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动作成语语义理解激活脑区及其具身效应:来自fMRI的证据 被引量:27
1
作者 苏得权 钟元 +1 位作者 曾红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87-1199,共13页
动作语义理解脑区及前运动皮层是否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一直处于争论中。这可能与使用不同的语义材料有关。本研究选取描述手部、面部、口部发音和脚部动作的汉语成语以及不包含动作的汉语抽象成语作为语义材料,要求被试完成Go/No go的语... 动作语义理解脑区及前运动皮层是否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一直处于争论中。这可能与使用不同的语义材料有关。本研究选取描述手部、面部、口部发音和脚部动作的汉语成语以及不包含动作的汉语抽象成语作为语义材料,要求被试完成Go/No go的语义判断任务,同时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考察在理解汉语动作成语时,人的脑区激活情况。结果显示,动作成语语义理解引起包括顶叶、额叶和颞叶等脑区的活动,说明汉语动作成语的语义脑区包括顶叶、额叶和颞叶;涉及身体不同部位的4类动作成语分别引起了顶叶和额叶感觉运动皮层的特异性激活。手部和脚部动作成语语义理解主要激活中央前回和前运动皮层;面部动作成语激活右侧额中回后部和背外侧前运动皮层;口部成语更多激活背外侧前运动皮层前部,右侧额下回的布鲁卡区。本研究的结果说明,汉语中涉及动作的成语语义理解脑区与负责相应动作的感觉运动脑区是拟合的,汉语动作成语语义理解表现出具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动作成语 语义理解 镜像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写分离的脑神经机制:来自fMRI的证据 被引量:9
2
作者 翟洪昌 任静 +2 位作者 肖胜勇 邓波平 徐晓霞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使用只读不写的繁体字和会读会写的简体字材料,以默读为实验任务,探讨"会读会写"与"只读不写"文字的加工脑区。8名在校大学生在磁共振扫描过程中默读呈现的繁体字或简体字,采用ANOVA统计全脑激活图。与简体字相比,... 使用只读不写的繁体字和会读会写的简体字材料,以默读为实验任务,探讨"会读会写"与"只读不写"文字的加工脑区。8名在校大学生在磁共振扫描过程中默读呈现的繁体字或简体字,采用ANOVA统计全脑激活图。与简体字相比,繁体字额外激活了右额下回、左小脑。在功能连接性上,简体字和繁体字相同的激活脑区有左楔前叶-左内侧前额叶,左楔前叶-左中央前回,右枕中回-左舌回;不同的是,繁体字左楔前叶与右额下回有高相关,而简体字左楔前叶与右额中回有高相关。左内侧前额叶与中央前回只在繁体字中表现出高相关。繁体字和简体字任务的T检验差异脑区包括左颞中回和右顶下小叶。只读不写的文字具有加工的整体性和轮廓性特征,它的读音与不规则简体字相似,具有整字加工特点。繁体字和简体字加工具有相同的功能连接区,但也存在差异。右脑表现为连接脑区不同,左脑内侧前额叶与中央前回表现为相关性不同,说明内侧前额叶-中央前回在繁体字加工中起着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还证明顶叶是记忆再认的主要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读不写 会读会写 繁体字 简体字 功能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物相关线索反应下感觉-运动脑区的激活及作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曾红 苏得权 +2 位作者 姜醒 陈骐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90-902,共13页
药物相关线索反应不仅表现在心理渴求,也表现在强迫性用药行为上。相关线索下,除包括奖赏环路在内的边缘系统被激活外,感觉-运动脑区也被激活,引发自动化动作图式的表达,这对相关线索反应及复吸行为具有特殊的意义。是否所有相关线索都... 药物相关线索反应不仅表现在心理渴求,也表现在强迫性用药行为上。相关线索下,除包括奖赏环路在内的边缘系统被激活外,感觉-运动脑区也被激活,引发自动化动作图式的表达,这对相关线索反应及复吸行为具有特殊的意义。是否所有相关线索都会激活感觉-运动脑区,目前,还不清楚,而这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磁共振扫描、生理测试等方法探索了不同类型相关线索下,海洛因成瘾戒断者的大脑激活状况,试图了解他们在不同线索刺激下的大脑反应。采用组内实验设计,测量29名海洛因成瘾者相关线索反应下的血氧水平。结果发现,相比对照线索,所有药物相关线索,包括药物、用药工具、用药动作线索都更多激活扣带回、海马、舌回、梭回等与奖赏机制相关的脑区;而不同类型的药物相关线索之间的比较则显示,用药工具和用药动作线索更多激活了双侧颞中回、双侧顶下小叶、左侧顶上小叶和右侧额下回等感觉-运动脑区。用药动作线索比单纯药物和用药工具线索,激活了更为广泛的动作脑区。由此,我们认为药物相关线索导致成瘾者大脑中奖赏和感觉-动作两套系统被激活,包含用药工具、用药动作在内的相关线索会激活更多的感觉-运动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线索反应 奖赏系统 感觉-运动系统 药物成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神经在药物心理渴求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0
4
作者 曾红 叶浩生 杨文登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1-588,共8页
