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路径革新:从“过程式”到“结果式”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玉洁 李晟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1-269,共9页
在身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与人身安全的关联性愈加紧密。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重点也不再只是信息的自主控制利益,还包括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易受损的其他民事权益(尤其是身体健康权益),由此也导致身联网技术应用中的身体健康权益保护需求凸... 在身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与人身安全的关联性愈加紧密。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重点也不再只是信息的自主控制利益,还包括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易受损的其他民事权益(尤其是身体健康权益),由此也导致身联网技术应用中的身体健康权益保护需求凸显。为此,我国有必要为具有限制人身自由效果的身联网技术应用提供合法性依据,并有必要从保护人身自由的角度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然而,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采取的是保护信息自主控制权益为主的“过程式”保护模式。它忽略了身体健康权益保护的优先性,使得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益偏离,并导致个人和身联网企业、社会公共利益之间产生了利益冲突,民事侵权机制也难以救济个人人身损害。特别是在身联网技术的影响下,这种模式既无法有效保障个人的身体健康权益,还会增加信息处理者安全保障义务的履行成本进而阻碍社会发展。为此,我国应当积极回应身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与身体健康权益保护的双重要求,采用个人人身权益保障为主导的“结果式”保护模式,进而回归到个人信息保护的应然客体,推进价值保护和技术规制之间的平衡,同时以国家保护弥补私力保护不足。有鉴于此,身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模式应当做好保护路径的法治化革新:其一,我国可以在充分发挥“过程式”优势的基础上,确定以结果式为主导的混合型保护模式,进一步细化处理者的告知义务,缩小同意权的范围,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法益;其二,以保护身体健康权益作为价值目标,由个人、企业、国家共同承担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义务,建立个人、企业和国家之间个人信息利用的互惠共享合作关系;其三,从身体健康权益保障出发,通过对“人身损害”进行扩大解释,将潜在损害风险纳入损害范围。根据人身损害结果的潜在风险和长期性差异,个人信息主体在损害结果和因果关系上可以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联网 个人信息权益 安全保障义务 人身自由 身体健康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地方治理中的协商民主制度构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堃 张扩振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82,306-307,共13页
地方治理在国家治理的制度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西方应对地方治理的主要模式是地方自治。西方地方自治能够良好运行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依托于一系列的协商民主制度,这些制度成为地方自治赖以存在的根基、公民性格形成的土壤以及直接民... 地方治理在国家治理的制度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西方应对地方治理的主要模式是地方自治。西方地方自治能够良好运行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依托于一系列的协商民主制度,这些制度成为地方自治赖以存在的根基、公民性格形成的土壤以及直接民主训练的场所。居民间协商制度、团体与政府协商制度和政府间协商制度共同构成了西方地方治理的主要制度经验。对我国而言,地方治理应构建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底蕴、以群众路线为指导的立体的协商民主制度平台,以充分发挥社会的自主力量,实现地方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地方治理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定性与体系安排 被引量:14
3
作者 左传卫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29,共7页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行使的前提是标的物的权属已经合法转移至相对人,但相对人承受相应利益缺乏正当性支撑,由此决定该请求权的性质与物权请求权、侵权责任之间的不兼容;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也不是对各种基础性权利都能进行救济,其针对的...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行使的前提是标的物的权属已经合法转移至相对人,但相对人承受相应利益缺乏正当性支撑,由此决定该请求权的性质与物权请求权、侵权责任之间的不兼容;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也不是对各种基础性权利都能进行救济,其针对的是既非契约又非侵权的事实所产生的法律关系,不宜理解为针对各种基础关系的综合性救济权。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之功能在于为因物权变动本身的合法性、物权请求权失去物权基础后的利益失衡提供救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性质的此种认定可使其与其它请求权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和谐而完整的民法请求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当得利 请求权 救济权 侵权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决策法治化的理论反思与制度构建 被引量:13
