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大规模智能反射面辅助的近场移动通信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子轩 姚刘嘉 游昌盛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68,共6页
超大规模智能反射面(Extremely Large-scale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XL-IRS)是未来6G通信系统的一个关键备选技术,其可以通过调节信号的反射来实现无线传播环境的智能可重构,从而大幅提升未来通信系统的性能。不同于现有研究... 超大规模智能反射面(Extremely Large-scale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XL-IRS)是未来6G通信系统的一个关键备选技术,其可以通过调节信号的反射来实现无线传播环境的智能可重构,从而大幅提升未来通信系统的性能。不同于现有研究工作主要关注于远场通信的小规模IRS,考虑建模更加准确的XL-IRS辅助近场通信场景。指出XL-IRS辅助通信系统中考虑近场信道模型的重要性,介绍XL-IRS系统中的近场信道建模,指出近场信道模型下的通信性能极限。从基站波束对准、XL-IRS波束训练以及波束跟踪三方面详细阐述XL-IRS辅助通信的波束管理设计方法,针对XL-IRS辅助的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in, ISAC)的场景,详尽讨论其在近场通信的关键设计难题以及有前景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波束管理 近场通信 通信感知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反射面辅助与无线中继的无人机协作通信系统优化算法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一聪 黄高飞 +2 位作者 周发升 赵赛 唐冬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14-2119,共6页
针对采用智能反射面(RIS)辅助与解码转发中继的无人机协作通信系统,研究了RIS反射相位、无人机部署位置和无线中继传输时隙联合优化算法。首先根据协作系统传输协议,建立了以最大化系统端到端信息传输可达速率为目标的资源分配联合优化... 针对采用智能反射面(RIS)辅助与解码转发中继的无人机协作通信系统,研究了RIS反射相位、无人机部署位置和无线中继传输时隙联合优化算法。首先根据协作系统传输协议,建立了以最大化系统端到端信息传输可达速率为目标的资源分配联合优化问题。该问题非凸,为此提出一个交替优化算法,将该非凸问题分解为分别对RIS反射相位、无人机部署位置和协作中继传输时隙进行优化的三个子问题。其中RIS反射相位优化子问题和无人机部署位置优化子问题仍非凸,为此,分别采用半定松弛方法和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凸逼近的局部区域优化方法进行求解,通过三个子问题的交替和迭代优化得到原问题的次优解。仿真结果验证了提出的联合优化算法获得的系统端到端信息传输可达速率优于其他的基准方案,并发现无人机应部署靠近中继或RIS的上方,其结果与系统的信噪比、RIS的反射元件数量以及RIS和中继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解码转发中继 无源波束成形 时间分配 无人机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散射辅助的无线供能通信中的信息年龄最小化
3
作者 宋兆希 唐冬 +2 位作者 黄高飞 赵赛 刘贵云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43-2447,共5页
信息年龄(AoI)是一种从目的端的角度衡量所捕获数据新鲜度的性能指标。在能量受限的实时感知物联网场景中,为了提高系统的AoI性能,提出了联合采样和混合反向散射通信更新的策略。该策略通过允许源端选择状态采样动作以及更新过程的传输... 信息年龄(AoI)是一种从目的端的角度衡量所捕获数据新鲜度的性能指标。在能量受限的实时感知物联网场景中,为了提高系统的AoI性能,提出了联合采样和混合反向散射通信更新的策略。该策略通过允许源端选择状态采样动作以及更新过程的传输模式来最小化系统的长期平均AoI。具体来说,首先将该优化问题建模为一个平均成本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然后在已知环境动态信息的情况下,通过相关值迭代算法获取最优策略;在缺乏环境动态信息的情况下,采用Q学习算法和探索利用方法,通过与环境的试错交互来学习最优策略。仿真结果表明,与两种参考策略相比,所提出的策略明显提高了系统AoI性能,同时发现系统的AoI性能随更新包尺寸的减小或者电池容量的增大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年龄 无线供能通信 反向散射通信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强化学习 Q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柄摇杆机构的仿生海扁虫水下机器人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长红 吴博淳 +3 位作者 黄锦山 苏杰锋 温嘉文 陈思霖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31,共5页