心理渴求是物质依赖者希望重新感受神经活性药物效应的渴望,其神经机制的早期影像研究,主要集中在前额皮质和奖赏中枢。镜像神经是新近发现的位于动作脑区,能理解、分析所观察动作的目的和性质,并通过内隐模拟,产生直接映射式的情绪和... 心理渴求是物质依赖者希望重新感受神经活性药物效应的渴望,其神经机制的早期影像研究,主要集中在前额皮质和奖赏中枢。镜像神经是新近发现的位于动作脑区,能理解、分析所观察动作的目的和性质,并通过内隐模拟,产生直接映射式的情绪和认知的神经。最新的研究发现尼古丁成瘾者在相关线索的刺激下,其镜像神经也能被激活。本研究旨在探索镜像神经参与相关线索下心理渴求形成的机制,为发展更可靠的依赖行为的生物学标记提供另一个重要目标,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药物渴求形成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与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成瘾 心理渴求 相关线索 镜像神经 奖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序变量回归模型在心理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徐芃 祁禄 +1 位作者 熊健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20-1528,共9页
定序变量在心理现象和心理数据中随处可见,采用综合的定序变量回归分析模型可以对"镜像模式"和"漏斗模型"的心理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预测。首先通过非参数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初步降维,其次用Probit定序回归对降维... 定序变量在心理现象和心理数据中随处可见,采用综合的定序变量回归分析模型可以对"镜像模式"和"漏斗模型"的心理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预测。首先通过非参数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初步降维,其次用Probit定序回归对降维后的影响因素贡献率进行判别,从而进一步筛选具有显著性判断水平的有效指标,最后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某种特定的心理现象发生与否进行信息量足够大的解释和预测。大学毕业生工作生活质量满意度的预测对这种综合定序变量回归分析模型的实例拟合,证实了综合定序变量回归分析模型在心理现象和心理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序变量 回归模型 心理数据 工作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理论心理学的概念、困境与实践领域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文登 叶浩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2-160,共9页
理论心理学是以理论、思辨的方法研究心理学理论问题的一个研究领域。按其外延由小到大的顺序,可以分为元理论研究、实体理论研究、分支学科、心理学理论研究等不同的层次或领域。当前,由于国际理论心理学逐渐走弱、原创性不强及自我定... 理论心理学是以理论、思辨的方法研究心理学理论问题的一个研究领域。按其外延由小到大的顺序,可以分为元理论研究、实体理论研究、分支学科、心理学理论研究等不同的层次或领域。当前,由于国际理论心理学逐渐走弱、原创性不强及自我定位过窄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理论心理学正陷入困境。要走出这一困境,中国理论心理学应考虑到自身概念的层次性,在保持元理论研究传统的同时,拓展外延,改变职能,多做其他心理学科所忽略或不擅长做的"协调"工作,甘于担当推进心理学事业的"协作者"与"润滑剂"。自觉协助实验心理学等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进行研究,当好沟通心理学与邻近学科、心理学与社会民众、国内心理学与国外心理学的桥梁,并在这些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拓展自己的实践领域与生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理论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元理论 实体理论 分支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治疗循证实践中“证据”的四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文登 李晓苗 张小远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1-852,共12页
循证实践正在成为西方心理治疗发展的主流方向。但如何理解循证实践的"证据"仍是见仁见智。部分社会大众甚至心理学专家仅将"循证"当作一种"修辞"或"时尚",顾名思义地界定"证据",或... 循证实践正在成为西方心理治疗发展的主流方向。但如何理解循证实践的"证据"仍是见仁见智。部分社会大众甚至心理学专家仅将"循证"当作一种"修辞"或"时尚",顾名思义地界定"证据",或按主观信仰随意地选择与应用"证据"。文章以"证据"为研究焦点,试图建构系统理解"证据"的全面图景,探讨了心理治疗循证实践中关于"证据"的4个基本问题:(1)从历史考察与理论分析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心理治疗为什么需要证据";(2)从证据的类型范围、生产者及存在形式三个视角,描述了"心理治疗存在哪些证据";(3)从证据的科学程度、研究设计的严谨程度及解决实践问题的契合程度出发,阐述了"哪些证据才是好的证据";(4)从6个步骤推广证据及创新研究设计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了"在现实世界中如何推广与应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治疗 循证实践 证据 实证支持治疗 循证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与身体:理论心理学的视角 被引量:153
