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公、民办义务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路向——基于“公参民”学校发展历程与相关政策的回溯分析
1
作者 张翼 叶洁清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8,共9页
义务教育“公参民”学校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对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充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然而其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也为义务教育过度市场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民强公弱(尤其在初中阶段)等现象推波助澜,... 义务教育“公参民”学校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对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充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然而其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也为义务教育过度市场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民强公弱(尤其在初中阶段)等现象推波助澜,损害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随着2021年义务教育“公参民”政策的出台,“公参民”学校将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义务教育公、民办学校的布局将会重新洗牌。本文梳理了义务教育“公参民”学校相关政策的演变,厘清其发展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公、民办义务教育结构优化调整的三点建议:一、义务教育“公参民”学校有序退场,通过“民转公”方式回归公办的“公参民”学校应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效应;二、做好地方义务教育发展规划,规范清理低水平民办学校,打造优质的高水平民办学校,满足人民群众对差异化、特色化义务教育的需求;三、创新公办学校运行和管理机制,探索新型公办义务教育办学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参民”学校 义务教育 政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教育学公共课实践性教学的评价问题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骆风 谢瑶妮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3-66,共4页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教育学公共课实践性教学评价的关键,评价教育学公共课实践性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措施,实践教学效果三个一级指标和每个一级指标之下的若干二级指标,编制教育学公共课实践性...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教育学公共课实践性教学评价的关键,评价教育学公共课实践性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措施,实践教学效果三个一级指标和每个一级指标之下的若干二级指标,编制教育学公共课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估方案的关键是要辩证地看待评估标准的粗与细、宽与严、相对性与绝对性,根据多数教师的教学水平确定各项指标的标准,一般应使三分之二的教师的教学总评在中等以上。一般应建立教学系(研究所、教研室)考评小组,考评小组应通过检查教案、分析学生问卷等方式评价教衣学公共课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公共课 实践性教学 评价问题 高等师范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进行教育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冰 《化学教学》 CAS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教育研究能力是当今教师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针对目前关于中学化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在化学教育领域开展教育研究,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1)什么是教育研究;(2)教育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 教育研究能力 教师发展 中学化学 化学教育 基本要素 基本问题 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我国教育经济学的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兼评析《教育与经济》学术杂志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慧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28,共3页
先进而适当的研究方法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在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以期对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侧面有所反映 ,也是对我国教育经济学的学科发展作一浅略思考。
关键词 教育经济学 量化研究 质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达成还是超越?——从国际比较的视角观照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的适切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翼 苏凤仙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7,共9页
教育经费充足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28%,其后十年该比例均保持在4%以上,给予教育事业极大的信心与保障。通过检视国内教育经费投入数据发现,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已显乏力,难... 教育经费充足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28%,其后十年该比例均保持在4%以上,给予教育事业极大的信心与保障。通过检视国内教育经费投入数据发现,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已显乏力,难以满足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需求。通过国际数据比较发现,我国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俄罗斯和墨西哥相比,无论是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还是生均教育投入,均处于中间水平,与OECD部分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在结合国际比较分析后推断:未来我国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比例至少提高到4.8%才能达到OECD平均的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倘若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比例应至少达到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性教育经费 4%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男女生品德得分差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骆风 汪士元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1-105,共5页
