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铀尾矿中铀、钍及部分金属的模拟淋浸实验初探 被引量:13
1
作者 朱莉 王津 +2 位作者 刘娟 陈永亨 李锦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8-685,共8页
模拟广东某地区降雨的几种要素,对该地某铀矿区的两种粒径(<0.45 mm和>6 mm)的铀尾矿,分别采用1 h及24 h的初始浸泡时间、pH=3.0及pH=6.0的淋浸剂,以开放体系,进行7周的半动态淋滤实验,初步考察铀尾矿中铀钍的释放规律及其与金属... 模拟广东某地区降雨的几种要素,对该地某铀矿区的两种粒径(<0.45 mm和>6 mm)的铀尾矿,分别采用1 h及24 h的初始浸泡时间、pH=3.0及pH=6.0的淋浸剂,以开放体系,进行7周的半动态淋滤实验,初步考察铀尾矿中铀钍的释放规律及其与金属元素Al、K、Mg释放行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对铀尾矿释放铀能力的影响作用依次为:粒径>pH>浸泡时间;对钍释放能力的影响作用依次为:pH>粒径>浸泡时间.(2)pH、粒径和浸泡时间的改变将影响U与Th、Al、K和Mg的释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 释放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典型水产品中5种重金属的来源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津 刘娟 +2 位作者 陈永亨 付善明 姚泊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11期11-12,48,共3页
对珠江口某典型水产品体内的重金属Cu、Zn、Pb、Cd和Cr含量检测表明,其体内尤其是头部的Cu明显超标。为了调查其原因,采集了其生长环境中的15个水样、16份底泥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分析水产品与底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利用电感耦... 对珠江口某典型水产品体内的重金属Cu、Zn、Pb、Cd和Cr含量检测表明,其体内尤其是头部的Cu明显超标。为了调查其原因,采集了其生长环境中的15个水样、16份底泥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分析水产品与底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水样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水产品中超标的Cu与过高的Zn来自于其生长的水体环境,而根本原因是来自养殖过程投放的含铜消毒液与含锌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重金属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某铀矿开采利用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娟 李红春 +5 位作者 王津 宋刚 齐剑英 陈永亨 李祥平 吴颖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81-989,共9页
以广东省某铀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了矿山、水冶厂及其周边地表水体共42个水样(包括工业废水、池塘水、溪流水、河水和矿区饮用水)中放射性元素(U和Th)和其它一些金属元素(Fe、Mn、Mg、Cu、Zn、C... 以广东省某铀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了矿山、水冶厂及其周边地表水体共42个水样(包括工业废水、池塘水、溪流水、河水和矿区饮用水)中放射性元素(U和Th)和其它一些金属元素(Fe、Mn、Mg、Cu、Zn、Co、Ni、Li、Ca、Na、K、Al、Sr和Ba)的含量.由此确认铀矿区产生高污废水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污染元素,并了解这些元素的迁移变化规律以及对周边地表水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铀矿区产生高污外排废水的主要生产环节是采矿、铀矿堆浸和尾矿露天堆积,排放废水中U和Mn含量分别为0.238—8.700 mg.L-1和0.62—94.23 mg.L-1,均高于国家工业废水允许排放标准(GBJ8—74和GB8978—1996)的限定值;(2)铀矿周边用作当地农业灌溉和露天水源的溪流由于受纳了矿区外排废水,明显受到了U和Mn的污染:U含量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为(0.415±0.619)mg.L-1和(0.233±0.308)mg.L-1,Mn含量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为(8.72±12.8)mg.L-1和(8.56±12.61)mg.L-1;(3)受纳溪流中U、Fe的含量枯水期高于丰水期,而Mn和Cu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且大多数元素的含量随着迁移距离的增加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均呈下降趋势,指示污染源来自铀矿区;(4)铀矿区生产活动引起的地表水污染目前仅局限于铀矿区和周边较小的区域,但仍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放射性污染 重金属污染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污水脱氮除碳工艺优化运行试验
4
作者 石明岩 冯兆继 +2 位作者 莫东华 余建恒 夏耿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2-156,共5页
来自无害化厂的粪便污水混入城市污水后,因高浓度污染物的冲击,广州大坦沙污水厂等单位出水脱氮除碳效果下降。针对该问题,文章以实际混合污水为进水,采用大坦沙污水厂倒置A2/O工艺的模拟反应器,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运行工况,并据单因子试... 来自无害化厂的粪便污水混入城市污水后,因高浓度污染物的冲击,广州大坦沙污水厂等单位出水脱氮除碳效果下降。针对该问题,文章以实际混合污水为进水,采用大坦沙污水厂倒置A2/O工艺的模拟反应器,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运行工况,并据单因子试验结果,探讨了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污泥回流比和混合液回流比对污染物去除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混合污水处理效果的最显著因素,其延长对除污有利。当水温为28~35℃、粪便污水与城市污水以0.33%比例混合、SRT为20 d时,最优运行工况是:水力停留时间为8h、溶解氧为2.0mg/L、污泥回流比为80%、混合液回流比为150%。此时,COD、NH3-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5%、98.5%和63.7%,出水可稳定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污水 脱氮 除碳 正交试验 优化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改性污泥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梁浩 冼恩祺 +2 位作者 李灏 凌晨明 潘志辉 《绿色科技》 2021年第8期110-112,116,共4页
采用天然来源的羧甲基壳聚糖(CMC)负载至经碳化法处理得到的污泥吸附剂(SSA)表面,制备了具高效去除染料亚甲基蓝(MB)的吸附剂(CMC-SSA)。考察了CMC-SSA对MB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以及pH值对吸附效能影响。结果表明:SSA经过改性后,CM... 采用天然来源的羧甲基壳聚糖(CMC)负载至经碳化法处理得到的污泥吸附剂(SSA)表面,制备了具高效去除染料亚甲基蓝(MB)的吸附剂(CMC-SSA)。考察了CMC-SSA对MB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以及pH值对吸附效能影响。结果表明:SSA经过改性后,CMC-SSA的吸附性能大大增强;并且结合比表面积与孔结构、FT-IR和Boehm滴定等手段分析得出CMC-SSA的吸附机理主要为化学吸附作用,CMC的负载增强了SSA的化学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 吸附剂 羧甲基壳聚糖 化学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