8
作者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1-488,共8页
文章站在理论心理学的立场,从具身的维度,探讨了认知与身体的可能关系。文章指出,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文化中,二元论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柏拉图是二元论思想的最早代表,笛卡尔从认识论上确证了心、物二元世界的存在。传统认知心理学... 文章站在理论心理学的立场,从具身的维度,探讨了认知与身体的可能关系。文章指出,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文化中,二元论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柏拉图是二元论思想的最早代表,笛卡尔从认识论上确证了心、物二元世界的存在。传统认知心理学承袭了身心分离的二元论传统,视心智为独立于身体感觉运动系统的抽象符号信息加工。但是具身认知的兴起对二元论提出了挑战。从具身的维度来看,认知是身体的认知,身体是认知的主体。认知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对身体的依赖性:a.身体限制着认知的特征与范围。有机体的身体结构、身体的活动能力限制了认知表征的性质和内容;b.身体不仅限制着认知加工,而且可以作为认知加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大脑和身体之间分配认知任务,发挥着一种类似于分销商的作用;c.身体调节着认知,影响着思维、判断、情绪和动机等心智过程。上述事实说明,身心并非对立的二元,而是一体,身体与环境的互动造就了心智和认知。心智、身体、环境是一体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心智 身心关系 身体 理论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具身认知思潮的理论心理学思考 被引量:317
9
作者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9-598,共10页
具身认知强调了心智或认知对身体及其感觉运动系统的依赖性。与传统认知心理学的符号加工模式不同的是,它认为身体的构造和状态、身体的物理属性及其大脑与身体的特殊感觉—运动通道对认知具有塑造作用。认知既是具身的,也是嵌入的,大... 具身认知强调了心智或认知对身体及其感觉运动系统的依赖性。与传统认知心理学的符号加工模式不同的是,它认为身体的构造和状态、身体的物理属性及其大脑与身体的特殊感觉—运动通道对认知具有塑造作用。认知既是具身的,也是嵌入的,大脑嵌入身体、身体嵌入环境,构成了一体的认知系统。最初,具身认知仅仅是一种反对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哲学思潮,经由认知科学哲学和理论心理学而逐渐进入了实验领域。具身认知研究充分利用了神经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数据和结论,但是它并不主张把心理还原为生理或物理,同时,具身认知的神经科学取向仅仅给传统心理研究提供一个认识心智的新视角,其目标并非取消行为水平的心理研究,因此不会损害心理学的独立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理论心理学 还原论 神经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理学的历史反思与新时代担当——纪念中国心理学会成立100周年(笔会) 被引量:7
10
作者 葛列众 罗非 +6 位作者 刘昌 翟学伟 叶浩生 喻丰 王波 阎书昌 张建新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1,共31页
自1921年中华心理学会成立,心理学在中国就拥有了正式的全国性学术组织,开始了它的百年发展历程。一个世纪以来,几代中国心理学家努力前行,一方面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心理学;另一方面不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探索中国心理学本土发展的... 自1921年中华心理学会成立,心理学在中国就拥有了正式的全国性学术组织,开始了它的百年发展历程。一个世纪以来,几代中国心理学家努力前行,一方面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心理学;另一方面不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探索中国心理学本土发展的道路。中国心理学的科研成果日益凸显,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国际学术地位显著提升。在百周年纪念时刻,回顾一下中国心理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发展,特别是前辈们为后人留下来的丰硕研究成果和深刻历史经验,会更加激励我国当代心理学工作者牢记初心、看准方向、探索未知、服务当下。中国心理学界如今已经拥有了三个全国性学术组织: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我们将共同为心理学的创新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中国心理学独具特色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心理学会 百周年纪念 心理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心理学中的具身认知研究思潮 被引量:168