针对现阶段MPF波动推进模式仿生机器人在体积、灵活度、运动性能等方面研究较少的问题,设计出了一种仿生海扁虫水下机器人。该机器人使用了一种无急回特性的曲柄摇杆机构作为动力传输零件,通过可传动柔性骨架实现动力的传输,带动鳍条往... 针对现阶段MPF波动推进模式仿生机器人在体积、灵活度、运动性能等方面研究较少的问题,设计出了一种仿生海扁虫水下机器人。该机器人使用了一种无急回特性的曲柄摇杆机构作为动力传输零件,通过可传动柔性骨架实现动力的传输,带动鳍条往复摆动,形成稳定的波形推动机器人前进。进一步,通过对曲柄摇杆机构的理论计算和尺寸设计得出实际模型,运用SolidWorks Motion运动仿真进行无急回特性的验证。最后,通过3D打印件等材料制作仿生海扁虫机器人样机,进行水下运动试验,以此验证该设计可行性,在有效减小机器人体积和自身质量的同时,具有更佳的运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海扁虫 无急回特性 曲柄摇杆 MPF波动推进 运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颜色编码和图像隐写术的可逆灰度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林焕然 朱姗姗 +3 位作者 彭凌西 彭绍湖 林煜桐 谢翔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5-1280,共6页
针对现有方法存在合成灰度图像视觉质量欠佳、重建彩色图像还原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颜色编码和图像隐写术的可逆灰度方法。其利用可逆神经网络构建更高效的颜色编解码器,并引入密集卷积块和通道注意力机制进一步提升网络模型的性... 针对现有方法存在合成灰度图像视觉质量欠佳、重建彩色图像还原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颜色编码和图像隐写术的可逆灰度方法。其利用可逆神经网络构建更高效的颜色编解码器,并引入密集卷积块和通道注意力机制进一步提升网络模型的性能,综合减少编解码过程中的颜色信息丢失。之后,为使灰度图像负载编码信息以及减小嵌入过程导致的图像失真,设计了一种基于修改方向的图像隐写算法,通过自适应权值参数选择,以接近最优的方式满足不同的嵌入容量需求,减少对灰度图像的修改。在Kodak和McMaster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与现有代表性可逆灰度方法相比较,该方法能够生成质量更高的可逆灰度图像以及重建更加还原的彩色图像,在图像可视化时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在标准参考图像的相似性评价指标方面也取得了更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灰度方法 颜色编码 图像隐写术 可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混沌的反激变换器辐射EMI主动抑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键澄 杨汝 +2 位作者 张宇帆 钟振业 刘佐濂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8-447,共10页
快速通断的开关信号是造成开关电源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的主要原因。目前,关于混沌抑制EMI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整数阶混沌抑制传导EMI。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分数阶混沌在辐射EMI上的抑制以及最优阶次的选取问... 快速通断的开关信号是造成开关电源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的主要原因。目前,关于混沌抑制EMI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整数阶混沌抑制传导EMI。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分数阶混沌在辐射EMI上的抑制以及最优阶次的选取问题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分数阶Lorenz的频谱特性及Lyapunov指数谱分析,优选出1.8阶Lorenz信号为最佳扩频序列;其次,基于变开关频率抑制EMI技术的基本原理,在STM32单片机中分别实现了定频、整数阶、2.7阶、1.8阶Lorenz混沌扩频PWM信号,在一台5 W反激变换器中进行近场辐射实验,证明了1.8阶Lorenz信号对近场磁场辐射抑制作用最强;最后,测得分数阶Lorenz混沌与定频PWM控制下,样机的整机效率相差2%左右,验证了分数阶混沌PWM在辐射EMI抑制性能上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激变换器 分数阶混沌 近场辐射 电磁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相逆变器变开关频率和变直流母线电压的PMSM控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红 杨帆 杨汝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33,284,共10页
