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空间为视域:平台化时代国际传播的观念转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鲤 余威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跨国数字平台的全球扩张为国际传播的观念转型带来了新的问题意识。平台介入跨境数据流动,加剧了基于主权空间的权力协商;平台介入媒体文化产业,推动了在地市场空间的全球突围;平台介入全球公民交往,生成了依托技术空间的身份共构。跨... 跨国数字平台的全球扩张为国际传播的观念转型带来了新的问题意识。平台介入跨境数据流动,加剧了基于主权空间的权力协商;平台介入媒体文化产业,推动了在地市场空间的全球突围;平台介入全球公民交往,生成了依托技术空间的身份共构。跨国数字平台“全球运作、在地使用”的平行逻辑,既重申了“中心—边缘”平面依附式知识生产体系的困境,又开启了以空间关系性视域重审数字全球化问题的可能。中国国际传播的“国际化”和“平台化”需对接以跨国数字平台为中枢的全球—区域博弈逻辑,以空间为视域审视全球与区域并存的平行叙事,以此牵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全球知识的有效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观念 跨国数字平台 “人类命运共同体” 空间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中介主体化:论社交机器人的演进
2
作者 李鲤 邓志鹏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69,76,共6页
社交机器人作为连接“计算机-人”的程序化实体,成为当下乃至未来人机互动的技术导向。为论证社交机器人具有由传播中介向主体化演进的趋势,本文系统梳理了社交机器人的四个发展阶段,同时引入福柯的主体化概念,结合知识权力网络理论,从... 社交机器人作为连接“计算机-人”的程序化实体,成为当下乃至未来人机互动的技术导向。为论证社交机器人具有由传播中介向主体化演进的趋势,本文系统梳理了社交机器人的四个发展阶段,同时引入福柯的主体化概念,结合知识权力网络理论,从权力关系、知识生产及个体形成三个方面,论证了其具有向主体属性发展的潜力。同时,指出这种主体属性取证于权力关系对社交机器人设计之初的预设与角色作用的要求、向主动的知识生产者与规范者的转变以及在人机双向互动中有关个体形成的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 福柯 主体 知识 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与“小城镇”的传播互型:城乡传播研究的新锚点
3
作者 张杰 吴毅翔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共9页
城乡传播研究存在两种路径:城乡二元对立范式下的媒介传播与中介化范式下的城乡传播。前者以媒介功能范式和发展传播范式为主导,后者逐渐聚焦于新媒介对虚拟空间中城乡关系的中介化。当前的城乡传播研究虽然逐渐摆脱了城—乡二元范式而... 城乡传播研究存在两种路径:城乡二元对立范式下的媒介传播与中介化范式下的城乡传播。前者以媒介功能范式和发展传播范式为主导,后者逐渐聚焦于新媒介对虚拟空间中城乡关系的中介化。当前的城乡传播研究虽然逐渐摆脱了城—乡二元范式而走向中介范式,但仍是“媒介中心”的研究取向,缺乏与城乡融合发展这一宏观社会转型勾连的自觉,从而对现实城乡之间物质向度与社会生活向度的中介化探讨不足。“城—镇—乡”共同构成的中国城乡关系,勾勒出城乡中国背景下传播学研究未曾关切的“小城镇”的社会性中介意义;平台下沉到小城镇之后,与小城镇互为中介的传播型构了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传播 城乡关系 小城镇 中介 平台下沉 传播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的技术逻辑、社会影响与传播学未来 被引量:39
4
作者 张洪忠 黄民烈 +7 位作者 张伟男 沈菲 周葆华 邹军 钟智锦 闵勇 吴晔 许小可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1,共8页
近期,ChatGPT横空出世、火爆出圈,其影响几乎渗透至各行各业,是颠覆还是赋能?一时众说纷纭。2023年2月13日,京师主题沙龙活动“新闻传播学如何认识‘ChatGPT’”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的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新媒体传播研究... 近期,ChatGPT横空出世、火爆出圈,其影响几乎渗透至各行各业,是颠覆还是赋能?一时众说纷纭。2023年2月13日,京师主题沙龙活动“新闻传播学如何认识‘ChatGPT’”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的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SMP社交机器人专业组提供支持。本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院张洪忠教授主持,邀请了来自新闻传播学、自然语言处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9位内地和中国香港知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围绕ChatGPT的技术逻辑、ChatGPT如何影响新闻传播学与ChatGPT的发展前景等议题进行了精彩而深刻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院 新媒体传播 自然语言处理 沙龙活动 传播学 GPT 中国香港 CH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互鉴:国际传播共鸣的认同间性建构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杰 梁眉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2,I0003,共10页
