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濒危植物永瓣藤所在群落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海生 余炼文 +4 位作者 谢国文 李智优 冯灿辉 蔡耿雄 曾武科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1-405,412,共6页
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是卫矛科(Celastraceae)的一个中国特有单型属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稀有濒危保护物种。以11个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从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方面对濒危植物永瓣藤所在群落物种多样... 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是卫矛科(Celastraceae)的一个中国特有单型属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稀有濒危保护物种。以11个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从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方面对濒危植物永瓣藤所在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永瓣藤所在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物种丰富;从平均值来看,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物种均匀度指数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乔木层物种贫乏,物种多样性较低,优势树种突出;永瓣藤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旅游的不合理开发给该物种带来严重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瓣藤 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丰富度 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QM1基因过量表达对拟南芥气孔运动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周玉萍 陈琼华 +2 位作者 陈洁珊 程惠贞 田长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4-910,共7页
拟南芥钙调素结合蛋白IQM家族共有6个成员,已证实IQM1是一个不依赖Ca2+的钙调素结合蛋白,其功能缺失突变体iqm1表现气孔开度小和根短的表型,而且突变体气孔开度并不因光、暗、脱落酸等诱导而变大或变小。该实验构建了IQM1基因双元表达... 拟南芥钙调素结合蛋白IQM家族共有6个成员,已证实IQM1是一个不依赖Ca2+的钙调素结合蛋白,其功能缺失突变体iqm1表现气孔开度小和根短的表型,而且突变体气孔开度并不因光、暗、脱落酸等诱导而变大或变小。该实验构建了IQM1基因双元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通过分子筛选及IQM1表达量分析,获得了IQM1基因过量表达植株。表型分析发现,IQM1过量表达植株在光诱导气孔开放处理后气孔开放度明显比野生型和iqm1-1增大,在暗诱导气孔关闭处理后气孔开度则显著变小;IQM1过量表达植株的主根比野生型和iqm1-1长,侧根数量比野生型和iqm1-1多,但IQM1过量表达对植株的生长形态、抽薹期、开花期及座果等方面却没有明显影响。研究表明,IQM1基因在植物气孔运动及根系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IQM1基因 气孔运动 根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伯灵芝发酵产漆酶及其对靛蓝脱色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琼华 周玉萍 +3 位作者 江桂杰 李广宇 程惠贞 田长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0,共6页
从广州花都芙蓉彰分离纯化得到1株产漆酶的野生灵芝菌株,形态学与分子鉴定表明该菌株为韦伯灵芝。对该菌株液态发酵产漆酶的营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就粗酶液对靛蓝染料的脱色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发酵产漆酶的最佳碳源为35.0g/L麸皮... 从广州花都芙蓉彰分离纯化得到1株产漆酶的野生灵芝菌株,形态学与分子鉴定表明该菌株为韦伯灵芝。对该菌株液态发酵产漆酶的营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就粗酶液对靛蓝染料的脱色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发酵产漆酶的最佳碳源为35.0g/L麸皮和10.0g/L葡萄糖;最佳氮源为2.5g/L酵母膏;添加0.5mmol/L的Cu2+对漆酶的合成有一定促进作用,在优化条件下培养6d,漆酶活力高达10943.8U/L,是优化前的68.3倍。采用漆酶粗酶液可直接对靛蓝染料(100mg/L)进行有效脱色,在pH3.0、50℃条件下反应120min,脱色率可达9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灵芝 漆酶 液体发酵 靛蓝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伯灵芝漆酶生产中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琼华 周玉萍 +2 位作者 桂林 孙莉丽 田长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49,共6页
