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符码实践中的权力逻辑:教育不平等的新解释模型--基于对伯恩斯坦符码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利敏 谢小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9,共4页
符码理论是伯恩斯坦的重要思想,为解释西方学生学业成败和教育不平等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分析框架。本文的核心问题是:学校如何成为阶级再制的场域,符码、阶级和权力三者存在何种关系?以往研究认为学校教育是达成阶级平等流动的重要途径,然... 符码理论是伯恩斯坦的重要思想,为解释西方学生学业成败和教育不平等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分析框架。本文的核心问题是:学校如何成为阶级再制的场域,符码、阶级和权力三者存在何种关系?以往研究认为学校教育是达成阶级平等流动的重要途径,然而,伯恩斯坦却发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符码背后蕴藏权力分配与社会控制原则,导致了教育不平等。学生来自不同阶层,言说符码有差异,造成学习起点明显差别。出身不利家庭的学生并未因学校教育而改善其学业成就不利现象,反而随着时间的增加,与中、上阶层学生之间的差距扩大。因为国家的课程都是精致型编码,饱含中产阶级语言特点,因此,中产阶级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容易成功,而劳工阶级学生容易失败,现代市民社会的兴起也许是改变这一弊病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恩斯坦 公共语言 形式语言 限制型符码 精致型符码 权力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