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最大类间方差与形态学的淋巴结图像分割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艳玲 何鑫驰 李立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6-299,共4页
淋巴结是人体内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器官。淋巴结的病理变化是检测恶性肿瘤(肺癌、直肠癌、乳腺癌、肝癌、宫颈癌等)和判断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依据。一种基于最大类间方差法与数学形态学的分割方法用于淋巴结的分割。最大类间方差法用于... 淋巴结是人体内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器官。淋巴结的病理变化是检测恶性肿瘤(肺癌、直肠癌、乳腺癌、肝癌、宫颈癌等)和判断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依据。一种基于最大类间方差法与数学形态学的分割方法用于淋巴结的分割。最大类间方差法用于对原图进行二值化增强处理,而数学形态学方法用于修正二值图像的边界,通过腐蚀操作与膨胀操作解决二值化后出现的目标区域与多余组织相连的问题,以更好地提取有用的淋巴结组织。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算法对与周围组织有粘连但目标与背景的灰度级相差较大的淋巴结图像的分割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类间方差 数学形态学 淋巴结图像分割 增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遗传的伪装入侵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春林 彭凌西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968-4970,4975,共4页
为了有效应对网络伪装入侵,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遗传理论的伪装入侵检测算法,给出了入侵检测中抗体和抗原的形式化定义,建立遗传算子的数学模型以及抗体种群进化的递推方程,最后给出了入侵检测过程。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 为了有效应对网络伪装入侵,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遗传理论的伪装入侵检测算法,给出了入侵检测中抗体和抗原的形式化定义,建立遗传算子的数学模型以及抗体种群进化的递推方程,最后给出了入侵检测过程。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以及搜索和优化性能优异,能够在一定程度提高入侵检测的命中率,并取得较小的误报率,为伪装入侵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 克隆选择 高频变异 人工免疫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二乘估计耦合小波相似性的边缘检测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邓宁宁 何锫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283-2288,共6页
为解决当前图像边缘提取时存在边缘不连续、虚假边缘及边缘定位不准确等不足,设计最小二乘估计耦合小波相似性的不均匀光照边缘检测算法。通过将图像分割成一系列的子块,计算其相邻像素的相似映射,平均不均匀光照强度;为获得边缘信息,... 为解决当前图像边缘提取时存在边缘不连续、虚假边缘及边缘定位不准确等不足,设计最小二乘估计耦合小波相似性的不均匀光照边缘检测算法。通过将图像分割成一系列的子块,计算其相邻像素的相似映射,平均不均匀光照强度;为获得边缘信息,计算相似映射下图像邻域像素和方向小波滤波器之间的相似度;将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正则化结合小波相似度来处理光照差异,提供亮度不变的相似性和精确的边缘定位与提取,获取光照校正后的水平、垂直和对角子带;通过合成所有子带与相似映射获得边缘。实验结果表明,与当前边缘检测方案相比,在光照不均匀条件下,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边缘提取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检测 不均匀光照 相似映射 小波相似性 最小二乘估计 光照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隐私的轻量级云数据共享方案 被引量:4
4
作者 林伟胜 陈森利 +2 位作者 许卓伟 刘哲理 谢冬青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10-2414,共5页
针对基于隐私保护的云数据共享系统中用户需要持有大量密钥、密钥管理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云数据共享方案。在介绍基于公有云的数据共享系统架构的基础上,描述了基于广播加密、可搜索加密等密码学技术构建的数据共享方案,并... 针对基于隐私保护的云数据共享系统中用户需要持有大量密钥、密钥管理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云数据共享方案。在介绍基于公有云的数据共享系统架构的基础上,描述了基于广播加密、可搜索加密等密码学技术构建的数据共享方案,并讨论了数据共享系统的工作流程。与传统的云数据共享系统相比,所提出的方案无须可信的私有云,可以降低客户的投资,而且用户无须随身携带所有密钥,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共享 云存储 可搜索加密 广播加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导电砂浆导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范道波 赵若红 +2 位作者 徐安 吴昱 罗宝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7-121,共5页
现有导电混凝土均采用物理导电,而其中的导电材料往往存在难以搅拌均匀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离子导电的原理制备导电砂浆并阐述了其制作工艺。研究了使用直流电源时,离子导电砂浆在不同溶液质量分数和不同电压值下的电学特性。对比了交流... 现有导电混凝土均采用物理导电,而其中的导电材料往往存在难以搅拌均匀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离子导电的原理制备导电砂浆并阐述了其制作工艺。研究了使用直流电源时,离子导电砂浆在不同溶液质量分数和不同电压值下的电学特性。对比了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对离子导电砂浆电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直流电源时,离子导电砂浆的导电性随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降低,其电阻率则随电压值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使用交流电源时,离子导电砂浆电阻率比较稳定,随电压值变化很小,且与使用直流电源时测得的趋于稳定的电阻率值很接近。当通电时间比较长时,直流电容易产生极化效应,建议使用交流电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砂浆 离子 电学特性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