以韦伯灵芝(Ganoderma weberianum)TZC-1为生产菌株,在前期优化的摇瓶培养条件和5 L发酵罐小试生产工艺条件的基础上,对该菌株在50 L发酵罐进行中试放大,确定韦伯灵芝漆酶在50 L发酵罐的中试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3 d种龄种子按8... 以韦伯灵芝(Ganoderma weberianum)TZC-1为生产菌株,在前期优化的摇瓶培养条件和5 L发酵罐小试生产工艺条件的基础上,对该菌株在50 L发酵罐进行中试放大,确定韦伯灵芝漆酶在50 L发酵罐的中试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3 d种龄种子按8%的接种量转接至发酵罐进行中试发酵,发酵温度28℃,装液量30L,采用分阶段控制p H和溶解氧浓度(DO)的策略,发酵初期(0~48 h)p H控制在6.0,48 h后p H控制在4.5~5.0范围内;0~36 h内控制搅拌转速100 r/min,通气量10 L/min;36~72 h内控制搅拌转速150 r/min,通气量15 L/min;72~96 h内控制搅拌转速200 r/min,通气量20 L/min;96 h至发酵结束搅拌转速250 r/min,通气量15L/min。发酵前72 h DO保持在15%~30%有利于菌丝生长,72 h后DO保持在10~15%有利于漆酶的积累。发酵144 h选择放罐,可获得18.8 L发酵原液,其漆酶活力可达27 667.7 U/L,是摇瓶发酵水平的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灵芝 漆酶 中试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耐旱性大麦品种叶片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健辉 郭培国 +3 位作者 李荣华 缪绅裕 田长恩 黄丽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5-613,共9页
选用耐旱性不同的两个大麦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结构的异同。结果表明:两个大麦品种的叶片发育可以分为幼叶萌发期、幼叶抽出期、幼叶生长期和叶片成熟期四个阶段,其中在幼叶萌发期,叶片结构无明显差异。经PAS染色,从幼叶生长期... 选用耐旱性不同的两个大麦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结构的异同。结果表明:两个大麦品种的叶片发育可以分为幼叶萌发期、幼叶抽出期、幼叶生长期和叶片成熟期四个阶段,其中在幼叶萌发期,叶片结构无明显差异。经PAS染色,从幼叶生长期开始,耐旱性弱的Moroc 9-75,含淀粉粒的叶肉细胞少,淀粉粒颗粒小;耐旱性强的HS 41-1,含淀粉粒的叶肉细胞多,淀粉粒颗粒大。遭受干旱胁迫后,两个品种的植株长势明显较弱,叶片短而窄;表皮细胞角质层变厚,叶片中叶肉细胞变小,叶肉细胞胞间隙变大,叶肉细胞破裂现象增多;PAS染色反应显示,含淀粉粒的叶肉细胞减少,淀粉粒颗粒变小或基本没有;HS 41-1解体的细胞不如Moroc 9-75多。因此,在光镜下,叶片结构的差异,特别是细胞含有的淀粉粒大小与数量的区别,是植物对水分胁迫的一种适应;同时叶脉对植物刚性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耐旱性 叶片 叶脉 淀粉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推测的拟南芥漆酶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玉萍 陈琼华 +2 位作者 陈佩 程惠贞 田长恩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9-431,共3页
At5g01040基因是一个推测的拟南芥漆酶基因。根据其编码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方法扩增出1755bp的片段。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存在3个突变位点,其中一个突变位点改变了所编码的氨基酸。将该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ZaB上,电击转化毕赤... At5g01040基因是一个推测的拟南芥漆酶基因。根据其编码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方法扩增出1755bp的片段。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存在3个突变位点,其中一个突变位点改变了所编码的氨基酸。将该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ZaB上,电击转化毕赤酵母。经筛选获得80个候选重组菌株,其中18个菌株的培养液中存在漆酶活性,说明所克隆的基因在毕赤酵母中实现了分泌表达,证实了At5g01040编码的蛋白具有漆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拟南芥 巴斯德毕赤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水稻OsWNK基因的分离及表达分析
7
作者 王小兰 刘顺枝 +1 位作者 何光存 田长恩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4-407,共4页
在褐飞虱取食后的水稻cDNA差减文库中筛选到与拟南芥AtWNK1激酶基因高度同源的EST(GenBank登录号:BU572310),以该EST为探针,从褐飞虱取食后的水稻cDNA文库中分离到OsWNK基因的全长cDNA,该基因编码一个含677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激酶,与以... 在褐飞虱取食后的水稻cDNA差减文库中筛选到与拟南芥AtWNK1激酶基因高度同源的EST(GenBank登录号:BU572310),以该EST为探针,从褐飞虱取食后的水稻cDNA文库中分离到OsWNK基因的全长cDNA,该基因编码一个含677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激酶,与以前克隆出的一种拟南芥蛋白激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DQ837532)只有3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异。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在褐飞虱取食后,该基因的表达上升。表明该激酶基因参与褐飞虱取食的应答反应,可能与水稻抗褐飞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OsWNK cDNA筛选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整合 被引量:12
8