针对三相电压源逆变器应用固定开关频率和额定直流母线电压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驱动方式时存在直流电压利用率低、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s,IGBT)损耗较高... 针对三相电压源逆变器应用固定开关频率和额定直流母线电压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驱动方式时存在直流电压利用率低、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s,IGBT)损耗较高的缺点,建立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和基于输出周期的IGBT损耗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以输出电流质量为约束条件,以开关频率和直流母线电压为约束变量,应用猫鼬优化算法获得基于输出周期的IGBT损耗最优的开关频率和直流母线电压。对所提出的策略进行仿真和实验,通过比较输出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电流波形、IGBT损耗和结温等验证所提策略在保证控制系统性能的条件下降低三相电压源逆变器损耗,增加三相电压源逆变器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BT损耗 三相电压源逆变器 开关频率 直流母线电压 猫鼬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极化1-bit相位调控智能超表面
8
作者 曹婉婉 张俊伟 +4 位作者 吴利杰 杨汉卿 戴俊彦 张珍 程强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1-385,共5页
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作为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能够以可编程的方式对空间电磁波实时调控,打破了传统信道不可控的桎梏,重构无线传输环境。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应当考虑RIS的极化特性以及斜... 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作为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能够以可编程的方式对空间电磁波实时调控,打破了传统信道不可控的桎梏,重构无线传输环境。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应当考虑RIS的极化特性以及斜入射特性。设计了一种双极化1-bit相位调控超表面单元,其上加载两个二极管,用于独立控制两个极化方向上的相位响应。仿真验证了该单元在两个极化方向下的1-bit相位调控能力及电磁波斜入射下的1-bit相位调控能力。将所设计的单元排列成规模为10×10的阵列,并验证了其波束调控能力。结果表明,该RIS可以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稳定 双极化 移动通信 相位调控 智能超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信号处理器设计与应用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承云 马鸽 +1 位作者 刘长红 张春良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7-210,252,共5页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设计与应用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践平台一般为DSP实验箱,厂商会提供实验项目和配套案例。由于实验内容侧重DSP的基本应用,与实际工程应用有较大差距,因此学生对实验课积极性不高。为激发学生兴...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设计与应用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践平台一般为DSP实验箱,厂商会提供实验项目和配套案例。由于实验内容侧重DSP的基本应用,与实际工程应用有较大差距,因此学生对实验课积极性不高。为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实验效果,从企业视角设置实验项目、对标企业开发平台配置实验平台、编写实验指导书、调整理论与实验课时分配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在实践中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实验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信号处理器 实验教学 企业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供能智能反射面辅助移动边缘计算系统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唐冬 黄栩蔚 +2 位作者 罗至威 赵赛 黄高飞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92,共14页
研究了一种智能反射面(IRS)辅助移动边缘计算系统的新设计方案,该系统由一个配备边缘计算服务器的混合接入点(HAP)、一个配备射频能量收集电路的IRS和一个具有随机任务到达的用户端组成。为节省用户端能耗,首先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协议,使... 研究了一种智能反射面(IRS)辅助移动边缘计算系统的新设计方案,该系统由一个配备边缘计算服务器的混合接入点(HAP)、一个配备射频能量收集电路的IRS和一个具有随机任务到达的用户端组成。为节省用户端能耗,首先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协议,使系统可以根据信道状态信息、IRS电池的能量状态与用户任务队列状态,自适应地在能量收集模式、IRS辅助任务卸载模式和IRS待机任务卸载模式中选择一种合适的工作模式。然后,基于该协议,建立了系统的优化问题,在给定IRS电池的能量状态与用户任务队列的稳定性约束条件下,通过优化系统工作模式和每种模式下的资源分配,最小化用户端的任务卸载与计算能耗。