文明交流互鉴是构建国际传播新秩序的基本理念。汲取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承认、共鸣等理论资源中的主体间性原则,并将其与中国智慧和实践有机结合,进一步理解和阐释文明如何交流、文明如何互鉴,提出更符合当下国际传播语境的“认同间性”... 文明交流互鉴是构建国际传播新秩序的基本理念。汲取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承认、共鸣等理论资源中的主体间性原则,并将其与中国智慧和实践有机结合,进一步理解和阐释文明如何交流、文明如何互鉴,提出更符合当下国际传播语境的“认同间性”概念作为建立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家间共鸣关系的基础。“认同间性”可以发展出基于平等和协商的我们/他们关系,并通过对差异性的承认达到认同,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共鸣关系,使得各种文明和文化能够相互敞开与靠近,进而找到文化相通之处并确认文化共识,进而达到半受掌控的良好关系状态。从主体间性到认同间性的建构过程,就是国家间从承认到共鸣的关系建构过程,这真正体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为建构国际传播的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认 共鸣 国际传播 认同间性 文明交流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内容平台公共价值传播逻辑 被引量:2
6
作者 任慧 李春雷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43,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数字内容平台在加剧中国媒介化社会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同时,作为公共空间也关系着社会价值观、道德伦理以及社会规范性形塑等问题。它们是承担公司经济价值创造的责任主体,更是社会公共价值展示与传播的重要载体。数字...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数字内容平台在加剧中国媒介化社会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同时,作为公共空间也关系着社会价值观、道德伦理以及社会规范性形塑等问题。它们是承担公司经济价值创造的责任主体,更是社会公共价值展示与传播的重要载体。数字内容平台是基于公司战略选择的内容衍生的多层次嵌套生态传播系统,围绕“内容”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拓展平台生态。作为一种价值与意义生产的载体,数字内容平台是传递文化、价值塑造的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内容平台 内容生产 价值传播 公共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识岭南:岭南电影超越地方的影像建构
7
作者 彭雨晴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2,共10页
岭南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区域的概念,更多地与民族、国家、世界关联在一起。作为现实社会镜像的岭南电影,不仅承担着岭南地区影像书写的使命,而且表现出了超越地方的影像建构趋势。岭南电影发展历经自觉探索、制片厂、产业化三个时期,各... 岭南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区域的概念,更多地与民族、国家、世界关联在一起。作为现实社会镜像的岭南电影,不仅承担着岭南地区影像书写的使命,而且表现出了超越地方的影像建构趋势。岭南电影发展历经自觉探索、制片厂、产业化三个时期,各时期呈现不同的特质:早期借现实主义题材推动社会转变;制片厂时期影片类型多元,突破地域局限;产业化时期加强区域合作,实现模式转变。岭南电影借助共同文化符号,构建起开放、包容的交流机制,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实现民族主体性的建构。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背景下,岭南电影被赋予新的使命,成为表达民族自信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超越地方 区域电影 地缘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权·赋能·赋意:平台化社会时代国际传播的三重进路 被引量:31
8
作者 李鲤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0-64,共5页
全球数字平台正在全面重构国际传播的信息格局。平台赋权个体,为搭建人人参与的国际传播赋予了可能,构造出基于"社交融入"的全民外交新特征;平台赋能数据,通过提升国际信息传播的可见性,形构政府和民间多元行动者共建"... 全球数字平台正在全面重构国际传播的信息格局。平台赋权个体,为搭建人人参与的国际传播赋予了可能,构造出基于"社交融入"的全民外交新特征;平台赋能数据,通过提升国际信息传播的可见性,形构政府和民间多元行动者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能力;平台赋意话语,为中国故事提供了智能化叙事的基础语境,中国故事发展成为一种智能集成、多媒共生的"全球故事"。平台赋权、赋能、赋意的内生机制,牵引平台化社会中国国际传播主体特征、价值空间和叙事方式的整体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数字平台 国际传播 主体权力 数据治理 叙事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校学分制30年--大学教学制度改革讨论述评 被引量:34
9
作者 韩磊磊 源国伟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7,共6页
1978年始再兴学分制,关于学制改革的实践总结与理论研究30年来方兴未艾,它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思想观念嬗变的观照。本文通过回顾这场讨论,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教学制度是高校办学的根本制度,其模式的变化蕴含深刻的社会历史动因... 1978年始再兴学分制,关于学制改革的实践总结与理论研究30年来方兴未艾,它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思想观念嬗变的观照。本文通过回顾这场讨论,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教学制度是高校办学的根本制度,其模式的变化蕴含深刻的社会历史动因和目的论意义,教学制度选择是一种具有广阔与深邃社会背景的战略决策,必须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才能真正发挥制度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教学制度 学分制 借鉴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形象片传播中的认同建构策略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鲤 田维钢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41,共3页