作者 桂林 巫锦雄 +3 位作者 柯德森 胡位荣 郭培国 田长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22-325,共4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生物工程类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研究表明,这种生物工程大实验平台的模式为学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为研究型创新型实验内容的凸显创造了有利的环境。阐述了培养模式与实验体系...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生物工程类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研究表明,这种生物工程大实验平台的模式为学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为研究型创新型实验内容的凸显创造了有利的环境。阐述了培养模式与实验体系的构建,并分析了整合的重点和难点,强调了构建的特色。整合体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办学水平,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生物工程专业
全文增补中
韦伯灵芝漆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 被引量:9
9
作者 陈琼华 周玉萍 +3 位作者 陈晓 柯德森 程惠贞 田长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1-205,共5页
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透析、聚乙二醇浓缩和高效液相色谱柱层析从韦伯灵芝TZC-1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电泳纯漆酶,其纯化倍数为37.1倍,酶活性回收率为21.3%。活性-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该漆酶由一种同工酶组成,纯化漆酶经SDS... 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透析、聚乙二醇浓缩和高效液相色谱柱层析从韦伯灵芝TZC-1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电泳纯漆酶,其纯化倍数为37.1倍,酶活性回收率为21.3%。活性-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该漆酶由一种同工酶组成,纯化漆酶经SDS-PAGE检测显示为单一条带,其分子质量约为40kD。该漆酶催化底物ABTS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60℃,最适反应pH值为4.6,在60℃以下和pH3.0~5.0范围内保持稳定,以ABTS为底物的表观Km值为13.8μmol/L。Fe2+完全抑制酶活,Al3+和Mn2+对该漆酶也有明显抑制作用,Hg+、Cu2+和Mg2+对该酶有明显激活作用,而Zn2+、Ba2+及K+对该酶活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灵芝 漆酶 纯化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香蕉幼苗对环境羟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柯德森 巫锦雄 王正询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5-630,共6页
在人工可控环境中,以香蕉幼苗在不同光强、不同温度、不同酸碱度条件下光系统Ⅱ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衡量香蕉幼苗光合特性的变化,同时测量培养环境中羟自由基水平以评价植物生长对环境羟自由基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香蕉幼苗生长的环... 在人工可控环境中,以香蕉幼苗在不同光强、不同温度、不同酸碱度条件下光系统Ⅱ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衡量香蕉幼苗光合特性的变化,同时测量培养环境中羟自由基水平以评价植物生长对环境羟自由基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香蕉幼苗生长的环境中羟自由基水平明显高于没有植物生长的同样环境,表明植物的生长可提高环境的羟自由基水平。环境条件变化引起香蕉幼苗叶片光系统Ⅱ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生明显变化,高光强、极端温度和极端酸碱条件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显示幼苗不同程度的光抑制,同时也伴随环境中羟自由基水平的升高,二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本研究证明了大气中羟自由基水平受植物生长状态的影响,指出植物生长状态与环境中羟自由基水平的密切关系,为研究大气中羟自由基水平的演变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香蕉 光合作用 羟自由基 大气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IQM2 cDNA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羽中 周玉萍 +3 位作者 叶蕙 桂林 郭培国 田长恩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358,共6页
拟南芥IQM2由At3g13600编码,是IQM家族的第二个成员,但在各种分子生物学相关的文献和数据库中都找不到其cDNA序列。本研究采用RACE和RT-PCR技术,克隆得到拟南芥IQM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cDNA长2245 bp,其开放阅读框长1818 bp,编码1个... 拟南芥IQM2由At3g13600编码,是IQM家族的第二个成员,但在各种分子生物学相关的文献和数据库中都找不到其cDNA序列。本研究采用RACE和RT-PCR技术,克隆得到拟南芥IQM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cDNA长2245 bp,其开放阅读框长1818 bp,编码1个由60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链。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IQM2蛋白含有一个IQ基序,属于钙不依赖性钙调素结合蛋白;其N端与豌豆重金属诱导蛋白6(HMIP6)有较高的同源性,而IQ基序则分布在HMIP6结构域内部;其C端与栝楼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N端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生物信息学 IQM2 R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IQM5.2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弓路平 萧文慧 +2 位作者 周玉萍 黄小玲 田长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74,共6页
