的浓度。术毕时停止所有麻醉药的输注和吸入。记录患者麻醉前、置入喉罩时、切皮时、分离深部组织时、术毕时、拔喉罩时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NI,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总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喉罩时间。术后随访有无咽痛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B组患者切皮和分离深部组织时血压、心率和NI值均高于A组和C组患者,A组患者苏醒时间长于B组和C组患者。结论:喉罩通气下3种不同的麻醉方法都可较好地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中静吸复合麻醉用药量较少,苏醒更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麻醉 全身 喉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婴幼儿超快通道心脏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封居冕 王怀贞 +1 位作者 彭亮明 宋兴荣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032-1037,共6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婴幼儿围术期超快通道心脏麻醉(ultra-fast track cardiac anesthesia,UFTCA)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麻醉科择期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内直视房间隔缺...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婴幼儿围术期超快通道心脏麻醉(ultra-fast track cardiac anesthesia,UFTCA)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麻醉科择期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内直视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修补术和(或)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修补术婴幼儿1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右美托咪定UFTCA组和传统麻醉组,每组65例。UFTCA组诱导完成后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每小时1 mcg/kg至主动脉开放,后改为每小时0.3 mcg/kg维持至术毕,术后镇痛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传统麻醉组诱导完成后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术后镇痛仅采用舒芬太尼。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住院情况、术后FLACC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小时动脉血乳酸值(lactic acid,Lac)、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arterial of oxygen,PaO 2)和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 2)。结果UFTCA组患儿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传统麻醉组(P<0.05)。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切皮时(T3)、CPB运行中(T4)、CPB停机后(T5)、手术结束(T6)的心率(heart rate,HR)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FTCA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心脏监护室(cardiac intensive care unit,C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传统麻醉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第1~2天FLACC疼痛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UFTCA组患儿术后第1~2天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麻醉组(P<0.05)。UFTCA组患儿术后2小时动脉血Lac值明显低于传统麻醉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婴幼儿围术期UFTCA中的应用临床效果明显,可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拔管时间,提供良好的术后镇静镇痛效果,改善术后氧合平衡,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超快通道心脏麻醉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吗啡酮复合左布比卡因在小儿骶管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亮明 佘应军 +4 位作者 赵晴 梁惠红 潘永英 雷东旭 宋兴荣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34-236,246,共4页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复合左布比卡因在小儿骶管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于本院择期行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手术的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 C 组(应用0.20%左布比卡因)和 H 组(应用0.20%左布比卡因复合10 mcg/kg 氢吗...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复合左布比卡因在小儿骶管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于本院择期行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手术的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 C 组(应用0.20%左布比卡因)和 H 组(应用0.20%左布比卡因复合10 mcg/kg 氢吗啡酮混合液),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苏醒时间,镇痛时间,运动阻滞、瘙痒、躁动发生情况以及苏醒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运动阻滞、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 h、4 h、24 h 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估评分(CHEOPS 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 h、8 h、10 h,H 组 CHEOPS 疼痛评分显著低于 C 组(P <0.01)。相比 C 组,H 组镇痛时间显著延长(P <0.05),术后瘙痒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 <0.05)。结论骶管氢吗啡酮能够安全应用于小儿骶管麻醉及术后镇痛,延长左布比卡因镇痛持续时间,且不影响术后运动阻滞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麻醉/方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苏玲 屠伟峰 +2 位作者 陈茜 欧阳惠碧 郄文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97-1399,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NC组)、H组、D组、DH组、DHY组和HY组。200μmol/LH2O2建立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NC组)、H组、D组、DH组、DHY组和HY组。200μmol/LH2O2建立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差别;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Hochest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测定各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与NC组比较,H组细胞生存率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SOD活力下降(P<0.05),MDA含量增加(P<0.05);而DH组相对于H组,细胞生存率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SOD活力升高,MDA含量减少(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H2O2诱导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HUVECS H2O2 育亨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减少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术中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权哲峰 池萍 田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于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存在子宫收缩乏力危险因素的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均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A组术前静脉注射稀释2ml的盐酸戊乙奎醚0.5mg;...