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顶部带FPS-TMD系统的高耸结构风振控制效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吴玖荣 周泽宇 +1 位作者 梁强武 傅继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148,共7页
将摩擦摆FPS和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系统相结合,建立和推导了顶部带FPS-TMD系统的高耸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风振控制非线性动力方程,讨论了利用Newmark-β法和迭代法结合求解上述非线性动力方程的解法。以广州新电视塔为例,通过选用影响其... 将摩擦摆FPS和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系统相结合,建立和推导了顶部带FPS-TMD系统的高耸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风振控制非线性动力方程,讨论了利用Newmark-β法和迭代法结合求解上述非线性动力方程的解法。以广州新电视塔为例,通过选用影响其风振控制效果的不同参数(主体结构阻尼比,主次系统质量比,滑道不同摩擦因数以及滑道半径等)作用下的主体结构风致位移和加速度对比,对顶部带FPS-TMD系统的高耸结构风振控制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无控结构而言,在不同控制参数情况下FPS-TMD系统具有不同的减振效果,通过合理选择FPSTMD系统的控制设计参数,可使得主体结构能够达到最佳减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摆系统 调谐质量阻尼器 动力方程 减振控制 高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人-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理论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寿涛 任珉 +1 位作者 张芝芳 徐梅玲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4-179,220,共7页
随着大跨度和柔性建筑结构的广泛应用,考虑到高密度人群对于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的影响,人-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将串联和并联的两自由度人体模型分别作用于单自由度结构模型,得到三自由度人-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模型。考... 随着大跨度和柔性建筑结构的广泛应用,考虑到高密度人群对于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的影响,人-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将串联和并联的两自由度人体模型分别作用于单自由度结构模型,得到三自由度人-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模型。考虑人体的高阻尼特性,分析人-结构体系的受迫振动运动方程,通过加速度响应函数分析得到体系的共振频率。将模型结果与现有文献报道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单纯形法对人体参数进行针对性优化后,提出的串联三自由度理论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结构体系 质量-弹簧-阻尼模型 共振频率 单纯形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结构系统的水平耦合振动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梁鸿斌 叶茂 曹文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90-294,共5页
针对人-结构系统问题,建立了人-结构振动实验平台,研究人(静止站立)-结构系统水平振动特性。对比平台结构和质量块-结构系统,表明附加质量块的质量块-结构系统水平自振频率会显著降低;对比平台结构和人(静止站立)-结构,表明人-结构系统... 针对人-结构系统问题,建立了人-结构振动实验平台,研究人(静止站立)-结构系统水平振动特性。对比平台结构和质量块-结构系统,表明附加质量块的质量块-结构系统水平自振频率会显著降低;对比平台结构和人(静止站立)-结构,表明人-结构系统的水平自振频率会降低,但与重量相当的质量块-结构系统相比,降低幅度相对较小;对比平台结构和人-结构系统以及质量块-结构系统和人-结构系统的前三阶阻尼比,表明人静止站立在结构上,会对结构产生明显的阻尼效果,并且当考虑结构上人的动态特性作用时,只将人简化为质量块附加在结构上是不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结构 平台结构 质量块-结构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屋盖结构风效应的风洞试验与原型实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傅继阳 赵若红 +1 位作者 徐安 吴玖荣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18,共7页
以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为工程案例,进行了刚性模型风洞试验和有限元模态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屋盖的风致位移响应,结果表明,对于屋盖风振响应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结构的基阶振型,其次才是风荷载;随着阻尼比的增加,位移响应谱的共振峰得到了... 以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为工程案例,进行了刚性模型风洞试验和有限元模态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屋盖的风致位移响应,结果表明,对于屋盖风振响应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结构的基阶振型,其次才是风荷载;随着阻尼比的增加,位移响应谱的共振峰得到了有效平抑,峰值位移响应也随之减小.基于现场实测,提出功率谱点积识别大跨屋盖结构竖向整体振动固有频率的方法,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测得到的前4阶固有频率与振型均能与有限元模型较好吻合,其中基阶固有频率的相对误差仅为0.3%,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效应 风洞试验 大跨屋盖 现场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放大式节点阻尼器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炫 叶茂 +2 位作者 江进 章武亮 袁金秀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1-1357,共7页