城市形象片通过对城市形象的影视符码设计,集中构筑了城市作为媒介的意义生产空间。将城市形象片置于整个传播体系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可识别的文化符号、共识性的叙事话语、基于关系的传播,以及媒介的创新与扩散,对于城市形象片传播... 城市形象片通过对城市形象的影视符码设计,集中构筑了城市作为媒介的意义生产空间。将城市形象片置于整个传播体系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可识别的文化符号、共识性的叙事话语、基于关系的传播,以及媒介的创新与扩散,对于城市形象片传播中认同效果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片 城市认同 文化符号 叙事话语 关系传播 创新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性新闻:话语、实践与认知争议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鲤 罗欢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78,共4页
建设性新闻作为全球新闻实践和新闻研究中的新兴方法,成为回应当下新闻业危机的一种行动路径。分析发现,建设性新闻话语通过重新定义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力图重构新闻与公众的关系。其实践范式集中表现为自下而上的参与式建构,从而在记者... 建设性新闻作为全球新闻实践和新闻研究中的新兴方法,成为回应当下新闻业危机的一种行动路径。分析发现,建设性新闻话语通过重新定义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力图重构新闻与公众的关系。其实践范式集中表现为自下而上的参与式建构,从而在记者、公民、社区、全球社会以及未来行动之间建立关联。以此为基础,建设性新闻关于创造积极社会影响的角色认知,进一步提示人们反思新闻业的社会意义。本文借助对建设性新闻在话语、实践和认知层面的系统观照,认为这一新闻创新样式启发了多元行动者重建新闻文化的新模式,并有可能为新闻业带来新的规范性浪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新闻 话语生成 实践范式 认知争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主体·方法:互联网与对外传播观念的革新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鲤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9-152,157,共5页
透过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的解构与反思,不论是Web3.0催生的"接合实践"认知、主体赋权推动的"命运同构"理想还是网络行动促进的"建构主义"方法,互联网正在作为一种基础设施、社会架构以及实践... 透过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的解构与反思,不论是Web3.0催生的"接合实践"认知、主体赋权推动的"命运同构"理想还是网络行动促进的"建构主义"方法,互联网正在作为一种基础设施、社会架构以及实践方式,推动着对外传播文化结构、传播结构和行动结构的全面转型,由此牵引着对外传播观念体系的整体革新。面对网络空间中依然显见的资本主义逻辑以及全球风险社会的现实图景,我国对外传播还需要进一步调适媒介与赋权、主体与参与、方法与实践之间的观念张力,正视国家之于对外传播关系的流动性角色,从国家层面进行整体战略布局,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对外传播 接合实践 命运同构 建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虚拟偶像的传播路径与产业模式——以虚拟偶像团体K/DA为例 被引量:31
13
作者 姚睿 黄汀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5-130,共6页
虚拟偶像是互联网资本、偶像产业和技术共同赋能的独特媒介景观。脱胎于游戏的虚拟偶像团体K/DA植根于《英雄联盟》母本,借鉴了韩国"概念偶像团体"范式,在产业营销层面巧妙利用"破圈效应"制造话题和生成热度。在与... 虚拟偶像是互联网资本、偶像产业和技术共同赋能的独特媒介景观。脱胎于游戏的虚拟偶像团体K/DA植根于《英雄联盟》母本,借鉴了韩国"概念偶像团体"范式,在产业营销层面巧妙利用"破圈效应"制造话题和生成热度。在与粉丝社群的关系建构上,K/DA令粉丝获得文本盗猎的参与感与控制感,使整个团体的虚拟生命在官方与粉丝的共创下延续生息。K/DA模式深刻影响了虚拟偶像的产业生态,为国产虚拟偶像的传播路径与产业模式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偶像 电竞 英雄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生产中的受众参与 被引量:22
14
作者 钟剑茜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97,共3页
本文通过梳理分析目前报纸媒体新闻实践中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各种表现、受众参与的变化及特点、受众参与的心理因素、受众参与的影响及作用等内容,概括探讨传统媒体面对与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更多研究者对此问题予以关注与研究。
关键词 受众参与 报纸媒体 新闻生产 新媒体 微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浸式新闻:概念辨析、叙事重构与观念反思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鲤 吴瑾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1-25,共5页
沉浸式新闻作为新闻传播领域关注的新兴话题之一,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辨析沉浸式新闻的概念,廓清其内涵所指及使用情境,尝试赋予这一概念指导实践的可操作性。以此为基础,对沉浸式新闻的议题选择、叙事结构和符号使用进行考察... 沉浸式新闻作为新闻传播领域关注的新兴话题之一,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辨析沉浸式新闻的概念,廓清其内涵所指及使用情境,尝试赋予这一概念指导实践的可操作性。以此为基础,对沉浸式新闻的议题选择、叙事结构和符号使用进行考察,发现其叙事重构的具体方法。沉浸式新闻在实现更宽广受众体验的同时,也提示人们重新思考有关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本身存在的逻辑困境及其演进可能,从而推动新闻认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新闻 概念 叙事 真实性 客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应用趋势 被引量:29