通过利用李雅普诺夫(Lyapunov)优化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求解,从而得到了一种高效的低复杂度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比已有的基准方案可节省50%~90%的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边缘计算 智能反射面 无线携能通信 能量收集 随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混合NOMA的IRS-MEC系统能量效率优化方案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宇 唐冬 +2 位作者 周发升 赵赛 黄高飞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4-548,560,共6页
在移动边缘计算系统(MEC)中结合智能反射面(IRS)和资源分配策略以提高系统能量效率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基于混合非正交多址(NOMA)传输模式,通过对用户的本地运算频率、传输功率、传输时间和智能反射面离散相移的联合优化,实现智能... 在移动边缘计算系统(MEC)中结合智能反射面(IRS)和资源分配策略以提高系统能量效率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基于混合非正交多址(NOMA)传输模式,通过对用户的本地运算频率、传输功率、传输时间和智能反射面离散相移的联合优化,实现智能反射面辅助的移动边缘计算系统能量效率最大化。由于优化过程涉及难以求解的非凸分式规划问题,提出了Dinkelbach-SCA的两步迭代算法:首先利用Dinkelbach方法将初始问题转换成易于求解的形式,通过分离变量对智能反射面离散相移进行优化;其次为了解耦传输功率与时间之间的耦合关系,引入辅助变量,并结合逐次凸逼近(SCA)方法将非凸问题转换成凸问题,求出优化解。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的系统方案的能量效率优于其他对比方案,并发现系统的能量效率随用户2的最小计算数据量减少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能量效率 混合NOMA 移动边缘运算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导振子佩戴位置对重放声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杰 严志豪 +3 位作者 杨乔赫 陆锡坤 陈运达 桑晋秋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9-155,共7页
骨导振子佩戴位置会影响骨传导声重放的性能,但已有研究还不够全面和完善。针对11名双耳听力正常的受试者,采取不同的骨导振子佩戴位置,对骨传导声重放在听力阈值、主观音质评价和语言清晰度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佩戴... 骨导振子佩戴位置会影响骨传导声重放的性能,但已有研究还不够全面和完善。针对11名双耳听力正常的受试者,采取不同的骨导振子佩戴位置,对骨传导声重放在听力阈值、主观音质评价和语言清晰度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佩戴位置会影响骨传导声重放性能,髁骨位置在3个实验都表现最好,髁骨的听力阈值比乳突位置平均低8.7 dB,主观音质评价得分平均高乳突38.4分。该文的研究可为骨导振子佩戴位置的选择提供依据,并为声重放质量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传导 听力阈值 语言清晰度 主观听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音频补偿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杰 观元升 胡文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9-48,共10页
为解决音频补偿存在可修复片段长度较短、修复对象局限于高重复性音频和采用语谱图所带来的逆变换失真等问题,提出了针对长语音补偿的新生成对抗网络。新网络模型以原始语音作为输入输出信号,解决传统基于语谱图方法的局限性。首先,采... 为解决音频补偿存在可修复片段长度较短、修复对象局限于高重复性音频和采用语谱图所带来的逆变换失真等问题,提出了针对长语音补偿的新生成对抗网络。新网络模型以原始语音作为输入输出信号,解决传统基于语谱图方法的局限性。首先,采用前后文编解码器作为生成器,提高对信号时域空白间隙周围可用内容的利用率;其次,将语音特征提取模块加入鉴别器,通过学习前后文内容中音高、音素特征,有效提升训练效率和生成质量。结果表明:与现有多个算法进行对比,提出的生成对抗网络具有良好的语音补偿性能,可修复间隙长度达256 ms。进一步通过变速扩展音频长度,针对扩展语音新模型可稳定修复长达500 ms的语音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补偿 生成对抗网络 前后文编解码器 语音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E-LSTM的工艺数据异常检测方法 被引量:20
14
作者 尚文利 石贺 +1 位作者 赵剑明 曾鹏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61-1568,共8页
