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他者到本位:中西生态文学伦理的现代转型 |
龙其林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2
|
“审美无区分”思想批判——兼谈对前期伽达默尔美学的反思和超越问题 |
肖建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3
|
鲁迅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兴起——从鲁迅居日的几篇文章谈起 |
胡梅仙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4
|
南宋文学批评的“以性情为本”:对刘克庄的考察 |
吴晟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5
|
论中国文学昧知型的演进与理论意义 |
刘晓明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6
|
鲁迅与周扬心目中不同的“左翼文学” |
聂国心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7
|
论鲁迅与茅盾对文学核心价值的不同认识 |
聂国心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8
|
说不可说:对言说之原初悖论的文学性裁决——“耶鲁学派”语言诗学管窥之三 |
戴登云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9
|
晚清海外诗的“加速世界” |
沙红兵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临川四梦”说的来由与《牡丹亭》的深层意蕴 |
康保成
陈燕芳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1
|
在时间回忆和自由反抗的两端——论鲁迅的《朝花夕拾》 |
胡梅仙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12
|
当代审美教育:听觉文化的转向 |
肖建华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13
|
宇宙生态观与空间生态诗学 |
胡梅仙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4
|
行动者的鲁迅和鲁迅的行动哲学 |
胡梅仙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5
|
古代文章学理论对绘画理论的借鉴 |
王隽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6
|
蔡邕《青衣赋》与中国古代的青衣意象 |
赵德波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7
|
史实遮蔽与形象建构——《北方学者对于大众语各问题的意见》辨伪及其思考 |
付祥喜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8
|
蒋光慈小说的叙事特色及其内在矛盾 |
聂国心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9
|
论茅盾创作心态的矛盾与变化 |
聂国心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20
|
昧式之“兴”:一种发生诗学理论 |
刘晓明
孙向荣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