16
作者 刘雪梅 杨晨熙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86,共4页
人工智能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应用目前主要体现在机器写作和智能化推荐两个方面。事实上,人工智能中的数据处理、语音与图像识别、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等在新媒体传播中已具备普遍适用性。本文先从内容制作、内容审核、内容分发、数据... 人工智能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应用目前主要体现在机器写作和智能化推荐两个方面。事实上,人工智能中的数据处理、语音与图像识别、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等在新媒体传播中已具备普遍适用性。本文先从内容制作、内容审核、内容分发、数据反馈几个方面分析人工智能如何帮助新媒体提高效率的潜能,再从网民的阅读方式、阅读喜好、阅读延伸、阅读记录几个层次预测人工智能怎样极大地改善用户体验,最后阐明人工智能对于新媒体传播的巨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媒体传播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介化乡愁:返乡青年短视频实践的意义展演与情感实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敏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4,91,共10页
文章以返乡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探讨了数字化语境下短视频实践的意义展演与情感实现。返乡青年通过短视频实践实现了情感在数字化空间的创新性表达,即所谓的“中介化乡愁”。其中,在短视频创作实践中,乡土景... 文章以返乡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探讨了数字化语境下短视频实践的意义展演与情感实现。返乡青年通过短视频实践实现了情感在数字化空间的创新性表达,即所谓的“中介化乡愁”。其中,在短视频创作实践中,乡土景观的个性化建构、乡土人物的符号化演绎和乡土配色配乐的生活化呈现,成为中介化乡愁意义生成的关键。在短视频观看实践与互动实践中,都市粉丝用户的自我投射及其与返乡UP主之间的“隔屏共振”,成为中介化乡愁情感流通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 返乡青年 短视频实践 意义展演 情感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趣缘群体传播的社会化阅读新模式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鲤 陈玉婷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2-45,共4页
网络趣缘群体的形成,是网络人际关系从浅层技术联通发展到深层情感共振的表现。网络趣缘群体的传播新生态,开启了社会化阅读的新模式——从单一个体到共识群体的身份革命,"众智"书写与"聚合"文本催生的内容革新,关... 网络趣缘群体的形成,是网络人际关系从浅层技术联通发展到深层情感共振的表现。网络趣缘群体的传播新生态,开启了社会化阅读的新模式——从单一个体到共识群体的身份革命,"众智"书写与"聚合"文本催生的内容革新,关系驱动与分众传播样式的阅读扩散,以及价值和场景需求并存的效果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趣缘群体 传播 社会化阅读 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融合背景下节目主持人传播力生成机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苏凡博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112,共3页
媒介融合背景下,节目主持人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和新的变化,传统的播音主持研究未能对这些新的现象和变化作出解释和回应。本文提出了节目主持人传播力的概念,描述了节目主持人传播力的生成机制模型,深入阐释了这一理论模型因应媒介... 媒介融合背景下,节目主持人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和新的变化,传统的播音主持研究未能对这些新的现象和变化作出解释和回应。本文提出了节目主持人传播力的概念,描述了节目主持人传播力的生成机制模型,深入阐释了这一理论模型因应媒介融合现实所作出的理论突破,并总结了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节目主持人 传播力 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国民科学素养是新闻媒体的职责 被引量:7
20
作者 汪苏华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24,共3页
科学素养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国民的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本文以充足的事实,介绍了我国国民科学素养的现状,论述了新闻媒体是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社会机构,并对如何加强新闻媒体的科技传... 科学素养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国民的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本文以充足的事实,介绍了我国国民科学素养的现状,论述了新闻媒体是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社会机构,并对如何加强新闻媒体的科技传播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 科学素养 新闻传媒 提高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