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于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存在子宫收缩乏力危险因素的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均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A组术前静脉注射稀释2ml的盐酸戊乙奎醚0.5mg;B组术前静脉注射2ml的生理盐水。监测两组产妇的MAP、HR、SpO2和RR,记录断脐开始至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尿量,并观察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后恶心、呕吐、心悸、胸闷憋气和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结果 B组产妇恶心、胸闷憋气和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有效地减少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盐酸戊乙奎醚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抑制内毒素血症中巨噬细胞发生焦亡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纪雪霞 郭远波 +6 位作者 邱倩琪 王志鹏 王研 吉锦泉 孙强 蔡宇晶 周国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5-530,共6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抑制巨噬细胞发生焦亡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三磷酸腺苷(ATP)刺激组以及丙泊酚+LPS+ATP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LPS+ATP组先给予脂多糖(LPS) 1μg/mL刺激4 h,再加三磷酸腺... 目的探讨丙泊酚抑制巨噬细胞发生焦亡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三磷酸腺苷(ATP)刺激组以及丙泊酚+LPS+ATP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LPS+ATP组先给予脂多糖(LPS) 1μg/mL刺激4 h,再加三磷酸腺苷(ATP)4 mmol/L刺激1 h;丙泊酚+LPS+ATP组先同时给予50μmmol/L丙泊酚+LPS 1μg/mL刺激4 h,再加ATP刺激1 h。处理完毕则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分别通过CCK8、流式分析检测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法检测细胞上清炎症因子IL-1β、IL-18含量;用免疫印迹检测细胞caspase-1蛋白表达及细胞膜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流式分析及免疫组化荧光检测细胞焦亡情况。结果 LPS+ATP可导致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活力显著降低(P<0.05);炎症因子IL-1β、IL-18升高(P<0.05);活化的caspase-1蛋白增加,细胞膜表面TLR-4表达升高(P<0.05);予丙泊酚处理后,可改善LPS+ATP诱导的上述指标变化。结论 LPS+ATP可诱导BMDM发生焦亡,丙泊酚有效抑制这种细胞死亡,提示丙泊酚麻醉有益于临床脓毒症患者的手术,有效调节患者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异丙酚 焦亡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激活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柳 杨诗颖 +5 位作者 肖力 白雪 崔宇 段晶晶 陈元 陈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8-555,567,共9页
【目的】观察活性氧能否通过激活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从而介导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2只:对照组(C)、瑞芬太尼组(R)、瑞芬太尼+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R+Si.p)、瑞芬太尼+腹腔注射活性氧清除剂N-叔丁基... 【目的】观察活性氧能否通过激活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从而介导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2只:对照组(C)、瑞芬太尼组(R)、瑞芬太尼+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R+Si.p)、瑞芬太尼+腹腔注射活性氧清除剂N-叔丁基-α-苯基硝酮(PBN)组(R+PBN)、瑞芬太尼+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R+Si.t)、瑞芬太尼+鞘内注射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L-α-氨基己二酸(L-α-AA)组(R+L-α-AA)。成年雄性SD大鼠静脉输注瑞芬太尼4μg/(kg·min)2 h建立痛敏模型,采用von Frey及Hargreaves法观察抑制活性氧生成或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对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鞘内注射线粒体荧光探针Mito SOX Red探测脊髓线粒体中活性氧产生水平及分布,免疫荧光以及免疫印迹方法观察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结果】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后24 h后引起大鼠机械阈值(R组:30±2.58;C组:50±1.80;P<0.05)和热痛阈值(R组:5.5±1.70;C组:10.0±1.21;P<0.05)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瑞芬痛敏组大鼠脊髓GFAP于输注瑞芬后2h表达显著上调(R组:0.16±0.009;C组:0.10±0.008;P<0.01),且脊髓神经元活性氧水平显著增加(R组:0.14±0.008;C组:0.04±0.005;P<0.01)。预先腹腔内注射PBN后第1天不仅显著抑制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激活(R组:0.16±0.009;R+PBN组:0.10±0.007;P<0.01),且减轻瑞芬太尼诱导的机械痛敏(R组:30.0±2.58;R+PBN组:45.0±2.81;P<0.05)和热痛敏(R组:5.5±1.70;R+PBN组:9.4±1.00;P<0.05)。【结论】活性氧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介导了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抑制活性氧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可能是减轻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活性氧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指数在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阿梅 温金玉 +4 位作者 黄俊祥 成小芳 阮秀杭 方美娥 魏新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54-959,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DTI-ALPS)指数在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中的价值。方法:自帕金森病进展标记物研究项目(PPMI)基线数据库中选取诊断为PD的153例患者及59例健康志愿者(HC组)纳入本研究,212例被试的临...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DTI-ALPS)指数在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中的价值。方法:自帕金森病进展标记物研究项目(PPMI)基线数据库中选取诊断为PD的153例患者及59例健康志愿者(HC组)纳入本研究,212例被试的临床资料(包括多种认知和运动测试量表评分和脑脊液检查资料)和MRI资料完整。本研究中分析了以下认知和运动测试量表的评估结果:霍普金斯语言学习测试(HVLT;其中包括即刻/总回忆测试、辨别记忆测试和维持记忆测试)、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老年抑郁量表(GDS)、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识别测试(UPSIT)、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分级量表(MDS-UPDRS)第1~3部分及全部(total)及H-Y分级量表(Hoehn and Yahr stages)。脑脊液生物标记物包括Aβ42、a-syn、t-tau、p-tau、t-tau/Aβ42和p-tau/Aβ42。所有MR图像在Siemens 3.0T磁共振仪上完成采集。利用FSL及Image-J软件在每例被试的各向异性分数(FA)图上,分别在左侧大脑半球侧脑室体部水平的投射纤维区域、联合纤维区域及皮层下纤维区域勾画绘直径5.0 mm的球形感兴趣区,测量每种纤维在X、Y和Z轴方向的扩散率,并根据公式计算DTI-ALPS指数。比较PD组与HC组之间ALPS指数值的差异,并分析PD患者ALPS指数与临床指标及脑脊液生物标记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比较,PD组DTI-ALPS指数值显著减低(Z=3.769,P<0.001)。PD组ALPS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r=-0.256,P=0.001);在控制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三个因素后,PD组ALPS指数与MDS-URDRS-Ⅲ评分呈负相关(r=-0.245,P=0.002),与脑脊液p-tau浓度呈负相关(r=-0.357,P<0.001)。结论:DTI-APLS指数可用于评估PD患者类淋巴系统功能受损情况,在探索PD相关发病机制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类淋巴系统 扩散张量成像 血管周围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药对发育期大脑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宋兴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3-502,共10页
