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道德教育的协调性 被引量:5
1
作者 罗明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2-136,共5页
从施教目的、施教方式及施教关系来看,道德教育可以区分为规范德育与德性德育、教学式德育与制度式德育、血缘式德育与业缘式德育。规范德育与德性德育的目标分野、教学式德育与制度式德育的价值间离、血缘式德育与业缘式德育的本位差异... 从施教目的、施教方式及施教关系来看,道德教育可以区分为规范德育与德性德育、教学式德育与制度式德育、血缘式德育与业缘式德育。规范德育与德性德育的目标分野、教学式德育与制度式德育的价值间离、血缘式德育与业缘式德育的本位差异,既是困扰道德教育的现实矛盾,也是道德教育协调性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德育与德性德育 教学式德育与制度式德育 血缘式德育与业缘式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世界理论与马克思的哲学观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咸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7-70,共4页
20世纪西方哲学告别传统形而上学,转向和重建生活世界,实质是因为作为人类生存根基的生活世界的丧失以及人作为主体之意义的遗忘。在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的发展和意义转化中,人的生活世界之根和人作... 20世纪西方哲学告别传统形而上学,转向和重建生活世界,实质是因为作为人类生存根基的生活世界的丧失以及人作为主体之意义的遗忘。在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的发展和意义转化中,人的生活世界之根和人作为主体之意义得到了某种重新显现和澄明。作为一种哲学观的转换,生活世界在马克思的视野中被理解为以实践为纽带,"知性"与"意义"相统一的属人的生活世界。马克思以实践的哲学观洞察了生活世界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与生活世界的激烈冲突和对抗性质,总体上确立了改造生活世界的理想性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胡塞尔 马克思 实践 哲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育人责任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敏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0年第11期82-84,共3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发挥育人功能的过程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责任,二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责任,三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特质的责任。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育人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和谐感的度
4
作者 龚耀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27,共3页
度对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探索和谐感的发展规律,理性把握好和谐感的发展强度和限度,培养人们的高度而适度的和谐感,是时代赋予社会的新的研究课题。和谐感的强度应有新的划分,和谐感的限度应有... 度对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探索和谐感的发展规律,理性把握好和谐感的发展强度和限度,培养人们的高度而适度的和谐感,是时代赋予社会的新的研究课题。和谐感的强度应有新的划分,和谐感的限度应有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感 强度 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