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科技素养教育的新思维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月秀 谢国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9-151,共3页
论述了大学生科技素质教育及其意义、内容和原则,探讨了科技素质教育现状及其若干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科技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素质 素质教育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大陆翼手目动物区系与地理区划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剑 邹佩贞 +2 位作者 温彩燕 陈建荣 吴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7-80,共4页
广东省大陆翼手目动物共有 37种 ,隶属 6科 15属 ,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按照模糊聚类分析初步划分大陆翼手目动物为四个地理省 ,即粤北山地省、粤东低山丘陵省、粤西山地丘陵省、沿海台地平原省 ,翼手目物种分布表现了明显的热带——... 广东省大陆翼手目动物共有 37种 ,隶属 6科 15属 ,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按照模糊聚类分析初步划分大陆翼手目动物为四个地理省 ,即粤北山地省、粤东低山丘陵省、粤西山地丘陵省、沿海台地平原省 ,翼手目物种分布表现了明显的热带———亚热带过渡性 ,大耳菊头蝠 (Rhinolophusmacrotis)、水鼠耳蝠 (Myotisdaubento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翼手目 动物区系 地理区划 地理分布 物种多样性 物种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设计优选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4
3
作者 杨铃 郑成 宁正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5-97,共3页
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从藤茶中提取二氢杨梅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探讨了不同提取时间、萃取温度及料液比等条件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为95℃,微波辐射时间为15min,料液比为1∶20时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率最高。
关键词 微波萃取 二氢杨梅素 正交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藤茶中提取二氢杨梅素的微波萃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铃 郑成 韦藤幼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36-638,共3页
用正交设计法,以水为溶剂,考察了提取温度、微波辐射时间及料液比3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选择L9(33)正交设计表,用HPLC法测定二氢杨梅素,并以其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为95℃,微波辐射时间为15 min,料液比为1:20时二... 用正交设计法,以水为溶剂,考察了提取温度、微波辐射时间及料液比3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选择L9(33)正交设计表,用HPLC法测定二氢杨梅素,并以其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为95℃,微波辐射时间为15 min,料液比为1:20时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二氢杨梅素 微波萃取 正交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镀层中纳米三氧化铝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于欣伟 陈姚 +3 位作者 刘建平 赵国鹏 文玉然 卢健勇 《无机盐工业》 CAS 2004年第6期57-59,共3页
提供一种采用常规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复合镀层中纳米微粒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介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复合镀层的酸性溶解液(4种不同酸性溶液)中纳米三氧化二铝的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实验结果,并将本方法与重量分析法进... 提供一种采用常规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复合镀层中纳米微粒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介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复合镀层的酸性溶解液(4种不同酸性溶液)中纳米三氧化二铝的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实验结果,并将本方法与重量分析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这些体系均存在空白液吸光度很低、工作液吸光度较高的较大的波长区间,是分光光度分析法中理想的测定体系;所对应的标准曲线线性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其平均相对误差(2.15%)远远小于重量分析法(98.23%),且比重量分析法(2d)省时(<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镀层 纳米三氧化铝 含量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电镀液中纳米Al_2O_3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于欣伟 赵国鹏 +2 位作者 陈姚 文玉然 卢健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8-240,共3页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纳米Al2O3电镀液中(四种不同电镀液)纳米微粒的含量。研究表明,这些体系均存在空白液吸光度很低、工作液吸光度较高的较宽的波长区间,是光度分析法中理想的测定体系,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其平均相...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纳米Al2O3电镀液中(四种不同电镀液)纳米微粒的含量。研究表明,这些体系均存在空白液吸光度很低、工作液吸光度较高的较宽的波长区间,是光度分析法中理想的测定体系,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其平均相对误差(2.93%)远远小于重量分析法(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纳米颗粒 纳米复合镀 纳米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_(60)/C_(70)-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国 官文超 李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60,共4页
将纳米C60/C70与丙烯酸(酯)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共聚,合成得到C60/C70-丙烯酸(酯)共聚物。对该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探讨了有富勒烯参与的聚合反应机理和共聚物结构。将该共聚物用有机胺中和成盐,使其水性化,制得... 将纳米C60/C70与丙烯酸(酯)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共聚,合成得到C60/C70-丙烯酸(酯)共聚物。对该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探讨了有富勒烯参与的聚合反应机理和共聚物结构。将该共聚物用有机胺中和成盐,使其水性化,制得水溶性纳米C60/C70-丙烯酸(酯)高分子成膜材料,对其成膜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发现C60/C70对丙烯酸(酯)聚合物具有独特的成膜改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60/C70-丙烯酸酯共聚物 合成 性能 引发剂 红外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