4
作者 卢护锋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88,共7页
行政决策在现代行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由于行政决策行为与以行政行为为核心的概念行政法学之间不相容性,使得行政决策的法治化出现了理论上和制度上的障碍。因此,将行政决策行为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进行法治化探讨无益于问题的... 行政决策在现代行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由于行政决策行为与以行政行为为核心的概念行政法学之间不相容性,使得行政决策的法治化出现了理论上和制度上的障碍。因此,将行政决策行为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进行法治化探讨无益于问题的解决。从存在形态上看,行政决策既可能是行政行为的程序性环节,也可能是一种独立的行为形态;即便是独立的行为亦有可能是一种内部行为,还有可能是一种外部行为,在不同状态下,其法治化路径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决策 概念行政法学 法治化路径 类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私合作中政府责任的行政法考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卢护锋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31,共8页
只有将行政法律责任与行政法治原则相联系,才能把握其内容和形式。公私合作的兴起给条件模式的合法性行政法治理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以目的为导向的合法性行政法治理论应运而生,也因此必然伴随着行政法律责任体系的重构。在构建公私合... 只有将行政法律责任与行政法治原则相联系,才能把握其内容和形式。公私合作的兴起给条件模式的合法性行政法治理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以目的为导向的合法性行政法治理论应运而生,也因此必然伴随着行政法律责任体系的重构。在构建公私合作中的政府行政法律责任体系时,德国担保责任理论只具有导向性价值,它不能在规范意义上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以公私合作的类型为基础,对于行政法律责任内容体系的构建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私合作 行政法治 行政法律责任 政府法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交往和代表的循环中发现民意——微博“围观”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36-140,共5页
"微博"成为民意聚集的平台,反思它聚集和表达民意的方式,本质上是民众对社会事件进行的"围观"。它固然是民意最直接、最自发的表达,但缺乏整合,尚不能说形成了对制度化的"表达"。这种民意机制产生根本冲... "微博"成为民意聚集的平台,反思它聚集和表达民意的方式,本质上是民众对社会事件进行的"围观"。它固然是民意最直接、最自发的表达,但缺乏整合,尚不能说形成了对制度化的"表达"。这种民意机制产生根本冲击的力量,甚至在补充"代表"作为民意机制不足的方面也效果有限。从出现的合理性来看,"围观"通过民众自主交往表达民意,是民主实践对"代表"制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必然结果;从其效果而言,要真正实现对"代表"这种民意机制的补充,就要对"围观"这种自发的民意表达机制进行法治整合——其中,"交往"作为"围观"等民意自发表达过程最核心的行为模式,正是法治整合的对象。总而言之,要使自发的民意表达能够有效地促成民意实现,就应当将"交往"和"代表"两种民意表达方式在法治框架内实现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观 交往 代表 民意 法治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路径依赖:重构行政国家权力合法性评价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颖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8-107,共10页
中国的行政国家模式固然不同于西方,然而西方行政国家所面临的合法性认同危机仍值得引起警觉与思考,尤其从中国当前"政府-社会"之间的权力关系观察,其由于同样存在"绩效合法性"的路径依赖问题,社会公众对行政国家... 中国的行政国家模式固然不同于西方,然而西方行政国家所面临的合法性认同危机仍值得引起警觉与思考,尤其从中国当前"政府-社会"之间的权力关系观察,其由于同样存在"绩效合法性"的路径依赖问题,社会公众对行政国家合法性认同度也面临着持续下降的危机。走出行政国家由于路径依赖所陷入的权威困境,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适逢国家推进建设现代化治理体系,一方面,多元治理结构为单一合法化机制向多元合法化机制转型提供了结构基础;另一方面,治理关系的价值设定将极大地提升权利话语在权力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依托这两个方面,重构中国特色的行政国家权力合法性评价的标准与程序,是突破路径依赖、解决政府权威认同危机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国家 认同路径 绩效合法性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问责制的制度化思考——对“渤海2号”事件的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轩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70,共8页