为解决工业网络安全防护中工艺数据异常检测误报率较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对工艺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向量映射等处理,再采用堆叠自编码神经网络(SAE)对工艺数据特征进行降维,根据工艺数据在传输序... 为解决工业网络安全防护中工艺数据异常检测误报率较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对工艺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向量映射等处理,再采用堆叠自编码神经网络(SAE)对工艺数据特征进行降维,根据工艺数据在传输序列间的相互关联性,设计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异常检测模型,最后进行工艺数据异常检测仿真实验验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时间序列的异常检测模型能有效提高工艺数据异常检测准确率,并且误报率要低于传统隐马尔可夫异常检测模型,同时获得较好的异常检测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控制系统 工控异常检测 自编码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反射面辅助毫米波NOMA系统的资源分配联合设计方案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赛 邹章晨 +1 位作者 黄高飞 唐冬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3-122,共10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智能反射面(IRS)辅助毫米波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频谱效率,研究了用户分簇、串行干扰消除(SIC)解码顺序、发射功率分配、模拟波束选择和IRS相移的联合设计方案。在发射功率约束、SIC解码速率约束、波束选择约束、SIC解码... 为了进一步提高智能反射面(IRS)辅助毫米波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频谱效率,研究了用户分簇、串行干扰消除(SIC)解码顺序、发射功率分配、模拟波束选择和IRS相移的联合设计方案。在发射功率约束、SIC解码速率约束、波束选择约束、SIC解码顺序约束、用户速率约束和IRS相移约束下,最大化系统和速率。由于离散变量、组合变量以及连续变量在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中耦合,所提优化问题难以用传统的优化方法求解。为了求解该问题,首先通过查询表将SIC解码顺序变量这一组合变量转化为二进制离散变量,然后基于混合鲸鱼优化算法解耦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并基于罚函数法对优化约束建模,将非凸优化问题转换为启发式问题进行迭代求解。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非正交多址 毫米波 鲸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供能协作计算网络中的时延最小化资源分配方案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航 唐冬 +2 位作者 黄高飞 赵赛 胡叠丽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4-220,共7页
在单专用能量站为多个用户无线供能的场景下,为缩短任务处理时延,设计了一种新型多用户协作计算方案。建立了关于匹配决策和资源分配的优化问题,在用户间一对一匹配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替优化和匈牙利算法的高性能求解方案和一种基... 在单专用能量站为多个用户无线供能的场景下,为缩短任务处理时延,设计了一种新型多用户协作计算方案。建立了关于匹配决策和资源分配的优化问题,在用户间一对一匹配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替优化和匈牙利算法的高性能求解方案和一种基于重构线性化方法的低复杂度求解方案;针对一对多匹配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贪婪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用户间一对一匹配时所提方案能够较对比方案降低最多12.6%的任务处理时延;一对多匹配情况下所提方案节省了5%的任务处理时延,即所提方案能有效保障用户端的时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边缘计算 无线能量传输 协作计算 凸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递进式特征增强聚合的伪装目标检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谭湘粤 胡晓 +1 位作者 杨佳信 向俊将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92-2200,共9页