11
作者 叶浩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3-160,共8页
具身认知已经从形而上学思辨走向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具身认知强调认知过程并非抽象的符号加工,而是与身体的物理属性、感觉运动系统的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身体与世界的互动决定了认知的性质和种类。认知、知觉和行动是一体化的过程。... 具身认知已经从形而上学思辨走向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具身认知强调认知过程并非抽象的符号加工,而是与身体的物理属性、感觉运动系统的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身体与世界的互动决定了认知的性质和种类。认知、知觉和行动是一体化的过程。心理学的具身认知实验集中在身体的物理感受对认知的影响、情绪的具身特征、身体洁净与道德评价、运动系统与认知判断、语言理解的具身特征等领域。具身认知的兴起是对抗身心二元论的结果。在具身认知兴起的过程中,哲学家海德格尔、梅洛.庞蒂,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威、维果茨基、皮亚杰等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心理学 身心二元论 心智具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治疗中的共同要素理论与特殊成分说:争议与整合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文登 张小远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3-264,共12页
共同要素理论与特殊成分说是探讨心理治疗改变因素的两大对立理论。文章综述了共同要素理论的内涵及两条发展途径,并以实证支持治疗为例,探讨了特殊成分说的内涵及研究进展,分别探讨了两者存在的问题及争议。"共同要素vs特殊成分&q... 共同要素理论与特殊成分说是探讨心理治疗改变因素的两大对立理论。文章综述了共同要素理论的内涵及两条发展途径,并以实证支持治疗为例,探讨了特殊成分说的内涵及研究进展,分别探讨了两者存在的问题及争议。"共同要素vs特殊成分"更多体现的是研究者的视角,是探索导致心理治疗改变的因素时所进行的临时划分,两者相互依赖、相互转化,但未能囊括治疗改变的所有因素。未来,需要深入了解心理治疗的改变过程与机制,培养同时掌握特殊成分与共同要素技能的新一代治疗师,在推进循证心理治疗的过程逐渐进行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要素 特殊成分 治疗改变 实证支持治疗 循证心理治疗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与身体:经典传统与现代取向 被引量:12
13
作者 叶浩生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1-298,共8页
文章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学家对身体的看法,力图以"身体"为主线,追溯具身认知思潮兴起的历史逻辑。柏拉图从本体论的视角,笛卡尔从认识论的视角,确立了"心"的存在,造就了人类思想文化中的二元论传统。并将物... 文章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学家对身体的看法,力图以"身体"为主线,追溯具身认知思潮兴起的历史逻辑。柏拉图从本体论的视角,笛卡尔从认识论的视角,确立了"心"的存在,造就了人类思想文化中的二元论传统。并将物理性质的"身"置于从属地位,开启了"扬心抑身"的历史先河。承袭这样一种思想传统,早期意识心理学忽略身体,机能主义心理学则由于强调意识的功用,重视了身体对环境的适应活动,因而影响了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行为主义接受了物理主义还原论,把"心"归于"身",身心合一,但还原论的观点却受到认知心理学的批评。经典认知心理学在计算与信息科学的影响下,反对物理主义还原论,视认知为可以脱离身体的"程序"或"软件",身体再次沦落为"载体"但是具身认知的兴起改变了心理学忽略身体的思想传统,它要超越二元论的思想逻辑,贯彻"身心一体"的原则。具身认知范式成为认知心理学的现代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革命 心理学史 具身认知 身心二元论 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好的理论? 基于理论心理学的视角(英文) 被引量:4
14
作者 叶浩生 汉克.斯塔姆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3-137,共5页