针对普通节点阻尼器在层间位移角较小时无法充分发挥阻尼器性能的问题,基于杠杆原理提出一种新型位移放大式节点阻尼器。首先介绍阻尼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并建立数值模型;然后建立含阻尼器的多尺度框架模型,开展结构静、动力弹塑性分... 针对普通节点阻尼器在层间位移角较小时无法充分发挥阻尼器性能的问题,基于杠杆原理提出一种新型位移放大式节点阻尼器。首先介绍阻尼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并建立数值模型;然后建立含阻尼器的多尺度框架模型,开展结构静、动力弹塑性分析,探讨位移放大阻尼器与无放大阻尼器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放大式节点阻尼器耗能能力为无放大阻尼器的5.7倍;在多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相比布置无放大阻尼器的框架结构,布置放大式节点阻尼器的框架结构基底剪力响应分别减少13%、6%,层间位移角分别减少13%、11%,有效提升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放大阻尼器 抗震性能 多尺度框架 动力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tz-POD法的格构式塔架结构风致振动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本刚 何炳泉 +2 位作者 吴玖荣 丁昌银 汤序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5-331,共7页
根据自立式塔架结构脉动风荷载的空间分布形式,实现了本征特征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和基于荷载-里兹模态分析相结合的Ritz-POD算法求解Ritz振型,并结合谐波激励法(harmonic excitation method,HEM)和荷载-响应相关... 根据自立式塔架结构脉动风荷载的空间分布形式,实现了本征特征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和基于荷载-里兹模态分析相结合的Ritz-POD算法求解Ritz振型,并结合谐波激励法(harmonic excitation method,HEM)和荷载-响应相关法(load response correlation method,LRC)实现了塔架结构风振响应和等效静力风荷载(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ESWL)的高效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40阶基于荷载-里兹振型和100阶传统自由振动振型计算的节点风振响应和等效静力风荷载结果及变化规律一致且二者吻合度高,说明较少阶Ritz振型的计算精度是能够保障的。并且较少阶Ritz振型减少了谐波激励法与荷载-响应相关法的运算工作量,提高了风致振动分析的效率。另外,本文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基于MATLAB系统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开发环境,实现了塔架结构风致动力响应和等效静力风荷载的高效分析平台,可为其他大型复杂工程的风致振动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振响应 等效静力风荷载 Ritz-POD法 谐波激励法 荷载-响应相关法 塔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交通诱发建筑结构振动的实测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7
作者 叶茂 任珉 +1 位作者 谭平 周福霖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3-468,482,共6页
为了研究城市道路诱发的环境振动问题,首先对某城市道路交通引起的周围建筑结构振动进行现场实测,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峰值、功率谱、加速度振级分析,然后建立实测建筑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最后分析总结出城市道路环境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及其... 为了研究城市道路诱发的环境振动问题,首先对某城市道路交通引起的周围建筑结构振动进行现场实测,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峰值、功率谱、加速度振级分析,然后建立实测建筑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最后分析总结出城市道路环境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及其在结构中的传播规律。实测分析表明:各种交通振源诱发的环境振动的频率范围不同,对于一些对环境振动敏感的特殊建筑,在进行结构振动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结构所在地环境振动特点和结构自身动力特性,以满足分频限值评价标准的要求,除考虑竖向环境振动外,还需考虑水平向;有限元分析结果能够给出振动在结构内的传播规律,可用于对结构受环境振动影响的定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实测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加速峰值还是加速度振级,竖向幅值均随楼层的增加而单调增加,但水平向幅值并不随楼层的增加而单调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道路 环境振动 功率谱 振级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螺栓拼接接头传力特性的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永辉 王荣辉 +1 位作者 刘长海 刘小刚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3-98,共6页