"渤海2号"事件已经过去三十余年,期间中国由封闭到开放,民主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尽管问责的制度背景及内涵等都已经改变,但近年来的问责实践在路径上却又体现出与"渤海2号"事件的高度内在一致,这也意味着问责制度在... "渤海2号"事件已经过去三十余年,期间中国由封闭到开放,民主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尽管问责的制度背景及内涵等都已经改变,但近年来的问责实践在路径上却又体现出与"渤海2号"事件的高度内在一致,这也意味着问责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将与大多法治命题一样面临同样的命运,即西方理念如何内化成为行之有效的中国制度,而不是在实践中逐渐丧失最初的目的并最终被实质上放弃。因此,在此时认真梳理"渤海2号"事件问责事件,对于问责制度的制度化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责 制度路径 制度化 “渤海2号”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罗隆基的功用人权观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志强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尽管罗隆基认为其功用人权观既不是功利主义的延伸,也不是"天赋人权"的翻版,但它是现代中国对人权理论谱系的原创性贡献。功用人权观是西方诸多政治法律思想的汇总和反应,是典型的实用主义理论。罗隆基功用人权观最大的问题,... 尽管罗隆基认为其功用人权观既不是功利主义的延伸,也不是"天赋人权"的翻版,但它是现代中国对人权理论谱系的原创性贡献。功用人权观是西方诸多政治法律思想的汇总和反应,是典型的实用主义理论。罗隆基功用人权观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为了建构人权理论,却没有顾及理论来源所针对的问题和语境,导致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短路,以及理论上的片面性与互相抵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隆基 功用人权观 功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民主向人民民主推进的对接难题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世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0-103,共4页
近年来,我党在多次重大会议上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分别提升到"党的生命"与"社会主义的生命"的层面上,并明确提出要以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然而,党内民主向人民民主的推进存在机制上的对接困难。中... 近年来,我党在多次重大会议上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分别提升到"党的生命"与"社会主义的生命"的层面上,并明确提出要以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然而,党内民主向人民民主的推进存在机制上的对接困难。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不可能是一个直线式的跨越,而注定将是一个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政治蜕变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多种形式的民主方式共同作用、相互给力和良性互促。其中,以党的角色转型为示范的法治民主和赋权各民主党派政治分肥的党际协商民主是极为重要的。此外,加强党与人民的有机联系是打通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之间隔膜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民主 人民民主 对接难题 法治民主 党际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地方治理结构变迁的趋势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堃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5-244,328,共10页
西方在其地方治理的发展变迁中形成了一些优化治理结构的经验,并具有一定的特征和趋势。具体而言,这些经验与趋势主要表现为:主体结构从单调到多元,权力结构从相互制约到竞争与协作并存,权利结构从有限的公民参与到深度的公民参与。这... 西方在其地方治理的发展变迁中形成了一些优化治理结构的经验,并具有一定的特征和趋势。具体而言,这些经验与趋势主要表现为:主体结构从单调到多元,权力结构从相互制约到竞争与协作并存,权利结构从有限的公民参与到深度的公民参与。这些西方地方治理结构的变迁特性和经验总结,可以为我国的地方治理结构的改进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地方治理结构 变迁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数据法律定位的学说论争、司法立场与立法规范 被引量:52
12
作者 张玉洁 胡振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1-152,共12页
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大数据的法律定位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法治难题,其背后隐藏的是数据财产权与人格权的激烈冲突、数据资产化背景下的数据权益分配以及法律保护机制的竞合问题。通过对我国"脉脉非法抓取使用新浪微博用户... 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大数据的法律定位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法治难题,其背后隐藏的是数据财产权与人格权的激烈冲突、数据资产化背景下的数据权益分配以及法律保护机制的竞合问题。通过对我国"脉脉非法抓取使用新浪微博用户信息案"等大数据纠纷案件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大数据"在运作机制、权益分配以及责任追究等方面极大地冲击了现行"数据"法律法规。大数据具有大量、低价值密度和不特定人群等特征。有鉴于此,我国立法机关应当肯定大数据的强财产权属性和弱人格权属性,确立严格等级、流动等级和竞争等级的三等级保护规范,并针对大数据的独特性来建立"侵犯数据资产罪"等法律责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平台 个人信息 不正当竞争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信惩戒措施设定与实施的理论图景 被引量:14