调查发现,中小学男女学生的品德得分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且从相对意义上来看,小学4-6年级和初中1-2年级女生的品德发展水平高于男生,男生在品德内容的大多数项目上的表现不如女生。但这并不是说男生的品德的绝对水平低下、品德问题... 调查发现,中小学男女学生的品德得分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且从相对意义上来看,小学4-6年级和初中1-2年级女生的品德发展水平高于男生,男生在品德内容的大多数项目上的表现不如女生。但这并不是说男生的品德的绝对水平低下、品德问题很多,更不是否认男生品德发展的潜力。出现上述情况,既有生理心理等原因,又有社会文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 性别差异 调查研究 中小学 男生 女生 学习 传统美德 性格 现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校:一个值得研究的经济学问题 被引量:13
7
作者 邱小健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2,共2页
 本文通过对择校的供给与需求、择校制度成因等几个问题的论证,阐述了择校是我国现阶段实现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有效选择。
关键词 经济学分析 择校行为 制度供给 制度需求 教育体制 政策 激励 交易成本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教育和义务教育的产品属性,以及义务教育的成本分担——与《论义务教育应该实行成本分担》一文作者商榷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莉红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共4页
本文从分析教育以及义务教育的产品属性入手,说明学术界对于教育的产品属性一直存在争议,而具有公共性、普及性、强制性特征的义务教育应被视为公共产品,最后对义务教育的成本分担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公共产品 成本分担 教育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域间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空间外溢——基于随迁子女空间权重矩阵的证据 被引量:1
9
作者 胡阳光 张翼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88,共8页
研究采用全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在随迁子女流动背景下所产生的空间外溢效应。结果显示:受人口迁移的空间影响,我国省际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存在空间相关性,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形态,且不同省份之间有着... 研究采用全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在随迁子女流动背景下所产生的空间外溢效应。结果显示:受人口迁移的空间影响,我国省际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存在空间相关性,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形态,且不同省份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聚集;对比地缘距离和经济距离的影响,省与省之间经费支出的空间外溢效应受到随迁子女迁移的影响更明显,具体表现为负向的空间外溢,说明随迁子女跨区域流动显著降低了地方财政对义务教育的经费供给水平,其外溢程度普通初中高于普通小学。为实现空间外溢效应的内部化,研究提出将空间外溢纳入政府间义务教育的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当前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经费分担模式,并导入对地方政府支出行为评估的行政问责机制,提高义务教育经费的供给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迁子女 空间外溢 义务教育经费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大众化”的困境:社会学的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冰 罗星凯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17,共4页
科学大众化是当今科学教育的一个核心概念,但在教材和教学层面,科学大众化却面临困境。这种困境主要体现为科学素养内容的不均衡性,即过分重视学科内容而忽视相应的个人、社会和文化意义。文章从科学家的学术控制和学校文化两个角度分... 科学大众化是当今科学教育的一个核心概念,但在教材和教学层面,科学大众化却面临困境。这种困境主要体现为科学素养内容的不均衡性,即过分重视学科内容而忽视相应的个人、社会和文化意义。文章从科学家的学术控制和学校文化两个角度分析了这种不均衡性的原因。文章最后从两种理科课程取向之间的张力出发,提出科学教育家可能是科学大众化走出困境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大众化 困境 科学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形理论”初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人杰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共3页
关于教育在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中的作用,教育社会学界有两种检视方式:其一,研究学生的社会出身与他们达到的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其二,研究学生达到的教育程度与他们获得的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本文关注的是在第二种审视中针对教育程度... 关于教育在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中的作用,教育社会学界有两种检视方式:其一,研究学生的社会出身与他们达到的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其二,研究学生达到的教育程度与他们获得的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本文关注的是在第二种审视中针对教育程度呈现螺旋形上升态势所提出的“螺旋形理论”,并从三个方面,亦即“螺旋形理论”的涵义、推进和贡献加以评析。这一理论值得关注的原因,与其说是由于它的新颖以及极具科学性和可移植性,倒不如说是由于它提出的问题颇有启迪,例如,就业难的是哪些阶层的大学毕业生?教育面前机会平等原则真的仅包括“起点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形理论 教育不平等 就业不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应当学习、学习、再学习
12
作者 骆风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2003年第4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青年工作 学习观 素质 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今世界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13
作者 张人杰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20,共2页
关于当今世界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在过去的十年里,境外有三个界定是值得我们注意和加以研究的。 第一个界定,由APEC教育部长会议(1992年8月3-4日)在其题为《迈向21世纪的教育标准》的宣言中给出。会议认为,亚……
关键词 《迈向21世纪的教育标准》 “关键能力” 知识 技能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生的道德状况
14
作者 陈发昌 骆风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发达地区 中小学生 调查研究 思想品德 爱国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