为研究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接头力学性能与受力状态,对2组试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与试验研究。分析各排螺栓传力比、芯板及拼接板截面应力状态、接触面摩擦应力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表明:各排螺栓传力比呈马鞍型分布,两... 为研究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接头力学性能与受力状态,对2组试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与试验研究。分析各排螺栓传力比、芯板及拼接板截面应力状态、接触面摩擦应力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表明:各排螺栓传力比呈马鞍型分布,两端大,中间小;芯板和拼接板应力沿板横向和纵向均呈波浪形分布;不同螺栓压力影响区直径均为2.85倍栓孔直径左右。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本文得到的部分经验参数可为该类节点设计验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型高强螺栓 传力特性 有限元分析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雪除冰用钢纤维石墨导电混凝土电热及温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若红 傅继阳 +1 位作者 段永定 高金盛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54,共3页
制备了使用于融雪除冰的钢纤维石墨导电混凝土,钢纤维掺量为3.5%。进行了不同交流电压下导电混凝土升温试验,通过在混凝土表面布设12个温度传感器观察升温过程的温度场。试验结果表明,该配合比混凝土发热均匀,不存在局部过热现象。计算... 制备了使用于融雪除冰的钢纤维石墨导电混凝土,钢纤维掺量为3.5%。进行了不同交流电压下导电混凝土升温试验,通过在混凝土表面布设12个温度传感器观察升温过程的温度场。试验结果表明,该配合比混凝土发热均匀,不存在局部过热现象。计算不同电压下的混凝土升温能耗,探讨该混凝土最小能耗电压。通过检测混凝土升温过程中电流变化,给出混凝土温度与电流之间的拟合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基本呈二次抛物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 导电混凝土 融雪除冰 温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粉煤灰/矿渣复合体系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黄科 马玉玮 +1 位作者 郭奕群 李兆恒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769-2774,共6页
研究了碱激发剂中SiO2与Na2O含量对碱激发粉煤灰/矿渣复合体系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对样品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碱激发粉煤灰/矿渣的凝结时间在15-705 min总体而言,激发剂中Na2O含量越高(〉4%),样品... 研究了碱激发剂中SiO2与Na2O含量对碱激发粉煤灰/矿渣复合体系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对样品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碱激发粉煤灰/矿渣的凝结时间在15-705 min总体而言,激发剂中Na2O含量越高(〉4%),样品的凝结时间越长;SiO2含量越高(〉2%),样品的凝结时间越短。激发剂中SiO2含量为4%,Na2O含量为6%时,样品抗压强度增幅最大。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SiO2含量越高,材料结构越致密;当Na2O含量高于6%时,材料结构变松散。颗粒较细,比表面积较大的粉煤灰碱激发活性高,样品的抗压强度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粉煤灰/矿渣 凝结时间 抗压强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靠式拱桥结构侧倾失稳分析的Ritz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爱荣 汪荷玲 +2 位作者 禹奇才 张俊平 申富林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7,共7页
采用Ritz法,首次推导了主拱肋拱脚铰接、稳定拱肋拱脚固接边界条件下,斜靠式拱桥的侧倾失稳临界荷载系数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有限元法验证了该计算公式的正确性。进一步分析了稳定拱肋弯曲变形能和扭转变形能、主拱肋与稳定拱肋间横撑切... 采用Ritz法,首次推导了主拱肋拱脚铰接、稳定拱肋拱脚固接边界条件下,斜靠式拱桥的侧倾失稳临界荷载系数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有限元法验证了该计算公式的正确性。进一步分析了稳定拱肋弯曲变形能和扭转变形能、主拱肋与稳定拱肋间横撑切向和径向弯曲变形能及吊杆非保向力位势和桥面系侧向弯曲变形能对斜靠式拱桥侧倾失稳临界荷载系数λcr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稳定拱肋的侧向弯曲变形能对斜靠式拱桥侧倾失稳临界荷载系数λcr有一定的影响,而扭转变形对侧倾失稳临界荷载系数λcr影响甚微;若忽略横撑的所有变形能,侧倾失稳临界荷载系数λcr降低65%~83%,即横撑对斜靠式拱桥侧倾失稳临界荷载系数λcr的影响非常显著;随着稳定拱肋倾角的增加,侧倾失稳临界荷载系数λcr呈增大趋势,且增设稳定拱肋对提高斜靠式拱桥的侧向稳定性大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靠式拱桥 侧倾失稳 临界荷载系数 RITZ法 铰接边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实测风场环境的非平稳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本刚 吴玖荣 傅继阳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0-415,共6页