随着外科学的快速发展,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扩大,妊娠期非产科手术及婴幼儿手术的数量均不断增加。这些手术大多数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实施,致胎儿和婴幼儿发育期的大脑不可避免地暴露于全麻药。故近年来,全麻药对发育大脑的神经毒性成为医学... 随着外科学的快速发展,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扩大,妊娠期非产科手术及婴幼儿手术的数量均不断增加。这些手术大多数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实施,致胎儿和婴幼儿发育期的大脑不可避免地暴露于全麻药。故近年来,全麻药对发育大脑的神经毒性成为医学科学界关注和争论的热点。尤其是201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临床常用全麻药添加黑框警告,造成医患及相关领域人员的困惑。因此,我们结合发育大脑的特点,对全麻药发育期神经毒性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产科手术 婴幼儿 发育期大脑 全麻药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指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 被引量:23
18
作者 何秋明 钟微 +6 位作者 李乐 余家康 胡超 张文华 吕俊健 张红 夏慧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07-710,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的疗效。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8月应用胸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14例,观察孔位于肩胛下角第6肋间,置入5 mm trocar,操作孔2个,分别位于肩胛下角线...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的疗效。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8月应用胸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14例,观察孔位于肩胛下角第6肋间,置入5 mm trocar,操作孔2个,分别位于肩胛下角线与脊柱连线中点第5~7肋间和腋前线第5~7肋间,置入3 mm trocar;在6 mm Hg气压维持下,将疝内容物回纳,再降低压力至2~4 mm Hg,以不可吸收线完成膈肌修补。结果除1例因脾脏出血中转开腹外,其余13例均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6 min)。术中监测血气,13例完成胸腔镜手术患儿术中Pa CO238~66 mm Hg(平均48 mm Hg),p H 7.18~7.39(平均7.30),乳酸0.55~1.22 mmol/L(平均0.93 mmol/L)。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49~192h(平均113 h)。14例随访2~13个月(平均7个月),14例患儿均存活,无复发,1例术后5个月左侧肺炎,1例术后9个月因粘连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余患儿均无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症状或肠梗阻发生,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CDH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膈疝 新生儿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低血压对大鼠脑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活化及HSP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佘应军 蔡宏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观察硝普钠控制性低血压对大鼠脑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不降压组(C组),MAP分别降低至70mmHg(S组)、50mmHg(F组)、30mmHg(T组),目标MAP维持1h,S、F、T组采用硝普... 目的观察硝普钠控制性低血压对大鼠脑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不降压组(C组),MAP分别降低至70mmHg(S组)、50mmHg(F组)、30mmHg(T组),目标MAP维持1h,S、F、T组采用硝普钠复合盐酸艾司洛尔诱导控制性低血压,C组输入同等液体量的5%葡萄糖液。分别观察1d和7d),每组降压1d和7d后(C组为输液后)各取7只大鼠处死。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CAl区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在相应时点检测大鼠脑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及HSP70表达。结果四组大鼠脑海马石蜡切片HE染色细胞结构清晰完整,未见凋亡细胞或坏死。降压后1d和7d四组大鼠脑海马CA1区HSP7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压后1dT组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降压后7d和C、S、F组(P<0.01)。结论 MAP30mmHg持续1h未引起大鼠脑海马CA1区HSP70明显表达,降压后1d海马CA1区明显小胶质细胞活化,而降压后7d未见明显活化,可能引起脑内微小病理事件发生,而不是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低血压 硝普钠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erre Robin序列征婴儿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声门暴露分级的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颖怡 张娜 +4 位作者 邱倩琪 毛喆 梁宇峰 区信栩 谭永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09-913,共5页
目的分析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声门暴露分级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16-2019年在我院全麻下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95例,比较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前后Cormack-Lehane分级结果及上气道各CT... 目的分析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声门暴露分级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16-2019年在我院全麻下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95例,比较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前后Cormack-Lehane分级结果及上气道各CT指标测量值的差异。并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CT测量指标与Cormack-Lehane分级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术前相比,术后患儿Cormack-Lehane评分与声门暴露困难发生率降低(P<0.05),D1、D2、D3、D4、D5、D6、D7、D8、D9、D10、D11长度均增加(P<0.05);角1、角2和角5增大;角3、角4和角6均减小(P<0.05);会厌尖端的气道截面积及腭咽腔容积增加(P<0.05),并与Cormack-Lehane分级呈负相关。结论随着气道截面积及腭咽腔容积增加,Pierre Robin序列征婴儿下颌牵张成骨术后声门暴露分级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rre Robin序列征 下颌骨牵引成骨 上气道形态 声门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