文章在Hong,Chao,Yang & Rosner(2010)的基础上,从理论心理学的视角继续探讨了"什么是好的理论"。文章认为,在传统经验主义的视野中,好的理论必须根源于经验,从经验观察中进行提炼和抽象,并最终由经验事实来进行证实或证... 文章在Hong,Chao,Yang & Rosner(2010)的基础上,从理论心理学的视角继续探讨了"什么是好的理论"。文章认为,在传统经验主义的视野中,好的理论必须根源于经验,从经验观察中进行提炼和抽象,并最终由经验事实来进行证实或证伪。它认为:(1)理论是对事实的归纳和抽象;(2)理论是对事实的解释;(3)理论是实验假设的来源;(4)理论的发展是一个知识可累加的过程。但是,随着哲学、心理学的发展,当代人们关于理论的看法正在逐渐进入后经验主义时代。它主要持以下观点:(1)理论不只是经验事实的归纳与概括,非经验的理论思辨本身也可能提出创新性的理论;(2)理论具有解释、预测的功能,但更重要的是具有批判与反思的功能;(3)理论不一定是经验事实中的"发现",还可能是心理学家联盟的一种"发明"或"共识";(4)理论的发展不一定是知识累积式的,还可能是不可通约的不同范式之间的转换。在这种理论观下,与经验证据的相符不再是判断"好的理论"的唯一或关键的标准,人们可以在概念与逻辑、价值观与意识形态、修辞与叙事、应用与实践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上对理论展开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理论心理学 后经验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心理学史研究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浩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4,共7页
心理学史既是一种"实在",同时也具有一定"社会建构"的特征。在心理学史上,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并非水火不容,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关系。两者在科学观和方法论上有着许多一致的地方,区别只在于研... 心理学史既是一种"实在",同时也具有一定"社会建构"的特征。在心理学史上,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并非水火不容,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关系。两者在科学观和方法论上有着许多一致的地方,区别只在于研究的重心有所不同。心理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学科分裂问题,而多元化的心理科学观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分裂危机的较好选择。心理学的统一是多元共存的统一,多元之间维持着一种适度的紧张关系。这种适度的紧张关系促进不同研究取向的良性竞争,从而有利于心理科学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史 社会建构 行为主义 认知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果茨基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贡献 被引量:1
16
作者 麻彦坤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68,共11页
维果茨基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他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纷繁复杂的心理现象,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心理学领域,推动心理学的发展。维果茨基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贡献集中体现在:(1)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学的有... 维果茨基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他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纷繁复杂的心理现象,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心理学领域,推动心理学的发展。维果茨基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贡献集中体现在:(1)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学的有机连接。维果茨基对许多心理学现象展开了复杂的文化分析,无缝连接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系统,将心理学的概念、框架等视为一种文化历史现象。(2)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模式。维果茨基和马克思在理论建构中都将合作性的社会活动作为人的发展的基础,将人造物作为交换物质,都使用了辩证的分析与综合解释各自的研究现象。(3)继承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维果茨基受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启发,致力于建构一种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之上的“心理唯物主义”。(4)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果茨基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 本体论 认识论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治疗方法选择的四个基本问题