首先采用应用较广泛的矢量分解法,对超高层结构西塔顶部的实测数据进行处理,总结了矢量分解法的三个方面的局限。然后针对这些局限且为获取较准确的脉动风速时程,考虑了风速非平稳特性,给出了获取螺旋桨风速仪的正交两方向的脉动风速时... 首先采用应用较广泛的矢量分解法,对超高层结构西塔顶部的实测数据进行处理,总结了矢量分解法的三个方面的局限。然后针对这些局限且为获取较准确的脉动风速时程,考虑了风速非平稳特性,给出了获取螺旋桨风速仪的正交两方向的脉动风速时程的平稳模型与非平稳模型的数值表达公式。依据上述两种风速模型,进一步从湍流强度、阵风因子、概率密度分布和风速谱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平稳风速模型能更精确地描述高层建筑顶部实测风速数据的真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稳风速模型 经验模态分解 矢量分解法 风场实测 超高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特征值法的矩形薄板的动力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钟子林 刘爱荣 +1 位作者 卢汉文 黄友钦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76,共9页
基于Von-Karman薄板大挠度理论,利用Galerkin法得到面内周期荷载作用下四边简支矩形薄板的二阶常微Mathieu-Hill型参数振动方程;运用二次特征值法分别求出矩形薄板线性参数振动方程周期为2T和T时的主要与次要动力不稳定域,并用有限元数... 基于Von-Karman薄板大挠度理论,利用Galerkin法得到面内周期荷载作用下四边简支矩形薄板的二阶常微Mathieu-Hill型参数振动方程;运用二次特征值法分别求出矩形薄板线性参数振动方程周期为2T和T时的主要与次要动力不稳定域,并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验证了二次特征值法的精确性,同时定性地分析了主要参数共振下非线性弹性对系统定态振幅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当激发力频率近薄板两倍自振频率时,薄板发生强烈的横向参数共振;2二次特征值法可精确计算矩形薄板发生动力不稳定时对应的频率和激发系数;3随着薄板振幅的增长,非线性的存在抑制了定态振动幅值的无限增长,牵引系统向大频率方向振动,导致振幅稳定增加或迅速增大的复杂振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薄板 二次特征值法 参数共振 动力不稳定域 周期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动力稳定为目标的空间结构等效静力风荷载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友钦 顾明 周晅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7-642,674,共7页
采用基于位移或内力响应等效的等效静力风荷载进行大跨空间结构的稳定分析并不十分合理.以动力稳定为目标的等效静力风荷载将使大跨空间结构的设计能够满足稳定性设计的要求.提出大跨空间结构以动力稳定为目标的等效静力风荷载的概念和... 采用基于位移或内力响应等效的等效静力风荷载进行大跨空间结构的稳定分析并不十分合理.以动力稳定为目标的等效静力风荷载将使大跨空间结构的设计能够满足稳定性设计的要求.提出大跨空间结构以动力稳定为目标的等效静力风荷载的概念和初步方法,并应用于单层柱面网壳的稳定性分析.通过风洞试验获得柱面网壳表面的非定常气动力,利用Budiansky-Roth准则分析该网壳的动力稳定性,得到以动力稳定为目标的等效静力风荷载.通过对比以动力稳定为目标和基于位移等效的等效静力风荷载下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跨空间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时有必要采用以动力稳定为目标的等效静力风荷载来考虑风荷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以动力稳定为目标 等效静力风荷载 风洞试验 Budiansky-Roth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间三维模态及振型修正的高耸结构风振响应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玖荣 钟文坤 徐安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6-973,共8页
采用某假想格构式高耸结构电视塔的高频天平测力风洞试验结果,在对其进行半刚性处理的基础上,用六种不同的方法分别考虑空间三维模态、非直线振型及各方向气动载荷耦合等因素,并考虑单方向一维直线振型的风致位移响应计算结果,在五个不... 采用某假想格构式高耸结构电视塔的高频天平测力风洞试验结果,在对其进行半刚性处理的基础上,用六种不同的方法分别考虑空间三维模态、非直线振型及各方向气动载荷耦合等因素,并考虑单方向一维直线振型的风致位移响应计算结果,在五个不同风向角下进行了电视塔顶部位移均方根响应的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五个风向角工况下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对比本文算例考虑空间三维模态、非直线振型及各方向气动载荷耦合等因素,进行修正计算的结果在x和y方向减少近21%~37%。相比而言仅考虑振型修正的结果,比仅考虑三维空间振型耦合或基底气动载荷的相关性所产生的差异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测力天平 风洞试验 振型修正 空间耦合三维模态 风致响应分析 气动载荷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强余震的钢骨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勇 周翠英 +1 位作者 刘爱荣 禹奇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7-173,共7页
为了研究强余震对结构构件抗震性能的影响,设计了2个工字钢型钢混凝土柱,进行了10次循环加载和损伤后试件再次加载的低周往复加载静力试验。试验研究表明:随着循环加载次数的增加和试件的损伤,试件的滞回环面积、强度、刚度和等效黏滞... 为了研究强余震对结构构件抗震性能的影响,设计了2个工字钢型钢混凝土柱,进行了10次循环加载和损伤后试件再次加载的低周往复加载静力试验。试验研究表明:随着循环加载次数的增加和试件的损伤,试件的滞回环面积、强度、刚度和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等指标均呈现减小趋势,试验模拟的强余震作用导致试件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出现劣化;在达到试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前,第5次循环加载后各抗震性能指标曲线均趋向于稳定;超过试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后,循环加载次数的增加使试件的抗震性能指标出现不收敛。试验研究为揭示强余震对结构构件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完善抗震试验方法和抗震设计相关理论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骨混凝土 余震 抗震性能 低周往复加载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值法的矩形薄板的动力稳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钟子林 刘爱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3-209,共7页