为了探究拟南芥IQM5基因是否存在不同的剪切方式及其器官特异性表达,利用RT-PCR技术和T-A克隆发现了IQM5基因的一种新的剪切方式,即IQM5.2。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半定量和定量RT-PCR分析方法分别对新的CDS序列所编码蛋白的性质以及IQM5.... 为了探究拟南芥IQM5基因是否存在不同的剪切方式及其器官特异性表达,利用RT-PCR技术和T-A克隆发现了IQM5基因的一种新的剪切方式,即IQM5.2。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半定量和定量RT-PCR分析方法分别对新的CDS序列所编码蛋白的性质以及IQM5.1和IQM5.2在不同器官中的比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IQM5.2编码1个由30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其N端与豌豆重金属诱导蛋白6A(HMIP6A)具有较高同源性,含有1个IQ基序,属于钙不依赖性钙调素结合蛋白;在幼苗、莲座叶、花序叶、茎和花蕾中都存在IQM5.1和IQM5.2的转录本,且二者的比例在不同的材料中不尽相同。因此,IQM5基因存在不同的剪切方式和器官特异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M5.2 选择性剪切 钙调素结合蛋白 基因表达 拟南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Q基序突变对AtIQM1的钙调素结合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章科 张艺能 +3 位作者 莫忠蓁 周玉萍 黄小玲 田长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8-132,共5页
旨在确定IQ基序中关键氨基酸残基突变对IQM1的Ca M结合活性的影响,利用基因体外定点突变技术将LQ缺失或将L突变成S,并通过酵母双杂交分析突变蛋白iqm1的Ca M结合活性。结果显示,用重组质粒p GADT7-IQM1CDS、p GADT7-IQM1Del113-114、p G... 旨在确定IQ基序中关键氨基酸残基突变对IQM1的Ca M结合活性的影响,利用基因体外定点突变技术将LQ缺失或将L突变成S,并通过酵母双杂交分析突变蛋白iqm1的Ca M结合活性。结果显示,用重组质粒p GADT7-IQM1CDS、p GADT7-IQM1Del113-114、p GADT7-IQM1L113S或p GBKT7-Ca M5分别转化酵母AH109,未出现自激活现象;用p GADT7-IQM1CDS和p GBKT7-Ca M5共转化酵母能在选择性培养基(SD/-Ade/-His/-Leu/-Trp/X-α-Gal)上形成蓝色菌落;而用p GADT7-IQM1Del113-114和p GBKT7-Ca M5或p GADT7-IQM1L113S和p GBKT7-Ca M5共转化酵母则不能在选择性培养基(SD/-Ade/-His/-Leu/-Trp)上形成菌落。结果表明,IQ基序中LQ或者L是IQM1与Ca M5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IQM1 IQ基序突变 酵母双杂交 CaM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光敏色素A反义RNA载体的构建及转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海 王小兰 +2 位作者 周玉萍 段俊 田长恩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9-672,共4页
光敏色素A是植物远红光信号的关键受体,在植物光信号转导途径中起重要作用。一些具有重要功能的基因(如生长素反应因子8:auxin response factor 8,ARF8)受到PhyA调控。本实验拟通过构建PhyA基因反义株系,研究PhyA调控ARF8等重要功能基... 光敏色素A是植物远红光信号的关键受体,在植物光信号转导途径中起重要作用。一些具有重要功能的基因(如生长素反应因子8:auxin response factor 8,ARF8)受到PhyA调控。本实验拟通过构建PhyA基因反义株系,研究PhyA调控ARF8等重要功能基因表达的机理。以培养7 d的拟南芥幼苗为材料提取RNA,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PhyA的全长CDS,将其反向插入表达载体pMD1得到反义表达载体pMD1-PhyA CDSR,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经卡那霉素抗性平板筛选和PCR鉴定得到13个PhyA转基因株系。pMD1-PhyA CDSR及其转基因株系的获得为研究PhyA调控ARF8等基因表达的机理奠定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色素A 反义表达载体 拟南芥 生长素反应因子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薹(菜心)新品种油绿501菜心的选育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红弟 张华 +3 位作者 郑岩松 刘自珠 郭培国 李向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6-88,共3页
油绿501菜心是通过系统选育得到的常规早熟菜薹(菜心)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矮壮直立,株高24.4cm,开展度21.3cm;基叶圆形,油绿有光泽,叶长18.3cm,叶宽10.2cm,叶柄长5.2cm,叶柄宽1.6cm;薹叶短卵形,菜薹粗壮、节疏、紧实匀称无棱沟,油绿... 油绿501菜心是通过系统选育得到的常规早熟菜薹(菜心)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矮壮直立,株高24.4cm,开展度21.3cm;基叶圆形,油绿有光泽,叶长18.3cm,叶宽10.2cm,叶柄长5.2cm,叶柄宽1.6cm;薹叶短卵形,菜薹粗壮、节疏、紧实匀称无棱沟,油绿有光泽,主薹高18.4cm,横径1.7~2.0cm,单株商品质量约40.3g。播种至初收32~35d(天),抽薹整齐,采收期集中,以采收主薹为主;纤维少,爽脆清甜,无渣,齐口花,品质好,商品率高。每667m2产量1000kg左右,适于平原地区4月下旬~11月上旬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油绿501菜心 系统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