伪装目标检测(COD)旨在检测隐藏在复杂环境中的目标。现有COD算法在结合多层次特征时,忽略了特征的表达和融合方式对检测性能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递进式特征增强聚合的COD算法。首先,通过主干网络提取多级特征;然后,为了提高特征... 伪装目标检测(COD)旨在检测隐藏在复杂环境中的目标。现有COD算法在结合多层次特征时,忽略了特征的表达和融合方式对检测性能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递进式特征增强聚合的COD算法。首先,通过主干网络提取多级特征;然后,为了提高特征的表达能力,使用由特征增强模块(FEM)构成的增强网络对多层次特征进行增强;最后,在聚合网络中设计邻近聚合模块(AAM)实现相邻特征之间的信息融合,以突显伪装目标区域的特征,并提出新的递进式聚合策略(PAS)通过渐进的方式聚合邻近特征,从而在实现多层特征有效融合的同时抑制噪声。在3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所提算法相较于12种最先进的算法在4个客观评价指标上均取得最优表现,尤其是在COD10K数据集上所提算法的加权的F测评法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达到了0.809和0.037。由此可见,所提算法在COD任务上拥有较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伪装目标检测 特征增强 邻近聚合模块 递进式聚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在EEG特征选择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彦俊 王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18-223,共6页
为了克服主成分分析(PCA)对共空间模式(CSP)提取脑电信号特征进行降维时,仅考虑主成分对输入变量的表征能力,而忽略了对输出变量进行解释的这一个缺点,提出偏最小二乘回归(PLS)进行降维,通过CSP对数据增强后的信号进行特征提取,采用PLS... 为了克服主成分分析(PCA)对共空间模式(CSP)提取脑电信号特征进行降维时,仅考虑主成分对输入变量的表征能力,而忽略了对输出变量进行解释的这一个缺点,提出偏最小二乘回归(PLS)进行降维,通过CSP对数据增强后的信号进行特征提取,采用PLS进行降维,将提取的主成分信息包含对因变量解释程度高的特征作为特征向量,使用PSO-SVM进行分类,用2005 BCI竞赛的数据集IIIa进行分类测试,结果得到3位被试的想象运动平均分类正确率91.71%,通过与CSP-LDS、WL-CSP和CSP等算法的比较,3位被试的平均分类正确率最高,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共空间模式(CSP) 偏最小二乘回归(PLS) 数据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阻抗的微电网分布式无功分配策略 被引量:6
19
作者 曾信毅 王晓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44-3750,共7页
交流微电网孤岛运行时,分布式电源因线路阻抗差异的问题,导致传统下垂控制输出无功功率不能合理分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分布式无功分配策略。分布式控制中,利用动态一致性算法得到无功信息,构建自适应虚拟阻抗以降... 交流微电网孤岛运行时,分布式电源因线路阻抗差异的问题,导致传统下垂控制输出无功功率不能合理分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分布式无功分配策略。分布式控制中,利用动态一致性算法得到无功信息,构建自适应虚拟阻抗以降低因线路阻抗不同造成的功率耦合,实现各分布式电源输出无功功率按容量比例分配。针对下垂控制输出电压偏差问题,引入电压补偿环节,使得输出电压恢复到额定值。所提策略构建的分布式控制无需进行全局通信,仅通过本地控制器与相邻控制器交换信息,即可得到全局无功信息。最后通过不同的案例分析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虚拟阻抗 分布式控制 一致性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UNet网络的视网膜血管分割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鸿鑫 彭凌西 +2 位作者 彭绍湖 李动员 张一梵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3-221,共9页
现有的视网膜血管分割算法存在特征提取能力不足和分割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该问题,对UNet网络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提取的U型网络(Multi-scale feature extraction based on UNet, MF-UNet)。该算法在编码和解码部分构建反卷... 现有的视网膜血管分割算法存在特征提取能力不足和分割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该问题,对UNet网络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提取的U型网络(Multi-scale feature extraction based on UNet, MF-UNet)。该算法在编码和解码部分构建反卷积分割模块替代传统卷积块,使网络保留更多的血管细节信息。之后,在编码和解码中间连接部引入混合池化(Mix Pooling Moudle, MPM)和模板卷积(Template convolution, TConv),提升网络对多尺度特征的提取能力,从而提升血管的分割质量和分割效率。在两个眼底数据库DRIVE和STARE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MF-UNet算法在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和AUC表现优异,更优于UNet与其他视网膜血管分割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分割 MF-UNet 反卷积 混合池化 模板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