17
作者 杨文登 李抗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8-573,共6页
如何针对病人及其病症选择合适的心理治疗方法,是治疗师进行临床决策时面临的重要问题。该问题涉及到治疗方法是否存在优劣、有何评价标准、为何有效以及如何获取等四个基本问题。文章从"潜在有害治疗VS善意治疗VS实证支持治疗&qu... 如何针对病人及其病症选择合适的心理治疗方法,是治疗师进行临床决策时面临的重要问题。该问题涉及到治疗方法是否存在优劣、有何评价标准、为何有效以及如何获取等四个基本问题。文章从"潜在有害治疗VS善意治疗VS实证支持治疗"、"共同要素VS特殊成分"、"疗效VS实效VS效率"、"治疗手册VS治疗指南"等四组概念出发,分别对上述四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方法选择 实证支持治疗 疗效 共同要素 治疗手册 治疗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研究中的质化运动
18
作者 麻彦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69,共5页
质化研究作为一种运动在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质化取向日渐融入社会科学主流成为库恩所谓的"规范科学"。最近20年,质化研究扩散到心理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心理学中的质化研究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衍... 质化研究作为一种运动在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质化取向日渐融入社会科学主流成为库恩所谓的"规范科学"。最近20年,质化研究扩散到心理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心理学中的质化研究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衍生出了现象学心理学、扎根理论、话语分析、叙事心理学、直观探究等不同取向,这些研究取向既有明显的差异,又有内在的联系,为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方法论启迪,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化研究 共同基础 取向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神话中的具身心理学思想探索 被引量:9
19
作者 苏佳佳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6-398,共13页
西方"具身认知"心理学与赋存在中国文化里的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体知"心理学思想息息相通,而中国文化又有其独异于西方文化的"身体"智慧。文化的源头实为神话。追根溯源,本文主要从具身认知... 西方"具身认知"心理学与赋存在中国文化里的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体知"心理学思想息息相通,而中国文化又有其独异于西方文化的"身体"智慧。文化的源头实为神话。追根溯源,本文主要从具身认知的视阈中将中西方神话中"身体"的角色两相比照,首先从本体论维度以现象学诠释的方法来描述神话的身体母体是如何生成的,并以天地开辟神话、万物肇始神话和人类起源神话为例揭示中国"身体"的本体论特色--一元论;其次再从空间维度以概念隐喻的理论来剖析神话的身体现象学场域是如何延展的,并从物我同一角度、天人交感角度和人神相通角度来彰显中国"身体"的空间维度特色--气论;最后再从时间维度以社会建构理论来解构神话的身体是如何在时间场域中流变的;并从社会、文化和历史三个层面来表达中国"身体"的时间维度特色--易论。通过从中国神话故事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具身智慧",以期为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科学心理学起抛砖引玉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中国神话 中国心理学 天人合一 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等级的进阶路径及其演化:来自比较研究的启示
20
作者 郑明璐 刘林澍 叶浩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964,共14页
社会等级是一个动态演化的多维系统,其获取可分为三大路径。支配路径强调借助攻击与威胁获取资源,在激烈的性选择压力下演化而来。能力路径突出知识/技能对获取地位的作用,源于技术性觅食所产生的文化学习需要。与前两种路径不同,以心... 社会等级是一个动态演化的多维系统,其获取可分为三大路径。支配路径强调借助攻击与威胁获取资源,在激烈的性选择压力下演化而来。能力路径突出知识/技能对获取地位的作用,源于技术性觅食所产生的文化学习需要。与前两种路径不同,以心理利他为特征的美德路径为人类社会所独有。它是文化演化的产物,其存在是为了解决大规模集体行动的问题。三种路径在存在范围、行为模式和结果、演化动因以及情感介质等方面存在差异。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澄清不同动物群体性选择模式与支配等级的关系,结合多个学科考察人类能力路径演化的特殊环境,并探究美德路径的生物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等级 支配路径 能力路径 美德路径 演化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