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铀矿下游水系沉积物剖面的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冯颖思 宋刚 +2 位作者 祝秋萍 陈迪云 陈永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42-1446,共5页
为了研究广东某铀矿下游水系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的垂直分布,利用HPGe-γ能谱仪测量了池塘底泥、溪流沉积物和水稻土剖面中238U、235U、226Ra、232Th和40K的含量.结果表明,该铀矿水系沉积物中238U、235U和226Ra污染较严重,其中池塘底泥&... 为了研究广东某铀矿下游水系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的垂直分布,利用HPGe-γ能谱仪测量了池塘底泥、溪流沉积物和水稻土剖面中238U、235U、226Ra、232Th和40K的含量.结果表明,该铀矿水系沉积物中238U、235U和226Ra污染较严重,其中池塘底泥>溪流沉积物>水稻土,而232Th和40K的变化较小.水稻土的放射性核素含量相对较低,证明稻田没有利用铀矿排放的溪水进行灌溉;而受铀矿生产影响的池塘沉积物中238U、235U和226Ra平均含量分别是水稻土的100、87和155倍,且随所采底泥样品垂直深度的增加而增高,在40cm左右含量最高.溪流沉积物中238U和226Ra含量随深度增加有小幅增加,而且238U和226Ra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放射性核素 沉积物 垂直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碳热还原制备铁碳复合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及催化氧化降解刚果红的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娥 李导玉 +3 位作者 钱锴 程佩 李淑萍 孔令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铁元素作为环境广泛存在的元素,由于多价态特征而被广泛应用于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零价铁和铁硫化物。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FeSO 4为铁源,通过碳热还原法合成多孔碳负载纳米零价铁和Fe_(0.96) S的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 铁元素作为环境广泛存在的元素,由于多价态特征而被广泛应用于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零价铁和铁硫化物。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FeSO 4为铁源,通过碳热还原法合成多孔碳负载纳米零价铁和Fe_(0.96) S的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探索铁元素的形态和形貌在碳热还原中的变化规律,研究其催化活化过硫酸钾(KPS)氧化降解水中染料刚果红(CR)的活性,分析影响活化KPS氧化降解CR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碳化温度为800℃时,得到一种多孔碳负载纳米零价铁和Fe_(0.96) S的复合催化剂。当CR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1 g/L时,30 min内CR的降解率可达约100%。CR降解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小分子有机酸中间产物,导致反应过程溶液的pH逐渐降低至约3。因此,通过碳热还原法能获得多孔碳负载纳米零价铁和Fe_(0.96) S的复合催化剂,可广泛应用于催化氧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过硫酸钾 刚果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聚乙醇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同步处理废水中硫酸盐和铬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鸿郭 林洁松 +6 位作者 吴梦杰 温项斯 陈光仕 邓康蓝 陈梓莹 陈永亨 陈迪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51-1053,1062,共4页
含Cr(Ⅵ)和硫酸盐废水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交联剂制备一种内聚已醇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SRB)小球(简称固定化小球),探讨这种新型吸附剂对Cr(Ⅵ)、SO2-4分别为100、200mg/L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固定化小... 含Cr(Ⅵ)和硫酸盐废水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交联剂制备一种内聚已醇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SRB)小球(简称固定化小球),探讨这种新型吸附剂对Cr(Ⅵ)、SO2-4分别为100、200mg/L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对废水中Cr(Ⅵ)和SO2-4具有较好去除效果,Cr(Ⅵ)和SO2-4去除量分别高达341.87、1 680μg/g,去除率分别高达97.43%、99.30%。红外谱图、电子扫描图分析表明,固定化小球网状结构构成了细菌免受环境因素干扰的亲水微环境,硫酸盐还原在去除Cr(Ⅵ)和SO2-4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固定化 乙醇 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河流胶体中的典型内分泌干扰物 被引量:17
4
作者 龚剑 黄文 +5 位作者 杨娟 冉勇 陈迪云 杨余 吴翠琴 占永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7-623,共7页
采用切向流超滤、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分离和分析方法,研究了珠江2条河流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EDCs)在胶体相中的含量分布、胶体/水相间的分配作用.结果发现:胶体中4-壬基酚(NP)、双酚A(BPA)、雌酮(E1)的含量范围分别... 采用切向流超滤、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分离和分析方法,研究了珠江2条河流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EDCs)在胶体相中的含量分布、胶体/水相间的分配作用.结果发现:胶体中4-壬基酚(NP)、双酚A(BPA)、雌酮(E1)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3.2~108ng/L、2.3~97.6ng/L、n.d.(未检出)~0.32ng/L,平均值分别为70,31.4,0.3ng/L;17β-雌二醇(E2)、己烯雌酚(DES)、17α-乙炔雌二醇(EE2)、雌三醇(E3)则未在胶体样品中检出.除石龙外,其余各采样点表、底水层间的胶体EDCs浓度水平无显著差异.NP和BPA含量与胶体有机碳(COC)含量、紫外吸收强度(UV254)均呈正相关,说明COC是控制酚类雌激素在胶体相中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NP、BPA和COC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胶体有机碳的芳香性有关.计算发现,珠江河水中约21%~67%的NP、4%~74%的BPA、24%~26%的E1存在于胶体相,NP和BPA在胶体/水相间的有机碳归一化分配系数(Kcoc)分别为10(5.69±0.50)、10(5.51±0.77),高出各自的悬浮颗粒物/水分配系数(Koc)1个数量级,表明胶体的强吸附能力对EDCs在水环境介质间分配、迁移、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胶体 珠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榕树气生根对铀吸附性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方俊 黄炜飞 +6 位作者 解小凡 江峰 王津 刘娟 陈永亨 宋刚 陈迪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5-561,共7页
采用榕树气生根粉末作为直接吸附剂,模拟研究了其对废水中U(Ⅵ)的吸附去除,先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得出榕树气生根对铀吸附的大概最佳范围和各因素对吸附效果影响的重要程度,然后开展单因素研究法,探究了溶液pH、U(Ⅵ)离子浓度、榕树气生... 采用榕树气生根粉末作为直接吸附剂,模拟研究了其对废水中U(Ⅵ)的吸附去除,先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得出榕树气生根对铀吸附的大概最佳范围和各因素对吸附效果影响的重要程度,然后开展单因素研究法,探究了溶液pH、U(Ⅵ)离子浓度、榕树气生根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对铀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Ⅵ)离子浓度对吸附性能影响最大,溶液pH次之,最后是气生根粉末投加量.在30℃、pH值为4.0时,榕树气生根对5 mg·L^(-1)的U(Ⅵ)溶液吸附30 min后达到平衡,其去除率可达71%.反应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主要以多层吸附为主.FT-IR表征表明,榕树气生根在吸附铀的过程中其自身结构没有发生明显改变,UO_2^(2+)可能主要以羟基、羧基和羰基等基团为吸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树气生根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