13
作者 卢护锋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3-80,共8页
行政机关和地方立法机关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将失信惩戒措施作为一种常态化的社会治理手段来运用。然而,以实践有效性的政策导向为基础的制度构建思路仅仅表明了失信惩戒措施形成的正当性,并不必然转化为制度内容的正当性,当其接受合法性... 行政机关和地方立法机关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将失信惩戒措施作为一种常态化的社会治理手段来运用。然而,以实践有效性的政策导向为基础的制度构建思路仅仅表明了失信惩戒措施形成的正当性,并不必然转化为制度内容的正当性,当其接受合法性拷问时仍存在诸多重大缺陷。失信惩戒措施在整体构建时应当遵循比例原则、不当联结禁止原则,并将完善的程序性内容和畅通的救济机制作为重要制度,以满足合法性要求;同时,在具体设定上应适度模糊性授权、在实施上赋予执法机关相对宽松的自由裁量权、在救济上应采取区分性思路,以确保失信惩戒措施实践有效性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信惩戒措施 合法性 实践有效性 制度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区的市立法的精准化路径:基于立法选题的思考 被引量:12
14
作者 卢护锋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8,共12页
精准立法、体现本地特色是设区的市行使立法权的正当性基础,在立法活动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中,选题无疑是启动这项工作初始的阶段,因而也是直接关系到整个地方性法规质量的环节。通过对设区的市当前立法情况的梳理,可以发现在立法选题中同... 精准立法、体现本地特色是设区的市行使立法权的正当性基础,在立法活动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中,选题无疑是启动这项工作初始的阶段,因而也是直接关系到整个地方性法规质量的环节。通过对设区的市当前立法情况的梳理,可以发现在立法选题中同时存在着"过热"和"过冷"现象。这种"过热"或"过冷"难以通过正当性考问,是立法者的主观意向和制度建设缺失的客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改变这个现状,需要在观念上认识到立法功能的有限性而慎用立法权,同时将立法选题、立法预测等准备性过程置于与其他法定立法程序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立法选题的制度建设上要围绕立法选题编制管理、立法源的扩大、立项项目之间评估与竞争机制等内容来展开。除此以外,立法选题与国家和地区大局工作的紧密度、立法选题与立法容量的契合度、立法选题与法规文本的成熟度以及立法选题与立法规划、计划的衔接度等技术性因素对改变这一现状亦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区的市 精准立法 立法选题 理念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察建议的柔性效力及其保障 被引量:14
15
作者 卢护锋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8-172,共5页
检察建议尽管是一种职权行为,但对被建议对象而言只具有柔性效力,无论是对检察建议陷入困境的成因分析还是其制度化努力,均应充分观照检察建议的柔性效力这一命题。检察建议的制度化应当在检察权所能辐射的范围内进行,而且这种制度化的... 检察建议尽管是一种职权行为,但对被建议对象而言只具有柔性效力,无论是对检察建议陷入困境的成因分析还是其制度化努力,均应充分观照检察建议的柔性效力这一命题。检察建议的制度化应当在检察权所能辐射的范围内进行,而且这种制度化的结果是对检察机关和检察官的强制和对被建议对象的柔性为体系内容。以现有制度文本为对象,适用范围的重新厘清、以功能为中心构建检察建议的具体运用形式、明确实际制发者在检察建议中的程序地位、增强检察建议的说理性与针对性以及优化考核评估是进一步优化检察建议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建议 检察权 柔性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用无人驾驶飞机监管立法的地方经验与制度完善——以深圳等地的8个政府规章为分析样本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婷婷 张玉洁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4-132,共9页
民用无人驾驶飞机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空域监管权与公民空间权利之间的稳定状态,并促使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联合起草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该条例在无人机的法律定位、驾驶员资质... 民用无人驾驶飞机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空域监管权与公民空间权利之间的稳定状态,并促使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联合起草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该条例在无人机的法律定位、驾驶员资质以及空域管理的制度设计上,同深圳等8个省市实施的无人机监管规章存在较大分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无人机监管的混乱状态。为此,我国应当借助该条例广泛征求意见的契机,协调各省市无人机监管立法之间的矛盾,以"私权利保障+公权力监督"为立法导向,确立无人机"用途+重量"双重分类体系,构建多元空域分类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飞机 空域监管 立法例 规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