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三角洲河流饮用水源中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及其风险 被引量:8
1
作者 熊小萍 龚剑 +3 位作者 林粲源 周永顺 杜勇明 吴翠琴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6-1004,共9页
在极低的环境暴露水平(ng·L^−1—μg·L^−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就能对水生物的生殖、发育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威胁到饮用水源的安全。为深入了解珠江水源水中EEDs的污染现状,采用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极低的环境暴露水平(ng·L^−1—μg·L^−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就能对水生物的生殖、发育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威胁到饮用水源的安全。为深入了解珠江水源水中EEDs的污染现状,采用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FASPE-GC/MS)法对珠江三角洲河流饮用水源地中EEDs的含量分布和季节变异进行了调查,并评价了其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发现,EEDs广泛存在于珠三角水源水中,总EEDs(ΣEEDs)的质量浓度在26.8—2460 ng·L^−1之间,平均值和中值分别为775、325 ng·L^−1;其中辛基酚(OP)、壬基酚(NP)、双酚A(BPA)和雌酮(E1)的质量浓度范围(平均值/中值)分别为<LOQ(定量限)—121 ng·L^−1(42.9/15.2 ng·L^−1)、15.2—2270 ng·L^−1(821/338 ng·L^−1)、1.19—177 ng·L^−1(56.21/52.0 ng·L^−1)、nd(未检出)—2.5 ng·L^−1(0.9 ng·L^−1/<LOQ)。各水源地EEDs总体污染水平:东江东莞段>流溪河下游>西江>北江,丰水期ΣEEDs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枯水期(P<0.05)。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比,珠三角河流水源水中EEDs的污染处于中高水平。丰水/枯水期水源水中OP、NP、BPA、E1的风险商(RQ)平均值分别为0.47/0.13、2.25/0.6、0.05/0.08、0.18/0.07,可见OP、BPA、E1在两季均呈中低风险水平,NP则呈中高风险水平。丰水期和枯水期饮用水源地EEDs的危害指数(HI)范围(平均值)分别为0.28—6.05(2.95)、0.045—3.23(0.88),表明丰水期的风险水平总体高于枯水期(P<0.05)。两季高风险点(HI>1)占总点位的41.7%,均出现在流溪河下游和东江东莞段,表明以上水源地处于高生态风险水平,已对当地水生生物及饮用水安全形成严重威胁;西江和北江的饮用水源地则处于中低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饮用水源 时空分布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