对边周期荷载作用下的矩形薄板,当外荷载的激振频率与板的自振频率满足特定的条件时,板发生参数共振失去稳定;其振动幅值迅速增加并在临界频率处产生跳跃式的下降。通过设定不同幅值的激振力进行扫频试验,根据参数共振的特点,提出运用... 对边周期荷载作用下的矩形薄板,当外荷载的激振频率与板的自振频率满足特定的条件时,板发生参数共振失去稳定;其振动幅值迅速增加并在临界频率处产生跳跃式的下降。通过设定不同幅值的激振力进行扫频试验,根据参数共振的特点,提出运用时域分析法计算得到了板动力失稳的上下临界频率,验证了特征值法在求解理论不稳定域和非线性响应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外荷载的作用频率是板自振频率的两倍时,板发生参数共振失去稳定;板在动力失稳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由稳定的暂态振动过渡至失稳的参数共振,最后恢复至稳定的暂态振动。此外,非线性响应结果表明几何非线性限制了板动力失稳时振动幅值无限增长的趋势;并牵引其向大频率方向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失稳 参数共振 矩形薄板 周期荷载 扫频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桥-墩耦合系统演变随机振动分析
18
作者 甘泉 叶茂 任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5-122,共8页
将梁简化为两端简支的欧拉-伯努利梁模型,桥墩简化为底部固结的柱,考虑两自由度车辆移动系统与桥面结构表面接触处不平整产生的随机激励,建立了移动车辆系统-桥-墩的耦合力学分析模型。根据子结构方法和演变随机过程一般理论,并应用模... 将梁简化为两端简支的欧拉-伯努利梁模型,桥墩简化为底部固结的柱,考虑两自由度车辆移动系统与桥面结构表面接触处不平整产生的随机激励,建立了移动车辆系统-桥-墩的耦合力学分析模型。根据子结构方法和演变随机过程一般理论,并应用模态分析法对车-桥-墩耦合系统进行随机振动分析,推导得到了桥墩位移、桥墩轴力、梁竖向位移协方差函数和均方值响应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数值算例,比较了跨中位移的确定性响应和跨中位移的均方根值响应,讨论了在不同桥墩高度、不同车辆移动速度、不同桥面等级下桥梁跨中竖向位移均方根、桥墩轴力均方根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车-桥-墩系统 随机振动 高架桥 子结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弧浅拱面外动力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康杰 刘爱荣 +1 位作者 卢汉文 禹奇才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5,共6页
对称作用于拱结构的周期性荷载,一般来说,只引起拱面内的对称振动,然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引起很大振幅的面内反对称振动以及面外对称振动,这是拱结构由于参数共振引起的动力失稳问题。本文针对圆弧浅拱平面外动力稳定问题,基于激振实验... 对称作用于拱结构的周期性荷载,一般来说,只引起拱面内的对称振动,然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引起很大振幅的面内反对称振动以及面外对称振动,这是拱结构由于参数共振引起的动力失稳问题。本文针对圆弧浅拱平面外动力稳定问题,基于激振实验,利用APS系列激振器模拟拱顶单点简谐激励,采用B&K测振系统测定圆弧拱横向振动响应,测得结构自振模态与阻尼比,通过往返不断扫频方式获得动力不稳定域边界,并与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探究了其在周期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动力侧倾失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外部激励荷载频率约为结构2倍自振频率时,结构出现激烈的横向参数共振,并且只有外激励幅值大于临界激发力时才会发生参数共振,而阻尼条件的存在影响着临界激发力的大小,外激励幅值越大,参数共振现象越容易发生,该文验证了圆弧浅拱面外动力不稳定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研究成果为拱结构的动力稳定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弧浅拱 周期性荷载 参数共振 面外动力稳定 激振实验 动力不稳定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多分层损伤的识别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梅 潘静雯 +1 位作者 江剑 张芝芳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30,共10页
本文基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层合板受冲击后可能在多个界面发生重叠分层损伤的工程背景,研究利用多层损伤发生前后的一系列模态频率变化值来预测FRP层合板中的多分层损伤。首先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构建了含分层损伤的FRP层合板的有限元... 本文基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层合板受冲击后可能在多个界面发生重叠分层损伤的工程背景,研究利用多层损伤发生前后的一系列模态频率变化值来预测FRP层合板中的多分层损伤。首先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构建了含分层损伤的FRP层合板的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其中,分层损伤被模拟为多层椭圆形态。然后,采用有限元模型生成了不同的多分层情况下对应的频率变化值,通过基于代理模型的遗传算法(SAGA)和支持向量机(SVM)两种逆向检测算法来识别多分层的界面、位置与大小。多分层损伤案例的验证结果表明,两种逆向检测算法SAGA和SVM均能利用损伤发生前后的频率变化值成功识别FRP层合板内的多分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多损伤 频率 损伤识别 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